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疫情之下2020的机器人行业和人工智能

截至今年2月底,已经复工和部分复工的企业达90%,未能复工的企业主要位于湖北地区、北京和天津。尽管复工企业已达九成,但是目前产能恢复在60%~70%左右。

  口罩脱销令口罩生产线火爆,医护人士紧缺令送药机器人走俏,站场监控让自动测体温机器人成为网红,武汉街头配送出现物流机器人身影……新冠肺炎疫情,给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新机会。

预测:疫情之下2020的机器人行业和人工智能

送药、量体温机器人


  不过,眼下中国机器人行业仍然处于产能恢复的“爬坡”期,而且受客户订单延后的影响,2020年国内机器人行业的产值将会出现下滑。高工咨询董事长张小飞3月4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看,疫情给智能制造带来的机遇大于困难。”


近日,IDC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中国ICT市场的影响》报告。借此,我们邀请到浪潮资深存储架构师叶毓睿,共同探讨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对中国存储市场走势的影响。

  问:上周IDC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中国ICT市场的影响报告》,新型疫情对中国ICT市场带来一定影响,也加速了一些新的市场机会,您怎么看待对存储市场的影响?

  叶:目前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过去的一两个月,是物理世界(线下)向数字世界(线上)大迁徙的一次大规模实践:近两周内,每天有十亿设备同时在线,超2亿人在线办公,超1亿学生在线学习。抗“疫”、生活和工作的在线化、数字化,促使个体和组织数字化的比率提升进入到快车道,将加速政府数字化治理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对IT市场的影响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类似。从IDC报告里,可以看到疫情对中国IT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季度,对全年也有一定影响。而在细分领域,疫情对于硬件市场的影响比软件大,对于个人与消费级市场的影响比企业级大。

  IDC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IT整体市场下降约10%,这将是中国ICT市场首次出现季度10%的下降,存储市场预计将有15%左右的下降。

预测:疫情之下2020的机器人行业和人工智能

新冠肺炎对存储市场影响(图片来源:IDC官网)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新的市场机会。在线应用中,如电商、远程办公、远程医疗、线上诊疗、AI辅助、教育、影视、短视频、游戏、音乐、阅读、直播、资讯、社交、非接触服务和政务等呈爆发式增长,将扩大服务器、存储、网络通信、负载均衡、管理运维等IT设备或软件的采购需求。例如,短短十几天内,钉钉扩容12万台服务器。

  当下的重点在疫情防控,各省地市政府急需将多维数据融合起来,例如交通运输数据、运营商数据、互联网App的位置数据等,做好个人画像、轨迹追踪,寻找确诊病例尤其是超级传播者的密切接触者。预计类似智慧城市或者城市互联网的应用将不断普及,将催生企业级存储的需求。

  问:对于新兴技术市场,人工智能仍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大数据、安全、物联网等2020年一季度同比下降5-10%。从这个角度看,存储的技术走向是什么?

  叶:我个人的感觉,在疫情的影响下,人工智能(简称AI)的需求更加迫切。快速响应是核心,用来帮助控制疫情的蔓延。因为非接触的服务和工作、自动化、快速分析决策和响应的需求等,将会爆发。例如,人脸识别(包括免摘口罩的人脸识别)、AI辅助诊断、应急管理、安防监控、知识图谱、基因研究、医药研发、金融服务、智能配送、各行各业的无人值守(例如零售)、物流运输、个人画像、轨迹追踪、舆情分析等等。另外,疫情趋势预测、风险预警、医疗资源和物质的预测和调配,要做到快速、准确、科学的判断,也需要和AI结合。


  分布式存储将成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市场的主流存储载体

  随着多维数据的融合,AI的广泛应用,个人和组织数据的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包含零知识证明等隐私保护技术的区块链存储将逐步得到重视。

  人类的发展史,总是和瘟疫纠缠在一起的,为了避免下一次传染病的蔓延,人类需要未雨绸缪,尽可能利用已有经验教训和科技手段来防范。此次疫情过后,物联网和5G技术将快速发展,因为非接触服务能够避免人群聚集,甚至实现无人值守。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非接触服务成为可能,也将催生大量的边缘设备,边缘计算将推动容器和边缘存储的发展。


新能源领域,涉及光伏、锂电、储能产品。今年光伏的投资持续增长,国内外的需求都在增加,加上产品更加标准化,所以生产的自动化改造是必然趋势。新能源汽车电池方面,三星、LG、SK、松下等外资公司都在中国扩产,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继续在中国扩产,带动自动化和机器人的需求。

  医药食品领域,医疗器械、口罩、消毒液的紧缺和畅销,让国家加强对防疫产品的战略储备,很多企业迅速进入相关生产领域,这方面的制造设备和生产线需求旺盛。同时,今年袋装食品很好卖,产线、后端包装和仓储物流有了更大的市场机会。


机器人行业今年还将加速洗牌。这些今年有增长机会的行业,行业集中度都会提升,强者恒强。这也将促使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很多服务于传统制造业的中小机器人企业,由于下游客户经营业绩不好,而将经受生存考验。

  不管怎样,经历了这次疫情,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成为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已是行业共识,这对智能制造行业长期来说是利好。缺一个工位的工人就影响整条生产线的运作,所以能灵活调配到不同岗位、性价比高的协作机器人将大受欢迎。“疫情给智能制造带来的机遇大于困难,不只机器人本体,还包括自动化的改造和升级,这跟用工难有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