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祥:疫中保持“三不”,助力纖毛排出黏液

【編者按】近日,通過對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研究,多位專家提出觀察到COVID-19肺標本上的氣道內黏液多,阻礙了氣道通暢,容易導致感染等併發症。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王立祥教授認為,對於新冠肺炎患者來說,化解黏液堵塞致呼吸道不暢的問題是關鍵。

新型冠狀病毒大多通過飛沫空氣傳播,隱匿於人體呼吸道中,氣道纖毛的清除功能是呼吸道的重要防禦屏障,調動機體呼吸道纖毛功能,及時“清嗓子”,可以助力纖毛運動。纖毛是細胞遊離面伸出的能擺動的較長的突起,比微絨毛粗且長,在光鏡下能看見,具有一定方向節律性擺動的能力,許多纖毛的協調擺動像風吹麥浪起伏,把粘附在上皮表分泌物和顆粒狀物質向一定方向推送。如何充分調動機體纖毛的清除功能,達到“治未病”的功效呢?可以從“不缺水、不乏溼、不吸菸”這“三不”做起。

疫中不缺“水”:充足水分助力黏液排出

在氣道纖毛清除系統中,粘液是極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常的氣道粘液含有95%水分,2%-3%粘液蛋白,0.1%-0.5%蛋白質,0.3%-0.5%脂質以及1%的無機鹽。冬季多幹燥,水分適量的補充尤為重要。成年人大約為2500毫升/日,水分充足可以使機體積極分泌稀薄粘液,並帶動病菌等異物排出,促進氣道的清潔通暢。

疫中不乏“溼”:適當溼度助力黏液排出

在乾燥的環境中,人呼吸系統的抵抗力會降低,容易引發或者加重呼吸系統疾病。研究結果表明,當空氣溼度低於40%的時候,鼻部和肺部呼吸道粘膜脫水,彈性降低,粘液分泌減少,粘膜上的纖毛運動減緩,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粘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也容易發生支管炎、支氣管哮喘以及呼吸道的其他疾病。比如流感的傳播在溼度相對較低(20%-35%)時達到高峰,溼度為65%時又達到高峰。流感在溼度為50%左右時不那麼容易傳播,在溼度超過80%時根本不傳播。單純就溼度來講,最適宜的室內溼度應是40%至60%,結合病毒的傳播特點,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保持溼度在50%左右時使呼吸道黏膜保持溼潤,有利於黏膜表面纖毛的擺動,幫助黏液排出。

疫中不吸“煙”:禁止吸菸助力黏液排出

氣道黏液的粘性和彈性主要是來自粘液的粘蛋白,粘蛋白主要存在於氣管、支氣管、胃腸道和生殖道的粘液中,吸菸會刺激氣道微環境偏酸進而增加粘蛋白的粘性,使得氣道黏液粘稠難以排出。主動吸菸與被動吸菸都將不利於氣道粘液的稀釋,建議戒菸越早越好。

遵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在COVID-19重在病因的基礎上,針對黏液堵塞致呼吸道不暢的問題,調動人體呼吸道腔面有纖毛的上皮,產生纖毛的定向擺動,可把被吸入的灰塵和病菌等排出,有利於順暢呼吸道,防止呼吸道感染、缺氧窒息等併發症。因此,充分調動自身呼吸道纖毛防禦功能,做到充足水分、適當溼度、禁止吸菸,助力纖毛排出黏液。

王立祥:疫中保持“三不”,助力纤毛排出黏液

作者王立祥,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武警總醫院)原急診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南京醫科大學心肺復甦研究院院長,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首批成員。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肺復甦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文化委員會主委、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前任主委、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副主委等。中國心肺復甦與中華精準健康傳播指南制定者、腹部心肺復甦學創建者、525+CPR工程與百千萬億平安精準健康工程發起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終身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