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一時的楚國最終因何衰亡?不重視人才給強楚埋下惡果

引言

王孫啟奔晉,城濮之戰,是春秋時楚國和當世的大事。子元之難,發生在前664年。子元是成王的叔父,當時楚國的主要執政者。他不僅較拔僱,而且還想誘惑其嫂子——文王夫人,結果被殺了。據韋昭注,王孫啟就是子元的兒子,因為父親犯罪被殺,他也要受到株連,為了保全性命只得離開了楚國,投奔了晉國。

城濮之戰發生在前632年,楚成王在位已四十年,當時楚國不僅國內較穩定,國力較強盛,而且魯、衛、營、曹、陳、蔡、鄭、許等中原國家都已從楚。晉國則經過長期內亂,重耳回國即位才四年,從晉者僅宋、齊、秦三國,而且齊、秦是大國,並不完全聽從晉的指揮。但城膜之戰為什麼卻是晉勝楚敗呢?關鍵在於晉、楚雙方戰略上的得失。楚國的人才王孫啟,投奔到了晉國,幫助晉國擊潰了楚國。

《國語》中記載"謂先軫曰:是師也,唯子玉欲之,與王心違,故唯東宮與西廣寔來。諸侯之從者,叛者半矣,若敖氏離矣,楚師必敗,何故去之!先軫從之,大敗楚師,則王孫啟之為也。"

盛極一時的楚國最終因何衰亡?不重視人才給強楚埋下惡果

城濮之戰

楚自西周初年便建國了,是周代歷史最為悠久的諸侯國之一。楚國的興盛,要自春秋初年開始說起了,而到了春秋中期的時候,無論是在經濟還是軍事上,相較於他國,楚國都已經遙遙領先了。雖然春秋晚期發生了吳兵入郢之患,導致國力一度衰弱,但是楚國並沒有因此而衰洛下去,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國力又漸漸的恢復了過來。

戰國早期和中期的時候,楚國仍是當時疆土最廣、實力較強的國家之一,但是在戰國中期以後,楚國這個強大的國家卻迅速衰落了,屢次戰敗,以致江漢基地失於人手,雖遷陳一度偏安,然卻未能再次振興,扭轉不利的局面,最終為後起的秦人所滅。楚國的滅亡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不重視人才這一點卻是不可忽視的。

盛極一時的楚國最終因何衰亡?不重視人才給強楚埋下惡果

楚國版圖

忽視本國人才,致使人才外流

楚莊王初年,若敖氏之族作亂,莊王滅之,苗賁王便逃到了晉國,晉人重用了他。鄢陵之戰發生在前575年,也是春秋時晉楚之間的一場大戰結果,而鄢陵之戰的結果又是以楚國戰敗晉國獲勝結束。在這一戰中,晉國之所以可以取勝,苗賁皇功不可沒作用的。當兩軍已擺開陣勢,楚軍於一早迫近晉軍陣地,晉軍將要逃時,苗賁皇用計,使晉軍化險為夷。

《通典》中記載:"春秋時,晉師伐楚。苗賁皇言於晉侯曰:楚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請分良以擊其左右,而三軍萃於王卒,必大敗之。及戰,晉呂錡射楚共王,中目。楚師宵遁。晉師入楚,三日館、穀。"

盛極一時的楚國最終因何衰亡?不重視人才給強楚埋下惡果

若敖氏之亂

當鏖戰了一整天,楚國司馬子反回軍後,馬上命令軍吏清點傷員,準備再戰。晉軍聽說後很擔心。而苗賁皇卻胸有成竹地通告全軍整頓休息,準備明日繼續戰鬥。這又是一整套整頓軍隊,以利再戰的措施。同時,他還故意放鬆了對楚國被俘人員的看管,使他們回去通風報信,帶回去晉軍已然做好準備的消息。很顯然,這比子反又高出一籌。但可惜的是,這樣一個出自楚王族的治軍將才,竟被晉國所重用。

同樣由楚國逃走的人才還有巫臣,雖然莊王、共王對他做到了仁至義盡。但子重、子反對巫巨則耿耿於懷,殺了巫臣的全家。這下可激怒了巫臣,這也是巫臣為什麼離楚奔晉,為吳國、晉國賣命,攻打楚國的原因。以上幾例就告訴我們,楚之所以為晉所敗,為吳所擾,重要原因便是楚國不重視人才,致使楚才外流,為晉、吳等國所用。

盛極一時的楚國最終因何衰亡?不重視人才給強楚埋下惡果

鄢陵之戰

不重視他國人才,難以把握機會

楚國任用官吏的原則,一向都是任用親信士族之人,因此,在楚國曆史上,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絕大多數都是王室和近親世族。春秋戰國時,各國投奔楚國者亦不乏其人,這些人所以來奔,都是想依靠地大物博、國力強盛的楚國,為楚效力,為己復仇。但楚國君臣,並不深知利用矛盾,為己所用,因此,即使是一些有用的或利用的人才,也不能正確地對待。下面我們僅由其中的幾件事,來看看楚國對外才的態度。

欒盈於公園前552年離開晉國,投奔楚國,晉國的強宗親氏到楚,這是削弱晉國的一大良機。欒盈在楚呆了整整一年,楚國雖然接納了他,但並沒有幫助他的誠意,因此,他只得離楚赴齊。當時正值號稱晉霸復興的悼公已經去世,繼位的平公乃一庸祿之輩。楚康王假如善於利用晉國內部矛、盾,重用欒盈,那進一步削弱晉國的目的是有可能達到的。

盛極一時的楚國最終因何衰亡?不重視人才給強楚埋下惡果

欒盈之亂

吳起是衛國人,最開始在魯為將,曾以弱魯大破強齊。後仕魏,幫助樂羊伐中山,任西河守時,為魏新開闢土地近千里。後因遭讒奔楚。楚悼王是一位有為之君,故他先任吳起為宛守,不久又摧為令尹,並讓他支持變法。吳起在楚的變法,對我國封建地主制度的創立起了重要作用。但可惜,這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在尚未完成他的事業時,竟為楚國的舊資族們射死又車裂。

《史記》中記載:"諸侯患楚之彊。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屍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並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並中王屍者。"

齊國名將田忌奔楚一事,不少古籍均有記載。田忌因與齊相鄒忌有隙,而離齊赴楚。利用田忌、削弱齊國,也應是楚國一統天下的一個重要步驟。但是楚王卻把田忌封到了江南地帶,並沒有做出什麼大的業績。當然,在投奔楚的人中,也有被重用的,如鄭國的子革,被任命為右尹,很受信用。但總觀全面,楚國重用外才是做得很不夠的。

盛極一時的楚國最終因何衰亡?不重視人才給強楚埋下惡果

吳起變法

任用奸臣費無極為官,禍亂朝政

楚國不重視人才,也就罷了,偏偏被楚王所重用的人,還是禍亂朝政的奸臣,楚平王棄疾重用奸臣費無極一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棄疾在蔡時,生了建。回國即位後,當即建為太子,任用伍奢為太傅,任用無極為少傅。太子建厭惡費無極,無極當然知道不能讓太子建順利登基,便要設法陷害太子。

當時建已十五歲,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紀,費無極便就鬼詐地向楚平王獻計,說要為太子建娶妻,平王應允了此事。費無極到秦國去迎親。當他看到秦女很美,便馬上回國,對平王說"這個女子很美麗,可以自己迎娶,為太子再尋一個就是了。"平王好色,當即答應了。這一招一箭雙鵰,既討好了平王,又激怒了太子建,離間了他們的父子之情。

盛極一時的楚國最終因何衰亡?不重視人才給強楚埋下惡果

費無極

《三家注史記》中記載:"平王聽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更為太子娶。是時伍奢為太子太傅,無忌為少傅。無忌無寵於太子,常讒惡太子建。建時年十五矣,其母蔡女也,無寵於王,王稍益疏外建也。"

太子建留在郢都,必然對費無極不利。所以他又在平王面前出謀,使得太子建出鎮城父。太子離開了都城,但始終是太子,早晚會繼位,這對無極是一個大患。所以,他必須致太子建於死地。建遠離鄭都,他就不斷地在平王面前編造謊言,說太子在招兵買馬,準備反叛,利令智昏的平王,竟然聽信了讒言,派人去殺太子建,致使建被迫奔宋。

原本是楚國良臣的伍奢,也是被費無極所陷害的,伍奢遭到了陷害被殺後,他的兒子伍子胥逃走了,歷經輾轉投奔到了吳國,在吳國得到重用到伍子胥,當即籌劃著伐楚復仇,這才有了吳國軍隊攻到楚國都城,楚國險些滅國的事情發生。這一切的根源,都要歸結到費無極身上,而相伍子胥這樣被逼走的良臣,數不勝數。

盛極一時的楚國最終因何衰亡?不重視人才給強楚埋下惡果

伍子胥掘墳鞭屍

評價

費無極在楚國曆史上,是一個令人髮指的人物,但縱觀歷史,費無極之所以能夠禍亂朝政,權傾朝野,關健還在平王棄疾。平王棄疾是通過"弒二君而殺一兄",才成功坐上王位的,周此,清人高士奇說他"殘忍悖逆,莫此為甚。"楚平王即位後,為了穩固王位,也做過幾件好事,採取了一些有利於安定各地人民,恢復社會經濟的措施。

但沒過多久,便恢復了他淫亂驕侈的本性,楚平王昏庸信讒,致使費無極這樣的奸按小人。得以在楚國的舞臺上活躍一時。總之,平王之時,是楚霸衰落時期。所以如此,棄疾寵信奸債,殘害人才,則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除上所述外,在楚國被排斥、殘殺的人才還有不少。如屈原,他既是一位才情橫溢的偉大詩人,又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還是一個顯貴的世族。但由於他主張通過制定新法令來改革楚國的政治、聯合齊國抵抗秦國,竟然兩次遭到流放,最後被迫鬱憤地自沉於泊羅江。

又如春申君黃歇,他活躍在楚國政治舞臺上達三四十年之久。他曾出使秦國,使說服秦國不伐楚;並冒死設計使太子逃回楚國;為了有利於邊境的防務,他獻出了原來淮北封地十二縣,"請封於江東',他率兵救趙抗秦,北伐滅魯;他以荀卿為蘭陵令,並廣置食客,招徠了一些人才。在楚國後期,黃歇對楚國的振興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但最後還是不得善終。

黃歇之死,倒不是為楚於所殺,而是為小人所算,這也只能說明楚國政治之腐敗。人才問題影響著一國的興衰,這也早已被古今中外的史實所證明。春秋戰國時始國的事例,充分說明這個問題。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一個國家,政治清明,重才尊賢,國勢必然蒸蒸日上;一個國家,政治腐敗,妒賢忌能,國家必然日趨衰亡。

參考文獻:《史記》、《三家注史記》、《國語》、《通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