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通過“疏導”,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網絡

現在這些七、八年級的孩子都是伴隨網絡成長起來的,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他們在網上幾乎都能完成,而且足不出戶就可以購物、交友、遊戲、學習......然而,網絡給孩子帶來的並不僅僅是方便,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正在遭受著網絡的侵害,因為他們對網絡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一位傷心的家長說:“網絡讓我的孩子變成了“怪人”,為了上網打遊戲,他竟然逃學。我們禁止他上網,他就用輟學來威脅我們,現在搞得我們全家人在他面前都不敢提“網絡”兩個字。現在,除了去學校,他幾乎哪兒也不去,整天待在家裡打遊戲;他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很少與我們說話,一說話就是衝我們發脾氣;他幾乎不與同學來往,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空間裡他卻有各種各樣的朋友;

......

在與家長們溝通的過程中,我也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在為孩子過於沉迷網絡而感到傷心和焦慮。但是,網絡究竟有什麼樣的吸引力,能夠讓如此多的孩子對它情有獨鍾呢?

一個孩子曾在一個論壇裡發出了這樣的感概:“都說我們是幸福的一代,可又有誰知道我們的孤獨呢?”

聽到這樣的話,家長們一定會說孩子是在無病呻吟。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比較孤單,他們在心理上很希望與同齡的孩子交流。但他們進入青春期後,對家長的反抗、對老師的牴觸、對同學們不信任,使他們最終將目光投向了網絡。

也正是如此,對於這些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網上聊天、打遊戲等,是他們交流、宣洩、傾訴的一種重要途徑。在這個虛擬的空間裡,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真實生活的缺憾可以通過上網製造出的虛擬來彌補;在網絡遊戲戰爭中,孩子可以把來自於家庭和學校的壓力全部釋放,而且還可以體會到學校和家庭中無法體會到的成就感,這些都是網絡對他們的吸引力。

作為家長,我們都知道,如果孩子長久沉迷於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裡,他們不但會學習成績下降,而且很有可能因此放棄學業。當然,還有更為可怕的情況,那就是像上面的那位家長所說,長久沉迷於網絡,孩子會不適應現實的生活,他們會變得不願與現實中的人接觸,進而變成“怪人”。

因此,很大一部分家長都把網絡看作是“毒品”,他們時刻監督孩子,限制孩子上網,有些家長還故意把家裡的電腦弄壞或送人,生怕孩子中了網絡的“毒”。

其實,家長們的這種做法是很不科學的,網絡可以使孩子著迷,但並不是家裡的電腦壞了,孩子就不會上網了。家長們應該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是很叛逆的,你越不讓他們做的事情,他們越是想做,家裡的電腦壞了,他們可以去網吧,在魚龍混雜的網吧,孩子學壞的幾率更大。因此,教孩子正確面對網絡,家長需要做的是“疏”,而不是“堵”。

我也接觸過很多網癮孩子,在我和家長們的耐心引導下,大多數的孩子都脫離了網絡。在此過程中,我總結出了幾條經驗,正在為孩子痴迷網絡而著急的家長們可以參考、借鑑:

方法一:應對網上聊天—教孩子在網上學會自我保護

隨著網絡聊天工具的發展,有很多犯罪分子已經把目光轉移到網上。青少年是網絡聊天工具用戶的很大一個群體,由於他們的社會經驗少、思想單純、因此成了犯罪分子主要的欺騙目標。

我曾接觸過這樣一個孩子:

小蕊很喜歡上網聊天,而且她對網上的所有朋友都“以誠相待”,不但把自己的真實信息全部公佈出去,對於家庭的信息也毫不隱瞞。

小蕊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爸爸媽媽都在外地工作。一天,小蕊的爸爸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打電話者自稱是小蕊的朋友,他說小蕊出了車禍,需要馬上進行手術,讓小蕊的爸爸立刻匯1萬元錢到一個陌生賬戶。

爸爸救女心切,放下電話就到銀行匯錢,當爸爸平靜下來,給家裡打了一個電話,才知道自己受騙了。但那時已經晚了,錢已經到了犯罪分子的賬戶裡。

案例中犯罪分子的陰謀之所以能夠得逞,與小蕊爸爸的數據大意有關,但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小蕊身上,她不應該把自己真實的信息以及家庭的信息透露給陌生人,尤其是網上陌生人。因為網絡是虛擬的,犯罪分子通過網絡犯罪一般不會留下證據,所以,說不定哪個晃動的頭像後面就隱藏著犯罪分子。因此,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信息,這是孩子在網上保護自己的基礎條件。

為了預防孩子受騙,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向孩子灌輸網絡安全的思想,例如,不要把自己或家庭的真實信息透露給陌生人,拜訪陌生網站要徵得家長的同意,與網友見面要有家長的陪伴等。

但對於這些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如果家長整天對他們說這些事情,他們不但不會接受,而且還會嫌家長嘮叨。所以,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最好是通過發生在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告訴孩子,如何在網上進行自我保護。例如,家長可以蒐集一些媒體資料讓孩子看,或者把周圍人發生的真實事例將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家長並不是在嚇唬他們,網絡並不是一片淨土,網上真的有陷阱。

方法二:應對網絡遊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一提到網絡遊戲,很多家長都會擔憂地說:“這些孩子們也怪了,為了打遊戲,他們寧可不吃早餐,把錢省下來買遊戲卡;而且只要他們一打起遊戲來,就不知道累,也不知道餓,真不知道他們的身體能吃得消嗎?”

家長們的這種擔憂是很有道理的,在打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大腦和身體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飢餓、疲倦、排洩等生理活動都不敏感。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長期如此,他們的身體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而且,這樣下去,孩子很容易就會迷戀上網絡遊戲,因為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的大腦在產生興奮感的同時,可以分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夠使他們產生快感,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有上癮的行為發生。

事實上,網絡遊戲對孩子的危害還不僅僅是這些,它堪稱學習成績的“殺手”,能夠在短時間內使孩子的成績迅速下降。一旦孩子對它著迷,為了打遊戲,孩子會騙老師、騙家長,甚至還會做出違法的事情來。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對網絡遊戲著迷的現象,一定要及時採取措施把他們從網絡遊戲中拉出來。

那麼,應該如何幫助這些網癮孩子呢?

家長可以找精通網絡的專業人士管理一下網站,這樣他們的注意力就從網絡遊戲中轉移出來了。實踐證明,教育網癮孩子,這種“注意力轉移法”很有效果。

小光是個網癮孩子,他的家庭條件不好,為了打遊戲,他經常騙爸爸的錢,因此搞得父子關係很緊張。班級網站開通後,老師讓他負責網站的視頻工作,自從他用DV記錄了爸爸一天的生活之後,他了解了爸爸掙錢的艱辛,理解了爸爸的不易,從那時起,他徹底遠離了網絡,變成了一個勤奮好學的好孩子。

網絡—通過“疏導”,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網絡

李磊也熱衷於網絡遊戲,為了打遊戲,他幾乎每天都在網吧裡過夜,家長都要對他無奈了。班級網站開通後,老師讓他負責網站的“互通有無”欄目,在“工作”的過程中,李磊與很多同學都建立了很深的友誼。因為在網站中體驗到了樂趣,李磊也漸漸不再去打網絡遊戲了。

......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之所以沉迷於網絡遊戲不能自拔,往往是由於他們的自制力不夠強造成的。曾經有一個網癮這樣對老師說:“老師,我也知道家長掙錢不容易,我也明白家長的一片苦心,但我就是管不住自己,就是想去打遊戲,一進入遊戲的世界,所有的這些煩惱就都不用想了。”因此,要想拯救這些網癮孩子,針對孩子的這一特點,家長們用強制手段或者給孩子講道理的手段是行不通的。網絡的危害以及所有的大道理孩子都明白,但他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去玩的慾望。在這種情況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最好的方法。

孩子之所以沉迷於網絡遊戲,往往是因為他們內心空虛、或者有需要發洩的情緒,或者有煩惱,網絡遊戲是他們逃避現實、寄託情感的一種途徑。但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孩子有很有意義的事情要去做,他們想打網絡遊戲的慾望就會減少很多。所以,一旦孩子迷戀上了網絡遊戲,家長就要想辦法幫助孩子找些有意義的事情來做,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例如,家長可以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如果孩子喜歡攝像,家長不妨多與孩子尋找生活中的美好場景或事件,拍攝下來傳到網上,增加孩子的自豪感,進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方法三:應對“網戀”—不打、不罵、擺事實

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網戀”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甚至有些孩子下了這樣的論斷:“誰不‘網戀’誰就是‘土老帽兒’。”到底什麼原因讓這些中學生熱衷於“網戀”呢?

一個八年級的女生這樣說:“在現實生活中,談戀愛是絕對不允許的,但在網上談戀愛有很好的保密性,老師和家長是不會發現的。”

其實,除了這個原因,網絡愛情故事在中學生中的傳播,也極大地推動了中學生網戀現象的增加。

青春期正是孩子性意識崛起的階段,在這種網絡愛情故事氾濫的時代,很多犯罪分子也常常以“愛情”為誘餌,騙取這些思想天真、單純的青少年的信任,從而達到犯罪的目的。因此,家長一定要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要讓孩子瞭解一些必要的生理衛生知識和性知識,加牢孩子的道德防線。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在網上分辨好人與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