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密切接觸者”

尋找“密切接觸者”

尋找“密切接觸者”

夜已深,寧海流調人員接到任務迅速出發。

寻找“密切接触者”

奉化流調人員進村開展工作。

寻找“密切接触者”

寧波市疾控流調人員在開展流調工作。

寻找“密切接触者”

鄞州流調人員即將進隔離病房。圖片由市疾控中心提供

寻找“密切接触者”

韓立萍 製圖

記者 陳敏 通訊員 董瑩 陶毓敏

截至2020年3月9日24時,寧波市所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57例已全部治癒出院。目前,全市共有158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2762名密切接觸者已解除隔離。疫情防控期間,人們每天最關注的可能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數據的更新:有多少例確診、多少例疑似、多少例治癒或死亡,又有多少密切接觸者,他們都出現在哪裡?

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字,與一項紛繁複雜的工作密切相關——流行病學調查。調查人員需要對每一個疑似或者確診病例展開調查,以儘可能細緻地摸清他們的來龍去脈,找到所有密切接觸者。他們,被稱為“疫情的偵察兵”,他們偵察的對象是各種各樣的病毒。

251名流調員與病毒“賽跑”

流行病學調查人員究竟是幹什麼的?有業內人士解釋說,流行病學調查人員是專門從事現場調查、疫情分析的流行病學專業人員,他們到現場調查、與患者及相關人員面對面交流,詢問患者患病前後的暴露、接觸史、活動軌跡、就醫情況等,尋找與傳染源、傳播途徑有關的蛛絲馬跡,為判定密切接觸者並採取隔離措施、確定消毒範圍等提供依據。

尋找出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陽性攜帶者的密切接觸者是遏制疫情的關鍵。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按照市委市政府“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不放過任何一條線索”的要求,全市疾控系統在防控疫情的第一時間組建了251人的三級流調隊伍,按職責分為疫情研判組、病例調查組和密接調查組,全員凝心聚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後期,市疾控中心又組建了市級11個現場流行病學調查隊,分赴各區縣(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並派駐部分重點區縣,與當地疾控部門深入協同調查。

疫情防控期間,一個個流調員穿梭在醫院隔離區,近距離面對患者;他們奔走在居民區、商場、酒店,排摸、調查每一名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他們通過調查詢問、分析信息,從一串串的名單中和一個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信息碎片中,去探索傳染的來龍去脈,推斷出病例間的傳播鏈,尋找和確定傳染來源,分析和發現傳播途徑,排查和保護可能的感染者。早一分鐘排摸清楚,早一分鐘切斷感染途徑,就少一批人被感染。他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與病毒賽跑。

2月1日早上,市疾控中心的流調員張劼楠又拎著一個黑色的小箱子出發了,他是市疾控中心調查組一員,是在本次疫情應對中最早衝在第一線的流調人員之一。張劼楠從春節前就開始往返於醫療機構、區縣疾控,對確診病例、密切接觸人員進行全面的信息調查。他告訴記者,流調中,也存在著很多的困難,有患者不積極配合的、有因為緊張記不得細節的,不過,這名抗擊過非典的老兵總有自己的辦法,他和年輕隊友章群一起細緻梳理時間點,反覆詢問,協同公安、社區人員,從多渠道瞭解更多信息,多方證實信息的真偽,盡力查得清楚明白。

新冠肺炎疫情一個主要特點是傳染迅速,所以發現一起確診病例,第一時間查出病例的感染源頭,以及病例的接觸人群,對阻止疫情的傳播至關重要。所以對流調員來說,疫情就是命令,病例一旦被確診,他們就必須立即動身去調查。鄞州區疾控中心的流調人員俞紫蓮不會忘記,2月6日晚上,他們冒著大雨開車到東吳一山村流調,因為一定要穿上防護服才能進患者家中,黑燈瞎火中,大家就藉著手機的微弱燈光,在雨中穿防護服。事實上,在抗擊疫情期間,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傳染病防制所易波所長說:“每次接到病例報告,我們就要第一時間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有點像升級版的查戶口,不僅僅是病例的個人信息,我們關注的是流行病學史,包括是否有與該傳染病相關的風險,如是否接觸過病人,是否到過疫區等。接觸史,包括在發病前後跟哪些人在哪裡接觸過,做的防護是怎麼樣的,那個地方是在密閉空間還是空氣流通的場所,都要問得一清二楚。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他的辦公桌上,擺放著新冠肺炎病例流調報告的文件盒,每個病例的流調報告就有厚厚一疊,翻開來看被調查人員的基本信息、發病和就診情況、基礎疾病情況、發病前後活動軌跡及人員接觸等信息,事無鉅細一一記錄在冊。對確診病例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之後,流調隊還要對確診病例接觸過的人群進行調查。

他們像辦案一樣追蹤病毒

張劼楠告訴記者,每一次的流行病學調查,其實就和公安機關查案一樣,什麼順藤摸瓜,什麼抽絲剝繭,能用的技術都會用上。在他們眼裡,這病毒攜帶者不僅是感染源,還是一個個潛在爆發的地雷,只有地雷被排除的那一刻,他們才得以長舒一口氣。

有天傍晚,市疾控中心應急辦收到信息,A區新上報了一個確診病例,否認發病前14天內接觸過類似發熱呼吸道病人,否認接觸過野生動物,否認近期有出寧波市。

傳染病防制所易波眉頭一緊:“怎麼這時候出來一個?因為復工?”他立即向市疾控指揮部報告,並組織隊員即刻出發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此時,A區疾控中心也已經對此病例及密切接觸者開展了流調,並按照工作要求,迅速排查了發病前後的活動軌跡,特別是聚會、出行等重要信息。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董紅軍帶領幾名應急隊員到達後,錯綜複雜的軌跡圖和長長的密接名單,陸續擺在了他們的眼前。陳奕,這個痴迷《長安十二時辰》的資深流調人員,迫切地希望將所學多年的現場流行病學信息分析技術,運用到新冠病毒“作案現場”,在看似沒有規律的行蹤軌跡和錯綜複雜的角色關係中查找蛛絲馬跡,破解迷局。

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中,有一份發病10多天前的聚餐名單,而其中有個名字引起了陳奕的注意。“嗯?這個名字好像哪裡見過?”陳奕開始在腦海中慢慢回憶這一個月以來的各類報表數據,這個?不對!那個?也沒有這個名字……突然,她眼前一亮,就是那份實驗室檢測陽性的表單!這個人並不是A區的,可為何會遠距離跋涉到A區吃飯?會不會是重名?她立馬拿起電話,找同事核對。姓名、地址、電話,全部吻合。同時,同事提醒,這人還有兩個親屬也在聚餐名單上。憑著職業的警覺性,董紅軍副主任立即請區縣疾控的同事調取這幾人的報告,梳理了幾個調查對象相互間的關係和已掌握的聚餐信息,同時發現其中一名親屬還是之前某大型活動的密切接觸者。由於該親屬並未發病,故未能獲知早前的聚餐情況。

陳奕深吸了一口氣,鎮定地撥通了對方的電話,將信息一一核對,並再次詢問了當日聚餐的人員等具體情況。掛下電話,一幅跨區域的傳播鏈圖已清晰地在腦中浮現。這是一起典型的聚集性疫情,因家庭聚餐而引發的跨區的二代傳播。

對於流調人員來說,最頭痛的就是病例感染來源不清。2月5日上午,市疾控中心的馬曉、李輝等4人接下了一項排查任務。這是幾起聚集性疫情,但從地理位置、發病時間上看比較分散,也沒有發現人員之間的關係,沒有發現輸入性病例,暴露史不詳。仔細研究幾起疫情的流調報告後,4人決定先從單獨在某街道的一對母子開始,這對母子於2月3日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都呈陽性。一番面對面的調查後,兩人立即聯繫市疾控中心該活動專辦組,將密切接觸人員中的涉及人員地址一一核對排查,可惜,沒有發現。隨後,4人馬上分工,每人幾份流調報告,逐一對人員關係網、發病前後的行動軌跡進行對照,甚至連同姓人員是否存在親戚關係,也都一一查找……在仔細查找密切接觸信息時,母子倆的一名親戚引起了流調人員的關注,進一步調查發現,這名親戚曾於1月中旬前往武漢,回家後曾有鄰居前來串門,而其中一名鄰居目前有發熱症狀……一條傳播鏈終於浮出水面。

廣東組建21個省級突擊隊

四大舉措確保 流行病學調查質量

疫情防控期間,廣東省建立健全了“市縣駐點佈網、省隊包乾下沉、專家巡迴指導”三級流調工作機制,強化流行病學調查能力。

舉措一,充實流行病學調查隊伍。一方面,廣東省向醫學院校發出倡議書,倡議組織推薦流行病學領域講師以上職稱教師,充實流行病學調查力量,醫學院校80名教師踴躍報名。另一方面,從省級公共衛生機構選派中青年公共衛生醫師,加入全省現場流行病學調查隊伍。

舉措二,組建市縣兩級聯動流行病學調查組,落實市縣駐點布控。重新組建以市縣疾控中心的專業人員為主、其他公共衛生機構和公立醫院公共衛生專業人才為輔的市縣兩級聯動流行病學調查組,負責對轄區的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質量控制。設立定點收治醫院工作專班。同時,各地建立市縣兩級流行病學調查首席專家負責制。

舉措三,強化省級統籌,落實省隊包乾下沉。以省疾控中心人員為骨幹,廣州地區高校的專業研究生參與,組建21個省級流行病學調查突擊隊,分片包乾21個地市,確保複雜重點現場的調查質量;同時加強技術裝備配備,努力做好醫用防護物資的保障。

舉措四,依靠專家智慧,落實專家巡迴指導。組建省級流行病學專家指導團,由經驗豐富的退休專家和高校專家組成。專家團通過現場指導、視頻連線、個案討論等方式,指導各地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形勢的研判,負責流行病學調查質量控制。(陳敏 整理)

致敬疫情阻擊戰中的“偵察兵”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當所有人注目在短兵相接的戰場時,有一群人,卻在另一條戰線上,靜靜地駐守、默默地付出,為前線的戰士們指引戰鬥的方向。

看了《揭秘流行病學調查背後的“偵察兵”:尋找“密切接觸者”》,不禁被他們舍小家為大家挺身而出,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堅守疾控人的職責而感動。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無論打什麼戰役,情報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當疫情暴發時,作為疫情戰線上的“偵察兵”,他們是第一個衝向戰場,穿梭在醫院隔離區進行流調,用最快的速度瞭解清楚病人的行動軌跡和可能接觸的人,為後方同事快速找到密切接觸者贏得時間。他們每天暴露在病毒面前,承擔著常人難以想象的風險,與時間賽跑,同疫魔較量,因為他們心裡裝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疫情就是命令,責任就是擔當,用在他們身上是十分恰當的。

毫無疑問,寧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取得今天的階段性勝利成果,有他們辛勤的付出,他們是值得我們致敬的“幕後英雄”。對他們,我們無以回報,唯有在他們流調時積極配合。

疫情防控形勢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疫情過去後,我們不能忘了這些功臣!(李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