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面臨兩個選擇時,一個是重點高中的中等生,一個是稍差一點中學的優等生。你會怎麼選?

guihang520


這個要根據個人的特點來選擇。

如果自身是一個遇強則強,抗壓能力強的人,可以選擇重點學校的中等生。因為,只要不懈努力,自己就會越來越優秀。而在重點學校,外部環境更好,整體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學校的硬件和軟件也更勝一籌,教師水平也相對高,對學生的教育理念也會更先進,對孩子思維的啟發也更加深入,這些使重點學校的孩子在各方面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在優秀的群體裡,跟著大部隊,只要不掉隊,更容易實現自己的大學夢。

如果自身心理較脆弱,是一個需要更多鮮花和掌聲,是一個需要被老師給予更多關注才能保持不斷學習力的學生,那就選擇稍差一點學校的優等生,這樣自己不會因為落差大,而失去學習的信心。

其實,不管選擇哪所學校,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最主要的是在所處的環境要有自信。有自信也會有興趣,有興趣才會有更好的的發展和成長。



中學數學杜老師


我讀高中的時候,那時市級只有一個一級達標校,還有一個二級達標校。中考全市我第90多名,去一級達標校我是上游末尾,去二級達標校我是頂尖。

我當年選的就是二級達標校。我就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結果,一路我心態特別好,成績也是往上走。我就是喜歡成績壓著別人的那種類型。

所以,高考我成績全市16名,去的985大學同濟。

在大學裡,隨然同學都是各個有名中學的畢業生,但是我一點都不怕。而且我夠努力,我就是要在成績上壓著別人走。

結果,我獎學金拿了3年,第四年評優秀論文,因為得罪一個老師差0.03分沒得到,不過也算沒啥遺憾。總之,在大學裡成績也是前幾名。

畢業到現在,收入上,除了班上一個富二代我比不過以外,目前班上同學裡,還是我掙錢最多,因為我喜歡壓著他們走。反正聽說誰掙得比我多,我就努把力,比他高點。目前拼到稅後平均8萬一個月,一年本職工作一個月,剩下11個月休息做點副業。副業一個月也有兩三萬。



我選的城市,也是十八線,我寧可去十八線城市做雞頭,不願意去北上廣深做鳳尾。

反正這是我的風格,獲得瀟灑輕鬆才是重要的。


外語那點事


這問題也曾經發生在我的身上。

首先我想講一下我的故事。我是農村的孩子,當時我們學校的學生主要是去縣上的高中,而我的父母想讓我去市裡面的高中。

對於縣城中學而言,那樣可以去很好的班級,而且班上只有40個人。而去市裡面的中學,班上有56名同學,我在班上的成績中等偏上一點。

班上的同學還有老師都勸我“寧做雞頭,不做鳳尾”,而且我們學校也沒有幾個人要去市裡面讀書,但最終在家人的勸告下去了市裡面中學。


我認為去市裡面有這樣一些好處:

  1. 眼界更加開闊。這裡會有更多優秀的老師和同學,看到他們的努力,你不是想著有壓力感,而是我也要向他們學習。
  2. 學習資源更多。市裡面的學校教育資源更多,他們和很多學校都有聯繫,你們可以和厲害的學校用他們的試卷同一天考試。
  3. 更好的管理模式。我們學校每週六中午就放假,周天晚上上課。越是好的學校,它的管理理念會更好,它會更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

當然,當時高考時,也有同學比我考的好要好,說明一個道理,不管在哪所學校學習,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在高中三年,必須得自己腳踏實地地學習。


黃色的冰


只需要牢記一點就可以了,在高考考場上和你競爭的,是來自於全省的孩子,而不是隻有你學校的孩子。

因此,如果你上的是非重點中學,哪怕是在學校次次考第一,但那又有什麼用呢?全省比你更優秀的人還大有人在。

我身邊就曾有這樣的經歷,我是在當時全省排名第一的高中就讀的。高二時班上轉來一名學生,說是來自某非重點中學,但是成績極其優秀,託人轉進來的。結果怎麼樣呢?她在學校待了幾個星期就實在待不下去了,最終還是求家人又轉回去了,原因只有三個字——“跟不上”。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高三時也有一名來自縣裡中學的學生,自己說在原來的學校拿年級第一拿到手軟。可是來了我們學校之後,整個高三一學年大大小小几十次年級統考,竟無一次能進年級前800名,最後的高考也只進了一所普普通通的學校,我記得她在期末總結的時候只留下一句話——天外有天。

這兩件事情在當時沒有引起我太大注意,但是現在想想感慨萬千。不同層次的學校之間,水平差異如此之巨大。所以我的回答是,寧肯擠破頭進好學校,從一開始就接受最殘酷的考驗和磨練,也不能放低要求,在普通中學表面上看似順風順水,但實際上已經悄悄地落下了別人一大截。

我覺得重點中學相較於非重點中學的優勢主要有三方面:

1.教學水平

重點中學之所以被稱為重點中學,首先的原因就是因為教學水平高。這裡的老師都是非常棒的,而且非常富有責任感。不僅平均教學水平高,而且還能接觸到很多名師,特級教師等等。名師的水平真的不是一般老師能比的,我有幸遇到一位化學特級教師,講課語言如行雲流水,知識點信手拈來,各種解題方法與解題技巧滾瓜爛熟,聽了他的課再去看高考題,感覺就跟小孩子過家家一般容易。而你在普通中學的話,可能就碰不到這樣優秀的教師,或者優秀教師的比例較低。

同時重點高中課上講授的題目難度普遍較高,尤其是數學和物理這兩門考驗智商的學科。這一方面是因為教師水平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生水平高,接受的速度快,所以在相同的時間內就能講更難的題目。記得高考前第一次全市大統考,成績出來後,市裡其他中學的學生直呼死去活來,但在我們看來,也就平時課堂練習的難度。

所以如果你在非重點中學感覺得心應手,那可能只是因為學的題目比較簡單,真要到高考考場上,和你競爭的可是那幫來自重點中學的怪物。

2.學習氛圍

這一點大概是為什麼要選擇重點中學最重要的原因。在非重點中學,你的成績很好,就容易產生驕傲自滿或者懈怠的情緒,即使你自己給自己打氣,在心裡喊我要刻苦我要努力,但是外在的整體學習氛圍達不到,那也沒用,還是會不自覺地鬆懈下來。但是在重點中學,身邊的人都非常刻苦,互想比著在學,讓你都不敢有鬆懈的想法產生,即使有,看一眼身邊那個往死裡學的同桌,這種想法立刻就退散了。

3.人脈關係

這是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點。雖然說有一些功利,但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重點學校的學生,成績優秀,積極上進,家中有背景,這三樣必至少佔據其中一樣。在學校裡的時候,大家可能彼此沒有分別,但是幾十年之後,身邊的人很多都成了行業精英,企業老總,政府領導,差距一下子就看出來了。試想一下,如果你從小是跟這樣的一群人做朋友,長大以後依然還是好兄弟好哥們兒,那你的人生之路會好走很多。

當然,我並沒有否認在普通中學也能碰到未來的精英人士,但是比例和概率相應要小很多。

4.學習資源

重點中學裡有很多學習資源,你在普通中學是接觸不到的。市場上瘋賣的那些xx真題,xx密卷,以及琳琅滿目的輔導書,其作者就是重點中學的老師們。你在重點中學上學的話,不僅能第一時間獲取這些資源,而且還能聽到作者本人親自講解。重點中學裡到處都是教學名師,奧賽高手,體育達人,有豐富的資源讓你在各個方面獲得提升。我最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情就是:2005年,為了紀念愛因斯坦相對論提出100週年,聯合國組織了專門的活動,由愛因斯坦生前工作的學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發起全球光束傳遞活動,而我們學校是中國地區省內唯一的傳遞點,我當時也是作為觀眾之一現場觀摩了活動。雖說不是什麼大規模的活動,但從此在我心中埋下了科學的種子。

最後,很多其它回答裡說,如果你在普通中學做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那就會得到來自老師的賞識和鼓勵,因此還是在普通中學好。但是我想說,你不會因為受到老師的賞識,就會佔有比其他學生更多的學習資源。我曾經接觸過全國,乃至全世界許多中學的老師,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老師是世界上最富有責任心的一個教師群體。不管是出於師德,還是出於升學率的硬要求,所有老師都認真負責,盡心盡力地照顧好每一個學生。他不會因為你成績落後就拋棄你,同樣,更不會因為你成績優秀就給你特殊待遇。老師們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你成績好老師可能會喜歡你誇獎你,但絕不會因此就故意給你不留作業,故意給你打高分,故意給你單獨輔導。而是恰恰相反,老師更多的精力可能是傾注在那些自制力差,成績落後的學生上面,因為要保證所有學生都取得好成績,是中國老師最大的責任。

話說了這麼多,總結下來,這不是選擇做雞頭還是鳳尾的問題,而是選擇做溫室中的花朵,還是風雨中的樹枝,相信你最終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數學救火隊長


先不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說一下自己的經歷吧!在北京考上了區重點中學,因為戶口問題回了河北老家,先是在舅舅家鎮上的中學上學,在班級43名經過努力,22名,17名,14名11名,初二因為奶奶去世,需要回自己家鎮上的中學上學與爺爺做伴!這個中學比那個中學好一些,來到這個中學後沒有適應,一直也沒有起來。其實我是想說,如果有能力,有空間就選擇重點中學,環境塑造人。如果能力有限,空間有限,就要量力而行,當自尊心一次一次受到打擊事。對人的影響會很大的。反而不如在一個適合他的環境裡,他會活的更自由,更開心。走出自己不同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就算到不了羅馬,去土耳其也是不錯的選擇。

個人看法!



記憶自己的生活


我說下我的真實經歷吧,希望看完能對你有所幫助。

我所在的初中是一個不知名的學校,學生裡經常有這樣的話:打流第一的學校是建業,我們學校是第二。

沒錯,我們學校的口碑並不怎麼好。但我卻還爭氣,成績很好,經常是我們年級前三。而且,我是第一個通過我們省最好高中自招考試的人。當時那種喜悅和驕傲是無法言表的。所有的家長和老師都對我讚賞有加。


毫無疑問,我去了這所最好的高中。有多好呢?從高考數據來說吧,我們那一屆考上清北的人數70+。

進去之後,我的那個落差感是實打實的。第一次月考年級兩百多名,之後一直都是在兩三百名遊蕩。畢竟,這是一所網羅了全省最好學生的高中。

應該和你所說的情況是一樣的吧。

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排名不算什麼,當你積累下來之後,你一樣可以超過別人。所以,最終高考我的總分是660+,和清北失之交臂卻也心滿意足。

我獲得了什麼?這也許是大家最關注的地方吧。

成績自然是不用說的。

但還有比成績更好的東西。

我第一次感受到人性的魅力。這是我所有的老師帶給我的。他們講的知識,自然讓我獲益匪淺,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教會了我怎麼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堅持,剛毅,勇敢,溫柔,智慧,思考。

我還明白了什麼叫教育的力量,這也是我之後多年來從事教育行業的原因。這種力量說不清道不明,只是讓人無形中看到了一片心的天地,讓人一下子有了追求的目標,有了對生活的理解,有了自己的人生態度。

如果因為排名問題,這個問題說到底是自己的自尊心嘛,而選擇將就,那麼,失去的可能會很多。毫無疑問,是金子總會發光,但在哪裡發光,這個光亮的價值更大,值得思考。


芝傑說教育


還是會選擇重點高中的。

去年我的孩子中考,他初中所在的學校屬於太原市私立學校裡拔尖的學校,但是比起來他現在就讀的,還差了一點。這是我們親身經歷過的選擇,最後選了更好一點的學校。

當裡,對我而言,我的感覺是哪個學校都可以的,我那個時候的觀點是,孩子在原來初中就讀過的學校繼續上高中,環境也熟悉,學校給他的條件也非常好,三年的十多萬學費全部免交,私立學校大人不用管,而且孩子在初中時就是年級前幾名,繼續在這裡上,肯定是優等生,換做我們現在上的學校,學校肯定是沒有問題的,高考成績比前者明顯有優勢,孩子只要自己接受後者的競爭壓力,我都支持。這是我作為家長的觀點。

但是孩子的目標很明確,一是他想去更好的學校,結識更多優秀的同學,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想再上寄宿學校,所以我們最後依照孩子的意思,選擇了去更好的學校。

很顯然,當時我們認為很優秀的孩子,在新的學校裡,優秀就沒那麼明顯了,真的是學霸如雲,孩子進的還是實驗班,隨便一名同學,在初中時都是佼佼者,想要保持獨特的優秀地位,太難了,所以孩子在新的學校裡,高一的表現確實是平平的,沒有那麼一支獨秀的感覺了。

但在新的學校裡,這種情況下,我反而越來越覺得我們的選擇是對的。

其一,在不一樣的競爭環境裡,孩子面對壓力不同,他上升的空間就不同,孩子經常開玩笑說,原來的時候,我就是天花板,現在想要夠著天花板還得使勁跳,這一點足以說明孩子學習的動力不一樣了。

其二,更優秀的學校,他的學風也是更優秀的,學風這個東西很難一時半會學到,是一個學校長達數年形成的一種看不見但他足以影響每一個孩子的東西,現在就讀的學校裡,老師並沒有天天叨叨,但孩子變得更加自律,因為他知道一不留神就會落伍。

其三,孩子不願意上寄宿學校,現在走讀,每天心情很好,作為一個當媽的來說,這點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當然這和題主的問題並不相關。但是我想說的是,在選擇一個學校時,並不一定把學校的排名當作唯一的標準來評定,還要考慮其他綜合的因素。

純屬個人觀點。


張彩雲


說說我的想法吧,也算是個人的經歷、經驗吧。俗話說環境育人,尤其是學生更需要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和教育體系。本人就大言不慚的從小學說吧,作為一個83年農村的孩子,自認為還是很聰明的。像我們小時候那有人天天督促學習啊,更別說創造好的學習條件了。(當然,可能僅代表我各人家庭)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其實是一樣的。小學學習還是很好的,經常代表學校參加鄉里的模考。尤記得小夥伴們羨慕的眼神。升初中的時候不知道咋就鬼使神差的上了縣裡三流的初中。當時和我發小一起去上的。因為這個學校是有專業音樂、體育、美術的。文化氛圍肯定是沒有別的學校的好。師資力量也是會有差距的,初一的時候班裡七十個人,還是名列前茅的,逐漸就有了高處不勝寒的自滿感了[淚奔]。自我也就開始放縱了,說到底井底之蛙,沒有見過大世面,十幾歲的孩子,知道啥啊。沒有理想,沒有目標,被歷史的洪流推著走,也就成了碌碌無為之輩,渺小的如滄海一粟。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和我一樣,如果時間倒流一定頭懸梁錐刺股的拼搏一番。少年們,莫要辜負好時光,什麼年齡辦什麼年齡的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玲瓏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根據學生的性格來決定。性格開朗活潑的同學建議選擇優質的學校。我的一個朋友家住縣城,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克服很多困難,送子到長沙雅禮中學,後考入人大,畢業後進了部委。相反,性格敏感脆弱的孩子不宜選擇優質學校,受其心理影響,一直在小學初中階段備受關注的學生,到了一個更高層次的學校後,受關注度少了,在排名上落後了,心裡落差就會越來越大,有可能自曝自棄,反而得不償失。



劉先生開心一點


我個人覺得還是選重點高中好一點。原因是重點高中的師資力量通常會更好一些,同學當然也多是學習好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激發你努力趕上別人,自己的努力加上有更好的老師,你一定會進步更多。雖然選擇普通中學做一名優秀的學生會讓你有一些優越感,但有優越感並不一定總是好事。在青少年時期有危機感更能使人奮進。我女兒在上高中的時候我曾擔心她進了重點高中,在學校不再突出,會氣餒,自暴自棄。但事實證明,她學習更加認真,更加刻苦。最後各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