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资料整理:张静平大夫、黄晓琪大夫、金晨望教授


已有病例资料特点


● 除湖北省外,大部分省市疫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出现了无疫区旅居史、无疫区相关人员密切接触史的二代患者。

● 病例以轻度(早期)、中度(进展期)为主,重度(重症)患者少见。

● 病例呈现有明显的人群聚集性,以家庭聚集性为主。

● 出现影像表现与核酸检测不匹配: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影像表现滞后、影像表现典型者,其核酸连续检测出现阴性。

影像学特点


早期:不典型,易遗漏


● 单肺或双肺局灶性单发、或多发病灶,以多发病灶为主,病变主要分布于中外肺野、胸膜下区。

● 病灶呈小斑片、大片磨玻璃影(增粗肺血管影和微血管增多)、实变、结节与小结节、磨玻璃阴影与空气潴留并存所引起的「马赛克」征。

● 尤其是非常淡薄的磨玻璃阴影和小结节阴影,由于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男性,23岁。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左肺上叶单发磨玻璃阴影,边界不清,其内血管增粗。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男性,18岁。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右肺下叶背段近叶间胸膜处可见片状实变,其内可见扩张支气管,周围可见小的多发斑片状实变,邻近叶间裂增厚。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上图这一例请大家注意看,这些表现特别淡薄,扫描检查时可能会漏掉。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51岁,男性。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两肺大片状磨玻璃阴影,其内可见网格影。

进展期


● 两肺多发磨玻璃阴影、或实变(内有充气支气管征),结节周围病变有「晕征」,病灶内见细网格影(细血管网),有的病变有「反晕征」。

● 新发病变主要以双肺中下叶胸膜下分布为主,多较为淡薄的磨玻璃阴影,可伴少量胸腔积液等。

● 亚段性肺不张、纤维化形成。

重症期


● 双肺弥漫性病变、「白肺」;48h病灶范围增加50%;可见有肺纤维化。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这也是一个病例: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继续看病例,男,40岁。有流行病学史,核酸检测阳性。病史「胸闷,气短2天」: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一、新冠肺炎——早期影像表现

Case 1

● Li ×,男,29。发热3天,T:38℃,咽痛,无咳嗽。

● 流行病史:2020.01.07 武汉出差,2020.01.22 返回XX地。

● 实验室检查:WBC: 4.62×10^9/L,NEUT%: 77.7%,LYMPH%: 17.1%。

● CT表现特点:两肺散在分布斑片状渗出影、磨玻璃阴影与实变,病变内血管有增粗。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Case 2

● Wang××,女,41。发热3天,T:38.8℃,无咳嗽,无痰。

● 流行病史:1.19-23曾至武汉,否认患者接触史。

● 实验室检查:WBC: 3.74×10^9/L,NEUT%: 59.7%,LYMPH%: 26.5%。

● CT表现特点:右肺上叶、左肺下叶磨玻璃阴影,伴左肺下叶胸膜下局限性实变。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Case 3

● Li××,男,55。发热4天,T:38.0℃,伴腰背疼痛,头皮触痛,偶有咳嗽,白痰,无咽痛;

● 流行病史:1月16日与湖北人有接触史;

● 既往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 实验室检查:WBC: 5.73×10^9/L ,LYMPH%: 12%;

● CT表现特点:两肺多发斑片状渗出影,右肺中叶内侧段磨玻璃阴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两肺多发的小片状磨玻璃阴影,多分布于胸膜和叶间裂下


Case 4

Cai××,女,32。无明显症状。

● 流行病史:武汉人,1月21日来西安;配偶有症状,前来排查。

● 实验室检查:WBC: 4.22×10^9/L,LYMPH%: 32.9%。

● CT表现特点:两肺下叶大小不等结节阴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两肺多发的小结节阴影分布于肺内和胸膜下,结节阴影呈亚实性,小结节病变周围有晕征

Case 5

● Yan ×,男,22。发热1天,T:38.7℃,咳嗽、咳痰8天。

● 流行病史:患者1月10日由XX地去武汉市学习,1月21日离开武汉返回XX地。

● 实验室检查:CRP: 54.20mg/L,hs-CRP>5.00mg/L,ESR:19mm/h, D-二聚体 2.05 mg/L。

● CT表现特点:左肺上叶小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影、内见增粗血管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2)淡薄的磨玻璃阴影内可见增粗的小血管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复查CT(2020年01月29日):原病灶增大并形成「反晕征」和「晕征」、病灶有增多;肺内小结节,多数病变分布于胸膜下

Case 6

● Huang×,男,26。发热1天,T:37.1℃,伴干咳、乏力。

● 流行病史:在武汉从事服务行业,3日前返回本地。

● 实验室检查:CRP:9.83mg/L,hs-CRP>3.00mg/L,NEUT%:63.2%,LYM:0.75*10^9/L,ESR:29mm/h。

● CT表现特点:两肺多发散在小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影及小结节样实变。

● 实验室检查: C反应蛋白9.83mg/L,超敏C反应蛋白>3.00mg/L。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3.2%,淋巴细胞数目0.75*10^9/L。血凝检查+D-二聚体+FDP(-)。血沉29mm/h。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图中可见小斑片状磨玻璃阴影

Case 7

● Mei××,女,44。高热4天,咳嗽、咳少量白天。

● 流行病史:1月22日由湖北XX地返回家中。

● 实验室检查:WBC:4.5*10^9/L,NEUT%57.4%,LYMPH%:36.1%。

● CT表现特点: 两肺多发散在小斑片状、片状磨玻璃阴影影,部分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及增粗血管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Case 8

● Chen ×,男,49。发热4天,T:38.2°C,伴干咳、乏力、胸闷;

● 流行病史:长期武汉工作,1.18从武汉乘火车于1.19返回XX地;

● 实验室检查:5.80×10^9/L,NEUT%:76.6%,LYMPH%:15.0%,R:22次/分,指脉氧98%

● (2020-1-23日检查结果);

● CT表现特点:1.23日CT示右肺上叶磨玻璃阴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影及增粗血管影;1.26日CT示右肺病变明显增多、增大,新发左肺病变。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3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6)病变内细血管网增多有马赛克征

二、新冠肺炎进展期影像表现

Case 1

● Du ×,男,47。发热11天,T:39℃,偶咳,少量白痰。

● 流行病史:否认武汉旅游、工作、接触史,非发热门诊患者。

● 实验室检查:WBC: 2.92×10^9/L,NEUT%: 73.0%,LYMPH%: 21.8%。

● CT表现特点:两肺野中外带多发斑片状、大片状磨玻璃阴影及实变,伴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Case 2

● Xu ××,男,18。发热1天,T:38.5℃,乏力6天、胸闷2天。

● 流行病史:患者于1月10日在武汉市学习10天,1月22日离开武汉。

● 实验室检查:CRP: 12.49mg/L,hs-CRP>5.00mg/L,ESR:10mm/h, D-二聚体 1.99 mg/L。

● 表现CT特点:右肺下叶大片状不全实变、内见增粗血管影、含气扩张细小支气管影,并其内小叶间隔增粗,灶周见磨玻璃阴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年01月25日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年01月29日,复查CT:原病灶部分吸收、部分病变范围增大,伴有新发病灶。

Case 3

● Xia ×,女,64。发热6天,T:37.5~38.6℃,伴咳嗽、明显乏力。

● 流行病史:患者居于武汉,2020.01.14到XX地,之前可疑接触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

● 实验室检查: PLT:1.4x10^9/L ↓,CRP:7.06mg/L ↑,EO%:0.2 ↓ ,EO:0.01 ↓,AST 36.40 ↑ ,LDH:289 ↑

● CT表现特点:两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两肺下叶可见纤维化病灶形成。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Case 4

● Huang ×,男,41。发热,T:38.3℃,乏力10天。

● 流行病史:10天前曾于武汉接送病人。

● 实验室检查: WBC:3.71*10^9/L,LYM:0.88 *10^9/L,ESR:15mm/h; CRP13.50mg/L,hs-CRP>3.00mg/L。

● HRCT特点:双肺多发斑片状、大片状磨玻璃阴影影,病灶内血管影增粗并扩张细支气管影。

进展期病变: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Case 5

● Chen ×,男,50。发热4天,T:38.2°C,伴干咳、乏力、胸闷。

● 流行病史:武汉地区,1.16从武汉乘火车返回XX地,聚集性发病。

● CT表现特点:1.23日CT示右肺上叶磨玻璃阴影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影及增粗血管影;1.26日CT示右肺病变明显增多、增大,新发左肺病变。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三、输入性新冠肺炎:显著的人群聚集性

第一组(3人)

● Ma××,男,46。发热4天,T:37.7℃,阵发性咳嗽。

● 流行病史:长期居住武汉,2020年1月20从武汉回XX地探亲。

● 实验室检查:WBC 2.99×10^9/L、LYM%16.7%。

● 既往史:2019.6诊断右肺上叶腺癌、行放化疗后;2020.12.25日复查CT示肿瘤缩小,右肺上叶放射性肺炎。

● CT表现(1.25)特点:双肺多发小斑片样磨玻璃阴影,较大病灶内见细小支气管扩张;右上肺放射性肺炎。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 Yang××,女,45。与前一患者系夫妻;发热4天,T:37.6℃,乏力伴阵发性咳嗽。

● 流行病史:2020年1月20从武汉回XX地探亲。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24 ×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26.25%。

● CT表现(2020.01.25)特点:左肺上叶、双肺下叶多发小斑片样磨玻璃密度影,均位于肺外带,部分病灶内可见血管增粗影。

● 血、咽拭子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阳性(2020年01月24日 陕西省疾控中心)。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 Ma ××,女,9。系前2位患者之女,发热1天, T:38 ℃ ,偶有干咳、无痰。

● 流行病史:1月20日随父母同车从武汉回XX地探亲。

● 实验室检查:WBC 5.70×10^9/L、LYM% 41.80%、LYM 1.87 ×10^9/L

● CT表现特点(2020.01.26):双肺下叶多发小类圆形磨玻璃阴影影。

● (陕西省疾控中心电话报告 2020年01月24日16时17分)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咽试子、血清):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阳性。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 Ma××,女,51。系患者Ma××胞姐,发热2天, T:38 ℃ ,阵发性咳嗽1天。

● 流行病史:系患者Ma××本XX地亲属。

● 实验室检查:WBC 3.82×10^9/L、LYM% 23.3%, NEUT%: 81.51%。

● CT表现特点(2020.01.26):右肺下叶背段有磨玻璃阴影影,内见增粗血管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第二组

● 患者女,32岁,长期居住武汉,2020-01-21返回西安;无发热,2020-01-27就诊,2019-nCoV核酸(+)。

● 血常规: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 胸部CT表现:两肺下叶大小不等的实性结节样阴影,部分结节伴晕征,部分结节边缘较光滑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7)两肺多发大小不等小结节阴影,周围有晕征,局部有小血管增多;病变分布于肺外围和胸膜下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7)病变位于两肺下叶后段胸膜下,呈现为实性结节,右下肺外周可见血管增粗,周围有渗出性病变。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7)小结节周围伴晕征;病变内血管阴影隐约可见,有增粗;小结节周围伴晕征

● 患者男,44岁。长期居住西安,2020-01-26出现发热伴咳嗽,2020-01-27就诊。2019-nCoV核酸(+)

● 血常规: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 胸部CT表现:首诊:两肺未见明显渗出、实变;复查:左肺下叶新发渗出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7,2019-nCoV核酸(+)第1次肺部CT表现正常;2020-01-31,第2次肺部CT表现左下肺淡薄的结节阴影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同步,即临床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以阴性,随着时间延长可以有阳性;若有家庭发病倾向,需要同步进行排查。

第三组

● 男,47岁,2020-01-23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腹胀、纳差。2020-01-27来院。2019-nCoV核酸(+)。

● 血常规: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 胸部CT表现:两肺斑片状渗出性阴影,病变血管周围有淡薄的渗出,病变分布于肺之外围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7,增粗的血管周围有磨玻璃阴影,边界不清

● 两肺多发大小不等混合磨玻璃密度渗出影,边缘模糊,胸膜下分布为主;大部分病灶较小,右肺中叶内侧段病变范围较大。

● 女,47岁,2020-01-27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腹胀、纳差。2020-01-29来院。2019-nCoV核酸(+)

● 血常规: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 胸部CT表现:左肺下叶少量磨玻璃密度渗出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9:女,47岁。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有少许纯磨玻璃密度渗出

● 男,22岁,2020-01-27出现发热。2次 2019-nCoV核酸(-)

● 血常规: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 胸部CT:左肺下叶磨玻璃密度渗出,复查病灶范围增大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左肺下叶病灶明显增大,两肺新发渗出影


家系聚集发病特点

● 流行病学特点——父母已确诊

● 2次核酸检测为阴性,第3次核酸检测阳性

● CT表现可疑新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史(尤其家庭聚集史),即使核酸阴性,也不能放松警惕,仍需要继续进行多次核酸检测

● CT表现特点——均为斑片状磨玻璃阴影,边缘模糊,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其子2次CT复查病变范围增大

四、影像表现与核酸检测差异

Case 1

● Liu××,男,44。发热1天,T:38.0℃,伴咳嗽,干咳,全身乏力。

● 流行病史:2020.01.21,有与武汉人接触史。

● 实验室检查:WBC: 7.5×10^9/L ,LYMPH%: 15.9%。

● CT表现特点:2020.01.27,胸部CT示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2020.01.31,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磨玻璃阴影,内见增粗血管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第1次影像学表现阴性,核酸检测阳性。第2次影像学表现阳性

Case 2

有影像学表现阳性,核酸检测阴性

● XXX,男,60岁,以:「乏力5天,发热1天」之主诉入院。

● 现病史:患者于5天前从武汉回延安后出现乏力不适,无发热、咳嗽,咳痰。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37.4℃。2020.1.23日行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昨日夜间出现发热,检测体温最高达38.5℃。

● 既往史:既往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手术史。

● 2020年1月23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 2020年1月29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9,病变特点除了有渗出性病变之外,病变已经开始有纤维组织增生,水平裂有向后轻度移位,提示肺体积有缩小。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五、疾病转归


Case 1

● Zhao ××,男,70。发热1天,T:38.5℃,伴咳嗽、咳痰。

● 流行病史:武汉人接触史。

● 实验室检查:LYM: 0.56×10^9/L。

● CT表现特点:2020.1.26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胸膜下小斑片状磨玻璃阴影;2020.1.30复查胸部CT,显示两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原右肺下叶病灶增大并有纤维条索形成。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Case 2

● Ju××,女,22。发热3天,T:38.1℃,无咳嗽、咳痰、无咽痛等症。

● 流行病史:1月18日开车去武汉,停留9小时。

● 实验室检查:WBC: 6.5X10^9/L,LYMPH%: 18.6%。

● CT表现特点:20.1.27胸部CT示右肺下叶大片不全实变伴灶周磨玻璃阴影影,病灶内血管影增粗;右肺下叶内基底段见小斑片状实变;20.01.31复查CT示右肺下叶新发多处小斑片状渗出影,原右肺下叶病灶范围增大、实变部分吸收。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7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31病变范围扩大

Case 3

● X××,男,60。发热1天,T:38.5℃,乏力5天。

● 流行病史:5天前从武汉回XX地。

● 实验室检查:CRP43.15mg/L,hs-CRP>5.00mg/L,ESR:15mm/h。

● CT表现特点:2020.01.23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斑片状实变伴周围磨玻璃阴影,病变内见网格影、细支气管充气征;2020.01.28复查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病灶部分吸收并呈纤维化改变,同时双肺新发大小不等斑片状磨玻璃阴影及实变,以双肺外带胸膜下分布为主。

2020-01-23: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20-01-28:对比前后5天的变化,看看水平叶裂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Case 4

● Zhang ××,男,46岁,发热4天,T:38.5℃,伴咳嗽;无咳痰、胸闷、气短。

● 流行病史:患者于2020年1月13日乘车由武汉返回当地。

● 实验室检查:LYM:1.04*10^9/L,hs-CRP>3.0mg/L。

● CT表现特点:初次CT扫描示双肺多发散在磨玻璃阴影,第2次复查CT显示病灶增多、增大并见实变,第3次扫描显示病变范围增大。

第1次检查,结节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第2次检查,新发磨玻璃阴影、实变阴影增多,新发实变伴充气支气管征: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第3次检查: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对比: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Case 7

也是反晕征,结节周围淡薄的磨玻璃阴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小结


磨玻璃阴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小血管周围磨玻璃阴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极为淡薄的磨玻璃阴影,小血管周围磨玻璃阴影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小血管增粗,周围有磨玻璃阴影

磨玻璃阴影+小血管增粗: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磨玻璃阴影+小血管网增多: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磨玻璃阴影+实变: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实变: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结节: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晕征: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反晕征: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20-1-30,男,65岁。核酸检测阳性

支气管异常: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支气管管壁增厚,局限性细支气管扩张改变

纤维化: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纤维化病变,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 XiaXX,女,64 岁。发热6天 伴有咳嗽。6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8°C,伴有咳嗽,当地医院胸片提示「肺纹理稍增粗」,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效果欠佳,体温波动于37.5-38.6°C之间,明显乏力。近3天患者咳嗽较前加重,偶感气短。既往史:居住于武汉,为社区医务工作者。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亚段肺不张: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年龄与病变特点的关系

● 病变特点存在年龄之间的差别。年轻患者更倾向于就诊时病变范围小,或单发,纤维化程度轻的特点。高龄患者更倾向于就诊时病变范围大、早期融合、实变、纤维化进程快的特点。老年患者更加需要早期的干预。

发病时间与病变进展

● 不是所有患者都有条件在第一次就诊CT检查后,此后再多次复查CT表现病变进展,而是在就诊后的3~5天,病变进展快,7天出现既有明显纤维化。早期诊断和治疗很关键。

● 病变范围缩小是不是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虽然原病灶范围缩小,但有新发病灶出现。还有虽然核酸检测转阴,但是病变范围并不缩小。

● 影像表现是否能够提示激素使用的时机问题?就诊后3天影像可出现纤维化成分增多的表现,而7天纤维化基本形成。该什么时候用?

● 目前次数据尚缺乏7天后病程的图像。因此,缺乏此类患者的归类。影像指标的好转标志应该是什么。如伴发的机化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又该如何提示?

● 目前影像与临床改变的相关分析尚不足,后续还需要补充。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Novel Coronavirus – China. WHO. 2020.1

[2] Chaolin Huang*, Yeming Wang*, Xingwang Li*,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 January 24, 2020. 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183-5

[3]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when novel coronavirus (nCoV) infection is suspected: Interim Guidance. 12.Janary.2020.WHO/nCoV/Clinical/2020.1

[4] 史河水,韩小雨,樊艳青,郑传胜,等,武汉19-nCoV 肺炎影像学表现初探. 微信版,2020,01,23日专业群内发布


讨论与答疑


王一民:谢谢郭教授,真的太精彩了,我自己的感触也非常深,因为见到很多病例,包括其他地方会诊的一些资料,大家都在说一件事情,就是「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影像学太多样、太复杂了,希望能有一些火眼金睛的识别方法,希望看片子就能够识别出来」。我看到您刚才介绍的病例相对来说能看到的一些征象,包括我们看到的一些磨玻璃类表现、包括晕征、包括结节、包括反晕征、包括纤维化,尤其是早期的纤维化,这些是多样性的,那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看,哪些征象不会出现?这样也帮助我们进行排除,可不可以?


我想到了一些,比如,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肺部也许后期会出现实变,但是如果早期就有了实变,类似大叶性肺炎的表现,是不是就可以排除了呢?比如胸腔积液,我看到您刚才介绍的病例资料当中,几乎没有看到胸腔积液的表现,是不是如果早期出现,也可以排除一下?第三个就是像树芽征这些表现,像支原体肺炎是有一些树芽征的表现,是不是相对也比较少一点?我们虽然很难说哪些一定是病毒性肺炎,但是我做一些排除,是不是可以呢?

郭佑民:影像学实际上是要紧密结合临床的。在临床症状上,是大叶型肺炎也好,是支原体肺炎也好,甚至流感检测,都能获得一个正确的诊断。这次,我们不能单纯的「就影像来说影像」,因为任何一个诊断都是综合性诊断。在撰写书籍时,影像学可以说这特点、有那特点。但是不可以不结合临床,因此影像学表现有一个特点,就是「同病异症」,或者「异病同症」,只不过是这一次我们看到的影像学表现,比既往的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甚至其他一些感染在影像学上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很快就形成了纤维化,也许我们过去没有注意,这次我们连续复查CT,就发现纤维化形成的速度很快,这也许就是它的一个特点,但是单凭影像学诊断,应该不能确诊,确诊是要根据核酸检测的,核酸检测即便第一次阴性、第两次阴性,我还是建议一直要往下查,一直往下查。最后即便是阴性,如果肺上表现有这么多种性质病变,我们又能除外了其它的感染,判断就会更为明确。

王一民:确实,影像学这种同病异症的特点在这个疾病上真的是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看到的表现太多样了,很多医生都反映,刚开始看到片子时, 10个病人的10种表现好像差不多,都有磨玻璃阴影这样情况,但越往后看,越不会看了,因为很难去鉴别出来,可能的确需要我们更多的资料去分析。所以就像郭教授说的,我们必须要结合病史、必须要深挖流行病学史,很多患者只是「没有问出来」,不代表「没有」,一定要深挖,避免遗漏。

郭佑民:尤其现在要注意二代、三代,乃至问不清的这种病的病例也有了,我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个时间点。在这个时间点,如果影像高度相似又无法排除其他病,一定要对这种患者进行留观。

王一民:这也是我们在正在体验的,很多医生问:「是不是核酸呈阴性,我就能排除了?」我在这里也真的想要说,千万不要轻易排除某些病人,尤其在流行病学史不清楚的情况下、尤其是看到一些影像学似是而非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轻易的去排除,在你的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留观一段时间、多隔离一段时间肯定是没有坏处的,大家一定要把握这个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还有刚才您提到了病毒性肺炎的很多表现,这个季节流感也是比较高发的,但是不巧,冬天我们又遇到了新冠肺炎,我知道鉴别流感和新冠肺炎很难。所以病原学的检测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流行病学史的采集非常关键。以您以往的经验来看,流感导致的肺炎后期也会出现纤维化,但是不像新冠肺炎出现的这么早,是吗?

郭佑民:还不能这么说,因为流感的时候,我们很少每三天就给患者检查一次影像学,实际上资料是空缺的,这是其一。第二,大多数流感性肺炎预后是良好的,不会遗留肺纤维化。人一辈子可能得很多次流感,难道得了一次流感以后,肺纤维化就形成了?我们过去没有这样的资料。


这次的新冠病毒感染比较特殊,在我们连续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肺纤维化还算是一个特点,另外还有血管周围出现一些渗出。研究认为,这次病毒感染的靶器官是肺泡壁。

王一民:我看到网友在问,包括北京,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病人都是轻症为主,刚才您也提到了,您看到的其实也是轻症为主(郭佑民:因为我们报告的病例都是以输入型为主的),我们了解到一些资料,重症病人都出现在有部分基础疾病的情况下,所以如果有基础疾病,他肺上本来就有一些表现,比如说慢阻肺、心衰、冠心病等表现,这类患者再出现新冠肺炎的时候,影像学是不是就更加复杂?

郭佑民:是的,我们这组病例里,除了一例是肺癌术后的,其他的慢阻肺患者没有见到,尤其是重症的,我们还不知道变化过程,后期有待于武汉各大医院的同道们来进行总结。我相信输入型的、又特别重的这种,是不是外地都比较少?

王一民: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重症病例,包括死亡比例较高的地方还是在湖北武汉周边,其他省市死亡病例也比较少,死亡率也很低。


还有一个,刚才您也提到未来是有很多期待的、有很多工作应该开展,从影像的角度来说,以您的经验,做哪些事情、或者我们未来关注哪些地方更有意义些呢?

郭佑民:做一个这个疾病的影像学演变规律研究。这是要多中心的,资料要全,就可能对这个病有明晰的认识,但是传染病是个「冷热货」,一会有了,一会就没了,说不定新冠肺炎到3月份、4月份就不见了,和SARS一样。也许等大家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这个病都没了,跟不上了。但是作为一些经验总结,我觉得仍然要有,因为传染病中与呼吸道有关的病还是很多的,如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流感等等,都和呼吸系统有关系,因此我建议,如果要立项,在条件具备情况下组织多中心研究。


有很多病人实际上是都在地市这一级,如果诊疗规范、资料采集得全面,我觉得是有意义的,再比较下确诊的和疑似的到底有什么不同,然后做对照研究,就是做真实世界的医学的描述性研究,一定要有病理对照的研究,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是研究不下去的。所以未来只能做一个多中心的回顾性的研究,把资料整出来,按照真实世界研究的方法学来做,看看这个病在影像学征象方面到底有什么变化规律。

王一民:对,至少是我们应该把现有的这些病人继续进行随访。在早期您提供的病例,我们还能这样动态的去拍CT,但是其实现在很多患者拍过一次CT之后,就不太敢再做CT了,因为对我们的放射技师也是一个防控的挑战(郭佑民:患者来回走动也是个传染源嘛),对,真的是,所以后期可能很多病人也就不用再做CT了,就让患者好了之后就回家了?

郭佑民:这次新冠肺炎的出院标准,其中有影像学病变消失、少许纤维化、没有新病变发现,所以出院一定是要有CT的,没有CT出院标准都不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影像学表现有它的滞后性。

王一民:我们其实可能还是缺少足够的资料,我觉得有很多解释不清的问题,一是我们现在的患者的资料不够全,另外我比较遗憾的事情是,确实到现在没有看到真正的病理学的证据,无论是尸体解剖,还是一些小的穿刺,风险都很大的,这些情况真的需要在未来进行更多的积累,可能会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清晰一些。


我还有个人的一个小问题,我们看到,一些病人早期的表现似乎还是比较类似的,早期可能是磨玻璃阴影,病人的本身特点也类似,但是病人的结局不太一样。有的病人自己自愈了,有的病人可能在进展,有的可能进展的速度还更快。这一方面就像您说演变的规律,我们需要怎么去划定这个时间?我们是不是给病人三天去做一次CT?是不是太勤了?那么一个星期?还是两个星期做一次CT?这个点怎么去把握?

郭佑民: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实际,在研究演变过程的时候,到底是3天、5天还是7天做一次?我们先来设想一下,如果患者都发烧好几天了,到入院时,肺上已经都有病变了,核酸检测也是阳性了。入院时做一次CT,入院后病变的演变过程又特别快,那么到底几天做一次CT?在特殊的时间点,建议从防护的角度,可能7天做一次可能会比较恰当,注意是「可能」。如果病人是轻症的、轻中度的,一般临床治疗14天应该也康复了,现在我们还不清楚疾病发展规律,所以建议入院查一次,7天后查一次,或者出院时候,再过7天再查一次。像这种特殊的疾病,留观14天也是合理的。除非症状特别轻,7天过后CT一查就没有病变了,病人就可以出院了,这仅仅是我个人建议,不作为专家建议,我个人觉得7天查一次可能比较合理。

王一民:各位网友,我觉得大家一定要理解郭教授讲这段话的前因后果,一定要看完整期节目、整篇内容去了解这段话的这个意思,千万不要断章取义。一定对前文所述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在现在医院防护的背景之下,在病人的诊疗过程当中,我们还是先以病人的救治为主。


我们的确对疾病认识越来越多。影像学如此多样,在以往的病毒性肺炎中都没有见过,即使是免疫缺陷的那些病人常见的病毒性肺炎也没有这样的,我们见了这么多CMV、见过这么多混杂PCP感染的病人,也没有这么多样的一个表现。


最后请郭教授再帮我们再总结一下,给我们的网友做一点提示。

郭佑民:我再总结一遍,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如果肺内发现多种性质病变共存,也就说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的时候(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其实常见有几个病,第一真菌感染,第二个肺血管炎,比如GPA就是多种、多样表现),再加上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果再有核酸检测阳性,就可以来诊断这个病了。当然前提是一定要排除了流感、支原体,因为这冬春季节都是高发,不管是病毒性肺炎还是支原体肺炎,小孩成年人这些病都高发。另一方面,即使核酸阴性,也不要放过,建议患者再做继续做检测。因为取核酸检查受很多条件的限制,影响因素多,至少这种病人可以作为留观来做处理,这样的话不至于「漏病」。

王一民:我相信网友也能够理解我们,作为医生的责任和我们做医生的良苦用心,还有一些目前解决不了的、稍有遗憾的地方,但是我相信,经过我们这样的一个抗争,至少武汉疫情会战胜,至少我们的医生会更清楚的认识这一场疾病带来的这样的一个影响。再次感谢郭教授莅临《呼吸界》的直播间。


专家介绍

阻击新冠权威在线6|郭佑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点与识别

郭佑民

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博导,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术任职:中华放射学会常委,中华放射学会心胸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呼吸影像专委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与研究方向:擅长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重大疾病的影像学基础与临床。


感谢东阳光对本次直播的大力支持!




本文完


本文由《呼吸界》编辑 Jerry 整理、今日头条排版大奔,感谢郭佑民教授的审阅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