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簡史009:任你踏遍千山萬水,也依然被妥妥的囚在心牢之內

  四祖道信大師,俗姓司馬,今河南沁陽縣人,生而超異,自幼即對大乘空宗諸解脫法門非常感興趣,宛如宿習。(根器大利者也,普通人只對名利感興趣)

道信禪師七歲出家。其剃度師戒行不清淨,道信禪師曾多次勸諫,但是對方卻聽不進。

沒有辦法,道信禪師只好潔身自好,私下地持守齋戒,時間長達五年之久,而他的老師竟然一點兒也不知道。

(緣分未到,遇不到好老師,然而佛陀告誡我們,“依法不依人”。所以,真正發起道心的人,沒有任何的困惑,快樂啊!)

  後來,道信禪師聽說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潛縣)有二僧在隱修,便前往皈依。

你道這二僧是何人?

正是從北方前來避難的三祖僧璨大師和他的同學定禪師。

禪宗簡史009:任你踏遍千山萬水,也依然被妥妥的囚在心牢之內

  在皖公山,道信禪師跟隨三祖僧璨大師學習禪法。

道信禪師開悟見性,當在這期間。

《五燈會元》卷一記載:

  隋開皇十二年(592),有位沙彌,名道信,十四歲,前來禮謁三祖僧璨大師。

  初禮三祖,道信禪師便問:“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

  三祖反問道:“誰縛汝?”(你想求解脫,我先問問,誰綁了你啊?)

  道信道:“無人縛。”(沒人綁我)

  三祖道:“何更求解脫乎(既然沒有人捆綁你,那你還要求解脫幹什麼呢?不是多此一舉嗎)?”

  道信禪師聞言,當下大悟。(簡單不?)

  原來,吾人所感到的束縛不在外面,而在我們的內心。束縛完全來自於我們自心的顛倒妄想,也就是分別、計度、執著,如果看破了這些妄想,知道它們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當體即空,不再被它們所轉,那我們當下就解脫了。內心不解脫,到哪兒都不會自在。

正如今天,許多人爬珠峰,潛海溝,踏遍千山萬水,輾轉五湖四海,依然無法收穫快樂,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心不得安穩,他們依然被牢妥妥地困在心牢之內。

禪宗簡史009:任你踏遍千山萬水,也依然被妥妥的囚在心牢之內

  道信禪師開悟之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繼續留在祖師的身邊,一方面侍奉祖師,以報法乳之恩,另一方面,借祖師的加持,做好悟後保任(這四個字的含義啊,要想說透,三天三夜說不完)的工夫。這樣有八九年的時間(亦說十年)。

  在這期間,三祖不時地點撥道信禪師,直到因緣成熟,才把法衣託付給他。付法的時候,三祖說道,“當年慧可大師傳法給我之後,尋即前往鄴都,行遊教化,時間長達三十年,一直到入滅。如今,我已經找到了你這個繼承祖業的人,為什麼不去廣行教化而要滯留在這裡呢?”

  於是,僧璨大師便離開了皖公山,準備南下羅浮山弘法。

道信禪師當然非常希望能隨師前往,繼續侍奉祖師,但是祖師沒有同意。祖師告訴他:“汝住,當大弘益(你就住在這裡,不要跟我走了,將來要大弘佛法)。”

  僧璨大師走後,道信禪師繼續留在皖公山,日夜精勤用功,“攝心無寐,脅不至席”。在皖公山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緣成熟了(吾輩凡夫,對這“因緣”二字毫無知覺,每每逆天而行,能不碰壁乎?),道信禪師便離開此地,四處遊化。

隋大業年間(605-617),道信禪師正式得到官方的允可出家,編僧籍于吉州(今江西吉安地區)的某座寺院。

禪宗簡史009:任你踏遍千山萬水,也依然被妥妥的囚在心牢之內

不知在這吉州城裡發生了怎樣的奇事?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