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從寶寶的角度來看,或許就明白了

文|小梅媽媽

小芬是新手媽媽,因為在育兒方面的矛盾,她跟婆婆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張。平日裡,小芬都是把孩子抱在懷裡四處走到,大多數時候都是豎著抱孩子,因為這樣孩子比較容易安靜下來,結果婆婆看到了,就氣沖沖的指責她“哎呀,3個月孩子不能豎著抱,對頸椎不好的,你這個當媽的都在想什麼嗎,這也不知道嗎。”

聽婆婆這麼講,小芬有苦難言,只能辯解“不是我不橫著抱,只要橫抱孩子就會哭,我也沒辦法呀。”說著還給婆婆做了一下示範,果不其然,只要橫抱,孩子就哭鬧,改為豎抱,孩子就笑嘻嘻,婆婆看到了也就不說什麼了,但是之後每當小芬豎著抱孩子的時候,婆婆還是會說指責她,這讓婆媳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劍拔弩張。

我們都知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需要調整抱孩子的姿勢,通常是由豎抱轉變為橫抱,但是轉變姿勢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有些孩子豎抱就笑,橫抱就哭,讓家長很是無奈。

在家長看來,不論是橫著抱還是豎著抱,孩子都在自己懷裡,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對於寶寶來說,這兩者的差距卻是很大的。

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從寶寶的角度來看,或許就明白了

橫抱和豎抱,對於寶寶來說是很不一樣的

孩子所處位置的變化,會影響他們對於外界的感知,看到的景象和自身感覺都會受到影響。

1、視野的角度不一樣

位置的變動,會改變看待事物的角度。我們站著地面上,看到的事物是與地面成90度角的,但是當位置發生變化的時候,看事物的角度就會隨之減小或增大,角度的變化造成我們感覺的差異,如果是不舒服的角度,就會讓人感覺不適。

放在孩子身上,最大的變化就是,豎著抱孩子時,孩子與父母幾乎是平行的,孩子看到的是父母的正面,當把孩子橫抱時,孩子就只能看到父母的下巴和脖子部分,橫抱時孩子看到的父母是不熟悉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就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恐懼。

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從寶寶的角度來看,或許就明白了

2、視野的範圍不一樣

豎著抱孩子,孩子可以對周圍事物的形體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當橫抱時,孩子看到的大多是父母上半部分的衣服和臉龐以及無聊的天花板,換做是大人,也難接受這樣的單調的景色,更不用說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了。橫抱的時候他們會反抗,因為他們的大腦正在發育,想要探索新鮮事物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想要被豎抱,藉此感知外部環境。

3、橫抱可能會讓孩子害怕

孩子的安全感是從父母身上獲得的,豎抱的時候孩子與父母的接觸更多,會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而橫抱的時候接觸面積相對就要減少一部分,尤其是孩子背對著地面,很容易從心底產生恐慌和不安,因而有些孩子會對橫抱很抗拒。

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從寶寶的角度來看,或許就明白了

除了橫抱和豎抱,家長還可以採用這三種抱法

橫抱與豎抱是最常見的兩種抱孩子的方法,有時候會讓孩子感覺很單調,下面三種抱法,可以讓抱孩子也變得有趣起來。

1、飛機抱

飛機抱是讓孩子趴在手臂上,頭部靠近手肘,另一隻手用來保護孩子,這種姿勢對看力氣有要求,比較適合爸爸們做。這種模仿飛機的姿勢,會讓孩子感覺非常新奇,滿足寶寶的好奇心,也可以幫助幫助寶寶緩解胃部脹氣的症狀。

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從寶寶的角度來看,或許就明白了

2、膝蓋抱

膝蓋抱比較適合媽媽們,把寶寶放在膝蓋上,藉由膝蓋來分擔寶寶所帶來的壓力,可以減少媽媽的辛苦,同時媽媽還可以空出手來專門固定孩子的上半身,對寶寶的安全更加有保障。

膝蓋抱這樣的姿勢,可以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安全感,因為要做出這樣的姿勢媽媽們一般是坐在椅子上面,這個時候寶寶與地面的距離較短,正對面就能看到父母,無形中就會讓孩子感覺有著落,更安全。

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從寶寶的角度來看,或許就明白了

3、斜著抱

孩子大一點的時候,開始展現對於外界環境的好奇,想要看到周圍更多的環境,斜著抱這個姿勢就剛剛好,角度的變化讓寶寶對於外界有了更多的認知,同時斜著抱也不會像豎抱那樣對寶寶的頸部蟬聲較大的壓力,如果孩子不能接受橫抱,就可以嘗試斜著抱,對孩子更好好處。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要採用不同的抱法

以上列舉的五種抱孩子的方法,是為大家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在具體實踐方面,還要考慮寶寶的年齡才能決定哪些方法適用。

1、0-60天的寶寶用橫抱

這個時候寶寶的骨骼發育還沒有完全,沒有辦法支撐頭部豎立,在這個階段橫著抱寶寶,可以防止正在發育的脊柱發生側彎,也可以充分保護寶寶的頸部。

2、90-120天的寶寶根據發育情況豎抱

3-4個月的時候,寶寶的脊柱和頸部的發育情況比較好了,身體強壯的寶寶頭部已經能豎立起來了,父母們可以用手託著寶寶的頸部把寶寶豎抱起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給孩子的頸椎造成壓力。如果孩子的發育情況不適特別好,還是不建議豎抱,以免發生意外,影響孩子的一生。

3、半週歲以後的寶寶可放心採用豎抱

當孩子半歲的時候,頸椎和脊柱已經有了比較好的支撐力,身體發育也比較強健了,這個時候父母們可以放心的豎著抱孩子了,但是也不要掉以輕心,孩子到1歲之前,骨骼都是在生長髮育的,父母們要注意抱孩子的姿勢,防止因為姿勢不對而對孩子的發育造成影響。

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從寶寶的角度來看,或許就明白了

抱寶寶很重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可以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影響的,除了抱姿,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三點,父母們要留心:

1、手上儘量不要戴首飾

孩子的皮膚非常嬌嫩,如果媽媽的手上戴有首飾,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飾品很可能會劃傷孩子,又因為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弱,很容易因為受傷而發生感染,平添很多麻煩,因此媽媽們儘量不要在手上戴首飾,給孩子多一重安全保障。

2、不要將寶寶高高拋起

有些家長喜歡把孩子拋起來再接住,在他們看來這是跟孩子互動的一種方式,孩子也樂在其中。

這樣的行為其實暗藏很多的隱患,孩子的發育還沒有完全,下落的姿勢和重力都可能會對孩子的身體造成損傷,更嚴重的後果是萬一家長沒接住孩子,孩子就只能是凶多吉少,為了一點點開心拿孩子的健康做賭注,怎麼看都不值得。

寶寶橫抱就哭,豎抱就笑?從寶寶的角度來看,或許就明白了

3、不要讓寶寶坐在脖子後面

生活中經常看有些父母讓孩子坐在脖子後面,雖然畫面看起來十分溫馨,但是仔細想想,這樣的行為並不可取。孩子坐在脖子後面,就需要父母微微低頭,這樣的姿勢是很不舒服的,一不注意把脖子挺直了,孩子就很可能會掉下去,反應不及時孩子就會受到驚嚇和損傷,非常的不安全。

孩子豎抱就笑,橫抱就哭,父母不理解,是因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正確,想要明白其中的原因,就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這樣才能撥開雲霧見青天。

我是小梅媽媽,一枚90後寶媽,和你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和過程,也希望這些能幫助每個有需要的寶媽,願每個寶貝都能更好的成長,更有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