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歐洲的蒙古鐵騎,是如何擊敗歐洲的重裝騎兵的呢?

黑夜-酒-哃荇

跟歐洲重裝騎兵過手的蒙古軍隊是拔都統率的,拔都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在成吉思汗當時的眾多兒孫中,拔都在軍事和政治上都有最傑出的才能。


拔都統率的西征是蒙古第二次西征,因為各宗王的長子或長孫都參加了,也叫“長子西征”,從1235年開始,1242年接獲蒙古草原傳來信息,第二代蒙古大汗窩闊臺病逝,西征蒙古軍才才從開始撤退,拔都折回南俄草原,建立了“金帳汗國”。

蒙古第二次西征的統帥拔都,是成吉思汗所有兒子和孫子中最傑出者,蒙古金帳汗國的開國君主。


西征蒙古軍1241年平定俄羅斯後,繼續向西分兵三路進攻波蘭和匈牙利。拔都命令拜答爾統帥騎兵組成右翼軍進攻波蘭,阻止波蘭對匈牙利的救援;命令合丹統帥左翼軍向匈牙利東南方向推進,掩護主力進攻匈牙利;拔都與名將速不臺統主力進擊匈牙利。三路軍約定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附近會師。

列格尼卡戰役模擬圖。


這次作戰中的戰鬥很多很多,沒法細說,但比較著名的大戰有兩場,主角是拜答爾左翼和拔都的主力——一次是1241年4月9日“列格尼卡戰役”,發生在波蘭境內一個叫列格尼卡的村莊附近,拜答爾的蒙古西征左翼軍對陣波蘭和日爾曼義勇軍(數量較少,主要是步兵,裝備不完整,也有少量條頓騎士團成員),蒙古軍隊大勝波日聯軍;另一次是4月11日的“薩蒂河戰役”,拔都與速不臺對陣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統師的6萬大軍,薩蒂河染成紅色,蒙古軍取得殲滅戰的勝利,佔領布達佩斯。有少量來自法國的“聖殿騎士團”軍隊參戰,在薩蒂河戰役中被全殲。


跟歐洲的騎士相比,蒙古的重騎兵也只能算輕騎兵,馬比較矮少,裝甲遠不如對方厚實。蒙古軍隊連戰告捷,主要有幾大原因。


一:歐洲當時的封建軍隊沒接觸過這種東方遊牧部隊的作戰方法,需要適應。


二:當時的波蘭正處於四分五裂狀態。波蘭境內有幾十個封建領地,較大的公國有大波蘭、上西里西業、下西里西亞、馬佐維亞、克拉科夫,波蘭國王徒有君主名號,直接管轄的地方也就國都一帶。這些封建領主經常內鬥,各自為政,沒法集中力量,統一指揮,而且裝備都比較差。


三:蒙古軍隊戰術特別靈活,充分發揮蒙古騎兵輕巧的機動性。雖然當時的人都稱蒙古軍隊是“蠻族”,但他們作戰一絕不“蠻幹”,用大白話講,就是相當相當滴狡猾。

薩蒂河戰役戰場形勢圖,紅色為蒙古軍隊。蒙古軍隊採用了迂迴包抄戰術,然後兩面夾擊。


首先是戰場的地型選擇相當明智,比如薩蒂河戰役,把營地設在河東三面環水的隱蔽之地。其次經常採用迂迴包抄戰術,對方在正面佈下重兵,蒙古軍隊分出一支就繞到側背發動突擊,令對方陣營大亂,然後兩頭夾擊。

再次是經常使用詐逃與包圍反殲術,先派出一支部隊與對方接仗,假裝打不過逃跑,敵方以為蒙古軍隊敗了,心下大喜,然後揮兵追擊,在追擊過程中,對方的陣型總會呈現分散性,等敵方進入包圍圈後,埋伏好的蒙古騎兵突然從四面八方包抄過來,先在馬上先向對方一陣狂射,把對方的陣型攪得一片混亂,然後衝上去殲滅。


段宇宏

本來不想說的,看到一堆yy的答案真的是夠了

因為更強啊

首先是裝備方面

你以為的歐洲老爺和蒙古屌絲



真實歐洲“老爺”和蒙古“屌絲”



札甲防護水平比鎖甲好太多

戰術方面

還有當時歐洲老爺喜歡一波莽,蒙古騎兵一般先用輕騎兵騎射騷擾,然後等騎士老爺疲憊後一波反推,重騎兵中間一排具裝衝鋒,輕騎兵兩邊射箭,然後老爺就gg了

解釋一下這個戰術,先用輕騎兵誘敵,騎射消耗,然後在接敵前後退,然後等騎士銳氣一盡,就用重騎兵中間平推,輕騎兵兩邊包抄。當時蒙古騎兵裡輕騎兵和重騎兵的比例約為6:4。

然後從戰略上來說更是完虐歐洲老爺,蒙古每一次集體遷徙都是一次軍事演練(自己想一下遷徙需要準備的東西就知道了),在蒙古草原誕生的蒙古騎手的戰略機動能力和素質是歐洲老爺無法比擬的(從詐敗這裡可以看出,素質差的詐敗變真敗)。


意大利劍聖

蒙古大軍西征歐洲的過程中,於1240-1241年期間由拜塔爾和海都從烏克蘭出兵,並於1241年3月15日大敗波蘭軍於赫梅爾尼科。隨後蒙古大軍渡過奧德河,與波蘭聯軍進行決戰。

關於軍隊人數,蒙古人動員了10萬軍隊。而歐洲方面的參戰兵力:波蘭軍隊約4萬人、奧地利人約4萬人、日爾曼人約6萬人、匈牙利約14萬人,共計約28萬人。

雖然歐洲聯軍人數眾多,但是由於當時教皇格利高裡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激烈衝突,歐洲聯軍內部並不團結,排除掉另一個戰場的14萬匈牙利士兵,拜達爾和合丹兩位王子要面對的是將近15萬的兵力,但卻是各自為戰,而且主力部隊並不是所謂的重裝騎兵,而是主力還是波蘭和摩拉維亞的步兵,戰力不強,靈活性不高。

在波奧戰役中,來自東歐的戰士第一次接觸到東方的遊牧戰法,所以即使在一開始歐洲軍隊嚴陣以待了,但是因為不明白蒙古人的戰法,很快便陷入被動。而蒙古人採用了一貫的戰法,輕騎兵衝鋒騎射,然後佯裝敗退,不知是計的日耳曼聯軍發起追擊,這一衝,隊形就散了,於是蒙古輕騎兵採用迂迴戰術,從兩翼進攻,不停的放箭。因為此時歐洲的騎士穿的是鎖子甲,並不是厚重的板甲,因此根本擋不住蒙古人的利箭而紛紛落馬,藉著敵軍混亂這個機會,蒙古鐵騎發起了正面衝鋒,直接收割了自相踐踏的歐洲聯軍。

而在另一邊的匈牙利戰場,匈牙利出動了7萬重甲騎兵,於是蒙古人採用了更深遠的戰略,將敵人一碼氣引到了160公里以外的沙約河畔的莫希荒原,然後兵分兩路,一面是拔都4萬人正面交鋒,另一面是速不臺3萬人背後包抄,面對成群的重裝騎兵,蒙古人並不著急衝鋒,而是將來自中國的床弩、火炮和投石機對準了匈牙利的陣營,然後一陣亂轟,直接擊潰了匈軍,隨後匈牙利騎兵突圍,蒙古人採用左右夾擊的戰術,以快馬輕騎左右騎射,一舉消滅了匈牙利軍。

1241年12月,多瑙河結了厚厚的冰而不再是一道屏障了。蒙古人大舉向西推進,並於12月24日拿下匈牙利首都格蘭,同時他們還攻下了布達和薩格勒布。蒙古人完全控制了整個匈牙利。


火器工坊

這個事情在蒙古這邊應該沒有什麼記載,有記載也不太可信。而在歐洲那邊記載應該也不多,因為那次敗仗對歐洲來說也比較恥辱,當然指的是東歐地區那邊,蒙古人畢竟沒有殺到西歐去,所以歐洲這邊應該也不會太說實話!

其實在當時,蒙古人的戰法歐洲人是不太適應,這個可以說是歐洲人在當時吃了大虧的重要原因,不是說蒙古人有多強大,而是因為他們的戰術,在當時確實是很先進。歐洲在當時使用的是騎兵衝鋒的戰法,重裝的騎兵和戰馬衝鋒,然後靠一次衝鋒來對決,而當時的內亞地區已經是蒙古人那樣的戰法,也就是通過靈活機動的馬隊,不斷的騷擾消耗,這一點歐洲人在當時是完全對付不了的,所以蒙古人短時間的就擊敗了歐洲的大軍!大家看史書,那個時間是非常短的,大概就是幾個月的時間!在那麼短的時間,東部歐洲人要研究蒙古人的戰法,找到對策是不可能的,所以蒙古人形成了席捲之勢。

可是大家注意一點,就是隻有那一次而已,蒙古人從那次以後再也沒有對歐洲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波蘭人苦練本事一直等著蒙古人再次入侵以便洗刷自己的恥辱,可是蒙古人一直沒來,最後波蘭人練的本身用到了奧斯曼人身上!

很多人解釋這個是因為蒙古人發現歐洲好像沒什麼錢,地方很窮,而且當時的俄羅斯和中東地區也需要蒙古人消化和佔領,最後放棄了繼續進攻歐洲!當然歷史無法假設,但是根據後面東歐人和遊牧民族的戰爭記錄來看,蒙古人再去進攻的話跟送死沒啥區別了!


帝國曆史觀察者

看到這個標題,我首先想到的是《騎馬與砍殺》裡的畫風。

當時歐洲各種騎士團,其中騎兵與步兵實力最強的無非是條頓騎士和利窩裡亞步行騎士。

以條頓騎士為例,這些帥哥是全銀裝上裝,注意,這裡的銀裝不是素裹,而是純鋼材料的盔甲,人手一隻長槍(類似於中國的紅纓槍,並非火槍),身背一隻長劍,比較有名的是日耳曼劍,就連戰馬都是一身盔甲。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當時的蒙古騎兵。

一般號稱蒙古重騎兵,蒙古人,是在馬背上長大的,彪悍的身材與靈活的騎術相對歐洲騎士來說已經更勝一籌。騎兵,是這群天才中的天才所組成的,這幫人不僅騎術高超,大家想想遊牧民族靠什麼來獲得食物——打獵,想象下他們高超的騎射術。

蒙古人也是有戰馬,戰盔,但更多是皮革打造的,相對於盔甲來說,防禦性能並沒有降低,反而提升了靈活度,近身的標配是一種號稱蒙古戰刀的彎刀。

當然這只是野外戰爭。

真正的攻城,蒙古人靠的是炮石,這種神奇的武器,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下,想不到,就理解成炮彈吧。

總結

靈活的騎兵——笨重的騎兵

高超的騎射術——慢而弱的歐洲長弓

後盾當然是當時最鼎盛的士氣


塵緣過客

很簡單,蒙古騎兵打敗歐洲重裝騎士,靠的是以快打慢。蒙古騎兵騎的是蒙古矮種馬,這種馬耐力很強,吃草根,喝泥水就能活。蒙古士兵只在身前穿鎧甲,後背不穿,所以負重少。而歐洲重裝騎士,不但人穿著重鎧甲,只露出眼睛,連馬都是穿著厚重鎧甲的,所以負重很多。二者相比,蒙古騎兵跑得更快,跑得更遠。蒙古騎兵都擅長騎射,而歐洲重裝騎士使用長矛。蒙古騎兵一般先佯敗,引誘歐洲重裝騎士出城追擊,然後蒙古騎兵用公交射歐洲人的眼窩。歐洲人想逃跑,卻被蒙古人追上來一通砍殺。所以歐洲重裝騎士對於蒙古騎兵,是想追追不上,想逃又逃不掉,只有任由蒙古騎兵宰殺的份兒了。


聖武仁皇帝

靠靈活的機動戰術,圍點打援。蒙古騎兵是沒有盔甲的,而重騎兵身上的盔甲一百多公斤,根本受不了長期奔襲。肉鬆和奶酪的發明,解決了糧食問題。蒙古沒有糧食,肉和牛奶不能保存,導致他們不能長期遠距離作戰,肉鬆是炒乾的肉,奶酪可以保存。


達o芬奇密碼

蒙古西征的時候,面對所謂的歐洲重裝騎兵最多也就兩層鎖子甲。而同期的蒙古騎兵(重騎約30%到40%),騎著繳獲的阿拉伯馬(配扎甲),穿兩層鎖子甲+全身扎甲!因此歐洲重騎兵在蒙古重騎面前算輕騎兵。。歐洲人吃虧後痛定思痛,瘋狂發展重盔甲,於15世紀發展出全身板甲。。。


沈淪

簡單而言就是靈活多樣的戰術戰勝單一呆板的戰術。不僅是當時,後來有火槍了也一個德行,歐洲甚至有戰場規矩是不能殺軍官的,因為他們認為如果軍官死了,戰士就都亂了,這對雙方都是不利的,想想我就忍不住笑。


血浪63484749

十三世紀的蒙古國的軍隊有少部分重騎兵,大部分是輕騎兵,也編有專司攻堅的漢軍,以及其他僕從軍隊及俘虜兵。蒙古軍徵歐洲,遇城池就用火器及攻城器械,野戰遇到白人重騎兵,先是用盾牌和步槍兵及炮兵結成圓陣,再從兩翼用輕騎兵不斷以弓箭衝擊歐重騎兵,等歐兵出去,則蒙輕騎兵散去,等歐兵進入射了程一頓轟,之後又是步兵的箭雨。蒙步兵兩側是重騎兵,等箭雨後,再衝擊,歐兵就大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