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關係、動態認知、共情分享是家庭教育的硬核


沒有孩子的分享,不知道“肖戰事件”;沒有新冠肺炎居家隔離的長假期,也不可能與孩子如此長時間的廝守;沒有這樣的廝守,也不瞭解時下熱門歌曲、當紅流量明星,也不知道流行的新詞和八卦,也不熟悉孩子豐富的世界和她的認識。

我為科比離世惋惜,她告訴我科比24小時的努力,“凌晨4點鐘的洛杉磯”的曼巴精神,她還告訴我“粉絲太無知”“肖戰也是無顧的”。孩子漸漸長大,我們應該做好的,就是給她一個和諧美滿、平等自由、與時俱進的家庭。

平等關係——新冠肺炎、股價漲跌、暖風和煦、暴雨霜雪……無法預知,大環境不能左右,小家庭要經營好,構建有序的平等關係是必須的。

平等,為何如此重要?一方面,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留下來固有的長幼尊卑的家庭關係影響著家庭的平等;另一方面,技術使社會透明、扁平化,加強了個體的社會屬性,社會平等促進家庭平等關係的建立。

家庭成員間的平等關係經常被長幼次序打破,充分表達個人意願和意見被視為不尊重長輩。事實上,在中國家庭裡,平等是孩子表達的前提,因為不平等,孩子就不想或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主觀意願,家長就不能明白孩子想要的,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

孩子只能從社會中尋求幫助和依靠,商業社會和市場經濟下追逐利益的“鏈條”,綁架了孩子的追求和夢想。

“肖戰事件”傷害的是他的粉絲。成為粉絲的人們,他們大多數的意願和感受長期在家庭裡得不到理解和認可,所以要從偶像那裡得到慰藉和釋放,進而為商品化裹挾。

在健康成長的道路上,家庭成員間的平等關係非常重要,如果爺爺奶奶那一輩就能做到平等交流和相處,那麼孩子就更加幸運了。

科比的傳奇故事和經歷在NBA不少,不能不承認“平等”在西方國家的家庭中做的更好,平等意識更加深入人心。

在我們這裡的家庭中,平等地處理一些事情,平等地對待各個成員,準確地拿捏好分寸是很難的,但一定要擁有平等意識,對於孩子,至少能做到傾聽,而且不打斷。

平等關係、動態認知、共情分享是家庭教育的硬核


動態認知——動態地認識自己的孩子,關注孩子的變化,不斷髮掘孩子的天賦;同時家長也要隨時更新自己的認知。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唯一,在家裡是獨一無二的,父母一定都承認最瞭解自己的孩子,這是沒錯的——“知子莫如父”;但孩子又是社會的,孩子在接觸社會的過程中,外界的反饋時刻動搖著父母教給孩子的看法,父母往往對孩子這些變化不關注或者不重視,甚至直接反駁回去,這樣就做不到動態地認識孩子。

比如,家長一般都反對孩子玩手機,但孩子從手機得到的訊息,有助於她在學校與小朋友交流,探討共同關注的“話題”,否則孩子就有被“隔離感”,無法和小夥伴融洽相處。手機已經成為當今孩子獲取訊息、知識的必備,父母要認識到這點,合理控制或干預孩子看手機的時長和頻率。

天賦不只是在音樂、美術、體育等方面,其實天賦就是特長和優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體現出自己的優勢,比如有耐力、會說話、方向感強、力氣大、會修理小玩意等等,正是這些優勢使孩子變得與眾不同,成就孩子的未來。父母要不斷髮現孩子的天賦,加以呵護培養。

就學習而言,一貫的12年義務教育,有統一的評價標準。有的孩子成績高,有的孩子成績低,這取決於孩子的記憶力、理解力、聯想力(發散思維、舉一反三)。三力同樣很高的,學習成績高,也就是北大、清華的選手,這是人們常說的“學習天賦”。

每個孩子的記憶力、理解力、聯想力,與生俱來都具備,三種能力各有高低強弱,天可以練習提升。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天賦”選手。

孩子在成長,社會在進步,世界在變化,家長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認知。

原地踏步的家長一般難與孩子們和諧如常,甚至會走到相互抱怨的境地。

平等關係、動態認知、共情分享是家庭教育的硬核


共情分享——數字時代的特徵是同步、快速,信息同步獲得,事情飛速變化,只是理解和感知不同,家長和孩子要共情也就是共同分享互通感受,避免錯位和相互不理解,儘量填埋代際鴻溝。

“世界變化快,是你也不明白”,“憶苦思甜”的教育顯然不合時宜了;用我們的過去和經驗,在家裡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也沒什麼說服力和效果。

現在的世界都立體地展現在家長和孩子們的面前,那些新事物和新現象,孩子們可能比家長了解的更多,不懂得共情,家長們只能這樣說“真不知道該怎麼教育”“說什麼也不聽”。

學習中,不會做,可以通過網絡查找方法和視頻講解;做完了,用手拍照發給老師,或者直接上傳指定平臺,對答案做評價。家長能做的就是協助孩子通過網絡完成學習任務,不一起合作,能行嗎?

抗擊新冠肺炎,孩子看到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會說:“我如果是醫生,也一定到武漢!”“為什麼?”“國家需要你呀!你乾的就是這個,為什麼不去?”孩子看到的感受到的,做家長的挺欣慰。

“肖戰怎麼了?為什麼要罵他封他?明明是粉絲做的不對嗎!”孩子會說。

“商業操作,肖戰被包裝,利用粉絲追捧,很快就‘火’起來,肖戰沒有那麼好的能力,也沒有歷練,撐不住的;另外,後面操作團隊也想借A03等拉粉絲,‘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肖戰是過渡商品化的犧牲品。”

不知道孩子能不能理解,但必須與孩子交流和討論。至少得知,“你是粉絲嗎?”“我才不是呢!我同學某某是,她刪除啦!哈哈!真傻!”

家庭各有不同,教育也各不相同。但是平等尤為重要,在平等中動態地認識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的追求和夢想,在變幻多端的世界,和孩子共情,一起成長!

平等關係、動態認知、共情分享是家庭教育的硬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