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鑄山先生武功事略 兼談八卦太極拳的來源(上)

京武功夫如是說:

《武魂》2011年6期何曙剛先生《吳峻山傳兩越八卦太極拳》一文中說:“吳峻山所傳諸拳術中只有太極拳,而無八卦太極拳,究競從何時起,這趟太極拳命名為‘八卦太極拳’,值得深入研究。”而據筆者所知,1958年以前,確無“八卦太極拳”之名,今將濟南地區郭鑄山所傳太極拳改名“八卦太極拳”的過程發表出來,以供愛好者研究參考。本文作者喬洪儒。

郭鑄山先生武功事略 兼談八卦太極拳的來源(上)

郭鑄山先生

郭鑄山(1899—1967),字有恆。祖籍河北省吳橋,先祖遷居天津三條石,事工商業,頗有名聲。先生自幼酷愛武術,得李存義等名人親傳,精於形意拳、八卦掌及太極拳等。早年任河北省國術館、董事、山東國術館顧問,並曾擔任華北及山東省武術比賽評判員。濟南解放後定居濟南。1962年濟南採風訪賢,郭先生被聘至濟南市醫學研究所,開設體療室門診,這是濟南市最早的氣功門診。先生以太極功洽療疾病,從學者甚眾,多獲良效,聲譽日隆。1966年初,退休返天津,繼續傳授功法,1967年於“浩劫”中去世,終年68歲。

先生拳術、內功傳宗有緒、獨具風格,特別八卦掌、八卦太極拳確有自己的特長,是武林百花園中一支奇葩,急需我們整理發揚。今將先生一生武功事略述之於後。

一、郭鑄山先生武功事略

1、以習武為業

先生父輩在天津經營機器廠,頗負盛名,家資甚殷。先輩喜與武林人士交往,認為尚武者多誠實、豪爽、講義氣

,故與劉德寬、李存義、張佔魁等均是摯友。中華武士會設在天津時,李存義任會長,其經費系由郭氏贊助,李等私人也得到郭氏的潤澤,故李氏諸公一再表示為郭家培養一個後生,以報恩遇。李存義與郭鑄山父親是把兄弟,李收先生為義子,並習武拜師,8歲開始習形意拳,10歲加練八卦掌。李存義與在抗擊外國侵略中犧牲的程廷華是盟兄弟,李存義帶著郭先生至程先生墓前行拜師禮,由程之子海亭(有龍)代父授業,故與郭先生是師兄弟,海亭亦系李存義弟子。

著名武術家李魁元(孫祿堂之形意拳老師)、劉德寬、張佔魁、夏國勳均與程廷華有金蘭之交。因廷華早歿,故彼等對海亭均視為己子。加之海亭聰穎過人,受持若虛,對八卦、形意、太極諸內功拳,功臻上乘,有青出於蘭而勝於蘭之勢。海亭有10餘年居郭先生家,或住淨業庵,一切生活費均由郭先生負責。海亭與先生朝夕相處,將嫡傳之龍形遊身八卦掌及器械傳於郭先生。海亭一生桃李甚多,然能傳其事業者甚少。有天津孫錫堃者,系海亭之弟子,且得到郭先生的教誨,曾著有《八卦拳真傳》一書。海亭與郭先生在八卦掌根派五代名人中列在第三代。在濟南地區練習拳術之郭氏門徒有闞角如、劉鳳輝、張萬英、王月生、王振東、閆瑞璞、胡寶倫、辛學儒、喬洪儒、楊素雲、韓繼明等。第五代傳人有譚桂昌、邢啟年、張培柱,徐亮、王明星、陳立新、張鳳傑、李東明、辛萍、曹寶華、姚為民、劉錫榮等。

2、廣交朋友,切磋技藝

郭先生少年時延師家讀,未進學堂,平生以習武為業,故疏於文字。對於武事,經多見廣。凡武林高手過津,輒請至家中,造詣深者即學習之,一般者亦以禮相待,離去時常贈以路費。凡困難求助於先生則解囊相助,從不吝嗇,故時人對其有“仗義疏財”之譽。常請武林高手數人留居家中,一則切磋技藝,二則起“保鏢”之作用。

有名叫於七者,綽號“傢伙簍子”,什麼器械都會用,曾居郭先生家10餘年。武術家吳峻山先生曾在郭先生家寄居(一說為保鏢),後到南京國術館任教,系郭先生晚輩。郭先生家中常進行武術表演,海亭多取勝奪魁。一次對槍,海亭以高梁秸代槍,同樣能攔、拿、截、扎幾個回合,對方反敗在海亭“槍”下,由此可見海亭技藝之高超。平時亦有千里迢迢來以武會友者。如山西一形意拳家,久聞郭先生名,請先生演八卦掌,一睹為快。先生遜而不演,來者即自動在堂上練形意拳,讓先生看他功夫。彼架勢甚低,出手有力,落腳有聲,將地磚震裂。郭先生遂走單換掌,步如流水,掌如穿梭,內撐外圓,內外合一,彼突然以崩拳擊先生,先生急避其鋒,從側面掌擊對方脅部,應聲而傾,彼甚歎服,曰:名不虛傳。

3、辛勤耕耘

郭先生於青年時在天津即有名氣,一日青年會舉行表演,先生表演了八卦刀。他動作輕靈,姿勢優美,抽身換影,翩若驚鴻,使在座者均為之震驚。此時孫祿堂先生亦在座,知先生名,然未見過先生,遂問左右:“這是誰? ”答曰:“李存義的弟子郭鑄山”。孫先生前曰:“師弟你練的好!為兄也獻上一趟。”孫即登場走三才劍,只見劍風飄忽,行若游龍,真個龍飛鳳舞,非比尋常。當時武林尚保守,好“東西”不輕易外露,這次刀劍表演,使眾位大開眼界,武林中將“郭鑄山的八卦刀引出孫祿堂的三才劍”傳為佳話。

1928年程海亭病故於天津淨業庵,其弟子由先生和蔣馨山代授,其中包括《八卦掌傳真》作者孫錫堃。同時河北省督辦李景林,請郭先生教授子女,至1931年李在山東省國術館負責時,聘郭先生為顧問。郭先生因分管郭氏濟南的產業,故每來濟南小住數月。1948年濟南解放遂定居濟南。之前20年間,先生先後數處授拳,每次數人不等。因先生珍視其拳藝,故不輕易外傳,嘗擇徒而授。建國後先生自知除精於拳術和功法外,別無所長,故願將平生所學貢獻社會。由此從學者漸多,場地漸移至青年會、中山公園,每日隨練15—30人不等。雖課徒人數不多,但先生傳授技藝不斷。筆者在這期間跟先生學習太極功、拳、八卦拳等。學生要求學什麼,先生就教什麼。從不保守,有問必答,誨人不倦,示之以範,曉之以理。學生不怕先生保守,只恨自己學不會。先生所學甚豐,濟南弟子盡得其傳的還沒有。先生除傳授拳術功法外,還授過劍術、槍術、刀術、大戟、子午鴛鴦鉞等。

郭先生所傳八卦掌,以輕靈整勁為特點,以拔趟踢索之走步轉圈為基礎,以掌勢變化為內容,步法要求虛實分清,扣擺分明,步如趟泥,穩如“坐轎”。在鍛鍊上講究三形、四空、四墜、十二緊。上式舌舔上顎,上下相隨,進退自然,有無相生,剛柔相濟,層層圏圏,變化無窮。達到眼有檢察之明,手有撥亂之巧,腳有快速之功,身有靈活之變,融養生、健身、技擊於一體,誠當代理想之武術,急待我們發揚廣大。

二、談八卦太極拳的來源

郭鑄山先生所授之太極,系來自楊家。開始由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授於得意門生夏國勳,後收夏為女婿。夏所學之太極拳與楊露禪外傳之太極拳形、勢不同,怕引起學者爭議,故囑夏不能公開示人和傳授。夏與劉德寬是仁兄弟,劉善使大槍,人稱“大槍劉”,系北京鏢局鏢頭。夏與劉以交換拳術為名,將此太極拳傳給劉德寬,並囑其勿傳人。劉卻將此套太極拳暗暗傳給程海亭,並囑其勿傳人。海亭因郭鑄山患病暗暗將這太極拳傳給郭先生。

與郭鑄山同學習的還有蔣馨山先生,蔣是郭的師兄,太極拳一同學於程海亭,在天津有許多弟子。此拳由楊露撣到郭鑄山,脈絡清晰,共三代、五傳。

這套太極拳與流行的楊式套路不同,許多動作和手法甚至迥異。由於傳統觀念,當時對此拳十分保守,不輕易示人或傳人。郭先生學此拳之經過是,當14歲時突患下肢風癱症,不能下床,致下肢肌肉萎縮,程海亭見其求醫無效,遂將此套功拳授於郭。這是程首次傳授太極拳。當時練八卦掌者不教太極,練太極者不教八卦掌,名派門戶之見甚深,唯形意和八卦門關係好,此係李存義這一代形意拳家,十分禮敬董老先生並尊之為師之故,這種良好的關係一直延續到現在。郭先生初練臥功,繼練坐功,不久即可下床,以後漸至庭院,公園中鍛鍊。風雨不輟,持之以恆,歷練兩個春秋,身體恢復正常,功拳己至上乘。先生在學習時,海亭再三叮囑“不要輕易示人”,可見當時對此套拳術之珍視。本拳由於傳代少,而且都是武術家之間相傳,形、勢變動可能性小些,故較好地保存了原拳的面貌。

海亭與郭、蔣先生均長於八卦掌,經常在一起研究這套太極拳,就把八卦掌之某些特點,融匯在太極拳中,使

八卦太極拳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如走梢節(上肢運動以指帶腕,以腕帶肘,以肘帶肩);進退步講究節節貫串;每式都有起落、開合、鼓盪;運動講求節律,要求程序化,即八走八不走(走前不走後,走後不走前,走左不走右,走右不走左,走上不走下,走下不走上,走頭不走足,走足不走頭),以上是練拳要求,濟南地區弟子都保持了以上特點。

1956年經山東省體委分管武術的孫文斌老師介紹,筆者得以拜師郭鑄山先生。之前我已有5年習練太極拳的歷史,期間也曾向孫文斌老師學習,故也屬帶藝拜師。截至此時,郭先生及之前的先輩,均將這套拳稱之為“太極拳”,而我學習後體會到該拳具有八卦掌的某些內容和練功方法,只稱太極拳已不全面,故於1957年提出改名八卦太極拳的議向,意為“八卦門練的太極拳”。又恐此名與歷史上有重複,我又和同學們查閱了當時見到的資料,沒有八卦太極拳名稱之記述。於是在1958年,筆者徵得郭鑄山先生和眾師兄的同意,將此套拳改名為“八卦太極拳”,這是濟南地區實用“八卦太極拳”名稱的開始,且迅速傳至濟南武術界,漸至全國和海外。各地武術運動會,常邀請濟南八卦太極門運動員參加表演和比賽(詳情可在網上查閱)。

凡程門拳術,包括八卦掌、形意拳、太極拳,開始均有“混元一氣式”。凡開始無此式者,多為學者丟失,或不是程門的東西。因“混元一氣”的觀點有違於建國後流行的理念,郭先生遂將其稱之為“起式”,而筆者則認為不妥,因該式即是拳式,又是功法,能調理許多慢性病,所以建議改為“調理式”,此稱謂後來使用了數十年,現又改為“混元一氣式”,但“調理式”的名稱在濟南還在運用。

八卦太極拳怎樣傳至全國的,這與吳峻山、孫錫堃二先生有關。孫錫堃是程海亭弟子,程去世後,由郭先生教練,以後孫到南京教拳,弟子眾多。吳在20年代在郭家住閒,從學於程海亭,並常與郭先生切磋。以後吳去南京國術館任教,並任副教務長,將此拳傳於學員,流散全國,以後吳遷徙昆明,在當地頗有影響,他的學生將八卦太極拳傳至臺灣和海外。

本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不同意女婿夏國勳示人、傳人,結果還是暗暗地傳給了劉德寬。夏亦囑劉不得外傳,劉還是暗暗傳給程海亭。海亭囑郭與蔣,不得輕易傳人。程除傳給師弟外,還傳給晚輩吳峻山、孫錫堃。自程去世後,外傳的弟子漸寬,封閉不是辦法,發展才是真道理。總之開始保守,三十年代漸開展。我的師兄辛學儒五十年代中期去哈爾濱出差,他拜訪了劉德寬之子劉蔭玉先生,劉先生說他不會這趟太極拳。可見本拳早期,長輩過分珍視,並保守不輕易外授的諾言

(待續,下部分介紹郭鑄山先生兩趟八卦太極拳拳姿或名稱)

作者簡介:喬洪儒,武術八段。從醫習武60餘年,任濟南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是濟南市箸名老中醫、山東省著名中醫藥專家。曾任山東省中醫學會外科委員會副主任、濟南市政協委員、民革濟南市委副主任委員、濟南市人大常委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