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寄予厚望的“十字軍”,在北非卻慘被隆美爾打殘

說起二戰時期最差的坦克,相信大家都會首先想到日本陸軍,他們的坦克看看那樣子,那叫坦克嗎?整個一個吉普車蒙鐵皮!甚至能被美軍的重機槍打穿。但除了日本,其他國家的坦克也有很多不成功的差勁坦克,比如英國人的“十字軍”。

英國人寄予厚望的“十字軍”,在北非卻慘被隆美爾打殘

“十字軍”坦克當時被稱作為巡洋坦克,巡洋坦克就是英國一戰時期劃分坦克的一種類型,而巡洋坦克和巡洋艦隊一樣,它們裝甲較薄,但具有高移動速度及良好機動性,配備機槍及小口徑火炮,適合機動作戰。

要說“十字軍”巡洋坦克,還得從早年的“盟約者”坦克談起。 “盟約者”巡洋坦克從1937年開始設計,1940年設計定型,外形上類似A13巡洋坦克,裝1門口徑40毫米火炮,懸掛裝置明顯為克里斯蒂式懸掛裝置,大直徑的負重輪非常醒目。

英國人寄予厚望的“十字軍”,在北非卻慘被隆美爾打殘

“盟約者”坦克是英國軍方在考察了蘇聯克里斯蒂式的BT快速坦克後,自己做出的大膽研發。這一點也保證了“盟約者”坦克有良好的機動性,“盟約者”坦克的總生產量達1771輛。

不過“盟約者”坦克的裝甲較薄,火力也偏弱,加上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歐洲大陸已經戰雲密佈,提高“盟約者”坦克的性能已經刻不容緩,因此“十字軍”巡洋坦克便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籠的。

1940年“十字軍”坦克便研製成功並開始裝備英軍,“十字軍”坦克在外形上很像“盟約者”坦克,但卻加強了裝甲和火力,說它是“盟約者”坦克的改進型當然也不為過。

英國人寄予厚望的“十字軍”,在北非卻慘被隆美爾打殘

而二戰期間英軍的十字軍式坦克第一次參加的戰鬥是北非戰場的著名戰:戰斧行動,當時北非的英軍可以說是裝備精良,英國本土為這次行動還特意給北非英軍支援了許多坦克,其中多數就是十字軍式坦克。

精明英軍的坦克兵在“戰斧行動”戰役中,他們還調高了坦克發動機上速度限制器的上限,使“十字軍”坦克的最大速度高達每小時64千米,這樣快的速度在二戰初期,和其他坦克相比這簡直就是“飆車”!

英國人寄予厚望的“十字軍”,在北非卻慘被隆美爾打殘

“十字軍”坦克速度快的優點“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英國坦克兵對這一點也一度非常愜意,並引為自豪。十字軍式坦克機動性這樣強,戰爭初期確實也讓隆美爾十分傷腦,但後來他找到了對付“十字軍”的殺手鐧:德軍的88毫米高射炮可以在遠距離擊穿這款坦克!

88高射炮可以在英軍坦克炮火的射程以外開火,更要命的是,隨著戰鬥的進行,“十字軍”坦克另一個致命弱點又暴露出來:沙漠環境中作戰,“十字軍”坦克的發動機故障太多,常常因冷卻系統的風扇故障和空氣濾清器故障而“拋錨”。

英國人寄予厚望的“十字軍”,在北非卻慘被隆美爾打殘

英軍的“十字軍”坦克將近有一半因為性能故障,在戰鬥中卻無法開動,所以落入德軍手中的“十字軍”坦克甚至比打壞的還多,而能開動的坦克也無法阻擋德軍88毫米炮的攻擊,它們成了德國人的活靶子,該坦克在北非就這樣慘被德軍打殘了。

英軍只能不斷對“十字軍”進行改進,希望能讓它成為未來戰場主力,“十字軍”Ⅱ型的正面裝甲得到加強,車體和炮塔的正面裝甲厚度和傾角分別為32毫米和51毫米,炮塔的側面和後部的裝甲也適當加厚。不過裝甲太薄一直仍是“十字軍”坦克的致命弱點。

英國人寄予厚望的“十字軍”,在北非卻慘被隆美爾打殘

後來的Ⅲ型“十字軍”坦克又換裝了57毫米火炮,坦克的炮塔也做了重新設計。不過即使換裝了57毫米火炮,比起德軍的新式虎豹坦克,“十字軍”坦克其威力也明顯不足,這一點成為後來“十字軍”坦克退出一線的重要原因。

到1942年末的阿萊曼戰役時,英軍無奈拋棄了自己的“十字軍”,他們的主戰坦克已經換成美製的M3“格蘭特”和M4“謝爾曼”唱主角了,“十字軍”坦克至此已完全退居二線,只有改裝成76.2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巡洋坦克”還活躍在戰鬥第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