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兵5万的刘封,离麦城并不远,为何不去营救关羽?

于涛


其实主客观原因,原著都说得非常明显了,剧情如下:

刘封谓孟达曰:“叔父被困,如之奈何?”达曰:“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止有麦城,乃弹丸之地;又闻曹操亲督大军四五十万, 屯于摩陂:量我等山城之众,安能敌得两家之强兵?不可轻敌。……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 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 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 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封曰:“君言虽是,但以何词却 之?”达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

刘封之所以不救关羽,主要都是听孟达的话。而孟达则从两方面讲述了不救的原因。

首先是客观方面,关羽的处境太危险,面临的敌人太强大。当时荆州的关羽军团,基本已经全军覆没,只剩下麦城的区区几百人马。而东吴方面为了拿下荆州,则是以全部精锐倾巢出动。从阵容便可看出:孙权亲自接应,吕蒙陆逊两大都督统兵,主力战将皆出。而曹操方面也是四五十万大军,一线就有曹仁、徐晃、张辽等名将。上庸区区五万兵马确实没法和这些人玩。而且,上庸刚刚夺取,确实也存在人心未定(从后面来看,上庸本地豪强申耽、申仪是确实有贰心的)。这时候出大兵去救关羽,确实可能关羽救不下来,反而把上庸都丢了。

然而,这些客观因素,其实并不能得出“不能救关羽”的结论。如果刘封把五万大军倾巢出动去救关羽,确实存在丢失上庸的风险。但这并不等于刘封不能分派两万、一万或者五千人马跟随廖化去救援关羽。实际上对拥有五万守军的上庸而言,分出五千或者一万人马,不至于搞的城池守不住。相反,对于只剩三百人在麦城的关羽而言,如果廖化带着五千人马回到麦城附近,无论是冲进去还是在外面接应,理论上都能大大增长其突围的希望(从千分之一提升到百分之一也是大增)。所以,刘封最后不发一兵一卒救关羽,核心还在主观方面,就是不想救关羽。

主观方面也很简单,就是关羽对刘封一向看不上眼,当初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时,关羽就表示反对。后来更多次劝刘备削弱刘封权力。这样一来,对刘封而言,实际上关羽变成了己方阵营的潜在敌人。把关羽弄死,反而符合刘封利益。前面的客观因素其实只是不发救兵的借口而已。

当然,刘封其实思维还是短路了。就算关羽是你的潜在敌人,但却是刘备的兄弟。你如果发一部分兵力去救关羽,没救出来,至少有姿态,有借口。现在你听了孟达的话,一兵一卒都不发,回头不管关羽死活,刘备那关你还能过么?

果不其然,关羽死后一年,刘封也被迫自杀。

顺便说一下,如果不看三国演义,而看三国志,则历史上的刘封作为其实没有演义中恶劣。

首先,历史上刘封只有几千人马,而且和孟达还不对路,两个人互相敌视,处境可以说很艰难。

其次,历史上刘封拒绝的不是救关羽(那时候估计已经来不及了),而是在关羽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拒绝其出兵增援关羽。换言之,拒绝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第三,按真实的地理,上庸(今湖北竹山)距离麦城(今湖北当阳东)的距离是200余公里。走近乎直线的公路也得将近300公里,在三国时代并不是一个很近的距离。作为一个对比,关羽北伐从江陵到襄阳,距离都比这个要短一点。

考虑到上庸本身的意义,历史上的刘封选择坚守上庸而非增援关羽并不算太过分。可惜,关羽后来败亡了,总得有人为此承担责任。加之刘封这个义子地位在蜀汉集团的尴尬,被诸葛亮借机处死也就并不奇怪了。


巴山夜雨涮锅


刘封救不了关羽的,别说刘封当时手上没有5万兵马,实际上连4000都不到,就算有,他也救不了关羽,因为关羽自己走的就是一条绝路。前有徐晃,后有吕蒙,所以麦城才会成为一座孤城。这个时候,就算刘备从四川发兵来也无济于事。



我们看地图就知道,上庸在襄阳的西面,中间还隔着新城,房陵。而关羽当时已经走到了襄阳南面的当阳。上庸是现在湖北的竹山县,这里地处陕西,湖北和河南的交界处。从这里要进入湖北复地,必须要经过襄阳,否则就只有走神农架,这里至今还有野人出没,何况当时?就算刘封真的率军过来,徐晃的大军就在襄阳驻扎,那时的关羽的都不是徐晃的对手,刘封一来恐怕就得送命了。

尽管廖化可以单人单骑突破襄阳,前往上庸,可是刘封不行。当时的形势已经是一个犄角之势,刘封去上庸的真正目的是因为刘备对孟达不放心,因此,刘封做为刘备的义子,副军将军,到上庸一方面是监视孟达,夺其兵权。另一方面,也是以东三郡牵制曹操。



对于东三郡,曹操也十分清楚,如果襄阳守不住,东三郡就是进入中原的最大威胁。但是,只要守住了襄阳,东三郡就只能憋在大巴山里。所以,刘封的悲剧也在这里。一方面他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 他去上庸的时候刘备并未给他兵马,只是让他看住孟达和申氏兄弟。尽管他缴了孟达的部曲,也不过4000人而已。



关键就这4000人也不听刘封的,后来孟达反叛攻击刘封的时候,手下人纷纷倒戈,这才导致刘封被孟达击败,退回成都。之所以刘封会因为不救关羽而获罪,完全是因为刘封回到成都之后,地位非常尴尬,刘封如果不死,刘禅很可能难以顺利继位,所以诸葛亮才与刘备商量,治了刘封死罪。


傅斯鸿


刘封并没有对关羽见死不救,只是拒绝了关羽要求援兵的请求。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困守麦城,派廖化突围前往上庸,向刘封和孟达求救,遭到拒绝。因此人们便认为是刘封的“见死不救”,最终让关羽被东吴擒杀。

其实这是罗贯中虚构的情节。在正史中,关羽确实曾向驻守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援,还不止一次,不过这都发生在关羽重兵围困曹仁的时候,而不是关羽兵败走投无路之时。“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关羽要求刘封和孟达出兵是为了帮助自己尽快拿下襄阳和樊城。

不过面对关羽的接连催促,刘封和孟达却连番拒绝,那么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

1、先来看看刘封和孟达是如何拿下上庸的。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跟随刘备入川,参加了汉中之战。孟达原是刘璋的部下,后作为使节与法正前往益州和荆州的边界迎接刘备时投降了刘备,被刘备任命为宜都太守。

在刘备与曹操激战汉中的同时,刘备派孟达率军从秭归北上进攻房陵,孟达杀掉了房陵太守蒯祺(诸葛亮的大姐夫),占据了房陵,随后孟达又马不停蹄的进攻上庸。

此时击败曹操占据汉中的刘备害怕孟达势力做大,不能驾驭,便立即派刘封率兵顺沔水南下节制孟达所部,与孟达合兵一处。面对重围,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其弟申仪以西城投降。拿下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后,刘备的疆域达到极盛。

刘封也就此登上了人生巅峰,以军功被刘备升任为副军将军,成为统制上庸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而此时刘封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稳固在此地的统治,节制孟达、申耽、申仪等人,确保此地万无一失。

2、刘封拒绝关羽的理由。

就在此时,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前期进展顺利,斩庞德,降于禁,又重兵围困曹仁于樊城、襄阳,一时“威震华夏”。不过围城日久,关羽却始终拿不下襄樊二地。为了尽快拿下此地结束战斗,关羽便要求驻军荆州西北方的刘封、孟达出兵援助。

正史中,陈寿用了一个“呼”字来形容关羽要求两人出兵的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关羽的急促,也可以看出关羽对两人的态度并不友好,几近于催促。最终的结果是,两人“拒承羽命”。其理由为:“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刘封和孟达的托词,其实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理由并不是用来敷衍关羽的,刘封和孟达确实抽不开身。

首先,刘封手里并没有5万兵马。5万人是演义中的说法,正史中刘封手里可没有这么多人。上庸的守军由三部分构成,刘封从汉中带来的军队、孟达从秭归带来的军队和申耽申仪等上庸原来的军队。

据《资治通鉴》记载,“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来降”,可见孟达所部人数为4000。刘封所部人数不清,但应该和孟达差不多,也估计为4000人。申耽申仪投降后,刘备必然不会给两人保留太多军队,估算2000人,所以上庸地区的驻军大概在一万人左右。

其次,刘封无力分兵支援。虽然一万人并不是小数目,不过对于上庸地区来说,这些军队并不多。上庸地区位于现在的湖北竹山、竹溪、房县一带,地处湖北秦巴山区腹地,南邻荒无人烟的神农架,是益州的门户所在、刘备同曹操的前线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这里刚刚归附,刘备在这里的根基未稳。刘封除了要控制势力强大的地方豪族,还要节制暗怀野心的孟达,对于刘封来说,这任务可以称为艰巨。刘封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稍有优势的兵力控制住孟达、申耽、申仪等人。如果刘封答应了关羽的要求,抽调兵马援助,万一上庸有所风吹草动,刘封根本毫无办法。

再者,就算刘封援助关羽,也对战局并无多少改变。关羽要求刘封出兵时,还处在优势,并没有到了后来山穷水尽的地步。而关羽以优势兵力围困曹仁都毫无办法,就算刘封带着几千人过来也是于事无补。何况当时前线已经出现了粮草紧张的情况,如果刘封发兵前来,势必会加重关羽的后勤压力,对于战局来说并无多大改变。

所以我认为刘封没有出兵支援关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确实为他后来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刘封的悲惨结局

虽然刘封有不出兵的现实理由,但如果是关羽陷入困境时向他求助时,刘封是肯定会出兵的。但无奈关羽败亡的实在是太快,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刘封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

而在得知关羽败亡的消息后,刘封心里也非常恐惧,知道刘备会迁怒于他。事实上,刘备确实对于刘封的所作所为十分愤怒“会羽覆败,先主恨之。”但这其实并不是刘封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在于他和孟达失和,丢了上庸。

刘备派刘封来上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节制孟达,所以刘封一直对孟达心怀猜忌。在关羽覆败后,心不自安的刘封和孟达很快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刘封甚至夺取了孟达的鼓吹(军乐队)。鼓吹在当时象征着军权,刘封夺了孟达的鼓吹,意味着下一步就可以随意处置孟达了。无奈之下,孟达带着私兵4000多人投降了曹操,并同徐晃、夏侯尚前来进攻刘封。

最终刘封大败,自己灰溜溜地讨回了成都,见自己的养父刘备去了。而正值气头上的刘备对刘封气不打一处来,既气愤刘封和孟达失和丢了上庸,又怨他没有支援关羽导致其败亡。而诸葛亮认为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最终刘备接受了诸葛亮的意见,赐死刘封。刘封临死前曾仰天长叹“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因为孟达曾写信劝降刘封,让他投降曹魏,但刘封却严词拒绝,没想到自己是如此下场。

而刘备得知刘封拒绝孟达的劝降后,竟然为刘封之死而泪流不止。能让刘备落泪,可见刘封也不是无能之辈。

假使设想一下,如果刘封跟着孟达投降曹操,他的结局应该不会这么凄惨吧。


石头说历史


刘封在这件事上是"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他的悲剧是双向的,而双向也不是他自身造成的。一方是有职固守上庸,离不得;一方是手中没兵,救不得。

刘备进成都,得力于法正,而法正是孟达的好友,他们是迎立刘备入川易主的中坚和先锋。法正得志后,做事过头,刘备想治他的罪,若不是孔明阻挡着刘备,法正就被法办了。法正知道后,忧愤而死。孟达马上感引唇亡齿寒,不敢留在成都,外调与刘封去了上庸,协助太守申耽固守上庸。从此孟达和二申兄弟就在这里抵制魏国的进攻。币申耽兄弟当初是被迫而降,不是出于真心归蜀。刘备让刘封在这里,有监视之意,刘封当你不敢擅自离开。

我们知道,魏,蜀,吴三方实力,魏最强大,蜀能抗击曹魏和孙吴,得利于山川险要。纵使是这样,刘备从汉中回成都后,对于东方防线布置,也煞费苦心,汉中用魏延,阆中是张飞,上庸孟达刘封,临沮马超,再南向东是关羽。这道防线链子,但凡一个位置出错,整条防线都会受到影响。而首先出错的就是想也想不到的二伯父,不仅错,而且一错不可收拾。

关羽求授,派人往成都,成都方面让刘封去救。刘封在上庸没根基,喊不动人。他的使命有点像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协助孟达守住上庸。孟达因为刘备有过动他的想法,就一直与成都神离貌合。现在廖化来求,他才不去救关羽,他的理由充分,荆州已经丟了,上庸不可再丢。按说是有理,但蜀中大将处于危险之中,不救不好交待。他对刘封说关羽曾经如何如何反对你,离间你们父子关,要不咋会让你来这个鬼地方?刘封一听也对哈,联想到二伯父虽然已经失败了,但武艺高强的他也足可保身逃回成都。刘封于是错失救授的最好时机。

关羽被俘而死,总要找人担责。刘封便撞上枪口,廖化对刘备一说,少将军和孟达不发兵,才使关将军遇难。刘备唤刘封问责,刘封一走,孟达投降魏国。刘封因此而百口莫辨,只好屈死塞了众人之怨望。

谁都明白,刘封喊不动孟达,孟达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推脱。刘封不能,有许多方面让他背锅。刘备的东部防线失去东南一大截。荆州被人讨了回去,上庸诸郡被魏国夺了。最后失去进取中原的跳板,累死后来北伐的诸葛亮的一切连锁反应,均是"大意失荆州"造成的恶果。刘备斩了刘封后很后悔。继而发病。


劉一千五


先来推断一下刘封到底有多少人马?

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后,自封汉中王,几乎是同时,刘备下令宜都太守孟达率军攻打房陵郡,拿下房陵后,孟达接着攻打上庸郡,然后刘备让刘封乘船从汉水东下到上庸与孟达一起逼降上庸太守申耽,占据上庸郡、房陵郡、西城郡三郡。



在孟达后来投降曹魏的记录中,我们知道孟达有四千余家部曲,就算每家抽出一人当兵,孟达也有四千人的兵力,刘封是被刘备派出去统领孟达的兵力,因此带到上庸的兵力大于或等于孟达的兵力,就算等于吧,刘封也有四千人,合在一起共有八千人,这是刘封和孟达的军队总数。

刘封、孟达所在的上庸郡是今天湖北省的竹山县一带,而关羽败走的麦城是今天湖北省当阳市的两河镇一带,两地相距有300多公里,而且多是崎岖山路,就算是骑马,从上庸到麦城也要走10天左右,这还是比较快的速度了。



刘封并非不能救关羽,只是时机不对。

刘封救关羽的最好时机,就是关羽刚刚从樊城前线退到汉水南岸的襄阳地区时,这个时候如果关羽向西直奔上庸,或者此时刘封出兵救援关羽,关羽都是能得救的,但这个时候,关羽对收回荆州还有希望,这个时候也是关羽军队数量最多的时候。



关羽刚从樊城前线撤退到汉水南岸时,尚有5万左右的军队,也就是全部参与襄樊之战的荆州军,关羽在一路南逃的时候,不断派出使者到江陵城打探消息,这些打探消息的人都受到了吕蒙的欺骗,因为关羽手下士兵的家属全部都在江陵城,根本无心应战,因此在关羽南下麦城的过程中,很多人开小差离开了关羽选择投降吕蒙及孙权。

等关羽到达麦城时,手下的士兵只剩下数百人,大部分人都离开投降了。



在关羽南下麦城的前后,与此同时,东吴的军队也并没有闲着,孙权派出陆逊攻打夷陵、秭归,东吴军队一直打到与蜀汉交界的巫山,这里对面就是白帝城,陆逊实际上是切断了关羽逃回益州的路线。

同时孙权派出朱桓、潘璋等人对关羽实行包围,在关羽有可能逃亡的路上设伏,等到东吴军队完成一系列的部署后,关羽逃到了麦城,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关羽,已经被包围,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这个时候关羽即使向刘封求援,刘封愿意救,也根本救不了,因为救援关羽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关羽被包围,刘封也并不清楚关羽的具体位置,整个荆州南郡都已经是东吴的势力范围,刘封就算真有五万军队,也不敢冒失的闯入荆州去救人,何况刘封还并不知道关羽在哪里呢?

那么刘封和孟达为什么不救关羽呢?

这就要分情况来说了。



1、关羽在围攻襄樊时,因为兵力不够,曾向刘封和孟达要求支援兵力,刘封和孟达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关羽是参与进攻方,而且前期关羽都是捷报,打了胜仗,如果去支援关羽,刘封和孟达担心上庸三郡会造反。

从上庸三郡的土著申仪、申耽兄弟的脾性来看,投降就是暂时的,他们随时在找着机会反叛,从后来与孟达一起降魏就能看出来,申仪、申耽兄弟对蜀汉没有任何忠心的,对曹魏反而有些卖力,如果刘封和孟达真的去支援关羽,随时会面对申仪、申耽兄弟的反叛,从而失去上庸三郡这个汉水中部的重要据点,从这个方面来考虑,刘封与孟达拒绝关羽的建议也没有错。



2、关羽到达麦城后向刘封援。

在关羽从樊城撤军时,刚开始关羽也没有意识到荆州问题的严重性,他选择了南下荆州查看情况,况且还带着近五万的军队,进攻不够数,撤退回荆州总应该没有问题吧,关羽就继续南下,直到麦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个时候关羽又向刘封求援了。

可这个时候,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一是东吴已经形成了包围圈,刘封真要救关羽,难度极大,弄不好要把自已赔上,刘封不愿意冒这个险。

二是刘封这个时候已经与孟达不和,上庸三郡这个时候只有刘封一人及其直属部队是忠心于刘备的,刘封如果这个时候救援关羽,不仅上庸三郡肯定要丢失,而且包括刘封本部的四千人马,估计也折扣或者全部被消灭,这是刘封也不愿意看到的。



救人也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要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时机才能救援适当的人,错过了,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并不是刘封不愿意救,是真的没有机会了。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刘封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其实是个很别扭的角色,刘备收他做义子的时候,关羽就不同意,这其实就为后面的刘封不救关羽埋下了伏笔。

刘备这个人是有着很大的政治抱负的,从小就想当皇帝,家住楼桑村的刘备家里有一棵大树亭亭如车盖。小时候的刘备就对小朋友们说过,我为天子,当以此为车盖,说明他对当皇帝是早有打算的,所以成年以后就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见到寇封之后,刘备觉得这是天意,封这个字在古代是有深奥的含义的,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最大的也是最重要、最隆重的祭祀天地的活动,就叫“泰山封禅”,封就是皇帝登上泰山祭天,禅就是皇帝在泰山脚下祭地。

所以刘备收寇封为义子,改名刘封,此时刘备已经有了儿子刘禅了。为什么要收刘封?是的,刘备希望自己当皇帝,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是封禅。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暗示自己要当皇帝了。所以当时关羽劝阻,刘备根本不听。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的地盘越来越大,先是当上了汉中王,最后又登基继承汉朝大统,当上了皇帝,这个时候刘备就遇到了绕不过去的一个难题,谁来继承他的皇位?

刘封,不行,那是外姓人,虽然被刘备收为义子也改了刘姓,但那毕竟是名义上的,不是亲生的呀;刘禅继位,那是很好的,但是这违反了中原王朝嫡长子继承制,刘备一辈子靠得就是忠信孝悌,如果在确定接班人这件事情上搞双重标准,会让天下然耻笑,对他的诚信忠孝的形象是个破坏。

刘封是你要收的,不是别人让你收的义子,跟着你出生入死的打江山,现在该继承皇位了,你把他排除在继承人之外,那不是失信于天下吗?

于是刘备就要想个好办法除掉刘封,这也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虚构了刘封拒绝营救关羽的情节,给了刘备一个杀死刘封的理由。于是这个刘封被杀了,刘备皇位传承的问题解决了。所以,刘封不可能去救就关羽,否则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这里也就看出了看刘备的私心。

刘封被杀之后不久,刘备就死了,刘禅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但是越是天衣无缝越是疑点重重,刘备如果不杀死刘封而是把它封到一个地方当官或者封为藩王行不行?肯定不行。

不说别人,就说袁绍的继承人为了争夺继承权和地盘出现了什么结果?袁绍的三个儿子互相争斗,结果家破、国灭、人亡,袁绍的基业毁于一旦不说,三个儿子死于非命,袁绍这个号令一方的诸侯及其家族灰飞烟灭。

还有刘表,废长立幼,基业丧失,而且还被曹操杀死。这些事情对刘备的刺激很大,都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有的他还亲身经历过,所以对继承人的问题十分小心,他不敢冒险废长立幼,担心自己死后基业丧失。所以他反复权衡还是决定杀掉刘封以绝后患。

所以,刘封不救关羽只是一个借口,杀刘封就是为了蜀汉政权的顺利交接和长治久安,刘备果然深谋远虑,在他死后让蜀汉政权继续存在了四十多年。


小小嬴政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刘备耗时三年,几经反复,终于取得定军山之役的大胜,击走了曹操,攻取了汉中全境。至此,益州北部的防务大为稳固。

汉中战役中,魏延表现亮眼,战功卓著,刘备遂破格攫拔他为汉中太守,命他积极筹备战守之事,防备曹军反扑,以加强对这一战略要地的防御。

同时,刘备派遣宜都太守孟达率军出秭归北攻房陵,一举袭夺之,斩杀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派养子、护军中郎将刘封出汉中沿沔水东下,统领并监控孟达之军。

刘封会合孟达后,联手会攻上庸,逼降曹魏上庸太守申耽,刘备封申耽为征北将军,仍为上庸太守;任申耽弟申仪为建信将军 、西城太守。

就这样,蜀国的东北防务基本无虞。房陵、上庸、西城等地,与关羽镇守的江陵相距不远,遥相呼应,对曹魏的军事防御重地襄阳、樊城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自此,刘备据有益州(四川全境以及贵州、云南的大部、汉中)和荆州南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已基本实现,刘备的人生与事业也达于巅峰。

之后,刘备在沔阳立坛“受玺绶,御王冠”,称汉中王 。刘备称王班师回到成都后,大肆封赏有功之臣,诸葛亮居军师之位而尽丞相之责,极力辅佐刘备治理并巩固已经占领的荆、益之地, 以期最终实现他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兴复汉室”之终极目标,然而,此时形势突然出现变化,刘备和其盟友孙权的矛盾激化了,双方为了争夺荆州而展开激烈较量,最终撕破脸皮、大打出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蜀汉荆州守将关羽乘曹操在荆州北部的统治不稳,突然出兵攻打襄阳、樊城。

大军临出发前,他命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自己亲率主力直扑襄、樊二城。

彼时的曹军由大将曹仁镇守樊城,徐晃驻扎南阳为策应。八月,荆襄地区连下十几天豪雨,汉水暴涨,溢出堤外,樊城被汹涌的洪水包围。驻在樊城北侧城外的于禁七军(曹操派来的援军)军营都被泛滥的洪水淹没,于禁率将士避往高处。关羽率荆州水师战船对于禁发起猛攻,曹军没有船只,于禁力战不支,被逼率众投降,安义将军庞德誓死不降,夺船往襄樊方向逃去,小船中途不幸倾覆,遂被关羽擒杀,四万余曹军走投无路,只得缴械投降。

关羽乘势分兵将襄阳包围,所向披靡,连战连捷,一时“威震华夏”。

曹操一面飞檄徐晃速援襄樊,一面采纳司马懿建议,利用孙权和关羽的矛盾,唆使孙权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孙权正担忧关羽攻取襄樊后会染指整个荆州,便答应派兵西上袭击正大举北攻的关羽。

关羽因出兵后军事进展极度顺利,产生了麻痹思想,又自恃江陵、公安二城防守严密,而樊城又破城在即,于是没太在意孙权或许会偷袭江陵的消息。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孙权任命吕蒙为征荆州大都督,率精兵溯江西上,到寻阳(今湖北黄梅)后,吕蒙命精兵全部藏在船舱中,命摇橹、把舵的士兵全部换上白衣,伪装成商人的模样。

船队过陆口,越巴丘,缓缓进入南郡境内。负责在江岸警戒的蜀军以为是商船过境,没有丝毫戒备。吕蒙将关羽设在沿江的哨所一一拔除,一直开到公安城下。关羽部将傅士仁据守公安。吕蒙派虞翻前去劝降,士仁知大势已去,于是献城投降。

傅士仁投降后,又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刘备大舅哥)。吕蒙兵不血刃,连取关羽两城,按虞翻的说法叫“谲诈之兵”。

吕蒙取江陵后,关羽以及前线将士的眷属都在城中,尽成吴军俘虏。吕蒙采取了一些笼络人心的做法,对蜀军家属加以抚慰,善加对待,使其衣食无虞,并严令士卒不得侵害百姓。

吕蒙的政治攻势取得了奇效。随关羽北攻襄樊的蜀军将士得知江陵失陷以及家中的情况后,顷刻间便失去了斗志。关羽得知荆州沦陷的确切消息后,不得不主动撤围,率军南返,然而为时已晚,气势受挫,很难挽回,军无斗志,纪律涣散,沿途士卒纷纷离散。

关羽在逃亡途中好几次派人命驻守上庸的刘封和驻守房陵的孟达发兵救援,但刘封、孟达以“山郡初附(上庸、房陵是今天的湖北十堰之竹山县、房县,属神农架大山区),人心未定”为由,拒绝关羽的军令,拒不发兵救援关羽。

关羽孤立无援,被迫率残军退入南郡当阳县之麦城,不久听说吴军即将追至,又弃城而逃,部下已散失殆尽,从者仅剩十余骑。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吴将潘璋的部下马忠,在南郡临沮县彰乡设伏擒获了关羽及其子关平,关羽拒降,遂遇害,荆州从此尽归东吴所有。

次年(220年)秋,拒绝发兵救关羽的蜀国上庸守将刘封与孟达不和,刘封仗势“霸凌” 孟达,孟达献上庸投降曹魏,刘封回成都后被刘备“赐死”。又次年,刘备率大军出三峡东击孙吴,企图复夺荆州,夷陵之战爆发。吴、蜀两军在夷陵猇亭对峙近一年后,吴将陆逊用火攻大破刘备,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引少数残军退回四川。吴、蜀争夺荆州的战争终告结束。

再回到刘封不救关羽的问题上来。吴军将关羽包围在麦城( 麦城是今天的湖北当阳县两河镇,上庸是现在的湖北竹山县 )两地相距不远,上庸守将刘封麾下有数万兵马,假如他有心救援关羽,派轻骑锐进,昼夜疾驰,最快数小时即可赶到,必可一举击退吴军,救关羽于水火中,也算奇功一件。

但问题是吴军围困关羽于麦城中,肯定会分兵警戒房陵、上庸一线,以防止刘封、孟达发兵救援。而且三峡一带地势险峻,受崎岖地形限制,刘封即便有心救援关羽,但用兵空间受限,虽然上庸与麦城相距不远,但如果战术意图被吴军识破的话,很容易被敌军伏击,那样的话不仅救不了关羽,还要搭上更多将士的性命。

而且,在没有得到刘备许可的情况下,如果刘封、孟达擅作主张发兵救羽,房、上二郡平定不久,人心未定, 降官申耽、申仪极有可能率众降魏,反戈一击,从其背后插上一刀,不管能否成功营救关羽,若因此而丢掉了房陵、上庸,那可都是杀头的重罪,是他俩承担不起的重责。

因此,刘封不救关羽并非他态度有问题,无动于衷,见死不救,而是无法救,救不了,也算情有可原之事。刘封被养父刘备“赐死” ,表面是因为他不救关羽、逼反孟达所致,其实是为了保刘禅顺利登位......如此看来,刘封死的很有些冤枉呢。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刘封是不可能有五万人马的,上庸,房陵,西城都属于汉中郡,汉中郡的总人口只有26万,曹操撤出汉中时,迁走了汉中居民五万多户,超过20万人口,整个汉中地区包括上庸三城大约只剩下五六万人口,上庸的兵力有三部分,一是孟达统帅的部队,这部分部队是上庸地区的主力,是以孟达的私人部曲武装为主的,大约只有几千人(按孟达所统部曲4000余户,一户一丁),第二部分是原来刘表的部属后来归附曹魏的申耽申仪,他是投降的,又是本地的地方豪强,所以保留了自己原来的部属,第三部分是刘封从汉中带来的,数量很少,大概属于亲随卫队的性质,所以,上庸地区的总兵力只有一万多人。

孟达很有才华,又是法正的挚友,以此而得到刘备的重用,在樊城战役期间,孟达正面临一个人生的重大抉择,1.是因为法正因病亡故了,孟达在朝廷中失去了一个有力的靠山,2,是孟达在攻打房陵的时候,把诸葛亮的姐夫蒯祺杀了,这就跟诸葛亮结了仇,法正活着,孟达还有一个靠山,现在诸葛亮成为刘备身边最有权势的人了,孟达肯定要担心诸葛亮的报复了。3,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是奉命来统辖上庸地区的军政长官,刘封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也许是诸葛亮的唆使),也或是他的政治能力就是如此,反正他在上庸没有管理好这个地区,还跟孟达的关系搞得很紧张,《三国志》记载,刘封夺孟达鼓吹。有此三事,孟达于是怀惧而降魏。

需要说明的是,关羽命令刘封增援的时候,其实刘封也非常为难,孟达是这样一个情况,新投降的申耽,申仪其实是不能依靠的,刘封其实根本就指挥不动孟达,申耽,申仪。而同时在是不是救援关羽的问题上,刘封孟达的立场又是一致的,孟达是已经起了异心,刘封除了指挥不动之外,还因为他一没有意识到樊城前线的危机,二是对于关羽这个半独立的蜀汉内部军阀有抵触情绪,所以他们一口就回绝了。而到了关羽兵败的时候,孟达也已经叛变了,刘封正带着有限的兵力,跟孟达,徐晃交战,但是,即使如此,他还是尽自己所能,派出了一支援军,但是,被陆逊击败。


狼的影子319


刘封不救关羽,最主要的原因是兵力稀少,至于是不是《三国演义》小说里讲的刘封、关羽两人不和,还有待商榷。

刘封是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养子,本名寇封。刘备过去客居荆州时,因为膝下无子,所以收养了刘封为养子。后来刘备转战荆州和益州,平定巴蜀地区,都有刘封的参与。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战胜不可一世的曹操。与此同时,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也主动出兵北伐,包围了襄阳和樊城,消灭了于禁、庞德等人的军队,一时威震关中。曹操原本准备迁都到河北以避开关羽的锋芒,但后来通过联合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将关羽的7万大军消灭,荆州大部分落入孙权手中。

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击败后,退回荆州南郡,但南郡已被吕蒙、陆逊等人攻取。关羽、关平父子后退无路,前进无门,身边的数万大军也仅剩百余骑,于是向西逃窜,准备进入益州。但却在距离益州仅有数十里的临沮被俘虏。关羽、关平父子双双被杀(枭首)。

当时,刘备、张飞分别在成都和阆中,距离关羽十分遥远,只有镇守上庸的刘封、孟达距离关羽较近。可是从关羽出兵北伐到兵败被杀,始终没有看到刘封从上庸发兵救援关羽。

《三国志》记载,关羽曾要求刘封、孟达从上庸出兵协助进攻樊城、襄阳,但刘封认为上庸刚刚占据,兵力稀少,仅能自保,所以拒绝帮助关羽。不过在关羽后来被杀时,刘封还是没有出兵相助,由此可见刘封与关羽有所不和。

小说《三国演义》则延伸了一下。刘备的嫡长子是刘禅,进入巴蜀后又生了刘理、刘永,而刘封不过是刘备的养子。关羽因此看不起刘封的身份,遭到刘封的嫉恨,所以没有发兵救援他。

不过,无论事实如何。在关羽被杀之后,刘备确实因为刘封未能及时救援关羽而责备了他。同时,刘封战功显赫、能力杰出,威胁到了继承人刘禅的地位,所以刘备采取了诸葛亮的建议,逼迫刘封自裁谢罪。(《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世界人文通史


首先要说一下,刘封当时不可能有5万大军。刘备当时刚和曹操打完汉中之战,主力应该疲惫不堪,还在修整。刘封和孟达攻打新城不过是一支偏师,以当时刘备的实力,刘封手下有万把人就差不多了。

刘封之所以不去救关羽,从客观原因上来说,刘封和孟达刚刚打下上庸,申耽、申仪虽然投降,但是申耽、申仪在上庸、西城一带长达2、30年,势力根深蒂固,刘封和孟达不敢轻易离开。

而另一方面,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历来属于偏远地区,属于用来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刘备把刘封派的这个地方,也是因为自己亲生的孩子日益长大,所以让刘封离开权力中枢,而立刘禅为太子。

可以想见,刘封此时心里是非常不平的,所以不排除是为了宣泄心中的愤懑,加上当初关羽曾经反对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所以关羽与刘封关系不大好。刘封就此做出了不救关羽的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