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院创建高血压三师共管模式 患者控制达标率67.13%

第一医院创建高血压三师共管模式 患者控制达标率67.13%

以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李卫华(左一)为第一完成人的“厦门市高血压分级管理体系建设”荣获2019年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医院供图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蔡樱柳 通讯员 罗超)高血压是厦门市患病率最高的疾病。在高血压新的管理模式探索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依托厦门市高血压病防控中心,在市卫健委指导下创建了高血压“三师共管”模式。以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李卫华为第一完成人的“厦门市高血压分级管理体系建设”荣获2019年厦门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探索高血压防治新策略

我国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5%,医疗费用占全国疾病负担的70%。而其中,高血压是慢病中发病率最高的,达到20%以上。厦门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连续8年高居厦门市各级医疗机构就诊人次首位。

高血压防控的主战场,本应是更贴近患者的基层医疗机构,然而由于基层能力不强、药物种类较少等原因,大量高血压患者依然习惯涌向大医院。发挥大医院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升高血压防治能力,是我国高血压防控的现实切入点。探索高血压防治新策略迫在眉睫。从2015年开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创了新的高血压分级管理体系。

开创全新分级管理体系

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李卫华介绍,从一开始的“高友网”,到现在采取“三师共管”的方式防控高血压,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更加彻底。每一名签约管理的高血压患者都由一名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一名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师和一名经过培训认证的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三师团队”共管,使高血压患者得到全程关爱和个体化的管理。把高血压患者按照疾病控制满意情况进行红、黄、绿分级管理,通过分标管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高血压管理效率。

将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植入分级诊疗的实践中,第一医院率先于2016年建立了三甲医院对社区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远程诊断及治疗指导的网络平台,通过“三师共管”慢病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

2018年成立了国家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厦门中心,厦门在全国率先建立医联体四级体系,把医联体建设到全市39个社区中心或卫生院。医联体以推动高血压管理专科化、规范化和同质化为目的,显著提升了厦门市疑难高血压诊治水平。

大幅提高厦门患者控制达标率

李卫华是心血管内科专家,2015年之前,开展心脏支架手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介入手术是他工作的重心。“但我发现,病人越来越多,需要做心脏手术的病人只增不减。我就在想,对心血管疾病的上游进行管理刻不容缓。”因此,当时市卫计委提出开展慢病分级诊疗工作,李卫华毅然接下了作为牵头人的工作。

这一分级管理体系目前在全国5个省12家单位推广应用,得到国家卫健委高度肯定。2016年,以高血压、糖尿病两个慢性病管理为基础的“三师共管”模式得到国务院医改办认同,进一步构建了“1+1+N”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2017年5月10日,在国家卫计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厦门的“三师共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探索中的五种经验和模式之一向全国推广。

第一医院成为全国首批“中国高血压中心”。该成果大幅度提高了厦门市高血压患者控制达标率,达到67.13%(全国达标率为16.9%),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