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道美食证明你是河南人,你会怎么说?

乡野小张


如果要我用一种美食证明我是河南人,我会怎么说?我会说:“你喝妈糊子了吗?”

看到“妈糊子”这三个字,有的朋友会问:“你是不是说错了?还是打错字了?”。请放心,我没说 错,也没有打错字。妈糊子就是河南省鹿邑县的传统名小吃,是当地老百姓老幼皆知的一道当地人的美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南省鹿邑县的人们都是从小喝着妈糊子长大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一点都不过分。妈糊子可以用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地地道道的河南省鹿邑县的美食。

小时候的记忆

本人是60年代出生,虽然说没有经历过旧社会啃树皮、吃草根的饥荒年代,可那时的农村只能说人们饿不了肚子,物资匮乏,都是以红薯干、玉米为主食,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够吃到一两天的白面馍。不像现在的人们吃啥有啥、穿啥有啥。

小的时候,大冬天的早晨父亲领着去赶集,来到集市上卖妈糊子、油条、炸糖糕、水煎包的小吃摊前,父亲给我要一碗热气腾腾的妈糊子,又给我要上几个油炸糖糕。这个儿时的记忆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记忆里。过去,小吃摊妈糊子都是盛在一个圆形又粗又大的铁皮桶或木制桶里面,外面用白棉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样一大桶妈糊子,就是他们一个集市的销售量,如果你去的晚了的话,你就错过了今天的美食。因为,商贩们都是起大早赶在天亮前做出来,一天也就做这么一大桶,卖完了也就没有了。这也是我记事后父亲领着我赶集第一次喝到的妈糊子。父亲看到我狼吞虎咽、满嘴沾满了乳白色的妈糊子幸福的样子,站在一边满足地笑容满面。当我问父亲为啥不吃时,父亲淡淡地说:“我不饿”。后来我明白了,不是父亲不饿,而是父亲不舍得为自己买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妈糊子,兜里攥得皱皱巴巴、少的可怜的几张纸钞票,还需要购买家里的油盐酱醋。

妈糊子的来历

妈糊子形状像极了今天人们吃的老酸奶,颜色浓白,半流质,也相当于人们今天喝的淡面汤,只是成份不同而已。

正宗的妈糊子是本地种植的颗粒饱满的大黄豆,经过浸泡后,用石磨研磨出豆浆,再与糯米粉一起熬制而成。出售时,给食客盛到碗里面,九成满,上面再撒上十几颗煮得熟烂的黄豆粒。颜色浓白,口感软绵温润,淡香味纯,是当地名副其实、人人喜爱的小吃。

妈糊子这三个字应该是人们口口相传的音义,到底是哪三个字,包括经营妈糊子很多年的商贩也说不清楚。

关于妈糊子的传说,在鹿邑县当地有很多版本。流传最广的要数当年苦县(古代时鹿邑县的称谓)连年遭受水灾和旱灾,颗粒无收,人们只得四处外出逃荒要饭。当时,有一位白胡子老头(老子)在大街上告诉人们把少得可怜的粮食再不要做成干的吃了,可以做成稀饭之类的饭而达到节约粮食的目的。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把当地种植的黄豆、糯米用石磨磨成面粉后,做成糊状的稀饭,也就是现在人们喝到的妈糊子。

而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我比较信服。过去人们没有计划生育措施,生孩子大部分都不隔属相。这个孩子还没有断奶,肚子里的孩子又要出生了。古代人们没有牛奶喝,母亲的奶水自然就不够孩子吃的,无奈,人们想到了把黄豆浸泡后,用石磨磨成豆浆,再和糯米粉一起熬制成粘稠状的浓面汤。因为孩子太小不能够吃太多的盐,母亲熬成的汤里面就不放咸盐,做成淡的面糊。后来,人们发现这种用黄豆和糯米制作的面糊不但小孩子爱喝,能够把小孩子养的白白胖胖,大人们喝了也很美味,并且还有下火养胃的功效。慢慢地这种美食在河南省鹿邑县一代流传至今。

妈糊子不但是地方美食,还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传承

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无论人们走到哪里,即使是天涯海角、移居到海外各地,总会惦记着当地的美食。这不但是对美食的执着留恋,更是对家乡的惦念、对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眷念。

我离开家乡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尽管如此,每当我回老家探亲,一定会到集市上喝上一碗妈糊子,要上几个水煎包,和乡里乡亲们围在一张小桌前喝着妈糊子,听着家乡话,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有一次我和爱人回老家,返回时,为了能够赶上第二天早晨发往北京的长途客车,我和爱人头一天晚上住到了鹿邑县城的一个宾馆里。

为了能够赶在上车前喝上一碗妈糊子,我和爱人起了个大早,来到街边的小吃摊前。因为天刚蒙蒙亮,吃早点的人们还不算太多。我和爱人坐下后,对着摊主说道:“来两碗妈糊子”,摊主扭头看了看我没有说话,也没有给我盛妈糊子。我又喊了一遍,摊主这才不耐烦地说:“先交钱”。我有点纳闷,说:“吃早点还能不带钱?怕我们吃完跑了是咋的?”摊主说:“就这规矩,爱吃不吃。”

本来对妈糊子有念想,对就要离开家乡多少还有点念念不舍的感情,摊主的几句话好像给我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可能先交钱是摊主的规矩、也可能摊主看到我和爱人的穿戴还有多少该了点的口音不像本地人的缘故吧。令我想不明白的是,想在人们的信任、淳朴、友善为什么都淡了呢?

妈糊子,包含了我对家乡饮食的记忆,更承载了我对故土的魂牵梦绕。


守望写作小园


我喜欢吃的是我爸做的蒸面条。

而不是什么烩面,胡辣汤。可能是吃了太多,没吃到正宗的吧。

蒸面条有些地方也叫焖面。我们这边的做法是,把刚擀出来的又细又湿的面条放进锅里,篦子上,下面添上水开始烧锅。

然后,开始炒菜,比如用豆芽,猪肉,木耳,芹菜等炒一大锅菜。

等面条蒸熟后,就把面条和菜掺在一起,在菜锅里再拌匀加火炒一下。让面条味道均匀,那叫一个好吃啊。

每次离家时间长了,回家一趟,我爸都会给我做一次蒸面条。这成了我最念念不忘的河南美食。




红尘不过一场空


包子油馍胡辣汤,喝上一碗精神爽。


雪小厨


床前明月光,想喝胡辣汤。

举头望明月,今夜吃烩面。



酒逢知己千杯少,张弓杜康配仰韶。

君问归期未有期,鲤鱼焙面大盘鸡。

秋高东篱采桑菊,小炒凉粉黄焖鱼。

在天愿作比翼鸟,洛阳水席灌汤包。

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想你枣在眼前。

一树梨花压海棠,道口烧鸡酸辣汤。

天若有情天亦老,信阳毛尖喝到老。


浪里尔


只能用一道美食的话当属“烩面"了,有说河南烩面的,也有说郑州烩面的,那我就说周口烩面吧,小时候家里穷,沒机会到城里吃上一碗什么好吃的面,也不知道什么叫烩面(别笑话我),一次去城里考试,父亲特意破费给我们买了两碗面,一吃,哇塞好好吃,还有点不好意思的问这叫什么面,父亲说是鸡丝烩面,那味道至今记忆犹新,现在再回老家,吃上一碗周口烩面必不可少,目前我就想像着将来某一天吃着周口烩面,听着周口越调,该多美。老家河南,周口烩面,好吃的面。


周一2786


胡辣汤。河南烩面,开封灌汤包濮阳的壮馍。


寻梦人70872206


早餐豆浆油条,豆腐皮卷油条,胡辣汤,煎包,烧饼

午餐,没得吃

晚餐,大盘鸡,烩面


用户3089729809135


郑州烩面…


5G携号转网合伙人


河南省鹿邑妈糊,胡辣汤,烩面,烩菜


国峰配件


胡辣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