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气,是家长“惯”出来的,父母要把他当成“独立的人”

小妍三岁半了,长得像个洋娃娃似的,漂亮又乖巧,非常惹人喜欢。然而小妍妈妈却说,小妍什么都好,就是太小气了。例如,昨天爸爸下班回家的时候,给她买了一块奶油蛋糕,她非常高兴,一拿到就马上要吃。

奶奶见状,问她能不能分点给奶奶吃,没想到小妍却连一口拒绝了。奶奶只好半开玩笑地说,觉得自己平时白疼小妍了。

奶奶确实很疼小妍,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留会给她。即使小妍真的把蛋糕分给她,她也不会要,因为她只是逗小妍玩而已。然而,小妍妈妈看见小妍这么小气,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她要想办法让小妍改掉“小气”的坏毛病,变得大方点。

孩子小气,是家长“惯”出来的,父母要把他当成“独立的人”

孩子非常喜欢吃蛋糕

其实,小妍会有“小气”的坏毛病,主要是因为奶奶太疼她而“惯”出来的。因为平时,小妍把东西分给奶奶吃时,奶奶总是说不要,让小妍自己吃。慢慢她便不再把奶奶的要求当一回事了。

想要改变小妍的这个坏习惯,其实也挺简单的。妈妈可以让奶奶试一试这样做:平时小妍把好吃的东西给奶奶时,奶奶可以开心地接过来吃掉,然后对小妍说声谢谢,再夸一夸她,告诉她东西很好吃。这样,小妍自然就会愿意和奶奶分享食物了。

为什么卡卡妈会建议这样做呢?因为我觉得,小妍奶奶虽然疼爱小妍,但是,她的行为,却只把小妍当成一个可爱“小玩偶”,并不尊重她,也不把她当成是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人来看待。

孩子小气,是家长“惯”出来的,父母要把他当成“独立的人”

奶奶非常疼爱孩子

家长注意三个细节,可平等地对待孩子

其实,家长与孩子之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等。当然,平等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最重要的,是要在生活的细节上体现。

一、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小,认为自己有责任帮孩子安排好一切,所以,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为孩子做各种决定,并美其名曰是为孩子好。

孩子小气,是家长“惯”出来的,父母要把他当成“独立的人”

父母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

其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尊严。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学会尊重孩子,与孩子相关的事情,最好让他自己做主;即使孩子还小,父母在替孩子做决定时,也要听取孩子的意见。

例如,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不能因为自己想孩子学什么,就给孩子报什么,而是要征询孩子的意见,因为需要去学习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孩子小气,是家长“惯”出来的,父母要把他当成“独立的人”

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作主

二、多与孩子商量和沟通

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孩子年龄小,不懂事,所以很多事情都不告诉孩子,认为孩子知道了也没用,反正也帮不上忙。

其实,家里的事情不和孩子商量,是剥夺孩子的知情权,因为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这样做,会令孩子觉得自己不受重视,他不但会因此而自卑,还会养成冷漠和自私的性格。


孩子小气,是家长“惯”出来的,父母要把他当成“独立的人”

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的正确做法,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尊重孩子;平时遇到事情,要多与孩子商量和讨论。这样,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重视,乐意说出自己的想法的。

另外,孩子还会因为自己能够为父母分担压力而自豪,并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小气,是家长“惯”出来的,父母要把他当成“独立的人”

父母遇到事情多与孩子商量

三、父母错了,要真诚地向孩子认错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父母也不例外。然而,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即使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不会承认,更不会向孩子道歉。甚到还会对孩子说:“错了就错了,又能怎样?”

有的父母会向孩子道歉,但是,语气却非常令人不舒服。例如对孩子说:“我错了,那对不起行了吧?”“我不是说了‘对不起’吗?你还想怎样?”

孩子小气,是家长“惯”出来的,父母要把他当成“独立的人”

父母错了,要向孩子道歉

很多父母在错怪了孩子之后,根本不会进行自我批评,说是向孩子道歉,实际上,却是对孩子进行变相的责备,最终甚至以批评孩子告终。这样,对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其实,父母做错了事情,正确的做法是放下自己的架子,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这样,不但能够解除孩子心中的不快,对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也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父母的这种做法,会给孩子树立起知错能改的好榜样。

孩子小气,是家长“惯”出来的,父母要把他当成“独立的人”

父母要放下架子

结语:有生活中,有些父母总觉得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从来不会平等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不知道孩子有什么想法,孩子也不知道父母对他的要求,这样很容易产生亲子矛盾。

所以,父母要尽量平等地对待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卡卡妈的看法有道理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