齊宣王走過最長的路,是孟子的套路——真相版《齊桓晉文之事》




戰國時期,諸侯混戰,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國君齊宣王生逢亂世,想要“蒞中國而撫四夷”的雄心不言自明。

齊宣王走過最長的路,是孟子的套路——真相版《齊桓晉文之事》


有一天,齊宣王問孟子:“你可聽說過齊桓晉文的事情?”


孟子秒懂齊王心中的小九九:這明顯就是想向我諮詢稱霸諸侯的方法。我一個推崇仁政、遊說各國的人,怎麼能被你齊宣王套路呢?於是孟子淡定地把這個鍋拋給了“仲尼之徒”(在線坑老師),成功地反套路,不經意地轉移了話題,幾句就扯回了“王道仁政”的老本行上了。


齊宣王成功被岔開話題,正經八百兒地問起了王道的治國方略。

齊宣王走過最長的路,是孟子的套路——真相版《齊桓晉文之事》


套路一:我覺得你可以哦!


孟子表示自己相信齊宣王可以“保民而王”,齊王一聽心中暗喜,連忙問道:“你咋知道我行呢?”(成功入套)


孟子看到齊王已入坑,“靈魂三問”娓娓而來,齊王陷入極被動的地位。且看孟子的三寸不爛之舌如何忽悠地齊王心花怒放。


套路二:以羊易牛,齊王你是真的不忍嗎?


我們都知道孟子善取譬,也就是講一些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橫生的小故事,讓自己的真實目的——“推行仁政”潤物無聲地感化齊王。


孟子於是就問啦:“你因為不忍心看著牛去祭鍾,用羊換之,百姓以為你吝惜自己的財物。你是真的不忍心嗎?”


齊宣王笑了(尷尬地)。孟子據理力爭,推出了他的仁政第一步: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套路三:為長者折枝,齊王你是不為還是不能?


孟子一看王“悅”,反手又是一個“假設”:“挾泰山以超北海,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無縫銜接地)故王之不王,非前者,乃後者也。”


齊王一聽,有道理呀!孟子推行仁政第二步: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推恩足以保四海,善推其所為而已矣,即“推己及人”。孟子善用正反對比論證,論據正誤分明,是非曲直明明白白兒的,使自己的論點鮮明深刻,深得齊王心❤。


套路四:鄒人與楚人戰,齊王你怎麼看?


孟子乘勝追擊,直奔主題:“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呀?”齊王笑而不言(有些不好意思講了)。孟子又幹脆利落地甩出了五個連環奪命call(果然辯論最怕排比句呀!地表最強口才!)


此時水到渠成,孟子不失時機地點破了齊王的小心思:無非是蒞中國而撫四夷。孟子緊接著以“鄒人與楚人戰”舉例論證:事實勝於雄辯,用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說服力簡直不要太強啊!(齊王已無力招架,血槽已空。)


齊宣王想要以一服八,“何異於鄒敵楚哉?”齊王一聽:可不是嘛,一個打八個——找死啊!那我該咋辦呢?孟子推仁政第三步:“盍亦反其本矣,今王發政施仁……”然後五個排比句句句打在齊王的心坎上,試問誰能不動心呢?(齊王幻想中)“仕者,耕者,商賈,行旅,天下之慾疾其君者”如果都來到我身邊,天下不就是我齊王的了嗎?誰能阻擋我呢?啊哈哈哈……


一番話說得齊王痛罵自己腦殼發昏,急忙懇求孟夫子輔佐自己。(這套路,你細品。)


徹底征服齊王之後,孟子來了一個豔驚四座的總結陳詞:“制民之產,使民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天下可運於掌哦齊王。”


一通排比句講得嚴絲合縫,滴水不漏,齊王聽完樂得發昏(自古深情留不住,從來套路得人心)。幸好孟子是戰國人,要是今天來上《奇葩說》,試問BBKing的桂冠,誰與爭鋒呀!


為了勸說齊王放棄霸道,施行王道、仁政,孟子一張口滿滿的都是套路啊!嘻!齊宣王走過最長的路,是孟子的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