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中,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什么会失败?

宁婕


他不败亡才怪。

一 、用人不当 以绍继唐朝统治(李存勖因父祖曾受唐朝赐姓为李, 建国号亦称“ 唐” , 后世史家称“ 后唐”)自居的李存勖, 逆历史潮流 而动, 将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现已成为历史渣滓的按门第取仕任官的老一套捡起来, 作为国家的用人政策。按门第族望任官的结 果, 或尸位素餐, 或蠹国害民, 对国家建设毫无积极意义可言。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的枢密使郭崇韬, “积极” 贯彻执行了庄宗的这一用人政策。 郭崇韬首先和唐代名将廓子仪攀亲, 称为其后裔, 以名门自居, 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在用人上, 他也不讲才能功劳, 只看门第高低。 他“ 多甄别流品, 引拔浮华, 鄙弃勋旧。 有求官者, 崇韬曰:`深知公功能, 然门地寒素, 不敢相用, 恐为名流所嗤。' ” 结果使“ 勋旧怨之于外” 。那些出生入死为庄宗打天下的功臣、宿将得不到封奖,心里自然会有怨恨。庄宗用人失误不仅表现在按门第取仕任官上, 还表现在随心所欲命官上, 即将自己喜欢、亲信的一些素质低劣甚至恶劣者(尤其是伶人、宦官), 委任为中央或地方要官;更有甚者, 庄宗有时候竟将国家官职视为赌注。据《新五代史》卷 36 李存贤传记载, 一次, 庄宗与将领李存贤打赌角抵, 说, “ 尔能胜我, 与尔一镇。” 结果李存贤胜。 其后幽州守将李存审病笃, 庄宗便以李存贤代之, 表示“ 角抵之胜, 吾不食言。” 如此随心所欲地任官, 结果造成了国 家吏治的败坏和局势的动荡、混乱。

二、追求奢靡、放荡的生活方式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 几乎都少不了这一条。 庄宗称帝后, 首先是广选美女以充后宫。庄宗初入洛阳, 在宦官的教唆下, 命宦官王允平、伶人景进四出采择民间女子, 以充后庭, 不啻3000 人。 其次是崇饰宫殿, 劳民伤财。 同样是在宦官的教唆下, 庄宗命宫苑使王允平主持兴建避暑宫殿。 枢密使郭 崇韬谏阻无效。 工程“ 日役万人, 所费巨万。庄宗还千方百计搜寻奇珍异宝以自娱。 他派遣客省使李严 出使蜀国, 主要的使命是“ 令往市蜀中珍玩”。但蜀国 严禁奇货出境, 允许出境的东西被称作“ 入草物” 。 李严无法带回珍货, 庄宗为此大怒, 说:“ 物归中夏者命 之曰`入草' , 王衍宁免为入草人耶!” 由是决定发动灭 蜀战争。 庄宗发动的灭蜀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 但 他的统治地位也随之而失去了! 此外, 庄宗还以好畋猎而著称。 也许是出身于边疆少数民族的缘故, 爱好畋猎是庄宗的一个特点。每次外出畋猎, 庄宗都带着亲兵随员, 人马众多, 规模庞大, 而且常常纵马踏坏大片农田庄稼。 史称“ 庄宗好猎, 每出, 未有不蹂践禾稼”。一次, 庄宗猎于洛阳近郊, 洛阳县令遮马进谏曰:“ 陛下赋敛既急, 今稼穑将成, 复蹂践之, 使吏何以为理, 民何以为生!” 外出畋猎不仅弊在践踏了禾稼, 更 使许多士兵及沿途百姓遭殃。《资治通鉴》卷 273 记 载, 庄宗出猎,“ 涉历山险, 连日不止, 或夜合围;士卒 坠崖谷死及折伤者甚众。” 同光三年(925),“ 是岁大饥, 民多流亡, 租赋不充, ……军士乏食, 有雇妻鬻子者, 老弱采蔬于野, 百十为群, 往往馁死, 流言怨嗟” 。 在 这样的景况下 , 庄宗依然未意识到潜伏的危机, 依然是“ 游畋不息。 ……时大雪, 吏卒有僵仆于道路者。 伊、汝间饥尤甚, 卫兵所过, 责其供饷, 不得, 则坏其什 器, 撤(拆)其室庐以为薪, 甚于寇盗, 县吏皆窜匿山 谷”。 庄宗 的所作所为不仅丧尽了军心, 亦丧尽了民心。 历史上 没有一个失去军民支持的封建帝王是能够长久在位的。

三、贪婪成性,使朝中贿赂公行 官场中贿赂公行是前朝后梁败亡的原因之一。 晋灭后梁前夕, 后梁将领康延孝降于晋。 晋王李存勖 问后梁内情 。康延孝答曰:“(后)梁朝地不为狭, 兵不 为少;然迹(考察)其行事 , 终必败亡。 何则? 主既暗 懦, 赵(岩)、张(汉杰、汉琼)兄弟擅权, 内结宫掖, 外纳 货赂, 官之高下唯视赂之多少, 不择才德, 不校勋劳 ……” 。 [但前车之覆, 未能成为庄宗后车之鉴。 自立国起, 庄宗即坦然接受各官进送的巨额贿赂, 并默许夫人、权贵、伶人、宦官收受贿赂。 例如, 灭梁后, 宋州 节度使袁象先率先入朝表示归顺, “ 象先辇珍货数十 万, 遍赂刘夫人及权贵、伶官、宦者, 旬日, 中外(朝廷内外)争誉之, 恩宠隆异” ;滑州留后李绍钦(后梁降将 段凝)“因伶人景进纳货于宫掖, 除泰宁节度使” ;匡国 节度使温韬入朝,“ 多赍金帛赂刘夫人及权贵伶宦, 旬日, 复遣还镇” ;李继韬在汴(后梁)、晋争衡中叛晋归 梁, 晋灭梁后, 继韬母杨氏素“ 善蓄财, 家赀(资)百万, (李继韬)乃与杨氏偕行, 赍银四十万两, 他赀称是, 大 布赂遗”。刘夫人、伶人、宦官受了他的贿赂, 争相为李继韬开脱罪责。李继韬“ 留月余, 屡从(庄宗)游畋, 宠待如故” ……由于庄宗宠幸伶人, 对伶人言听计从, 因此, 伶人也成了各路地方官行贿的对象:“诸伶人出 入宫掖, 侮弄缙绅, ……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 。上行下效, 有恃无恐。 那些受庄宗宠幸放纵的伶人、宦官, 已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贿赂, 他们还赤裸裸 地向文臣武将索取贿赂, 不能如愿即罗织罪名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 同光元年, 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入朝, 庄宗“ 左右伶官求货无厌, 季兴忿之” 。高季兴后 逃回荆南, 终于跳出了伶人、宦官的魔掌;无处可逃的大将朱友谦, 因为未能满足伶人、宦官的求索, 竟然惨 遭灭族之祸(被杀 200 余口), 连他的属下将领亦未能幸免 。 郭崇韬、朱友谦惨案发生后, 后唐将领人人自危, 有些 将领铤而走险, 兴兵造反。 后唐统治的根基功摇了, 庄宗的帝座也随之崩倒了!

四 、放任伶人、宦官擅权乱政 先说伶人擅权乱政。 伶人即戏曲演员。 庄宗虽为武将出身, 却在艺术上颇有造诣。 史称他“ 既好俳优, 又知音, 能度曲”, 通晓音律, 善填词曲, 还酷爱亲自演戏, 自取艺名“ 李天下”。至北宋, 李存勖谱写的词曲还在他发迹之地汾、 晋之间的民间传唱, 谓之“ 御制” 。但沉溺于此道, 不理朝政, 甚至以伶人为官, 放纵伶人专政, 问题可就严重了! 被庄宗授以官职的伶人, 见于史籍记载者有:陈俊, 授景州刺史;储德源, 授宪州刺史; 景进, “ 官至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 国” ;史彦琼 , 授邺都 监军;王承 颜, 授兴 州刺史; 郭从谦, 授从马直(亲军)指挥使, 等等。 这些为官的伶人, 有些权力很大, 如邺都监军史彦琼,“ 魏、博等六州军旅金谷之政皆决于彦琼, 威福 自恣, 陵忽将佐” , 自兴唐尹王正言以下皆谄事之。一些伶人虽然未被授予军政官职, 但他们以歌舞见幸于庄宗, 庄宗成了他们的靠山;他们在庄宗面前的说话, 不仅可以左右一个大臣、将领的仕途, 甚至可以决定他们的命运。 再说宦官擅权乱政。 李存勖任用宦官早在战争年代已开始。 后梁贞 明五年(919), 大将周德威战死后, 李存勖就自领卢尤节度使, 以中门使李绍宏(宦官)提举军府事, 取代原 来委任的将领李嗣昭。 卢龙为北边大镇, 士马强锐, 李存勖或许认为由自己及宦官统领, 比由其他将领统 领更稳妥。 胡三省评论此事道:“ 以宦者代功臣, 失之 矣。” 其后, 宦官因怂恿庄宗选采美女, 更得宠幸。 此举既讨好了庄宗 , 又为自己的存在发展创造了条件。以后, 宦官又迎合庄宗贪婪奢侈的本性, 建议庄宗分天下财赋为内外府, 州县上供者入外府, 充经费; 方镇贡献者入内府, 充宴游及给赐左右。庄宗接受了宦官这一馊主意, 结果, “ 外府常虚竭无余而内府山 积” 。 庄宗建国时, 已有宦官 500 人,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 足, 又下敕, 要求各地将前朝宦官及诸监军并私家所畜阉人, 不论贵贱, 并遣诣阙, 遂使宦官人数增至近 1000 人,“ 皆给赡优厚, 委之事任, 以为腹心。 于此可见, 庄宗建国后, 对文臣武将已不能象 战争年代那样信任倚赖了, 故用宦官取而代之或监督之。 庄宗在主观上认为如此才能加强自己的皇权, 殊不知事与愿违, 自国家乍立, 藩镇已开始离心, 他的统治基础已出现裂缝。 总之, 在伶人、宦官遍布的后唐朝廷, 贤人君子难有立足之地。郭崇韬不仅在战争年代是为晋军筹画军政大计的智囊, 在后唐建国后也是一根重要的支 柱。他“ 位兼将相, 复领节旄 , 以天下为己任 , ……嬖幸侥求, 多所摧抑, 宦官疾之, 朝夕短之于上 ;崇韬扼 腕, 欲制之不能” 。 由于有庄宗的庇护和纵容, 郭崇韬虽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亦对这些祸国殃民的宦官无 可奈何;甚至到后来, 郭崇韬承受不了宦官的压力, “ 郁郁不得志, 与所亲谋赴本镇以避之”。在“ 勋臣畏 伶宦之谗, 皆不自安”的情况下, 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奋战沙场几十年, 功勋显赫的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 李嗣源亦请求解除兵柄, 企望以此去疑免祸。 罗贯原 为礼部员外郎, 性格强直, 为郭崇韬所知 , 用为河南 令。 罗贯“ 为政不避权豪, 伶宦请托, 书积几案 , 一 (概)不报, 皆以示崇韬, 崇韬奏之, 由是伶宦切齿” 。在刘皇后及伶人、宦官的“ 共毁” 之下, 庄宗最后寻找借口将罗贯投狱, 令狱吏打得体无完肤, 最后传诏杀之, “暴尸府门 , 远近冤之” 。 [ 3] 庄宗死, 明宗(李嗣源)当政后, 即“ 诏天下悉捕宦 者而杀之。 宦官亡窜山谷, 多削发为浮屠。 其亡至太 原者七十余人, 悉捕而杀之都亭驿, 流血盈庭。” 伶人、宦官有恃无恐, 专擅乱政, 招致天下大乱, 变起肘腋, 庄宗也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结局。 这是庄宗始料不及的!

五、诛敛黎民 ,失抚将士 。长期战乱之后, 社会千疮百孔, 百姓处境困苦。 庄宗没有想方设法恢复发展生产, 安集流移, 却默许奸官诛敛百姓。 孔谦通过贿赂伶人谋得租庸使后, “ 贷民钱, 使以贱估偿丝, 屡檄州县督之。” 即乘黎民困乏, 贷钱与民, 而以贱价征丝, 偿所贷钱。 此举与放高利贷实质无异。 翰林学士承旨、权知汴州卢质给庄宗上奏章, 指出后梁赵岩为租庸使时, 也是如此举贷诛 敛, 结怨于民;希望庄宗吸取教训, 下诏纠正租庸使的 错误作法。 但孔谦克剥百姓的目的在于奉上, 因此, 庄宗对卢质的劝谏置之不理。 另外, 孔谦“ 欲聚敛以 求媚, 凡所赦文所蠲者, (孔)谦复征之。 自是每有诏 令, 人皆不信, 百姓愁怨。” 这样一个“重敛急征以充帝 欲” 的为千夫所指的奸官, 庄宗居然赐他以“丰财赡国 功臣”的称号。在后唐建国前的 15 年的汴、晋相争中, 多少将士 出生入死为李存勖打天下, 终于推翻了后梁的统治。 但建国后, 将士未得到庄宗的赏赐安抚, 得到赏赐和 委任的却是无咫尺之功的伶人、宦官, 结果, “ 亲军有 从帝百战未得刺吏者, 莫不愤叹” 不仅如此, 在夹河之战中屡立殊勋的亲军, 在后唐建国后, 因国家经济 凋弊, 京师洛阳仓廪空竭, 庄宗没有兑现当年许下的灭梁后“ 大加赏赉” 的诺言, 致使军士乏食, 以致有“ 雇 妻鬻子”者。 因此, 自庄宗为帝, 亲军就有人妄为谣 言, 扇动叛乱了。 亲军倘且如此, 其他军队更不用说了。 导致庄宗失国的魏州(河北冀县)兵乱, 就是因为庄宗失抚士卒 而引发的。 魏州军队的反叛后梁, 投靠河东(晋), 对于庄宗灭后梁战役的最终胜利关系权大。 综上所述, 由于庄宗建国后一系列的倒行逆施, 造成了国内各种矛盾的迅速激化。 这些矛盾汇聚成 一个炸药包, 引爆这个炸药包的导火索就是伶人、宦官挑唆庄宗杀害功宦、名将郭崇韬和朱友谦。 随着二人的被惨杀, 国内人情汹汹, 众将人人自危。同光四 年(926)正月, 一系列叛乱事件接连发生:先是参与平 蜀的大将康延孝在回师途中举兵造反, 数日之间众至 5 万;接着是沧州军乱、魏州军乱;河朔州县告乱者相 继;二月, 庄宗命李嗣源率亲军去魏州平叛。 结果, 李嗣源被亲军胁逼与叛军联合, 倒戈进攻京师。 在天下 大乱的局势下, 四月, 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帅所部亲 兵作乱。庄宗被杀。 后唐庄宗李存勖继承其父遗愿, 经过 15 年艰苦 卓绝的奋战才打得了天下, 却在建国称帝 4 年后, 落得个悲惨结局 !


阅微堂杂记


  唐玄宗翻版李存勖:本可以提前结束五代十国,最后却死于一碗奶浆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说到唐朝,中国人都知道李渊、李世民、李隆基等等一系列的伟大历史人物,但是要说到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估计就没有几个人认识了。说起这位皇帝,他本来有机会可以达到李世民那样的程度,可惜的是由于他自己政治能力低下让他死于一碗奶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其中后梁创始人朱温和后唐创始人李克用平叛乱军有功,加上当时皇帝的昏庸无能,朱温和李克用逐渐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公元908年,李克用去世,江山由他的儿子李存勖继承,李存勖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在王位十五年,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逐渐强盛,中兴唐朝霸业。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定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亡后梁,尽取河南、山东等地,定都于洛阳。到了这里本以为他要成就李世民那种一统天下的霸业,谁知也学起了唐玄宗,沉迷于戏曲之中。

  事实上,早在他四处征战时,得胜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家里跟自己豢养的戏子一起唱戏,但是由于当时自己的父亲死于朱温之手,大仇未报的他不得不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当父亲大仇已报,他定都洛阳后,便沉迷于戏曲之中无法自拔。

  在他沉迷于声色之中时,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终于埋下大祸。

  公元926年三月,时任后唐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的李嗣源趁镇压叛乱时造反,不服皇帝李存勖的统治。由于扣押军饷,残害忠良,使得李存勖手下的大部分士兵都跑到了李嗣源阵营里面去了。而此时的洛阳只有一堆杂牌军加上一群戏子了。

  最终,连他身边的戏子也都谋反了,发动了城里的杂牌军一起攻打皇宫,但是李存瑁毕竟是在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哪是那么容易打到了,渐渐地,叛军就被李存瑁击退。

  不过在这混乱之中,李存瑁也中了乱射之中的一留箭,等到他拔出箭来,血柱直冲苍天。李存勖流了太多的血,忽然觉得口渴。侍卫急忙跑进宫里跟刘皇后说了这件事。这位刘皇后正在收拾财宝,准备逃跑,听说丈夫中了箭,也不去探望,只端了一碗乳浆,叫侍卫给丈夫喝。

  这位皇后肯定不懂医学,因为人在失血过多的情况下一旦接触到奶浆,就会加速死亡。果然,李存勖喝完这碗乳浆后,就一命呜呼了。李存勖的死在五代乱世并不算什么,无非是少了个打仗奇才。但历史记住的只是他与戏子们的故事,至于他建立的功勋,似乎没有他与戏子们的故事更让人怀念。

  由此可知,一个人建立大业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守业。李存勖无疑就是守不住大业的人,一代君主死于乳浆大概就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与讽刺吧。





zone豆豆


唐朝灭亡之后进入五代十国,梁、唐、晋、汉、周次代更替,基本上由沙陀人唱主角。五代中既会打仗又会治国的皇帝,除了周世祖柴荣,那就要属后唐明宗李嗣源了。李嗣源的父亲李霓是李克用父亲的部下,李霓死后,13岁的李嗣源被李克用收为养子,立下赫赫战功。

李嗣源17岁的时候,朱温在上源驿摆下鸿门宴,企图杀死李克用,李嗣源拼死保护李克用突围,逃出生天。李克用派李存信、李嗣源救援朱氏兄弟,李存信被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偷袭大败,李嗣源率500名骑兵横冲直撞,掩护李存信撤退,两河地区称李嗣源为李横冲。

李嗣昭出兵攻打刑州,被后梁大将葛从周击败,李嗣源率兵救援,与李嗣昭合力进击,终于反败为胜,击败后梁。李嗣源身中四箭,名震天下。李克用死后,李存勖和后梁在柏乡大战,李存勖见后梁军容严整,担心士兵怯战,于是激李嗣源出战鼓舞士气。李嗣源率部直冲梁军白马都,生擒两员骑校,晋军士气大振,取得了柏乡大捷。

后唐讨伐契丹、后梁、刘仁恭的战争中,李嗣源几乎都没有缺席,而且屡立战功,最后李嗣源率领2000骑兵进入开封,后梁灭亡。李存勖进入开封后十分高兴,他激动的对李嗣源说:朕有天下,全赖你父子血战之功,以后朕与你共享天下。李嗣源被拜为中书令,后加封宣武军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

但李存勖做皇帝不久后就变得昏庸无道,他将灭后梁作为毕生志愿,真正灭后梁之后,其实他的人生就没有明确的目标了。因此,李存勖虽贵为皇帝,却整天穿着戏服,和伶人、宦官混在一起,久而久之,他对功臣也猜忌起来,郭崇韬、朱友谦等无罪就被杀害。他对位高权重的李嗣源也不放心,派诸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对他进行监视。

还没等到李存勖对李嗣源下手,魏博就发生了兵变,偏偏官军连连失利,李存勖只能被迫起用李嗣源去平叛。李嗣源带兵准备攻打叛军驻扎的邺城,不料部下哗变与叛军合流,李嗣源逃出邺城,想要和皇帝说明情况,却被猪队友元行钦怀疑有诈,并诬告李嗣源谋反。事已至此,李嗣源只能听从女婿石敬瑭的建议,攻打汴州自立。

李存勖得到报告,决定亲自东征,坐镇汴州平叛,但汴州已经先被李嗣源占据。李存勖仓皇逃回洛阳,士兵逃走过半,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发动叛乱,李存勖众叛亲离,为叛军所杀。李嗣源在众人的拥戴下,于李存勖的灵柩前继位,以证明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夺,不过李存勖诸子还是被李嗣源的部下所杀。

李存勖是五代时期最能征善战的皇帝,也打造出五代中最大的疆域,史载后唐“四分天下有其三”。但李存勖后期尤其是灭后梁之后,滥杀功臣、治国无方、重用伶人、宦官,致使百姓、藩镇、士兵离心离德,最后被叛军所杀。让人觉得有些惋惜,仔细一想又觉得活该!


多尔衮爱新觉罗


李存勖的败亡,用《旧五代史》的话是“足以为万代之炯诫也”。

他的败亡,是巨大的遗憾,是后世帝王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他败亡的诸多原因,在很多帝王身上都有,但累积在一起,导致他“速亡”。

一、称帝后骄奢淫逸,这是速亡主因

宋太宗曾经评价李存勖道:

“如后唐庄宗不恤国事,唯务畋游,动经旬浃,大伤苗稼。及还,乃降敕蠲放租赋,此甚不君也。”

李存勖在灭梁称帝后,开始贪图享受,丝毫不体恤百姓,大肆搜刮。

“庄宗好猎,每出,未有不蹂践苗稼”,“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等等做法都不是一个明君所应该做的,导致民不聊生,而他丝毫不加理会,仍旧增加赋税。

“戊午,诏河南府预借今年秋夏租税。时年饥民困,百姓不胜其酷,京畿之民,多号泣于路,议者以为刘盆子复生矣。”

他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灭亡后梁后失去了进一步的目标。

《旧唐书》评价道:“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

他的骄奢淫逸还体现在宠幸伶人身上,导致伶人乱政,以致于欧阳修单独写伶人传来引以为戒。

所以民变不断,更重要的是兵变也开始出现。

二、未能以军法约束,因赏赐吝啬且太晚,导致军士离散

李存勖是名将,能征善战,按理说他手下应该有一支精锐且军纪言明的队伍。

但事实不是。

这支军队都是靠优厚赏赐支撑起来的,军纪很差。

抢掠百姓的事情经常发生,而自己骄奢淫逸的李存勖对士兵随心所欲赏赐,没有章法也助长 军纪的败坏。

“由赏赉无节,威令不行也。”

而当发生兵变的时候,他有极其吝啬,舍得不花钱抚慰士兵。

“以魏博军变,请出内府金帛优给将士。不报。”

宰相豆卢革反复劝谏出钱安抚士兵,他却仅仅是让皇后“出宫中妆奁银盆各二”,还对宰相说:“今宫中有者,妆奁、婴孺而已,可鬻之给军。”

宫中是不是真的没有钱呢?当然不是。

等到他拿出钱来犒劳军士,士兵已然大怒:“吾妻子已殍矣,用此奚为!”

士气大落,前去平叛的军士大量逃亡,“诸军离散”,李存勖只能撤军。

当他拿出大量财物赏赐士兵的时候,士兵回答:“陛下赐与大晚,人亦不感圣恩。”

不久之后就发生变乱,身死。

危急时刻,他舍不得赏赐军士,与皇后也有关系,因为皇后不同意,“内则牝鸡司晨”。

李存勖称帝后,迅速腐化,“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牝鸡司晨”,有擅杀郭崇韬等大臣,“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最终导致灭亡。

他的很多原因在其帝王上都有,如果仅有其中的一个,他或许不会灭亡,可惜他集诸多要命的错误于一身,“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咸有之,不亡何待!”


微史春秋


前言: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身经百战,败契丹,灭燕国,讨平朱梁,报父亲三箭之仇,统一北方,可是三年不到就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受欧阳修《伶官传序》的影响,觉得李存勖宠信戏子,贪图享乐,荒怠正事,导致失败。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李存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骄兵悍将以下克上的恶习。


一,李存勖失败的直接原因:魏州兵变

同光元年十月,李存勖灭后梁,统一北方,然而到同光四年二月,魏州兵变,然后派去平叛的李嗣源又兵变,然后李存勖不得己率领剩余的部队亲自平叛,最后部队里郭从谦又兵变,最后死于乱箭之中。

实际上,魏州兵变并不是偶然的,唐末以来的兵变,多如牛毛。藩镇的节度使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而藩镇节度使手下的将领又不把节度使放在眼里,乃至于藩镇的士兵们也不把长官放在眼里。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节度使们收养很多的义子,作为他们的手下大将,可是义子也罢,亲父子也罢,或者亲戚也罢,都是利益关系,互相杀来杀去,比如晋王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太保,其中12个是他的义子,但是其中最猛的李存孝最后与李克用反目,被五分分尸,另一个康君立被李克用毒死,还有忧惧而死的,最比如燕国,刘仁恭与刘守光亲父子,但是刘守光却囚禁了其父亲,杀了他的兄弟刘守文,甚至后梁朱温也是死在他儿子朱友珪手里,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如果以为这些藩镇的大小将领们互相夺权,上下相克很惨烈,那么更牛的事情还在后面。那就是牙兵叛乱。所谓牙兵,就是节度使的府衙的卫队,这是他们的最精锐的部队,本来是保卫他们的人,但是这些人却成了要挟节度使的人。唐末五代时期,藩镇的牙兵叛乱经常发生。比如魏博镇,牙兵们换了几代节度使。当时人称“长安的天子,魏博的牙兵”。牙兵们稍不如意,就聚众闹事,废立主帅,有同儿戏。很多的节度使就是由牙军所废立的。


魏州兵变,就是由于士兵们对于换防不满,聚众闹事,而且挟持长官,先是杀了不愿意反叛的魏博指挥使杨仁晟,而后立一个小校做首领,小校不答应,就又杀了这个小校,最后拿着两个人头叫另一个裨将赵在礼做首领,如果赵在礼不肯出面,就也一样杀,赵在礼不得已,只好同意反叛。这就是这些人的作风。唐末藩镇的主帅,很多落到被士兵挟持的结局。骄兵难制。

有讽刺意味的是,反叛李存勖取得皇位的李嗣源,本人也落到了同样的下场。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状。


二,李存勖失败的重要原因:统治基础不牢因,手下是一个藩镇集合体

李存勖能做皇帝,是由手下十个藩镇的劝进:

河中节度使朱友谦、

昭义军节度使李嗣昭、

横海军节度使李存审、

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

安国军节度使李嗣源、

镇州兵马留后张文礼、

领天平军节度使阎宝,

大同军节度使李存璋、

振武军节度使李存进、

匡国军节度使朱令德,

这里面每一个藩镇,都是一个独立本国,李存勖只是他们的共主。事实上,当这些人劝进的时候,他的老臣张承业就表示反对,认为操之过急。其实就是建议采取后来明朝朱元璋一样的“缓称王”策略,但是李存勖没有接受。实质上,李存勖称帝的时机根本不成熟,所以他得到的快,失去的也快,因为他没有坚固的统治基础。


三,李存勖失败的个人原因

李存勖是一个武将,可以说,打仗他没得说,他也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叛军的乱箭中,他根本还没来得及整军作战,或者说,他手上已经没有军了。由于李存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经常打胜仗,实际上他看不到身边的危险。当李存勖灭亡后梁以后,南方的小政权都很震动,纷纷来朝贡。其中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参拜他后,回来后认为李存勖会亡。他的话是“新朝百战方得河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则他人皆无功矣,其谁不解体!又荒于声色,何能久长!吾无忧矣。”这就是李存勖缺乏政治头脑,只会打仗,还以为天下是靠自己一个人打下来的,不会笼络人心。

当魏州兵变的时候,李存勖派李嗣源去平叛,结果李嗣源却在手下的撺掇下趁机加入了叛军,从河北杀向洛阳,李存勖最后成了孤家寡人,还没到前线,就死在身边的人箭下了。


有人会说李存勖个人品性上的原因导致他的失败,比如宠信戏子,任用太监,皇后刘氏无德,等等,其实这些固然是原因,然而李存勖才统一北方三年不到,无论如何不至于这么快灭亡。任何一个正常朝代的君主,都不会因为这些原因两三年就灭亡。根本的原因,还是当时的社会现实。



北宋的何去非写过一本《何博士备论》,其中有一篇《五代论》,其中有一段话如下:

“夫以功就天下者,常有强臣;以力致天下者,常有骄兵。臣非故强也,恃勋赏之积而卒至于强;兵非故骄也,恃战役之勤而卒至于骄。方其图天下之即集也,日责功于将,而责战于士。责功之亟,则凡所以酬将者未尝恤,其或至于强;责战之切,则凡所以抚士者未尝病,其或至于骄。是以天下略定,强臣倚骄兵而睥睨,骄兵挟强臣而冀望。一旦相与起而迫之,反视其身,彷徨孤立,而大事且去。则虽有平日壮决之气,持是而安归哉?此唐之庄宗、末帝所以失天下者,由此故也。嗟乎!图天下于亟集,而不计其既集之利害者,终亦亟亡而已矣。”

翻译成白话就是:靠战功来平定天下的人,常常有强臣,靠力量取天下的人,常常有骄兵。并不是臣下一开始就强,而是因为靠功劳赏赐,积累成了强;兵也不是一开始就骄,而是靠百战之余变得骄。当这些帝王希望平定天下的时候,整天责功于手下的将领,责战于手下的士兵,导致过度的讨好,酬答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使其变得骄悍。等到天下大体平定的时候,强臣倚仗骄兵而嚣张跋扈,骄兵挟持强臣图非分之想。一旦这些人造反,皇帝看看自己,彷徨孤立,大事去矣。虽然平时很牛逼,可是又能如何呢?这就是后唐庄宗和末帝失天下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贪图早定天下,而不计利害,导致灭亡也快。

所以他的结论是:儿女悲涕,垂颐拱手,以需死期,无复平日万分之一者,何也?有强臣骄兵以制其命。唯至乎此,始悟其身之孤弱,无以自救之也。


这才是李存勖失败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他,取代他的李嗣源也是一样。


再思楼纪


随着大唐盛世的落幕,中国处在一个四分五裂的时期,朝代迭起,国家林立,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五代十国。

后唐庄宗李存勖(885年一926年)山西应县人,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之子于天佑五年(908年)继承父亲王位。经过十几年的南征北战,逐步使晋国强大起来,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灭掉了后唐当时最大的敌人后粱,定都于洛阳。

登位后的李存勖渐浙变的昏昧起来,认为天下是自己辛苦打下来的,就应尽情享受。于是整曰里沉缅于声色犬马中,变得骄奢淫逸起来。

在随后他杀戮功臣,横征暴敛,纵容宦官,伶人,皇后干政。人民生活困苦,怨声载道,士卒离心,文武百官贪污行贿成风,国力曰下。

唐庄宗上台后的腐败昏庸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引发了军队的叛乱。

同光四年三月,李嗣源引魏州兵夺取了汴州(今河南开封),四月,

唐庄宗在“兴教门之变”中被乱兵杀死。

后唐庄宗在位仅仅三年之短,综观一生,他上马能打下天下,而下马不能治理天下,把几代人辛苦挣来的基业付之东流,执政期间,不顾人民生活困苦,只管自己尽情享乐,对军队赏罚不明,对官员是非不分,任纵小人乱政是其迅速亡国的重要原因。


文史君轶


李存勖xù失败的原因是不懂的治理天下,原因如下:

李存勗(勖同勗,下文笔者多用勗)称帝即位之前,和后梁血战十余年,大小百余战,作战英勇异常。但打了天下,却不懂得治天下,宠幸伶人,重用宦官,又吝于银钱,不抚恤士卒,三年后因兵变被杀,失败之速,亦是罕见。

北宋欧阳修写《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便是讨论李存勗沉溺逸乐、宠信乐官而致亡国的史实,叹惜李存勗“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复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规律。

《旧五代史》则称赞李存勗是“中兴之主”,是唐朝的合法继承者,但语锋一转,随即批评他“忘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伶人乱政、靳吝货财、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 。

朱温评价李存勗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生儿子就要生像李存勖这样的,李克用的大业不会灭亡了!至于说我的儿子,猪狗之辈而已!)

附注:

伶人,或称优伶,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突出的演艺人员。古汉语里优和伶都是演员的意思。现在伶人或伶多指戏曲演员,有时中文里也会把外国传统戏剧演员称为“伶”,如日本能剧、歌舞伎演员,以及西方歌剧演员等。“优”很少在现代汉语中指演员,但日语到现在还是把演员称为“优”,如俳优(演员,中文“俳优”本意为滑稽演员)、男优(男演员)、女优(女演员)、声优(配音员)等。

李存勗画像


李存勗简介

唐庄宗李存勗xù(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山西应县人,沙陀族,本姓朱邪,因其父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受唐懿宗赐以李姓,而改姓李,讳存勗,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山西应县,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小名“亚子”,艺名“李天下”,以勇猛闻名。

923年5月13日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后因义兄李嗣源被军士拥戴造反,挥军直取洛阳。宫中指挥使郭从谦为报仇,趁机发动兵变——兴教门之变,将存勗杀害。

父李克用像,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少年时代

李存勗是李克用与贞简皇后曹氏的长子。他自幼擅长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朝朝廷报功,得到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

李存勗成年后状貌雄伟瑰丽,得习《春秋》,豁达而且通大义,并勇敢善战,熟知战略要术。他又喜爱音乐、歌舞、俳优之戏,旁人多有异谈。当时,军阀割据混战、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温牵制围困,兵力不足,地盘狭小,非常悲观。李存勗劝说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即位晋王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勗于同月袭晋王位。但是当时的兵马大权归于其叔父李克宁,军民之事皆由李克宁决定,权柄既重,令众人皆攀附李克宁。当办完丧事后,李存勗与张承业、李存璋设计,要除去势力庞大的叔父李克宁。同年二月二十日,当诸将于府第时,乃伏兵于府中,置酒大会,李克宁既至,于席间擒下李存颢、李克宁二人,李存勗哭着责备李克宁:“侄儿一开始就打算把军队、政权都让给叔父,叔父不愿意背弃我父亲的遗命,怎么现在又把我跟我母亲丢给豺狼虎豹?叔父怎么忍心?”李克宁泣对:“这是谗言啊,我还能说什么?”当日,李克宁与李存颢俱伏法。

其后,李存勗认为潞州(今山西上党)是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存勗的用兵之奇使梁太祖朱温大惊,他说:“生儿子就要生李存勗一样的儿子,李克用不会灭亡了啊!至于我的儿子,猪狗之辈而已!”


建立后唐

当潞州之围解决后,河东威振,控制镇州的王镕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见形势骤变,也动摇了依附后梁的信心,竟然和李存勗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后梁。后梁为了保护河北之地,不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柏乡之战中,晋军有周德威等三千骑兵和镇州、定州兵;对方梁军有王景仁率领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梁军守卫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几方面处于优势;而晋军是骑兵,机动性和进攻能力大,对梁军构成威胁。战役开始,李存勗采用周德威建议,引诱梁兵出城,聚而歼之,晋军主动后撤。梁军主将王景仁果然上当,倾巢而出。晋军抓住机会,以骑兵猛烈突击梁军,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进。这时晋军李存璋率领的骑兵大队也赶上,梁军丢盔弃甲,死伤殆尽。这一仗,使梁军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之后,朱温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而李存勗却进一步安定了河东局势,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一时河东大治。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勗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攻克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温。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其后李存勗达成李克用遗志,打败契丹,攻破燕地,并且攻灭刘守光与刘仁恭父子割据的桀燕政权,并且于923年,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其后攻灭后梁,统一北方。李存勗还收降了李茂贞建立的岐,并攻灭王建所建立的前蜀。

李存勗以唐朝赐姓为李的合法继承人身份,打起中兴唐朝的旗号,并为唐朝皇帝立庙。又以诛灭唐朝逆臣之名,族灭了后梁宰相敬翔、李振等人,将帮助朱温篡唐的旧臣11人贬官。

但李存勗到了晚年自认为已经拼命一生,应该好好享乐,遂荒废朝政。李存勗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常粉墨登场,并自号艺名“李天下”。伶人大受皇帝宠幸,以至于伶人景进干预朝政。士大夫皆气愤,又不敢出气。李存勗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强掳魏博士卒们妻女千余人,怨声四起。同光二年,李存勗恢复旧唐宦官的势力,本来已经消失的监军又凌驾于藩镇之上,导致诸将更大的不满。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勗派遣儿子魏王李继岌、侍中郭崇韬,攻灭前蜀。但是其后继岌、崇韬互相猜疑。郭崇韬又得罪宦官,李存勗于是对崇韬起疑,下命孟知祥入蜀,见机行事。翌年,李存勗被宦官的谗言所迷惑,诛杀了朱友谦、李存乂。后唐朝廷人心惶惶。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博士兵皇甫晖在邺城叛乱,是为邺城之乱,李存勗命李绍荣前往讨伐,久不能下,无奈命李嗣源攻邺城,李嗣源命其女婿石敬瑭同征。兵进魏州时,李嗣源却被叛军拥戴,恭迎入城,李嗣源百口莫辩,石敬瑭表示就算不造反也无法免责,李嗣源因而拥兵自立,与魏博的叛军合兵造反。李嗣源占据汴州(今河南开封),进军洛邑,先锋石敬瑭则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勗决定亲征反击。


兴教门之变

这时担任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不知李存乂已被庄宗杀死,欲奉李存乂之名作乱,火烧兴教门。蕃汉马步使朱守殷见危不救。李存勗当时仅有符彦卿及王全斌等少数将领效忠他。郭从谦率兵攻入皇城。李存勗被流箭射中。王全斌将其扶至绛霄殿。李存勗失血过多,渴懑求饮,经宦官奉进酪浆,喝完一杯,遽尔殒命。王全斌大恸而去。一名伶人拣丢弃的乐器放在李存勗尸体上,点火焚尸。史称兴教门之变。李嗣源入洛阳杀尽叛臣,葬李存勗尸骨于雍陵,进庙号庄宗,李嗣源在汴州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历史的影像


在五代十国时期,失败是太正常了,后唐同光元年 (923) 四月, 李存勖登基称帝, 同年十月攻灭后梁。后唐同光四年 (926) 四月, 庄宗为叛军所弑, 年仅四十二岁。自登基称帝至身亡失国, 庄宗享国仅三年一个月,为何当初被朱温称为“生子当如李亚子”的李存勖做皇帝短短三年就身亡了呢,完全没有了当初的豪情壮志,我想有四个方面可以阐述。

1 选官不明

重门第, 轻能力。庄宗李存勖选用官员, 重视门第出身, 轻视官吏履职能力。他的这一用人思想, 在其称帝前夕就已显露无遗。

这种选官用人政策, 堵塞了出身低微官吏的晋升之路。出身寒门的官吏, 纵有万般能力, 然枢密使郭崇韬因其“门地寒素, 不敢相用, 恐为名流所嗤”, 遂致其升迁之路举步维艰。 这充分暴露出庄宗时期官吏选拔之弊的普遍性。这种弊端在庄宗危在旦夕时暴露出来。他置酒悲涕, 对元行钦等诸将感慨道:“卿等事予已来, 富贵急难, 无不共之, 今兹危蹙, 赖尔筹谋, 而竟默默无言, 坐观成败。”诸将百余人, 除了虚伪地表示忠诚外, 竟无一人上陈应敌之策。

2 赏罚不明

庄宗灭后梁后, 曾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 无视广大将士立下的赫赫战功。时任右谏议大夫的薛昭文就曾指出, 追随庄宗征战多年的士卒, “赏给未丰, 贫乏者多”, 建议庄宗“更加颁赉” 竟为庄宗拒绝。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这一时期, 无功受禄的现象比比皆是。更儿戏的是承诺若李存贤在手搏比赛中胜出, 则授其藩镇节度使一职。后李存贤胜, 庄宗先任李存贤为卢龙行军司马, 不久即授节度使一职。乐工严旭日, 曾任前蜀蓬州刺史, 被俘后亦未立尺寸之功, 仅仅因其长于音乐, 庄宗即任其为蓬州刺史。这一时期, 庄宗还大肆赏赐伶官。朝堂上下乌烟瘴气。

3 政令不一

唐庄宗的诏令、皇太后的诰令、皇后的教令具有同等效力, 藩镇均需执行, “紊乱之弊, 人不敢言”。这种政出多门的情况,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庄宗时期, 政令不畅的现象屡见不鲜。同光二年 (924) 二月, 庄宗大赦天下。然租庸副使孔谦为聚敛富以求媚于庄宗, 竟然拒不执行赦令, 由此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史称:“自是每有诏令, 人皆不信, 百姓愁怨。”最高统治者的政治信誉因此不复存在,这个皇帝怎么做得下去。是年十月, 庄宗敕令:“自今支郡自非进奉, 皆须本道腾奏, 租庸征催亦须牒观察使。”这一敕令“竟不行”, 也未得到执行。

4 贿赂盛行

庄宗一朝,贿赂屡见不鲜,河中节度使、尚书令李继麟, 曾被庄宗赐免死铁券, 颇受庄宗器重, 可谓位高权重, 但其依然“苦诸伶宦求丐无厌”。地方割据政权的统治者、庄宗器重的权臣尚且遭受索贿, 一般官员遭受索贿当是普遍现象。据此可以判定, 这一时期, 权臣的公然索贿是普遍存在的。这也是历代王朝的通病。

但此四个方面,庄宗屁股下面的皇位怎么做的稳呢?


历史研究课


后唐庄宗李存勖本有一副好牌却被他打的稀烂。李存勖在位期间灭掉后梁占据中原之地,他又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使后唐成为五代疆域最广的国家。

然而,他最后却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惨死于兵变。这与他宠信伶人、宦官,纵容皇后干政,猜忌杀戮功臣密不可分。

宠信伶人、宦官

李存勖对伶人极为宠信。他任命伶人们担任刺史,允许伶人们可以随意出入宫禁。伶人仗着宠信欺凌大臣,使得群臣敢怒而不敢言。不少大臣们为保富贵,不得不巴结伶人,各地的节度使也是重金贿赂伶人。李存勖还让伶人当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伶人们趁机大进谗言、干预朝政。

宦官势力死灰复燃。宦官在唐朝末年干预朝政、擅自废立皇帝,被朱温进行了清洗,势力大减。而李存勖却重用宦官,他任命宦官到各藩镇充任监军。宦官在各地肆意妄为,干预军政,甚至凌辱将帅,引起各藩镇的强烈不满。

纵容后宫干政

李存勖在位期间,皇后刘氏权力极大,所发布的教令与皇帝诏敕具有同样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须执行。皇后刘氏贪财吝啬,她还派人到各地经商从中牟利。

同光四年(926年),后唐国内发生饥荒,洛阳府库空竭,禁军军士都发不起军粮。亲族家眷只能以野菜充饥,以致冻饿而死者无数,很多军士甚至被迫典卖妻儿。在这种情况下,宰相率百官上表,请李存勖开内库赈灾。李存勖应允,但刘氏却不肯答应,称生死有天命决定,非人力所能挽回。

猜忌杀戮功臣

郭崇韬是辅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两代的主要谋臣,在他的谋划下李存勖得以顺利平定四方。然而,因为与宦官不和,郭崇韬在平定蜀地后被宦官诬陷,李存勖听信谗言将其处死。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他作战勇敢,屡建奇功,算是后唐的第一功臣。李存勖即位后,便对李嗣源起了猜忌之心,派诸军马步都虞侯朱守殷暗中监视他的起居。同光四年(926年),魏州发生兵变,庄宗派李嗣源率兵征讨叛军。不料刚到魏州城下,所部也发生哗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帝。李嗣源起初并无反意,在女婿石敬瑭的劝诱之下,才决心自立称帝。于是,他回师南下,先入汴州,继而向洛阳进发。此时后唐庄宗众叛亲离,为乱兵所杀。

庄宗的失败,可谓是众叛亲离。他横征暴敛,尽失民心;他赏罚不明,尽失将心;他宠信奸佞,尽失臣心。庄宗的所作所为让他彻底成了孤家寡人,被历史所抛弃。


时光山人


我个人认为李存勖会失败,根本的原因是沙陀族游牧民族的特性释然。沙陀是突厥中的一个小部落,从这个民族的历程来看,除了五代时立国之外,前期一直发展比较缓慢,最开始生活在新疆地区,且处在大唐,吐蕃,回鹘等大的政权威胁之中,在夹缝中求生存,很多时候身不由己,能过好眼前的日子就不错了,很少去考虑百年大计,因此谁能带给自己好处,谁能胁迫自己,就屈从于谁,所以沙陀和周围的每一个大政权都是分分合合,打打停停。这种背景下,小民族的政治文化发展可想而知。沙陀与唐朝打打合合,关系一直就比较一般,只是后来大唐衰弱严重,沙陀帮助大唐平叛有功,才赐予李姓,李克用也是政治投机而已,抓住机会捞一把。

李存勖建国初期,确实作为很大,实现了他父亲死前的志向,这也发挥出了游牧民族能征善战的特点。但是由于部落小,政权文化积淀较少,游牧文化和农耕文明有一定的区别,马上得天下,缺少一个大的治国理政的思路,所以后来,选官用人方面多有失败,还宠幸伶人,追求奢靡,这在现代人来看很不应该,但是作为当事人却浑然不知,以致后来的后晋石敬瑭也做出来许多让汉文化圈的人所不耻的事情。我想这就可以明白他为什么会失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