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清靜道生 濁躁神亡

《養心》清靜道生 濁躁神亡

《養心》

《通玄經》曰:

人以形為舍,心為主。主於國則君臣之分,主於家則父子之禮。心為君父,炁為臣子,身為家國。

心氣一注,無炁不從。在五行為火,南方盛陽之精,宿應熒惑,神受朱雀,狀垂三葉,色若朱蓮,神明依泊,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

制之則止,放之則狂。

清靜道生,濁躁神亡。

但能空寂,得之有常。

永保無為,其身則昌。

惟狂克念,可以作聖。

惟聖罔念,可以作狂。

古今達士,養以寡慾,務於至誠,真源湛然,靈光自瑩于丹臺也。

不為事惑物役,可以超凡入聖。

《西山記》曰:

從道受生謂之性,自一稟形謂之命,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有所思謂之志,事無不周謂之智,智周萬物謂之慮,動而榮身謂之魂,靜以鎮身謂之魄,流行骨肉謂之血,保形養炁謂之精,氣清而快謂之榮,炁濁而遲謂之衛,總括百骸謂之身,眾象備見謂之形,塊然有閡謂之質,形貌可則謂之體,小大有分謂之軀,眾思不礙謂之神,漠然變化謂之靈,炁來入身謂之生,炁去於形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

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精,變化不測,通神群生。

真人上仙,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

道不可見,因心以明之;心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故虛心遣其實,無心除其有也。定心令不動也,安心令不危也,靜心令不亂,正心令不邪,清心令不濁,淨心令不穢。此皆已有,令以除之。

心直不返復也,心平無高下也,心明不闇昧也,心通無窒礙也。此皆固有,因以然之。

又在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故得靈光不亂,神炁不狂,方可奉道保生。

嗟無知者,多思神殆,多念志散,多欲損炁,多事役形,多語弱炁,多笑損髒,多愁攝血,多樂溢意,多喜則交錯,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昏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

故其源不潔,和炁自耗,不得延年,失於養心之故也。故古喻之如猿,狂而不定;比之如賊,盜其所有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