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故意激怒父母以获得负面的关注,是什么心理机制?

随小刘


孩子故意激怒父母以获得父母的负面关注,我想这可能是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采取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

孩子是需要父母亲无条件的爱,这种爱是用心陪伴和呵护,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亲做到的是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而不是让孩子长成大人希望的样子。

如果父母亲一直对孩子的需求没有响应或者制止的话,孩子意愿一直没有得到满足孩子会一直受到压抑的伤害,时间长了,孩子会产生心理上问题,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对抗父母的。

所以,问题发生,有果必有因,找出问题所在,改变爱孩子的方式方法,我想会解决问题的。



伊诺妈咪育儿频道


我感觉这样的小孩好可怜,最主要的还是缺爱!我自己带着一岁多小孩亲身体会,一定要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有时候我在看手机刷头条、刷视频,小孩在旁边自己玩玩具,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看到我没陪他一起玩玩,走过来就把我手机夺下来扔掉,拉着我的手陪他玩,我又生气又想笑又有些自责。

其实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安全感来源于父母,现在养孩子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就够了,孩子有了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才会向外探索,才会更好的成长。我家宝宝21个月还不会说话,他同学只比他大了5天,都会说英语读古诗了,他家妈妈是外教,现在全职带娃,每天很耐心的教孩子说话认识物品,还是中英文都教的那种。而我本身不爱说话,对孩子来说也没起到很好的引导,应该反思。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模仿复制你的行为!当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听话又懂事的时候,有没有反思一下别人家的父母是怎样带孩子的呢?当你说自己的孩子调皮捣蛋做坏事的时候,有没有反思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当父母的有哪些做的不对的呢?

特别是一些有了二胎的家庭,二宝出生以后,明显对大宝的关注度不够,那么他只有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这样总能让父母家人的关注点放在他身上了,有的大宝明显懂事了很多,有的明显变得叛逆了,都是与他处的环境有关,作为父母还是要多多反思。


四月天之偶然


孩子用负面情绪吸引家长获得关注,有多方面的原因。

我们多人知道是青春期的叛逆期12--16岁左右。其实还有两个叛逆期:2~3岁时叫“宝宝叛逆期”。6~8岁的时候是“儿童叛逆期”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和爱护是不可替代的。要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用心体会,帮助孩子平稳度过这个时间。

孩子叛逆的原因基本有一下几个

1、我长大,我可以做到

2、为了试探父母的底线

3、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

4、我可以,为什么不行?

5、需要尊重,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家长在这几个阶段,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更多的了解孩子内心的变化。有几种方式希望家长记住,切记不要这么做:

1、敷衍的回答;包括虚假的表扬,不专注的答复等。

2、过于说教;不要过于唠叨,总是说教。总是拿出父母高高在上的样子。

3、不要过多去评判;和其他的孩子或同学做比较。你就是笨啊!在努力也没有用!你怎么就学不好?

4、凭经验管教;家长不去了解孩子,小时候父母怎么管的,现在就怎么管。只给物质满足,不能给予精神疗愈。

这样的方式对孩子内心的伤害都是极大的。孩子的内心会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感觉爱的缺失。孩子比成年的内心更加灵透,家长的反应孩子全部能够感受得到。

孩子的成长过程,物质环境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富足。


女人话生活


关注的天平本就失衡——不经意间掉入损失厌恶的陷阱

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下自己的感受,你搓麻将输掉100元的失落感和赢了100元的兴奋感,哪一个持续时间更长呢?当然,你可能会说100元小意思,没什么差别,那么金额是1万元呢?如果是我的话,输了1万元我可能一晚上都睡不着了,但赢钱的兴奋可不会让我彻夜不眠。心理学上称其为损失厌恶,是人的本性,同样是1万元,输钱的负面情绪强度是赢钱的正面情绪强度的2~4倍,反过来说,要想抵消负面情绪,我得至少赢2万元。


当孩子做傻事、犯错、不听话、唱反调、懒散、说脏话或使用暴力时,立马会引起家长强烈的反应,相反,对于孩子的正面行为,虽然我们也会关注,但强度就没那么高了,损失厌恶让关注的天平本来就不平衡,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时,孩子的一些正面行为会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就进一步加剧了关注天平的倾斜程度。
孩子很明白这一点!为了吸引父母更多的关注,显然负面行为更容易达到目的,负面关注强化了负面行为,负面行为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加负面关注,这种消极互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愈演愈烈的过程中,孩子除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还会享受操控父母的快乐,因为平时被父母的权威压制,现在自己仿佛手里拿着电视机遥控器,想要父母发火,按个钮就行了。

让关注的天平恢复平衡——以尊重的口吻对孩子说“不”

如果你的好朋友对你发脾气,你会怎么反应?如果是你的配偶呢?孩子看不到你和朋友如何相处,但你和配偶的沟通方式将深深影响孩子。避免具有攻击性或者消极纵容的沟通方式,以坚定而尊重的态度和配偶及孩子沟通,说起来简单,但这是最难掌握的沟通技巧,希望以下的沟通模板对你有帮助:

坚定而尊重的沟通模板:

“当你_(描述孩子的情绪或行为)___,我觉得/感到__(描述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__,因为__(说出理由,解释为什么孩子的行为引发了你的这种情绪)___,我希望__(描述你希望达到的更好的情况,你和孩子该各自做好什么_。”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对你骂脏话,你可以说:“孩子,当你对我说出那些难听的话时,我感到难过和愤怒,因为在我心目中你是个懂礼貌的孩子,你之前并不是这样的,我想换做是你,你也不愿意别人这么对你,我希望有任何事情,我们都能心平气和地说出来,或许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而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说的时候盯着孩子眼睛,要表现出异常的坚定,通常情况下,孩子不会和你继续说下去,没事,默默走开,不给他更多的关注。如果他愿意和你以尊重彼此的方式沟通,那就是打开你和孩子之间联结的时候,抓住这种机会。

让天平向正面行为倾斜——正面行为强化的小技巧

正面行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写作业不抱怨、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不大发雷霆、晚上九点之前睡觉、早晚刷两次牙等等,把你认为孩子应该做到的事情都列为正面行为,不要太关注行为的本身,聚焦孩子在特定行为上的进步。

以下分享一个小技巧,希望对你有用。制作一个正面行为强化的小表格,下图可供参考。

1)如果孩子完成任务,就画上绿点点,没有完成就画红点点;

2)孩子每获得一个绿点点都要表扬他,如果是红点点,不要批评他,当他的面画上红点就行;

3)一周后,如果孩子得到了四分之三的绿点点,他就有权获得奖励,最好是父母陪他出去玩;如果红点点占多数,不要给孩子说教,要突出他的进步,让他觉得自己可以越做越好。


你有没有遇到过孩子唱反调的时候?你是怎么反应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

我是河鱼天雁,希冀你的关注!


河鱼天雁


  • 我想孩子应该是想得到家长的关注,才会故意做一些惹大人生气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大人才会把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求关注”
  • 作为父母首先应该自我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太过忽略孩子,从没在意过孩子的感受及需求,父母总觉的孩子还小,只要给他吃饱穿暖就行,偶尔心血来潮也想陪伴孩子一下,结果是把她放进游乐场,自己找个地方与手机为伴,甚至说话的时候都不会抬眼看孩子一下,当孩子想让父母陪自己玩时,多数会得到“去去,自己玩吧,妈妈(爸爸)还有事情做”。换位思考一下,就不难理解孩子为什么会估计激怒父母了,他觉得在父母心里自己似乎还没有手机重要。
  • 给孩子更多的关注与爱,让他在爱的环境下成长,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只有父母在对待孩子时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宽容,足够的爱,孩子才会成长为善良,真诚,有爱的人!


眠晚清月


孩子故意激怒父母以获得父母的关注。

这种心理机制可以说是孩子的需求未得到满足。

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家庭中没有获得爱的小朋友身上。

记得有一次,我和我哥哥抱怨,小的时候,爸妈他们忙着工作都没有空照看我们俩。这时候旁边的小侄子(哥哥的孩子)就说,“那你们可以干点坏事儿。让他们回来照顾你们呀!这样他们就有机会来陪伴你啦”

孩子的思维非常的简单。他做的坏事。故意激怒父母。其实都是他需要父母的关注。当父母的关注足够多,当父母的表达爱足够多的时候。孩子就很少故意去激怒父母。

终极原因来说,都是因为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有的孩子很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父母却一直拒绝孩子。这时孩子只能使用他的大招,故意惹父母生气,让父母和自己吵架。让父母注意力到自己的身上。

还有很多生了二胎后的大娃,是因为他感觉到原本给自己的爱分给了弟弟或者妹妹。这时候他性格就会变得叛逆,会故意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引起注意。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去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且让他参与照顾二娃,和二娃一起成长。


云南妹子在广州


创造和毁灭带给人精神上的快感和成就感是一样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开关、遥控器等器物,因为它觉得这些东西让他有控制感,他从中体会到快乐和满足。再大一点会喜欢乱扔东西、做危险的事情,最开始的时候不是为了故意激怒父母,而是觉着好玩。只是孩子发现,每当他乱扔东西、做危险的事情时,大人就一副生气、害怕或担心的样子,孩子小的时候难以认知这些情绪,只觉着这是他的行为可以控制的,觉着好玩。如果大人总是如此反应,孩子变建立条件反射,知道如何能激怒大人。再大一些的时候,为了验证自己对他人情感上的掌控感,就会故意做这些来激怒父母。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或调皮或叛逆背后的心理机制,努力去打破这种闭环。第一,在孩子小的时候,这些调皮举动所造成的恶果还可控的时候,他做错事不要有太大的反应,有时候只要后果不严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孩子就会去寻找其他可以给它控制感的健康的事情或事物。特别是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不要总是制止他的不良举动,而是多跟他讲道理,让他看到这些不良结果。父母情绪平和,孩子不容易偏激。第二,孩子大一些的时候,有时候心里有负面情绪,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会做错事。我们做大人要包容。因为我们生气的时候,也会向我们亲密的人撒气。找机会跟孩子聊聊,引导孩子正确的解决问题。第三,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有需要,但是没有办法得到正面满足。比如说,现在家长都很忙,陪孩子的时间少,沟通也少,对孩子内心需求不了解。对于有些学习差的孩子,难以通过优秀的成绩来得到父母的认可,转而寻找这些负面的关注来获得爱。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提高警惕,多照顾孩子的内心需求。

身边有太多的孩子因为童年不快乐,在一直寻找爱的过程中迷失,余生都在为童年埋单。连张爱玲都有类似的经历。我自己也深受其扰,常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但我想,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样的父母,这都不影响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父母。我们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多一些的爱。被爱养大的孩子一定能学会合理表达情感需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也一定会更加强大,更加快乐。


莫凝落的英语笔记


一部分是孩子自身的原因:1、孩子自己内心有很多的攻击冲动没有及时发泄,这种攻击冲动是孩子这个年龄阶段没法承受的,只能通过把它置换到父母身上,企图借助父母来处理和控制自己的冲动;另一部分是父母自身的原因:1、父母自身有某些冲动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想要让孩子替自己承受,于是会无意地激发孩子的愤怒。


心理咨询师小施


这种例子非常常见,孩子在家里故意惹怒父母,在学校故意捣乱引起老师注意,都是常见的。其心理机制也是一样的。

通过激怒父母,孩子获得了关注,这就是孩子本身的目的,尽管这种动机孩子自己也意识不到。更深入一点来分析,孩子之所以从内心想获取关注,主要是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需要从父母的态度中确认,父母对自己是关心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要。从父母的关注中孩子也能获得价值感,即“我是重要的”。

成人也有这种心里,但通常不会以激怒这种方式来表达。孩子由于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才会采取这种简单的方式达到目的。

破解的方法是,父母在平时要让孩子确信自己对他的爱和关心,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用其他方式,让孩子时时刻刻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感。此外,在孩子试图激怒父母的时候,家长不要轻易动怒,这正好中了孩子的“诡计”,是对孩子负面行为的强化。要有耐心,可以暂时做冷处理。


毛蛋成长记


她们是要故意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希望父母迁就她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