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會”推遲舉行,消費者最關心的汽車投訴知多少?

根據中消協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汽車及零部件類投訴34,335件,同比去年激增25.1%。其中產品質量、購車合同、售後服務、檢測舉證維權難、捆綁銷售車險等問題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點。

“315晚會”推遲舉行,消費者最關心的汽車投訴知多少?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原定於在3月15日舉辦的“315晚會”已確定推遲。但就消費者最關注的各項問題,我們仍會加大關注力度。今天,我們將對消費者投訴的重點事項進行分析。

發動機、變速箱屢出故障,產品質量關難過

汽車全身上下零部件眾多,並不能為汽車質量不過關而掩飾。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佈的2019年召回信息顯示,發動機、氣囊和安全帶、電氣設備、車身、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等問題,使得汽車缺陷問題越發突出。

“315晚會”推遲舉行,消費者最關心的汽車投訴知多少?


“315晚會”推遲舉行,消費者最關心的汽車投訴知多少?

眾所周知,發動機、變速箱是汽車的核心部件,一旦出現問題,不僅維修費用巨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的用車安全。同時,這也說明了汽車品牌的基本功不過關,十分影響品牌形象。

和消費者固有的印象不同,一向被視為精工製造的德系車型成為2019年召回最多的車型,其次是日系車、歐系車、自主車、美系車。就連豪華品牌奔馳也不例外,2019年在中國市場召回超過145萬輛汽車,涵蓋了c級、e級、A級、GLE SUV、GLC SUV等車型。

這裡提醒,看品牌買車不是絕對的,消費者在購車前要綜合多方面因素。

購車合同都是“坑”?

購車合同爭議越來越大,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不少消費者認為4S店方面制定的合同明顯有利於經營者本身,雙方簽訂的合同是不明確、不對等的,導致消費者在購車後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也不能有效的維護自身的權益。

“315晚會”推遲舉行,消費者最關心的汽車投訴知多少?

尤其是市面上較為熱銷的品牌,更容易出現合同爭議。由於4S店處於賣方市場,供不應求,話語權較大,消費者不得不簽訂不公平的合同才能買到心儀的車輛。需要提醒的是,在簽訂購車合同前,除了看看車型、價格正不正確外,還要注意交車時間、驗收方式、上牌、退換貨等事項,避免出現爭議時才發現合同沒有寫清楚。

買車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更需要注意購車條款。例如合同上若出現交車質量有問題,只修不賠不換,就明顯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一條。或者是車輛在國家“三包”期內出現產品質量問題,而4S拒絕修理、退換等,都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包括一些存在歧義的合同內容,擅自擴大不可抗力範圍將責任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都是需要在簽訂合同前瞭解清楚的。

售後服務差、捆綁銷售車險怎麼辦?

“買車前是大爺、買車後是孫子”,很多車主對這句話都深有體會,皆因售後服務太差,導致滿肚子怒氣。當車輛出現問題開去4S店檢測,對方卻回覆沒問題、檢測不出問題,或是多次維修都無法解決問題,故意多次維修、維修不出明細等,消費者遇到這樣的情況很難保持冷靜。一些較為激烈的維權行為,如坐在奔馳蓋上哭、拉橫幅到店門前,相信這部分車主確實是真的走投無路才會出此下策。

小編建議,遇到相關情況可先與4S店、廠家客服方面進行良好溝通,若對方沒有回應再通過國家相關汽車投訴平臺、媒體、社交平臺等發聲。儘量保持冷靜、剋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不要採取極端方式維護權益。

“315晚會”推遲舉行,消費者最關心的汽車投訴知多少?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在4S店購買車輛後,必須要捆綁購買車險。或是必須在銷售指定的信貸擔保公司貸款,收取高額服務費等。根據瞭解的情況,目前大部分4S店都要求車主首年購買指定的保險,但第二年以後可自由選擇。儘管這一要求並不合理,但在現實面前,目前並無更好的解決辦法,大多數車主都會選擇在第二年開始考慮購買其它的車險。建議,選擇正規的經銷店更能保障車主的利益。若感覺對方的要求不合理,選擇更換4S店或者購買其它車型都是一條出路,不用非某款車不買。

“315”推遲並不等於取消,只是將曝光無良商家的時間推遲些。更何況,即便不通過“315晚會”,消費者仍可繼續發聲,通過各大媒體平臺,投訴仍可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