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为什么把杜康作为酒的代名词呢?

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夜,曾经作过一首长诗。诗中说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借以感慨人生苦短、唏嘘更长梦短,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载体,而曹操此时选择的载体就是酒。那么,为什么不直接说饮酒,而把酒叫做杜康呢?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为什么把杜康作为酒的代名词呢?

传说在黄帝时期,杜康专门负责管理粮食。当时,随着农耕的发展,粮食每年都获得大丰收。粮食多了吃不完,只能储藏在山洞里,山洞阴暗潮湿,时间一久,粮食全部腐烂了。杜康见状,开始苦思冥想储粮的方法。这一天,杜康来到树林里散步,发现了几棵枯死的大树,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杜康灵机一动,把粮食全部倒进了干燥的树干里。大约过了两年的时间,杜康来到树林里查看粮食,他惊奇地发现:储粮的枯树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野猪、山羊和兔子,一动不动,好像死了一样。他连忙走近看个究竟:原来盛粮的树干裂开了几条缝,由里向外不断渗水。看来,这些动物是舔吃了这水才躺倒的。可这究竟是什么水呢,杜康凑过去一闻,只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他不禁尝了几口这浓香水,顿觉神清气爽。经过了风吹雨打,日晒风吹,粮食竟然都变成了清冽可口的“浓香水”。于是,杜康把浓香水带回家,请大家品尝。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为什么把杜康作为酒的代名词呢?

可是,无论如何,粮食都已经霉变了,事到如今也不能再瞒着黄帝,于是他讲这“浓香水”带过去向黄帝请罪。黄帝听完杜康的报告,又仔细品尝了他带来的味道浓香的水,并没有责备杜康,命他继续观察,仔细琢磨其中的道理。命令仓颉给这种水起了一个名字,这就是我们今天喝的“酒”。就这样,酒在民间逐渐普及开来,杜康也被人们尊称为“酒神”。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为什么把杜康作为酒的代名词呢?

后世的诗人们往往对酒吟诗,饮酒赏月,渐渐的一些与杜康有关的诗词也越来越多,例如元好问的《鹧鸪天》“总道忘忧有杜康,酒逢欢处更难忘。”;陆游的《醉赋》“书中友王绩,堂上祠杜康”,当然,最有名的还是曹操的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为什么把杜康作为酒的代名词呢?

与此同时,酒文化也越来越盛行。人们在孤独的时候会饮上一杯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情意正浓时饮上一杯酒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现如今,人们对酒文化既有传承也有发扬与创新,但是,在品尝酒的清冽的同时不要忘记酒的始祖——杜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