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不要咬指甲,不要抠鼻子......"一位妈妈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孩子的的鼻尖,气急败坏地大声说道。

“孩子,妈妈告诉你,以后不能再吮吸大拇指了哈,手指上有很多细菌,细菌跑到你的肚子里,会让你生病的。如果你能连续3天不吮吸大拇指,那妈妈就带你去吃你最爱吃的肯德鸡,否则除了吃不到肯德基,这个周末的电影,妈妈也不带你去看了......”另一位妈妈用温和而带有威胁的语言说道。

一位父亲,从边做作业,边不时拨弄头发的女儿身旁小心翼翼地走过,心里想,“孩子长大些,拨弄头发的毛病,就会自然而然地没有了吧!”

不知这样的场景每天会重复上演多少次?但我想因为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每天引发亲子间“鸡飞狗跳”式冲突的家庭,绝对不在少数。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孩子的坏习惯让家长歇斯底里地发怒


面对孩子的一些坏习惯,

  • 有的父母会声色俱厉地指出问题;
  • 有的父母会温和地和孩子讲道理;
  • 有的父母会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诱和威胁;
  • 有的父母则选择不闻不问,期待孩子的坏习惯会“自愈”;

然而父母的这些行为,并不会对孩子改掉坏习惯起到有效的作用。孩子以前有什么样的坏习惯,现在依然,这让很多父母感到困扰。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父母因孩子的问题而抓狂


孩子也知道坏习惯是不好的,但还是会不由自主地重复着一些坏习惯。父母们也替孩子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让孩子改掉坏习惯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改掉孩子坏习惯的好办法自然是有,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我们需要全面地了解一下习惯的涵义,坏习惯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 什么是习惯?坏习惯和好习惯之间的区别?
  • 为什么孩子会沾染上一些坏习惯?坏习惯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怎样做才会更有效?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什么是习惯?坏习惯和好习惯之间的差别


什么是习惯?坏习惯和好习惯之间的差别?

关于习惯,百度百科给出来的定义是这样的: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通过实践或经验而适应习惯于做艰苦工作。

这个定义是从我们的生活、习俗方面给出的,也是正确的,但今天我们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给习惯下一个定义,那就是:

习惯就是在你不假思索的情况下,自己无意识地一遍又一遍地做着某件事情。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可爱的小女孩正在洗手


举个例子:

小孩子们最开始是不会洗手的,但父母教给孩子怎样洗手,孩子练习几次就学会了,以后孩子洗手的方式也就基本固定了,也就形成了洗手的习惯。

另外诸如上学拿书包,坐下来吃饭用筷子,抑或是夜里睡觉前必须采用某一固定姿势等等,都是我们在不假思索的状态下,自动自发地去做的。一旦习惯形成,我们的一些行为会在潜意识状态下进行。

好习惯通常会让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井井有条,同时也有益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一些坏习惯,不健康的习惯则会给我们带来诸多问题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大部分人都有一些坏习惯,当然这里面既包含成人,也包含孩子。那为什么孩子和大人都会沾染上一些坏习惯呢?坏习惯又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为什么孩子会沾染上一些坏习惯?坏习惯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孩子为什么会有一些坏习惯,今天我们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以及负向暗示3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孩子坏习惯养成原因。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下到上依次为:

第一层: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层:安全上的需要:

第三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


今天我们讲到的和孩子习惯相关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主要涉及第一层和第二层,也就是生理上的需求和安全上的需求。

  • 先说生理上的需要,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孩子就会本能地吮吸母乳,但是当孩子断奶后,这种生理上吮吸的动作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于是孩子还会继续吮吸其他东西,比如自己的手指。
  • 我们再看安全方面的需求,孩子刚出生几个月,慢慢也就有了安全性方面的需求,如怕黑,喜欢朝着妈妈的方向睡觉,稍微大一点时,还要握住妈妈的胳膊才能睡着等等。时间长了孩子便养成了一个习惯——必须手里握着什么东西才能安心入睡。

而吮吸的习惯和用手触摸才能安心睡觉的习惯相叠加,就形成了诸多如扣嘴唇、挖鼻子、撩头发等坏习惯。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一个声音告诉你,赶紧把钱包捡起来,放进自己口袋里,这是本我


2.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来看孩子坏习惯养成的原因。

我们先来看本我、自我、超我的定义,然后再看本我、自我、超我,对孩子习惯的养成的影响。

我们先来百度百科给本我、自我、超我的定义,

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定义有些抽象,我们举个例子来理解什么是自我、本我、超我:

地上有个钱包,你看到后,大脑里通常会有两个声音,

  • 一个声音告诉你,赶紧把钱包捡起来,放进自己口袋里,这是本我;
  • 一个声音告诉你,把钱包捡起来,等失主来取或交给警察,这是超我;
  • 是该把钱包占为己有,还是还给失主或交给警察,在两个声音中纠结地选择,这是自我。

本我可以说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超我则是在接受过教育、或者自我学习后的道德内化,是后天产生的。

而对于孩子来说,先天的本能自然是有的,而后天的道德内化的建立,是需要接受教育或学习的,在孩子出生不久到上学之前,超我几乎是不存在的。孩子和我们成人相比,少了超我(也就是道德)的制约,自然就会按照本能(也及时自我)做出具体的行动,于是孩子的坏习惯就渐渐形成了。

正因为如此,在孩子当中,有坏习惯的孩子占据了多数,并且这些不好的习惯,一旦不能被及时纠正,就会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存在,以至于很多孩子变成了成年人,身上还留存着一些儿时的坏习惯。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父母的负向暗示对孩子坏习惯的改变没有帮助


3.来自父母的负向暗示。

我们都知道“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其表达的意思是说的人多了,人们就会把谣言当做事实。

而父母反复的言语诸如,你不可以再咬手指头,你不可以抠鼻子,你不可以拨弄头发......等等就像三人成虎里的谣言,给孩子带来了多次的负向暗示,这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将坏习惯改掉,从某种程度上说,还加强了孩子的坏习惯。

至于坏习惯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比如说,

  • 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经常性地用嘴或手接触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容易让孩子感染疾病,进而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对孩子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学习或者写作业时,手不停地做着这样那样的动作,影响了孩子学习的专注力,自然也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知道了孩子沾染上坏习惯的原因,我们就可以找出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来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而明白了坏习惯会对孩子的学习和健康非常不利,则坚定了我们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的决心。那么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呢?什么样的方法会更有效?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怎样做才会更有效?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怎样做才会更有效?

为了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这里提供了四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供大家尝试使用,这四个办法分别是,

设置阻挡、让手和嘴忙碌起来、找出替代的行动、缓解情绪,下面我们分别具体说明。

1.设置阻挡。

设置阻挡在这里指的是,在我们的手、嘴等部位,人为地利用其它物品设置一种“障碍物”,从而在孩子实施坏习惯的时候,发现这种改变,进而引起自己的注意,以避免坏习惯动作的继续发生。

我们来看一些具体措施:

a.假如孩子有吮吸大拇指、咬指甲的习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尝试采用下面的阻挡方式。

  • 用医用纱布将大拇指顶端包起来;
  • 在大拇指上戴个乳胶手套,或是整只手戴个轻便的手套;
  • 在大拇指上贴个创可贴。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戴上手套,阻挡坏习惯


b.假如女孩子有拔头发的习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采用如下的阻挡方式。

  • 用纱布把拔头发的两个手指包在一起;
  • 戴上帽子或是裹上头巾;
  • 把头发扎起来,梳到后边。

【注意点】:

设置阻挡时,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不能用胶带绑住手指,不能用塑料袋套住自己的头等,这样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不适或有引发其他方面的安全风险。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让手和嘴忙碌起来


2. 让手和嘴忙碌起来。

一般来说,我们是不能同时做两件事情的,那么为了不让坏习惯得以继续,我们可以主动尝试一些让手指和嘴忙碌的活动。

a.让手保持忙碌的起来的一些活动。

玩橡皮泥、将球从一只手换到另外一只手,做一些编织品,涂鸦、在一根绳子上打结等等。

b.让嘴保持忙碌的起来的一些活动。

唱歌、吹口琴、嚼口香糖、咬一根吸管,卷舌头等。

【注意点】:

在进行让手和嘴忙碌起来的一些活动过程中也要注意安全,避免坚硬的物体对我们造成伤害。同时还需考虑活动的普适性,就是说,我们选择进行这些活动时,要考虑尽量不受外界干扰,尽量保证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孩子总是抠鼻子、咬指甲,气疯父母,学会4个方法孩子改掉坏习惯

找出替代的行动,比如用A替代B


3.找出替代的行动。

找出替代的行动指的是,当我们想进行坏习惯的具体行为时。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些替代性行动。

举个例子:

当孩子想吮吸大拇指的时候,可以考虑让孩子吮吸一块干净的湿布、或用带有吸管的杯子喝水等等。

【注意点】:

不建议让孩子吮吸棒棒糖,或者碳酸饮料,因为二者对孩子的牙齿或骨骼发育会有不利影响。


4.缓解情绪。

我想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那就是当我们紧张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的做一些动作,而做这些动作,有助于我们缓解紧张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也是为了缓解不安、紧张等情绪。因此,我们也可以从缓解情绪的角度,去尝试改掉孩子的坏习惯。,

为了将孩子的情绪缓解到正常的水平,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办法:

  • 进行一些娱乐活动。比如唱歌、听音乐、看搞笑视频,跳舞等;
  • 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活动。比如跑步、跳绳、练瑜伽、打球、溜冰等等;
  • 宣泄情感。比如可以找人聊天,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里,画画等。

注意点】:

释放自己的情绪,尽可能不要影响到其他人,当然一些暴力的活动也是不建议的。


相信通过以上4个办法,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前提是父母能够引领孩子坚持尝试。


【写在最后】:孩子们或多或少有着抠鼻子、咬指甲等坏习惯,当然这些坏习惯并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有着一定的心理学依据的。而为了帮孩子改掉坏习惯,很多家长也是煞费苦心,花了很多时间,也费了很大的劲,但效果甚微。建议家长朋友们可以尝试,设置阻挡、让手和嘴忙碌起来、找出替代的行动、缓解情绪等4种办法,相信会有不错的改观。而实现改掉孩子坏习惯的前提是,孩子的配合以及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较长时间的坚持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