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军团的源起:地中海世界的劲旅是怎样炼成的?

众所周知,古罗马军队是地中海世界的一支劲旅。其在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的几个世纪里,一直屡挫强敌,虽然也经历过多次类似条顿堡森林这样的惨败,但总体上保持着对周边国家与民族的军事优势。可以说,地中海之所以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其根本依靠就是罗马军队的支撑与胜利。“军团”(legion)则是罗马军队的核心军制和战役编制。罗马军队正是依托着军团制,历经公民兵制到常备兵制的发展演变,成为古代军事体系的典范,更建立了之前所述的伟业。

军团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公元前7世纪的罗马王政时代。当时的罗马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废除血缘部落兵制,转而以居住区域和财产划分的等级兵制。新体系中公民兵被划分为5个等级,财产在10万阿斯以上(大约等于50千克白银)的为第一等级,随后的各等级分别以75000、50000、25000阿斯为标准,他们担任重装步兵。而财产不少于11000阿斯的第五等级贫民则充当轻装步兵。至于更穷的公民,则被排除出兵役范围之外。当时的每个军团,包括60个百人队(其实不足100人)的重装步兵和一定数量的轻装步兵。

公元前4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罗马军队的规模维持在2个军团。之后随着“半公民权”(civitas sine suffragio,无投票权但需服兵役的公民)的产生,一些意大利城邦的兵源得以加入罗马军队。这使得罗马军队规模扩充到了4个军团。此时的罗马军团还是模仿自古希腊的长矛方阵。而随着之后高卢入侵和与萨莫奈人的战争,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的长矛方阵被淘汰。以两个百人队组成的步兵中队(manipuli)概念出现,罗马军团转向了灵活的“三线阵”线列战术。

而历经与迦太基人的布匿战争洗礼后,到公元前2世纪时,罗马军团已经非常成熟了。每个军团的步兵人数约在4200人,第一线(被称为青年兵)和第二线(被称为成年兵)分别为10个120人制的重装步兵中队,第三线(被称为后备兵)为10个只有60人的重装步兵中队,以及1200人的轻步兵(velites)。此外,每个军团还有300人的骑兵部队。另外,在必要时,军团可以对各个中队进行加强,即将第一线和第二线的每个中队下属的百人队扩充到100人左右,达到每线1800人,总步兵数量能达到5000甚至6000人。武器装备上,当时的罗马军团已经基本装备方形的凸面长盾(scutum)和重投枪(pilum),希腊式长矛(hastae)也正在被西班牙短剑(gladius)所取代。公元前210年,罗马军团开始以第一线、第二线和第三线的各一个中队,组成一个步兵大队(cohort),而军团长(legatus)也成了固定军职。至此,罗马军团已经完成了中队、大队、军团的战术编制体系。军团是罗马军团的核心,而大队可以执行更加灵活机动的战斗任务。

罗马军团的源起:地中海世界的劲旅是怎样炼成的?

绘画,描绘瓦鲁斯在条顿堡森林之战中的情形

在此基础上,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军团达到了战斗力的巅峰。罗马共和国的强大国力,提供了精良的武器装备,罗马军团的军制提供了成熟的战术体系,而普遍征兵的公民兵制又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因此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军团拥有极强的回血能力。汉尼拔在坎尼消灭了多少个罗马军团,罗马人就能再组织起多少个军团,然后让新组建的军团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一点点耗死后继无力的“战略之父”。所以,不论是蛮勇的高卢人,还是得到战神加持的迦太基人、曾经的战斗民族斯巴达人,以及继业者王国的马其顿方阵都成了罗马军团的手下败将。

但随着罗马共和国的扩张,原有的公民兵制,已经越来越难以支撑经常要进行千里远征的罗马军团了。毕竟公民兵制主力以自耕农兵源为主。这些被临时征发的自耕农,非常不适应长期作战。一旦遭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常年征战,自耕农必然会因为疏于对田产的照料,在不可逆的土地兼并过程中,遭受着破产的打击。普通公民参军得不到好处,可能会背上债务甚至破产。这就会严重影响公民们的参军热情,导致罗马军团的兵源数量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也自然会影响到罗马军团的士气和战斗力,结果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而前面提到的阿劳西奥战役,罗马军团之所以惨败,跟这些因素导致的军团战斗力下降有着很大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