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萬億的“新基建”,互聯網大廠如何搶賽道紅利,轉型升級

新基建,新機會,新紅利。

疫情期間,“新基建”一詞火速躥紅,中央多次發文,資本市場熱切追捧,關聯行業摩拳擦掌。

今年1月起,中央密集部署推進“新基建”,13個省市公佈了總投資規模近34萬億元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清單,新基建無疑是絕對的主角。

被稱為“基建狂魔”的中國,在“舊基建”上勢如破竹,如今的新基建起錨,一場自上之下的產業變革呼之欲出。

新基建之下,誰又能吃到新的賽道紅利呢?


何為新基建?科技端的“七劍下天山”

新自然是相對於舊而言,新基建指的是發力於科技端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最早是在2018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被提及,“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列為2019年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

官方語境下,新基建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

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34萬億的“新基建”,互聯網大廠如何搶賽道紅利,轉型升級

從新基建的內涵也可以看出,科技屬性是關鍵,基礎建設其次。

2020年的新冠疫情,是新基建快速落地的催化劑。疫情防控期間,雲辦公、雲上課、無人配送機器人、遠程醫療、全國的疫情信息實時平臺紛紛上線……在傳統產業受影響的同時,新興數字經濟活力被釋放。

比如,京東數科以語音識別、NLP、知識圖譜等AI技術為基礎,推出疫情問詢機器人,智能外呼機器人,用技術取代一些重複性的人力工作,降低接觸風險和工作負擔。這也是多數AI公司都在做的事情,在強調無接觸的社會情境下,用智能化的機器產品,共同抗疫。

而這些無一例外依託的是諸如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這樣的基礎技術支撐。新基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業內分析人士看來,新基建既是基礎設施,又是新興產業,一頭連著巨大投資與需求,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強大消費市場,是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如今,政策推力之下,再加上中央財政的傾斜,各地政府也很快明確了新基建投資建設的方向,而新基建中的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也是全球公認的科技發展趨勢。

可以預見的是,經過前幾年的技術積累後,產業鏈上的眾多企業已經拿到了新基建入場券,頭部企業也好,創業公司也罷,下一波就看哪些人能拔得頭籌,搶到這七大賽道的紅利。


新基建下,誰唱主角?

新基建雖劍指七大領域,但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更多還是傳統玩家為主,新人機會寥寥。

對比之下,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大數據中心,這些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風口產業。

以5G為例,基站的建設是5G網絡的基礎,經過去年下半年的鋪墊後,通信運營商開始啟動5G大規模集採,在中國移動近日公佈的2020年至2021年SPN設備新建部分集中採購中標名單中,

華為、烽火通信和中興分食百億人民幣大單,涉及2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34萬億的“新基建”,互聯網大廠如何搶賽道紅利,轉型升級

而在5G應用方面,工信部部長苗圩強調了“二八定律”,即20%用於傳統的消費互聯網,剩下的80%用於物聯網,特別是工業互聯網,這也是5G時代最大的“藍海”。

僅5G和工業互聯網,其背後涉及到的產業鏈覆蓋了半導體、通信、消費電子等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如5G基站之下,囊括了基站天線、射頻器件、小基站、光纖光纜、PCB、主設備、光模塊,可想而知,有多少企業會從在這波新基建浪潮中獲利。

即便是那些非通信上下游的企業,也在努力擠上5G這趟列車,阿里達摩院也於本月成立XG實驗室,聚焦5G技術和應用的協同開發,包括超高清視頻、在線辦公、AR/VR、工業互聯網、智能物流、自動駕駛等場景。

新基建的幾個核心產業之間關聯度非常高,5G是平臺型技術,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是在此基礎之上的應用,大數據中心則是支撐所有應用的“彈藥補充中心”。

環環相扣,這也是為什麼諸多互聯網大廠能快速加入到新基建的建設之中,並在疫情期間,做出表率,為新基建的落地推波助瀾。

北京市經濟開發區和京東數科聯合開發的數字化“戰疫金盾”系統、騰訊的企業微信、阿里巴巴的釘釘、淘寶助農……解決了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復工、生產以及銷售難題。

34萬億的“新基建”,互聯網大廠如何搶賽道紅利,轉型升級

這些新基建也讓政府、資本市場以及普通消費者,再次正視產業數字化升級的必要:絕不是停留在喊口號上,而是切切實實改善了民生,釋放了經濟活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抓住機會完成格局轉型

新基建下,諸多賽道紅利逐漸顯現,比如數據中心建設的加快將倒逼服務器等設備需求,龍頭企業必然受益。

這其中,京東數科、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傳統意義上的互聯網廠商,已經未雨綢繆佈局多年,多賽道開發相對應的技術產品,提前搶佔新基建下帶來的新賽道紅利。

另一方面,新基建也為許多企業轉型提供了一個極佳契機。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紅利逐漸消亡,發端於此的諸多大公司都早早地謀劃了轉型升級的方向。

京東數科以其強大的技術能力佈局智能城市、數字農牧等不同領域,助力產業數字化;騰訊在兩年前擁抱產業互聯網,發力雲計算以及AI行業解決方案;百度選擇自動駕駛、AI作為突破口;阿里則已經吃上了雲服務的紅利等。

34萬億的“新基建”,互聯網大廠如何搶賽道紅利,轉型升級

以京東數科為例,“西南禽苗交易信息平臺”就是推動傳統線下市場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案例,這個受到政府委託的開發項目,正是利用在AI領域的優勢,基於需求進行產品策劃,為廣漢當地2020禽苗交易開通線上交易匹配系統,配置專業的客服人員,併為部分不熟悉線上交易的禽苗交易人員編寫了《操作手冊》,該項目從初步設想到完成平臺搭建用時僅4天。

如今,這一輪的新基建熱潮,無疑會從政策上為他們的轉型升級再添一把火。而互聯網廠商在完成業務格局轉型的同時,也在反向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升級,對於傳統產業來說,這一次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萬億資金加持下,新基建的發令槍已響,就看賽道上的選手實力發揮了。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34萬億的“新基建”,互聯網大廠如何搶賽道紅利,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