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鍾士季——鍾會謀反的另一種思考

寫在前面


263年,鍾會伐蜀,這個一直是司馬家的鐵桿的鐘會居然謀反了,而且司馬昭在事後處理的時候顯得異常的寬容,僅僅處死了鍾會的兩個養子,其家族還繼續做官。這種反常的情況無不透著詭異。有關鍾會謀反的種種分析似乎都顯得過於刻意,我對此有兩種看法,今天這裡先給出一個另類的思考,那就是,鍾會真的謀反了嗎?


千古奇冤鍾士季——鍾會謀反的另一種思考




在正文開始之前,按照《晉書》和《三國志》的記載,先把整個時間表列出來:


263年十二月二十一,鄧艾在成都,鍾會、衛瓘、姜維在涪城,司馬昭在洛陽。鍾會上表司馬昭說滅蜀成功,司馬昭下令把原益州分成梁州和益州兩部分,準備鍾會、鄧艾二人一人各領一州;

263年十二月二十四,鄧艾在成都,鍾會、衛瓘、姜維在涪城,司馬昭在洛陽。司馬昭借天子名義正式下詔封鄧艾為太尉,鍾會為司徒;

263年十二月下旬某日,也許是二十四日同一天,鄧艾在成都,鍾會、衛瓘、姜維在涪城,司馬昭在洛陽。鄧艾上書要伐吳;

263年十二月下旬某日,鄧艾在成都,鍾會、衛瓘、姜維在涪城,司馬昭在洛陽。司馬昭告訴衛瓘,讓他勸鄧艾以後注意,任何事情都不要自作主張;

263年十二月下旬某日,鄧艾在成都,鍾會、衛瓘、姜維在涪城,司馬昭在洛陽。鄧艾再次上書要伐吳,同時為自己辯解。鍾會、師纂、胡烈都密告司馬昭鄧艾有反意;

264年正月初一,鄧艾在成都,鍾會、衛瓘、姜維在涪城,司馬昭在洛陽。司馬昭正式下令讓鄧艾進囚車;

264年正月初三或者初四(《三國志》和《晉書》的記述不一致),鄧艾在成都,鍾會、衛瓘、姜維在涪城。司馬昭帶皇帝以及10萬兵駐紮長安;

264年正月上旬某日,鄧艾在成都,鍾會、姜維在涪城,司馬昭在長安。衛瓘去成都,囚禁鄧艾;

264年正月十五,鄧艾(囚車)、衛瓘在成都,司馬昭在長安。鍾會、姜維到成都。鍾會令鄧艾出發,鍾會收到司馬昭的來信,說自己在長安;

264年正月十六,鄧艾在途中,衛瓘、鍾會、姜維在成都,司馬昭在長安。鍾會矯郭太后遺詔起兵謀反;

264年正月十八,鄧艾在途中,衛瓘、鍾會、姜維在成都,司馬昭在長安。鍾會、姜維死於亂兵之中。衛瓘派田續追上鄧艾囚車,殺鄧艾父子;

264年二月初一,衛瓘在成都,司馬昭在長安。司馬昭下詔特赦在蜀地的將士。




下面是結論。鍾會謀反了嗎?沒有,一切都是虛構了,千古奇冤鍾士季。


鍾會以前是司馬昭的情報頭子,屬於文職人員,從沒有帶過兵打過仗。而且按照本來的意圖,伐蜀之戰就是打到漢中的一場形式大於內容的戰爭。但是,因為鄧艾的突然兵臨城下導致蜀國投降了,這一切本不在出兵前的預案中。急匆匆進入成都後鍾會壓制不住要對蜀國兵將報仇的將士,急於用鐵腕彈壓時激起兵變,被殺。死後衛瓘為了推卸責任,利用亂局編造出鍾會謀反的結論,把一切黑鍋都甩給了鍾會。


千古奇冤鍾士季——鍾會謀反的另一種思考


<code>                    1 /<code>


在263年鍾會伐蜀之前,蜀國和魏國常年交戰,彼此雙方死於敵手的將士不計其數。兩漢時期直到魏晉南北朝,“家族”的觀念始終高於“個人”和“國家”。因此,對魏國將士來說,蜀國是具有血海深仇的國家,進入蜀地的魏兵,無疑也都懷有為家族報仇雪恨的念頭。

鍾會作為首都的文職人員,掌兵的經驗就是來自書本,很容易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進入蜀地後下達的命令是嚴肅軍紀,並因為自己的“名士控”病犯而和投降的蜀國主帥姜維稱兄道弟起來。


千古奇冤鍾士季——鍾會謀反的另一種思考


“會於是禁檢士眾不得鈔略,虛己誘納,以接蜀地之群司。”

——《三國志·鍾會傳》

這無疑與魏國出征將士的主流思想相左。

而當鍾會一死,根據史書記載,蜀國將士死傷無數,劉禪的太子劉璿,順便說一下,此字念xuán,姜維的妻子兒女,還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大將諸如張翼、蔣斌都被殺,即可作為魏兵之前就存著報仇的心態的佐證。

<code>2/<code>

鍾會從初出征到和姜維對峙劍閣關,其史書上的描述完全不是一個意圖謀反抓兵權的樣子,而僅僅是“立威”,而謀反的三日記載則有許多不合“謀反”常理的地方。


甚至,在《晉書》裡說,當司馬昭聽到鍾會謀反的消息,他都不信,認為是誣告——

“及鍾會謀反,審問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會素厚,未之信也。”


按照上面的時間表,鍾會正月十五才到成都,正月十六猝然發難,而且在這之前,無論是《晉書》裡的記載,還是《三國志》裡的記載,都是大後方的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的神預言宣稱鍾會要謀反,但所有的預言都是根據鍾會的性格做的推斷,必要的直接謀反證據是一件也沒有。但是和鍾會一起在前線的將領們,他們分別是夏侯和(夏侯霸的弟弟)、羊琇(辛憲英的兒子,羊祜的堂弟)、杜預(位列武廟的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衛瓘(西晉名臣),這些人哪一個不是人精,在《晉書》中都有各自的傳記。然而這些人,都沒有預感到鍾會要謀反,而當鍾會把他們關起來矯詔發難的時候,所有人都是一臉的WOC。所以,要說鍾會早有反心,他身邊的人精都沒看出來,反而是洛陽的親友團都看到了,這是說不通的。

如果我們換個思路,跳出“謀反”這個框框,單看鐘會的行為的話,那麼其所作所為神奇般的完全符合“彈壓亂兵”的觀點。

<code>3/<code>

這裡舉幾個例子:

所有將領關押,但基本上沒有任何安保措施,該傳出去的話一條沒少的傳了出去。

士兵進攻成都,城內的鐘會反而問姜維應該怎麼辦?

都已經公然叛變了,居然才給合夥人姜維發武器

這幾條被認為是鍾會倉猝起兵沒做好準備的直接理由。但是,如果是彈壓亂兵呢?士兵作亂,作為主帥的鐘會把手下將領先都召集起來希望和平解決,並不想把高層一網打盡。士兵譁變反攻本方大本營,鍾會當然慌了神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後果。事到關鍵時刻才不得已給自己並不太信任的姜維發武器,這時已經火燒眉毛了。

而且,鍾會召集大家時的“矯郭太后詔”也有可能是“矯司馬昭詔”,鍾會試圖用司馬昭來恐嚇已經不聽他的將士們。沒有司馬昭的10萬兵,也沒有和皇帝一起去長安。一切都是鍾會自己虛構出來的。

<code>4/<code>

然而,鍾會還是沒能壓住所有人,自己被殺了。

等到士兵該搶的搶了,該殺的殺了。就剩下怎麼收尾的工作了。衛瓘虛構出這麼一個“鍾會謀反”的命題,來洗白自己。

而在洛陽的司馬昭也不是不知道這裡面的小九九,但他又能怎麼做呢?擺在他面前的無非兩條路:第一,承認鍾會謀反,然後重賞“平叛”有功的將士,大家一起哈皮一下;第二,嚴懲作亂者,殺害主帥等同於謀反,這樣十餘萬士兵全都是謀反的重罪,很有可能他們就此割據蜀地另立朝廷了。你要是司馬昭,你會怎麼做?

司馬昭沒有別的選擇,只好捏著鼻子承認鍾會“謀反”,並真的配合衛瓘的書信做出“臨幸長安”與鍾會“相見在近”的事實。但是他知道,鍾會始終是被冤枉的,既然不能公開平反,那麼只好厚待鍾會的家族了。

至於衛瓘等人,脅迫了司馬昭。司馬昭可不是什麼唾面自乾的人,只不過回師後忙著稱王,要處理衛瓘需要等到朝堂平穩的時候偷偷摸摸的找別的理由幹掉,可惜沒等到找到這個理由,他自己中風死了,陰差陽錯的,造成了史書上記載的情況,而真相其實則是——

“嘔心瀝血晉司徒,千古奇冤鍾士季”


千古奇冤鍾士季——鍾會謀反的另一種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