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最大误区,关羽并不用青龙偃月刀,请问他的真正武器是什么?

王者慢慢


骑赤兔马,手拿青龙偃月刀,似乎是大家对于关羽的形象的一致认可,但是关羽的形象从三国之后到近代经历了不同朝代文人官方的多次艺术加工,其本来形象越来越接近于喜闻乐见,而非历史事实。而“青龙偃月刀”本身也就成了三国中最大的误区,那么关羽所使用的真正武器到底是什么呢?

在三国时期出土的各种文物中,以及三国时期的官方历史文献中都没有出现过青龙偃月刀的记载,不仅是没有关羽使用的记录,甚至是其他武将使用的记录都没有。

历史上这种长柄的大刀一直到北宋年间才有记载,被称为“掩月刀”,这也可能是偃月二字的最早由来,但是东汉末年无论从骑兵作战习惯,还是武器演化来说,关羽突破性的使用这种武器的可能性都是非常的小。

那么按照关羽作为一名汉朝末期到三国时期的骑将,应该是使用什么武器呢?汉朝骑兵大多使用的环首刀,这个是在西汉攻击匈奴时期逐渐成熟的一种骑兵武器,非常强悍,单侧开刃,能砍能刺是骑兵作战中非常强大的近身兵器,可以说关羽当年绝对是配有一把这样的武器。陶弘景所撰《古今刀剑录》记载:“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从这条历史记录也可以看出,关羽是配备有刀这个武器的,而且还是双刀,汉唐时期的刀和剑形制是差不多的,不过剑是双面开刃,刀是单面开刃的而已,而关羽“青龙偃月刀的”误区可能就是没分清楚“大刀”和“环首刀”的区别。

除了近身武器外,关羽可能还配备有一种骑战长武器,毕竟环首刀适合追逐掠杀,并不适合在中距离交战。那么关羽的长武器很有可能是马槊,这种武器在汉朝已经出现,只不过造价非常高昂,一般无法制式装备部队,但是对于关羽这种将领配备一把还是可能的。

一般的马槊仅是槊锋就长达60厘米,和长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而这么长的锋刃在劈砍刺杀的时候要求不能断裂,对冶炼技术要求比较高,在当时属于高级武器。而且马槊为了保证锋刃的韧性,只有加大锋刃的直径,这样马槊就非常重,武将力气如果不行完全就使用不了,堪称骑兵特殊兵器。而和马槊比较接近的还有一种“仪刀”,也就是加长版的环首大刀,这种单手和双手都能使用的长刀,锋刃也可以达到60厘米以上,而且刃窄小,使用时能刺击和削砍,不看力量取胜,是一种一击必杀的作战兵器,如果刺中要害估计是当场就没了小命。

关羽作为从基层慢慢成长起来的将领,不可能使用太过于奇怪的装备,大多数肯定还是习惯使用部队常规的制式装备,最多也就是使用马槊这样的昂贵装备而已。后世为了凸显关羽神勇和与众不同,所以进行了不少艺术加工,而且三国演义本身就突出武将,每个武将都有自己独特的武器,这样给万众敬仰的关羽安排一个“青龙偃月刀”就不稀奇了。

大家觉得关羽当年战斗中是怎样合理搭配使用武器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夏慈史


答:关羽到底使什么武器呢?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有关羽单刀赴会的情节。

鲁肃屯兵益阳,与镇守江陵的关羽相拒。

孙、刘两家联兵,不应该搞军事对抗;但荆州之地存在争议,不议不行。

鲁肃诚邀关羽相见,彼此各驻兵马在百步之外。

鲁肃一见面,就数落和责备关羽,说你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叽哩呱啦,说了一大通。

然后有一个人不阴不阳,不冷不热地怼了一句:“讲这么多有什么用?土地没有永远的主人,唯有德者居之。”

鲁肃勃然变色,厉声呵斥,辞色甚切。

然后,书中来了一句:“羽操刀起”,即关羽操刀站起,威慑会场,会议不欢而散。

“羽操刀起”这四个字,说明了刀是关羽的随身武器。

但这武器既是在开会期间突然亮出的,应该不是重八十二斤的长柄大刀——青龙偃月刀,而是一把挎在腰间的佩刀。

《三国演义》之所以会把关羽的武器设计为青龙偃月刀,应该是受这段“单刀赴会”的情节所启发。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吕布身上,因为《三国志》的记载里有吕布向董卓掷戟和在辕门射戟的情节,所以吕布的武器被写成了方天画戟。

关羽这把佩刀有没有来历呢?

南朝梁人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说,关羽曾经采武都山铁铸造了两把刀,上刻铭文:“万人敌。”

但两把刀,应该是短刀,否则,一个人无法操作两把长柄大刀。

也就是说,关羽随身佩带有两把悬挂在腰间的宝刀,但不是青龙偃月刀。

那么,在战场上,关羽是怎么使用这两把宝刀的呢?

我们来看《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关羽击杀袁绍大将颜良的记载: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这里的一个“刺”字,透露出了关羽使用的是应该是以击刺为主的长矛,他把颜良刺倒在地后,拔佩刀俯身将其首级斩下而还。

所以说,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长矛或长槊一类刺杀格斗类兵器,同时,腰间也配备有两把宝刀作为辅助兵器。


覃仕勇说史


万人敌。

关羽,历史上人倒是有这么个人,但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大多有夸大与虚构的嫌疑,在名著《三国演义》里,关羽的形象正可谓“胯下千里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好不威风。但小说归小说,历史上真正的关羽,他真的有传说中的青龙偃月刀吗?

考古研究发现,偃月刀是唐宋之间发明的,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之意。宋代《武经总要》中才就有这种刀的绘图。所以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关羽铁定是使不上了偃月刀了。

而真实三国时期的刀为窄而直的刀,长度在1米左右,东吴的刀长60多厘米,蜀国的刀则长1.2米以上,有坚厚的刀背和单侧刃,不再有锐利尖锋,而且一般都有环首,环首上的布条缠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杀时刀从手中脱落。原著《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青龙偃月刀”,在汉末的那水平,还是造不出来的。

正史对关羽的兵器并没有过多的描述,仅有南梁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中有过记载,说关羽自采都山铁,锻造了两把刀,起名叫:万人敌。


长安城不良人


常规兵器,就是枪。

这一点毫无疑问。

史书上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说明是用枪或者矛之类的武器,刺杀后,再用刀斩首。

之所以斩首,因为根据法令,得敌将首级,用重奖。

三国演义里,武将单挑的情景,在历史中不存在。当时还没有发明马镫,没法在马上比武。所谓骑兵,仍是骑到战场后,下马对杀。而少数民族能在马上骑射,这是当时很厉害的战术。

所以,用刀在马上打,在三国时是吃亏的。

远距离有箭,近距离用枪,枪断了,就用佩刀或者佩剑。

而戟,作为类矛的武器,在战场上也用。


萧十三郎说三国


关羽,千古无二的大英雄,地表最强之武将!由于季汉后主刘禅误信谗言,导致成都遭受战乱,季汉史书尽数毁于司马氏,我们现代人对于他的许多英雄事迹都已无法得知,所以根本没有必要纠结他生前使用的是什么兵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