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養成記:做到這5條,媽媽再也不擔心自己一個人辛苦啦!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困擾,爸爸帶娃總是會雞飛狗跳的,還不如自己。 還有就是覺得爸爸白天上班很辛苦,晚上回家如果還要分擔帶娃的重任,太累了,不忍心。

現實中其實好多媽媽跟我一樣,心疼老公,獨攬重任。媽媽們既要獨自帶娃,還要應付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還要兼顧工作,忙得自己像個陀螺一樣。 所以我就琢磨得讓爸爸參與進來,靠譜的爸爸都是訓練出來的。

剛開始爸爸難免會手忙腳亂,家裡隨時都是災難片到現場。

好爸爸養成記:做到這5條,媽媽再也不擔心自己一個人辛苦啦!

小男孩機修工修理這輛車

我讓爸爸給孩子讀繪本,可爸爸讀著讀著說起了夢話,後來乾脆開始打呼嚕,孩子在旁邊摳鼻子挖耳朵拽睫毛都叫不醒;

我給孩子買了親子游戲的玩具,讓爸爸陪著玩。最後看見爸爸正在沙發上打遊戲,而地墊上的孩子,撅著屁股趴在一堆玩具裡睡著了,小臉蛋下面還壓著一輛小汽車;

我讓爸爸帶著孩子去球場踢球,沒一會兒孩子就哭著回來了,說:“爸爸只把球傳給旁邊的大哥哥,都不給我,還說我接不到球。”

老公一直跟我抱怨說我和孩子根本玩不到一塊兒去。

但因為我堅持讓他給我們娘倆打下手,加上他也覺得父親應該陪伴孩子成長,所以才沒讓他成“泰山”。

直到兒子三歲生日時,姑姑送給兒子一套樂高拼裝玩具,這次兒子終於反敗為勝佔領了主場,他們一起拼插時,兒子想象力豐富,總是在爸爸一籌莫展時拿起一塊積木,“這是大廈!”“這是汽車!”

爸爸總是一臉驚奇,“對,還真是!再找個路燈來!”

爸爸的邏輯性和孩子的創意和諧互補,陪玩變得簡單而且快樂,爸爸終於找到和兒子能夠一起共同完成的主題了。

現在,爸爸最享受的親子時刻,就是陪兒子玩樂高積木,畫面特別和諧。而我只要孩子纏著我胡鬧的時候,一句“讓爸爸陪你玩”,孩子就開開心心找爸爸去了。

而我騰出了不少的時間能做自己的事情,也讓孩子和爸爸的關係也親密了許多。

孩子時不時的跟小朋友炫耀這是他和爸爸一起砌出來的成果,特別有成就感,孩子每次出門看到積木的標誌都非常興奮,說這個是他和爸爸的玩具。

每次說到玩具,孩子想到的都是樂高積木而爸爸,每次有成品,也會驕傲地發朋友圈炫耀:這是我和兒子一起砌的。

好爸爸養成記:做到這5條,媽媽再也不擔心自己一個人辛苦啦!


現在他們兩個有了共同的興趣點,陪伴成了最有趣也最期待的一件事。看著他和孩子一起,公平而且用心地一起玩,一起闖關、一起解決遊戲中的困難,兩人有共同的愛好,我再也不用擔心以後爸爸的陪伴成為翻車現場了!

其實每個陪玩的爸爸,都是長不大的小孩,他們喜歡陪孩子玩,喜歡孩子的玩具,更喜歡回到童年的感覺。陪玩的時候,爸爸只會簡單直接的,同時又缺乏界限感。

媽媽要做的事情,是接納和欣賞,然後去引導他們玩得安全玩得融洽,而不是隔離他們

著名的教育家格爾提出:“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著一種特殊的力量”。父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的方方面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好爸爸養成記:做到這5條,媽媽再也不擔心自己一個人辛苦啦!


怎樣才能讓爸爸積極參與育兒,成為一個好爸爸,我推薦爸爸媽媽這樣行動:

1、要把分工做好

事先把爸爸該做的事和媽媽該做的事分好。開始時可以做些簡單的,哪怕只是陪在旁邊,慢慢熟悉以後再加大力度。可以按時間段分工,比如週一、三、五由爸爸做,週二、四、六由媽媽做;或也可以按事務分工,比如飲食由爸爸負責,哄睡覺和洗衣服由媽媽負責。

 2、必須有爸爸的一席之地

爸爸要想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必須以深深的愛和依賴作為基礎。所以要有爸爸和孩子共處的時間。如果媽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那麼爸爸就沒機會接近孩子了。爸爸不管再怎麼忙,每天都應該為孩子做幾件事。比如,給孩子換尿布、洗澡、餵奶等,事情雖小,但也很重要。

3、即使開始時做得不好,也要堅持下來

不管怎樣,實事求是地講,爸爸在育兒或家務事兒上,比媽媽笨是自然的。可是,如果以此為藉口就把事情推給媽媽,那可不好。幹得好也罷,幹得不好也罷,只要爸爸下決心幹,就一定會幹得越來越好。

4、孩子一週至少有一次只和爸爸睡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累的一件事就要數夜間餵奶了。尤其是孩子狀態不太好的孩子,或是睡眠不太好的孩子,就更不好哄了。所以讓孩子一週至少有一次只和爸爸睡,就顯得非常重要。爸爸也要偶爾經歷一下這樣的事,才能真正體會到育兒的辛苦,對孩子的愛也會更深。

5、一起工作,一起休息

爸爸在照顧孩子的期間,媽媽最好同時做些別的家務。這樣做,不僅有利於提高做家務事和育兒的效率,也有利於夫妻感情的鞏固。

寫在後面的話:

沒有人天生就是好爸爸,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成為好爸爸。一個好爸爸一定是瞭解孩子的。既要懂得孩子的心理,還要懂得如何教育孩子。

成為好爸爸的先決條件雖然要看和孩子共同度過的時間有多長,但是這個共享時間的質量可能更為重要。要想和孩子建立並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首先需要有必要的知識和奉獻精神,其次需要能和孩子進行真正的感情交流,最後還需要誠懇的態度和對孩子的充分尊重。

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孩子更需要的,是能和孩子一起摸爬滾打,不斷從中發現孩子的潛能,並激發孩子的腦發育,像孩子的朋友一樣的“新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