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來自哪裡?

佛祖把一捧快樂的種子交給侍者,讓他到人間去撒播。臨行前,佛祖問侍者:“你準備把它們撒播在什麼地方?”

侍者胸有成竹地說:“我準備把他們灑在最深的海底,讓尋找快樂的人經過驚濤駭浪的考驗後,才能找到它。”佛祖聽了微笑著搖了搖頭。

侍者深思了片刻,又說:“那我把它撒在險峻的高山上,讓尋找快樂的人經過艱難的跋涉才能發現它。”佛祖聽了還是搖了搖頭。

侍者於是感到迷惑不解,向佛祖求教。

佛祖意味深長的說:“你選擇的地方都很容易找到,你應該把它撒在人們的心底。因為人們最難到達的地方,往往是他們的心靈。

快樂來自哪裡?

佛家有言:“最好的功德莫過於慈悲心;最甜蜜的快樂莫過於心靈寧靜;最清淨的真理莫過於瞭解無常的真諦。”

去除雜念,心靜如水,人的天性便會出現。不求得心的平靜,卻一味追尋人的天性,那就像撥開波浪而去撈水中的月亮一樣。也就是說快樂是找不到的、求不得的,它就是你自己。

若你所到之處,快樂隨之,則你的每一項活動都充滿快樂;早餐如是,旅行亦如是,你與快樂之間不分彼此。

真正的快樂來自內心的平靜,心靜則能善待一切,心靜方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平靜的看世界。想要快樂,一定要從內心下手。

如果想追求內心真正的寧靜,一定要把慾望降到最低點,放下心中的貪、嗔、痴。

快樂並不取決於外在的財富、美麗的容貌、輝煌的事業和所謂的愛情甚或名位,真正的快樂是一種長期的、深層的心理滿足感。

我們的心靈要寧靜,要活在當下,要認識自己,心當中要無掛無礙。

如果我們每個人心中無掛無礙、無憂無愁,這個心時時刻刻念念分明、處處作主,在佛法來講,菩提覺法樂,涅盤寂靜樂,這才是我們人生所追求的真正的快樂之道。

有些時候,我們尋找快樂,總是寄希望於別人。其實當我們關愛他人,給予別人快樂時,快樂也就在我們手中了。要知道快樂來自內心,而非外界。快樂是肯定自己的價值,積極面對世界,迎接生命的坦然態度。別人可以給予我們的快樂,並不能讓我們快樂;喜事與成就也只能算是錦上添花。

真正能讓我們快樂的是我們自己。而一個快樂的人做事常留有餘地,遇到麻煩,勇於承擔責任,從不怨天尤人。因為埋怨或許可以使你痛快上幾分鐘,但卻有可能使事情弄得無法收拾。

快樂來自哪裡?

世上每個事物都會有其不足之處,但我們更應記住其美好的一面,忘記其不美好的一面,那會使我們的心常在美好之中。

快樂來自我們的內心,而不是外界的事物。外面的世界並沒有錯,它只是沒有更大的力量改變我們內心的焦慮。要知道,當我們心情不好時——工作上的事令我們很生氣或我們的感情陷入了困境,即使我們身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也無心欣賞風景,無法感受到快樂。相反,如果我們的內心充滿快樂並感到滿足,就算呆在最糟糕的地方,我們也會覺得是天堂。

快樂歸根到底只是一種源自內心的感覺,要想樂得其所,只需迴歸內心,這樣才能其樂無窮,真正感受到原生的快樂。

“快樂似神仙”不是在描述神仙的快樂這一客觀事實,而是說當一個人用心體會到真正的快樂的時候,主觀上他就好象做了神仙一樣逍遙自在。一個人是否快樂,不在於其遭遇,而取決其心境。

一個人能快樂地看待周遭的一切,就能始終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情。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裡,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並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事實。而事實就是事實,它是真實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它既不好也不壞,只是我們在心裡認定它是正面還是負面。

一般來說,人們對生活的反應,無論是高興還是難過,都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感受,這種感受可以改變我們對周圍一切的認識與判斷。可以說沒有什麼能讓我們快樂,除了我們自己;也沒有什麼能讓我們變得不快樂,除了我們自己。

快樂之道在於調伏自己的心靈。禪家講:快樂來自內心,莫向外求!想要快樂時刻相伴,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

快樂來自哪裡?

有一個專治人心病的處方:好肝腸一根,慈悲心一片,溫柔半兩,道理三分,言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陽全用,方便不拘多少。用藥方法: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埋三分。用藥時忌:言清行濁,利己損人,暗箭中傷,腸中毒,笑裡刀,兩頭蛇,平地起風波。

這個處方是唐朝無際大師石頭和尚所開,醫治了許多令人不快樂的“病痛”,即便今日讀來,也覺得神明智醒,無比清涼,令我輩獲益匪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