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愛情故事:聞一多婚前無愛,婚後熱戀

聞一多和民國時期的眾多文人一樣,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稍有不同的是聞一多與原配妻子相愛相伴了一輩子。

1921年底,一封封催他回家結婚的信從家鄉湖北浠水縣寄到清華園,使聞一多陷入極端的苦惱之中。


名人愛情故事:聞一多婚前無愛,婚後熱戀

原來,將近十年以前,即1912年,十四歲的聞一多考上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時,父母為他訂了婚,對象名高孝貞,她1903年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和聞家還是遠房姨表親。聞一多考取清華後,高孝貞的父親認為這孩子有出息,便主動提出要將女兒嫁給他。

親上加親,又是門當戶對,聞一多的父母欣然同意,便訂下了娃娃親。當時,聞一多埋頭學習,並積極從事校內的各種文學藝術活動,對此事並無多大考慮。

現在快畢業了,問題來了:清華是留美預備學校,學生畢業後可以公費貿學美國五年!父母怕他出國留學,就拴不住了;即便回來了,也是二十七八歲了,太大了,而且要讓高家的小姐在閨中等四五年,也不好交代。


名人愛情故事:聞一多婚前無愛,婚後熱戀

因此多次來信,催聞一多回去結婚。聞一多據理力爭,無濟於事,這對聞一多是個極大的打擊。他在題為《十一年一月二日作》的詩中充分表現出這種痛苦的心情。

聞一多回故鄉浠水結婚時,提出不祭祖、不行跪拜禮、不鬧洞房等條件,父母可能約略知道他心裡的委屈,所以同意。結婚那一天,一早起來他又鑽進書房看書,家裡人硬是生拉硬拽才給他理了發,洗了澡,換了衣服,但一轉眼他又不見了。

當外面鼓樂齊鳴,鞭炮震天,迎新的花轎已抬著新娘回來時,卻到處找不到新郎,原來他又鑽到書房看書了。大家七手八腳,連推帶拉,才把他擁到前廳舉行了婚禮。聞一多的這種態度,也可以說是對父母包辦婚姻一種無可奈何的消極抵抗。


名人愛情故事:聞一多婚前無愛,婚後熱戀

蜜月期間,他對新娘了很冷淡,倒是熱心於詩的研究,最後完成了一篇洋洋兩萬餘字的論文《律詩的研究》。應該指出,聞一多雖然對婚姻極端不滿,但仍然對妻子採取關心和負責的態度。

蜜月過後,高孝貞按習俗回孃家,聞一多於回校途經武昌時,專門寫信給父母,要求讓她早日回來讀書。信中說:“我此次歸娶,純以恐為兩大人增憂。我自揣此舉,誠為一大犧牲。然為我大人犧牲,是我應當並且心願的。如今我所敢求於兩大人者,只此讓我婦早歸求學一事耳!大人愛子心切,當不藐視此請也。……如兩大人必固執俗見,我敢冒不孝之名,謂兩大人為麻木不仁也。”

1925年夏,聞一多提前兩年回國,先後在國立藝專、國立政治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任教。1930年8月,應青島大學校長、好友楊振聲的邀請,聞一多和梁實秋一起去青島大學任教。梁任外文系主任,聞任中文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中文系有位女講師方令孺,教《昭明文選》,又好寫詩,常向聞一多請教,聞一多對她印象很好。


名人愛情故事:聞一多婚前無愛,婚後熱戀

當時他們在青島過得很瀟灑。首先由楊振聲提議,每週末聚飲,參加者有聞一多、梁實秋、趙太侔等七位男士。後聞一多提議方令孺加入,湊成酒中八仙之數。據梁實秋在《談聞一多》中回憶,他們酒興甚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三十斤一罈的花雕搬到席前,罄之而後已,薄暮入席,深夜始散。……有一次胡適之先生路過青島,看到我們划拳豪飲,嚇得把刻有‘戒酒’二字的戒指戴上,請求免戰。”

1931年1月,上海《詩刊》發表了聞一多的長詩《奇蹟》,徐志摩看了非常興奮,說聞一多是“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他寫信給梁實秋說,此詩是他幫聞一多擠出來的。原來,自從1928年《死水》詩集出版之後,聞一多很久沒有寫詩,好像悄然從詩壇隱退。徐志摩很著急,常去信催。現在《奇蹟》出來了,他便以為是自己的“神通之效”。


名人愛情故事:聞一多婚前無愛,婚後熱戀

梁實秋後來在《談聞一多》中說:“志摩誤會了,以為這首詩是他擠出來的……實際是一多在這個時候在感情上吹起了一點漣漪,情形並不太嚴重,因為在情感剛剛生出一個蓓蕾的時候就把它掐死了,但是在內心裡當然是有一番折騰,寫出詩來仍然是那樣的迴腸蕩氣。”有人推測,這“一點漣漪”,大概是指聞一多與方令孺之間的關係。

聞一多和方令孺的來往,引起了一些流言,聞一多也覺察到了,1932年春,他把妻子和孩子接來青島,流言不闢自滅。

聞一多沒有什麼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歡喝茶、抽菸。隨著物價暴漲,聞一多決心戒菸,高孝貞知道後,堅決不答應。她對丈夫說:“你一天那麼辛苦勞累,別的沒有什麼可享受的,就是喝口茶、抽根菸這點嗜好。為什麼那麼苛苦自己,我不同意,再困難也要把你的煙、茶錢省出來。”這席話像一股暖流,聞一多聽了,心裡熱乎乎的。


名人愛情故事:聞一多婚前無愛,婚後熱戀

在聞一多的薰陶、感染之下,高孝貞也從一個他生活上的至親伴侶,逐漸成為他的同志,他的事業的最堅定的支持者。

1947年7月聞一多通知被特務暗殺。

1947年高孝貞帶著孩子們幾經周折回到北平,在組織和朋友們的幫助下,住進什剎海附近的白米斜街。她利用這個比較隱蔽的環境,使自己的家成為中共的一個秘密聯絡點。

1948年3月,高孝貞(改名高真)帶著孩子奔向解放區,被選為華北人民代表。新中國成立後,她先後擔任河北省及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11月病逝,享年八十一歲,骨灰於1996年11月移入同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聞一多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