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信基金又爆“老鼠倉”投資者“用腳投票”

本報記者 任威 夏欣 北京報道

距上次“老鼠倉”醜聞不到一年,泰信基金又曝出“老鼠倉”行為。

根據裁判文書網披露的信息,泰信基金原基金經理柳某夥同私募基金創始人,違反規定,共同利用柳某擔任基金公司從業人員職務便利獲取的未公開信息,從事相關證券交易活動,非法獲利近5000萬元,目前此案當事雙方已被拘捕,均已獲刑。

這是泰信基金一年來,第二例被披露的“老鼠倉”行為。去年9月,裁判文書網爆出,泰信基金原基金經理袁某夥同券商研究員,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雙雙獲刑。

業內專家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老鼠倉”行為會影響基金公司的利益以及企業形象,大大降低在行業內的公信力。另外,“老鼠倉”行為也會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利益,讓投資者對基金公司喪失信心。

“公私”合夥獲利近5000萬元

根據上述案件裁判文書,姜某、柳某違反規定,共同利用柳某擔任基金管理公司從業人員職務便利獲取的未公開信息,從事相關證券交易活動,非法獲利4619萬餘元,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均已構成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且系共同犯罪。

2010年12月,被告人姜某設立上海雲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011年3月,姜某設立“雲騰一期”私募基金,並通過該私募基金從事證券交易。

2009年4月至2015年1月,被告人柳某擔任泰信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管理泰信藍籌基金,負責該基金的運營和投資決策。

Wind數據顯示,柳某在擔任泰信藍籌基金經理期間任職回報為85.92%,任職期間同類排名為54/219。

2009年4月至2013年2月間,被告人姜某頻繁與被告人柳某交流股票投資信息。柳某明知姜某經營股票投資業務,仍將利用職務便利所獲取的泰信藍籌基金交易股票的未公開信息洩露給姜某;或使用泰信藍籌基金的資金買賣姜向其推薦的股票,並繼續與姜交流所交易的特定股票,從而洩露相關股票交易的未公開信息。姜某則利用上述從柳某處獲取的未公開信息,使用所控制的證券賬戶進行股票交易。

上述時間段內,姜某控制的“楊某某”“金某”“葉某”證券賬戶及“雲騰一期”私募基金證券賬戶與泰信藍籌基金賬戶趨同買入且趨同賣出股票76只,趨同買入金額人民幣7.99億餘元,趨同賣出金額6.08億餘元,獲利4619萬餘元。

2015年11月,被告人柳某在接受證券監管部門調查時如實供述了主要犯罪事實。被告人姜某在一審庭審後認罪。

此次老鼠倉事件並非泰信基金首例。2019年9月份,中國裁判文書網發佈的二審刑事判決書顯示,長城證券研究員區志航利用職務便利,非法獲利324萬元。他的共犯是泰信基金原基金經理袁某,袁某自2012年3月起擔任泰信先行策略基金經理。

“老鼠倉”觸發“警戒線”

在上海證券基金評級中心分析師姚慧看來,公司頻頻出現“老鼠倉”事件,即使最後證明與公司無關,只是基金經理的個人行為,也會使投資者對公司失去信心,最終“用腳投票”,轉投其他基金公司的懷抱。特別是一些機構投資者,例如社保、保險、養老金、財務公司等都有各自的內控機制,一旦觸發“警戒線”就會啟動強行贖回機制,顯然“老鼠倉”必定觸發“警戒線”,將極大影響公司的資產規模及未來的增長潛力。

對投資者而言,資金和精神上的雙重打擊無可避免。“老鼠倉”本質上就是通過減損基金投資者的合法收益而謀取基金經理個人的非法收益。

姚慧坦言,無論最後基金經理個人是否獲利,基金投資者的損失都在所難免,因為基金經理故意為之的使其錯過了最佳建倉和獲利了結時機。而最讓基金投資者痛苦的是,他們依靠個人判斷很難甄別此類風險,回顧過去被曝光的案件,一些赫赫有名的基金公司也牽涉其中,如果長此以往任其發展,一些風險厭惡的投資者可能因為失望而徹底離開這個市場。

事實上,從2015年證監會首次批量處理出現“老鼠倉”的基金公司開始,證監會同審計、公安司法機關密切配合,嚴打“老鼠倉”的決心不容置疑,對涉案人員做出有罪刑事判決、市場禁入等處罰措施,涉案公司也可能被責令整改、甚至暫停新業務申請,對公募行業起到了較好的威懾和警示作用。

管理規模萎縮

上述兩位基金經理都是在泰信基金任職期間發生的“老鼠倉”行為,泰信基金難免淪為輿論的中心。

對於基金公司來說,應該從哪些方面來避免這類違法行為的發生?

格上財富研究員張婷表示,由於老鼠倉具備較為隱蔽的特性,這就需要完善的監控以及防範體系,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背景下,可以將交易所、協會等監管部門的信息進行互聯互通,合理配合。其次,加大處罰力度,能夠起到較好的警示作用。此外,還要加強從業人員的教育以及完善職業準則,在從業者源頭上減少老鼠倉行為的發生。

姚慧還談到,基金公司都有一套成熟的內控體系,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區別在於各公司執行力度存在差異。

她舉例稱比如研究、投資、交易和風控四個環節相互獨立,風險控制過程分為事前的風險識別和預警、事中的監控和事後的評估及處理,一般的操作隔離包括在交易時間對投研人員手機集中保管、禁止無線上網、禁止使用無法監控留痕的即時通信軟件、基金經理投資決策和交易信息嚴密隔離,辦公電話錄音記錄、交易室全程監控等。

若不是此次基金經理“老鼠倉”再次刷屏,這家業內首家信託系公募基金,成立17多年以來幾乎毫無存在感。

記者梳理泰信基金近年來規模發現,其在2015年達到最高規模200億元。如今管理規模萎縮至28.6億元,其中,權益類產品23億元。

對比與泰信基金同期(2003年)成立的多家公司,多數都已經風生水起,管理規模也達到數千億元。比如廣發基金、興全基金、景順長城基金等。

除規模發展停滯不前外,從單隻產品看,泰信基金目前迷你產品較多,多數產品規模低於1億元。此外還有產品規模不足5000萬元可能會有清盤風險,比如:泰信增強收益、泰信鑫利、泰信雙息雙利基金。

根據Wind數據,截至3月10日,泰信增強收益(C份額)近三年(2017年3月10日~2020年3月10日)同類排名均靠後,分別為134/149、135/148、133/145。另外,兩隻基金近三年來的同類排名也是中下游水平。

姚慧分析,泰信基金產品規模迷你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因為業績。通常情況下,迷你基金出現的兩大原因是機構定製基金遭遇機構贖回和產品不具有競爭優勢。

張婷表示,如果發生清盤,投資者的資金不會受到損失,會根據清盤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淨值退回投資者賬戶,但由於清盤的流程較長,投資者會承受一部分的資金佔用成本。

姚慧補充到,基金清盤對投資者造成的影響需要分情況來看:收益正常的基金按淨值清盤,對投資者影響不大;長期虧損的基金清盤,投資者浮虧兌現;封閉式基金清盤,相對於折價交易,對投資者而言可能是件好事。

記者就二次發生“老鼠倉”事件以及後續整改事宜採訪泰信基金,然而泰信基金相關人員表示,公司不接受採訪。截至記者發稿,記者也未收到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