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歷史小說《孫武傳奇》第二十章 子胥搭橋 闔閭初識《十三篇》

第二十章 子胥搭橋 闔閭初識《十三篇》

孫武對伍子胥的意圖洞若觀火。

他雖隱居山中已有一年有餘,但除潛心精修兵法外,對吳國局勢也密切關注。良禽擇木而棲,良將選明主而事,他思謀長駐吳國之心。但兵書雖在齊地早已成型但尚待修繕,就此擱筆下山,兵書之事難免半途而廢,加之吳國國事紛亂,唯恐魯莽行事陷入政事漩渦——出遊前齊國的四族紛爭至今仍令他心有餘悸。

他以微微的一笑和微微的搖頭婉拒了伍子胥。

伍子胥深感失望,但他也明白深潭藏蛟龍,而蛟龍是不會輕易出水的。五年的苦苦等待和忍耐磨練了他足夠的耐心。

正在此時外面一陣嘈雜。原來家丁們也循著燈光急急趕來,見到伍子胥穩坐屋中才長長出一口氣。

家丁的到來也化解了伍子胥的尷尬,“孫先生,那我們就討擾了。”此刻已近深夜大家都飢腸轆轆,家丁們一陣忙亂,將獵獲的野兔和野鴨收拾停當,藉著屋外的爐灶烹炙。孫武也在茅屋前自種菜園中採摘新鮮菜蔬,汲取幾罐清泉,又從床下搬出幾壇清酒。茅屋後的竹林中有青石桌椅,正好可以點起松明圍坐長談。

伍子胥和孫武心照不宣不再論及出山之事,加之兩人惺惺相惜,促膝而坐暢飲至晨曦初露。

二人依依惜別。

伍子胥趕往吳宮,力薦孫武,“孫氏家族多名將良卿,接連八代在朝為官,輔佐齊國興盛,孫武聰慧過人,深諳文韜武略,十八歲與司馬穰苴五日之內擊退燕晉五萬虎狼之師。此人周遊列國,洞察歷代興衰,觀萬物機變,現入吳隱居羅浮山。孫武所著兵法集古今謀略之大成,暗藏鬼神之妙天地之玄。如今來到吳地,實乃天降英才於大王。若得此奇人奇書定可使吳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眾人皆有驚異之色。這時闔閭的胞弟夫概按耐不住,滿是譏諷地說,“既然有這樣的神仙,伍大人何不把他請到殿前,我們一起瞻仰供奉一下如何?”

伍子胥不語,看了看闔閭。

闔閭面露喜色但也半信半疑,“這樣的才俊豈能埋沒?伍大人領我旨意,前去羅浮山請孫先生出山。”

孫武依然謝絕。

“我深知吳王頗有進取之心,但大王請我出山是為解一時之急還是真心用我?”

“吳國初興,大王素有重圖霸業之志,廣納天下英才,仰慕先生已久,故派我請先生出山。”

“為何不屈駕親臨,反而讓伍先生代勞?”

伍子胥怏怏而歸,回覆說孫武一心修繕兵書不願出仕。

其實孫武還需要觀望。倘若闔閭只為蒐羅人才而不知人善任,自己處處受掣難以施展,如鯤鵬剪翼,如猛虎進籠,況且進身易而退身難,輕率應下之後難保全身而退。

但伍子胥無法直言讓闔閭親自上山拜請。

闔閭求賢若渴,但倘若親臨拜請也心存顧慮。自己是堂堂國君,若孫武是將相之才,自己親自上山拜請尚算禮賢下士;若孫武只是空有虛名之徒,自己如此興師動眾豈不令天下人恥笑?

一個古老而又複雜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伍子胥苦苦思索。

又過幾日,伍子胥前往羅浮山拜見孫武,這次對邀請出山之事隻字不提,只談兵書,細細研讀孫武的兵法。

下山之後,伍子胥憑記憶將孫武兵法的前兩章謄抄在竹簡上進獻闔閭。

闔閭細讀不禁擊節而嘆,“絕妙之極,書中既有兵法又有兵道,若我軍將士深諳此道即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過伍大人,此篇似乎言猶未盡。”

“大王,孫武所著兵法十三篇,此篇僅為開端,尚未深及精髓之處。”

一旁的夫概搖了搖頭,他勇猛善戰,但重勇武輕謀略,對孫武的“小兒把戲”嗤之以鼻。

伍子胥視而不見,他關注的是闔閭的反應。

正如他所預料的。讀完前兩章兵法之後,闔閭暗自佩服孫武,一直思謀伍子胥所言“精髓”之處,遂萌生親自上山之意。

但讓他真正下決心要即刻動身的是隨後接連發生的三件事。

【本文是原創長篇歷史小說,首發於《黃河口晚刊》,分50期連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