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正在消失的这些行业,你还记得几个?

作为一名80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虽然现在小县城买了房有了工作,但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许多亲戚都生活在农村。所以每逢周末和闲暇时间都会带上老婆孩子回乡下。童年记忆是每个人最深刻最难忘的,无论快乐与忧伤。我最难忘的回忆都在农村,每当再次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虽然今天要回忆的是农村一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行业,但我相信在农村生活过的60、70、80后来说,都或多或少留有深刻的印象。废话少说,还是让我们一起来找寻吧。

农村正在消失的这些行业,你还记得几个?

一、乡村货郎。对于农村娃来说,最期盼最渴望和最高兴的事,就是听见货郎摇着拨浪鼓由远及近的呐喊声。货郎来了,大人们可以买些日常用品,而小孩总会缠着大人买吃的和玩的。别看小小货郎,货品可不少,诸如老鼠药、针线、胭脂水粉、糖果,小玩偶等小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挑着满满两担子,行走在坑洼的小路上,不过那时候是体会不到货郎的艰辛的。如今别说挑着货卖货赚钱,给你两百块钱一天让你挑着满乡村转,你都不一定干。所以乡村货郎现在基本消失的无影无踪。

农村正在消失的这些行业,你还记得几个?

二、铁筒爆米花。零食这个慨念对于生活在农村家境一般的我来说,似乎没有过,印象最深的就是爆米花。以前乡下,隔三差五就有挑着铁筒走街串巷的师傅,小孩子就吵嚷着大人去爆米做零食。爆米师傅会选择一个宽敞的地方,架好铁筒,让主人找来柴火,开始生火,然后不停的摇动着手中的铁筒。而此时,我们小孩子就围在爆米师傅的周围,目不转睛的盯着,期待着,肚子里已经开始打“咕咕”。等火候差不多,爆米师傅就要开启铁筒,现在想来,这可是个危险活儿。铁筒高温受热,内部高压,释放气体开启盖子的时候一声巨响,师傅都会嘱咐我们小孩离得远远的。不过随着一声巨响,热气腾腾的米花就呈现在你面前,那叫一个香啊。如今已好多年没有见过铁筒爆米的场面了。或许要成为永久的记忆。

农村正在消失的这些行业,你还记得几个?

三、裁缝铺。裁缝铺在70年代,80年代的农村是非常火爆的,那个时候想穿套新衣服,就指望裁缝铺了。而那时,最高兴和激动的事莫过于爸妈领着我们去裁缝铺,意味着有新衣服穿。但这种好事并不常有,也就逢年过节有机会。带好布料,裁缝师傅拿着皮尺在身上四处丈量一番,再过几天,就等着穿新衣服了。还记得,我们好多小时候的玩伴,因家里穷或不不愿读书了,就被家长送到裁缝铺跟着裁缝师傅学手艺。如今在农村,虽还能见到裁缝铺的影子,但大多已经不再量体裁衣,改做窗帘或其它。

农村正在消失的这些行业,你还记得几个?

四、铁匠铺。前两天刷抖音刷到一个打铁的视频,被视频中老铁匠打铁发出的"叮当叮当"的声音所吸引,让我听的入迷且津津有味。看了评论,都说打铁场景是一种久违的记忆,甚至有人说要将打铁作为非遗传承下来。以前的农村,以农业为主,村里镇上随处可见铁匠铺,一块块废铁,经过铁匠师傅的巧手,变成了常用的菜刀、镰刀、锅铲、锄头,斧头等日用工具。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已经没有了铁匠铺的生存空间,几乎销声匿迹。我想若干年后,估计也只能在记忆中去找寻去回味铁匠铺的影子和那美妙的敲击声。

农村正在消失的这些行业,你还记得几个?

五、钟表修理铺。钟表修理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因为初二那年,我在姨父的钟表修理铺里呆了差不多一个暑假。90年代初,姨夫开在镇上的铺子养活着一家四口,每次姨夫修理钟表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目不转睛的看着,看到机械表里的各种小零件,觉得十分有趣。八九十年代,农村结婚,彩礼流行“三转一响”,其中有一转指的就是手表,所以那个时候,农村人要是带着手表,定招来许多人的羡慕。姨夫见我对修理钟表这么感兴趣,开玩笑说,“别读书了,免费跟我一起学修理钟表,将来也开个铺子。”我头摇的拨浪鼓似的,“我才不呢,我要读书。”话说当年很多辍学的同学,还真的从事了这个行业,不过现在基本都事业了。

农村以前很流行很火热的行业,正在消失和已经消失的远不止上面这些,但是我个人感觉上面我所罗列的还是比较有代表性,大家也可以评论交流还有哪些是你记忆中而现在再难寻的行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