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小宝宝的依恋需要,长大后自信、乐观、不退缩

对于小宝宝,妈妈不要觉得宝宝什么都不懂。他躺着,自己就可以刷微博、看视频、与人聊天,或者去打麻将,要知道,你的宝宝此时特别特别需要你,需要你陪在他的身边,让他安心成长。

宝宝出生以前,母婴一体,宝宝感到很安全。宝宝出生以后,和妈妈联结的脐带已经被剪断,宝宝不再生活在羊水里,面对一个陌生的、不再随心所欲的世界,宝宝会体验到强烈的分离焦虑,因此会感觉不安全,很恐惧。这个时候,他们凭着记忆努力寻找妈妈。他们需要和记忆中“妈妈的样子”在一起,恢复曾经的母婴联结,建立起母婴依恋,这样,宝宝就拥有了胎儿样的安全感。这份安全感,是宝宝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后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

满足小宝宝的依恋需要,长大后自信、乐观、不退缩

我和妈妈在一起

1岁以前,父母要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需要。父母必须这么做。如果不这样做,父母可能因此付出代价。宝宝出生以后,在他们的意识里,他们与世界浑然一体,世界是受他们支配的,父母是世界的缩影,要无条件地服从宝宝,宝宝饿了、渴了、寂寞了,就要立刻想办法解决,否则,宝宝就会哭闹,而且对他们的心灵会构成伤害,他们觉得依赖和索取会受到阻碍,世界并不友好。

试想,面对一个不友好的世界,脆弱如宝宝的他们内心一定是不够安定呢?对这个世界不够期待的,他们的成长是没有动力的。

宝宝需要妈妈陪在身边,摸摸他们的小手,亲亲他们的小脸;尿了,及时换下湿衣服;饿了,喂饱宝宝的肚子;特别是宝宝睡醒了后,他们更渴望见到妈妈的笑脸。亲亲宝宝,抱抱宝宝,跟宝宝说说话,在宝宝的意识里,都是妈妈对他们的关心。

满足小宝宝的依恋需要,长大后自信、乐观、不退缩

我和妈妈心连心

鲍尔比认为宝宝的“内部工作模型”主要以无意识方式运行,并且一旦建立起来便永久存在,它不仅对儿童的行为反应模式起着决定作用,而且为个体理解并预测环境、做出适宜生存的反应、建立并保持安全感提供了基础,成为未来人际关系的参照系。

生命早期,宝宝根据依恋对象的可亲近性、反应敏感性等外部因素形成的“内部工作模型”是对自我、他人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种稳定性认知。

在生命早期宝宝与人互动的过程中,会根据依恋对象的可亲近性和反应敏感性等外部因素,形成一系列有关自我和他人的心理表征。鲍尔比称这种“内部工作模型”的实质是儿童对自我、他人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种稳定性认知。所以,如果有人担心安全型依恋关系会影响宝宝的独立,就完全没有必要,被爱的感觉使得宝宝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世界充满热情,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欢迎自己的,自己也是被喜欢的、被呵护的,对外界一定是友好的、充满希望的。所以,成长的动力更强大,性格发展得也就更乐观。

依恋是宝宝的本能,确保婴儿能够生存下来,促进了情感上的安全感,打下了社会化的基本模式。三岁前,如果宝宝要和妈妈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宝宝就会感到被爱、安全和信任,能够与人建立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寻求社会支持。这样的孩子身体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们努力成长,身心各个方面发育得都很好。在探索环境的过程中,这样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知能力快速提高。可以说,安全型依恋是宝宝生命大厦的良好根基。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1岁前父母对宝宝的照料。为了让宝宝完美地与父母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整整一年,父母都视他们为皇帝,急宝宝所急,想宝宝所想,宝宝的需要凌驾于家人一切的需要之上。记住,这不是骄傲,而是这个阶段特别需要的教养方式。

1.和宝宝玩一玩

平日里,妈妈多和宝宝进行情感交流。宝宝很愿意亲近妈妈的肌肤,特别是在吮吸乳汁的时候,宝宝一边吃一边看妈妈,如果妈妈也看着宝宝,对着宝宝笑一笑,用手指肚轻轻爱抚宝宝的脸颊,这个时候,宝宝会感受到情感在妈妈的眸光里流动,内心会很温暖。

满足小宝宝的依恋需要,长大后自信、乐观、不退缩

我和妈妈一起玩

2.饿了,就让宝宝吃到

宝宝一有饥饿的感觉或者想吃的欲望的时候,妈妈就把母乳或者奶粉送到宝宝的嘴边,宝宝大快朵颐之后,就会有美好的感觉,就觉得自己在这个新的世界上受到了善待,觉得自己是受欢迎的,愿意努力生活下去。

当下,妈妈之间经常会有关于按时喂养还是按需喂养的争论,有的妈妈为了让宝宝尽快喝“顿奶”,饿了也不喂,这么做,宝宝有亏欠感,影响情绪。

3.让宝宝身体处于舒服状态

及时清理宝宝的身体,不要等着宝宝抗议才来做。小宝宝尿、便次数较多,起初,没有规律,这就需要妈妈细心体察宝宝的神情变化,才能做到及时“服侍”宝宝。当宝宝身体摇摆、表情痛苦、哭闹的时候,就要看一看,宝宝是不是尿了或者便了,如果是,及时给宝宝换上宽松、干净、柔软的衣服。

4.及时满足宝宝的情感需要

母婴联结建立起来后,宝宝内心的感觉是安全的,因为他们找到了记忆中“妈妈的样子”“妈妈的味道”,但是他们需要时时感受到这份来自妈妈的安全感,否则,情感联结就会锻炼,他们就会陷入孤独与恐惧的感觉当中。瘪嘴要哭、哭闹、喊叫、蹬腿、扔玩具、让妈妈抱等,是他们呼唤妈妈、表达情感需要的常用方式,妈妈发现了,要及时满足宝宝。


满足小宝宝的依恋需要,长大后自信、乐观、不退缩

非常实用的儿童心理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