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禅师《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如何从烦心的工作中获得滋养

上班族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个月总有那么30几天不想上班。

是啊,如果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谁愿意出来工作啊?

物价、房价逐年上涨,对于很多80、90后而言,上班仅仅只是迫于生活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不想工作的理由有很多:

人际关系太复杂,不想工作;

薪水太低,不想工作;

工作压力太大电话都不敢关机,不想工作;

领导太爱找事,不想工作;

做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事,不想工作。

这么多理由说到底其实就是因为,现在的工作让我们感觉自己在被消耗,无法从中获得滋养。

一行禅师《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如何从烦心的工作中获得滋养


作为工作了5年多的90后,我深深地体会过这种被工作消耗得心力散尽,仿佛身体被掏空的感觉。 因为不想工作又不得不维持生计,我换过几次工作,上过班也创过业。奇怪的是,我发现不论哪一种工作,都会存在很多让我心烦,不想去做的事。


所以,到底是工作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我不禁陷入思考。

这段时间由于疫情被困在家,有了很多阅读和思考的机会。无意中看到一本一行禅师写的书《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当即就买了回来。


一行禅师《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如何从烦心的工作中获得滋养


这本书的主旨是教导人们通过正念的方式,能够平和喜乐地成就事业,从工作中获得滋养。


什么是正念?

提到正念,很多人会自然而然把它跟佛教结合在一起。没错,正念这个概念确实是来自于佛陀的教导,但它本身却并没有宗教色彩。

近几年在很多西方国家,正念逐渐成为人们疏解压力的主流方式,很多医院,甚至很多顶级的科技公司(包括谷歌),都引入了正念和禅修体系。

正念是一种生活方式,所谓正念,就是将我们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于当下所发生的一切。在正念中,我们将心带回身体,带回当下。


一行禅师《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如何从烦心的工作中获得滋养


我们之所以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快乐,是因为这颗变化无常的心,不是在担忧未来就是在恼悔过去的路上。所以,一行禅师为这个变化不安的心,开出了一剂良药——用正念的方法,让自己活着当下。


如何将正念运用当工作中?


佛陀在八十岁之际意识到自己行将圆寂,于是像弟子们传授了“自我岛屿”的修习。他说世人内心都有一座每当你感到恐惧、不安或绝望时就可以回归的平安岛。当回归自我岛屿,我们便能受它庇护,得到平安。当我们在修习正念回到当下时,我们就可以回到自我岛屿。

书中介绍了正念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自己的呼吸。因为呼吸时刻都在运作,而且它也是大多数人唯一可以觉察到的身体上的变化。具体的做法是:觉知自己的出息和入息,感受气流进入身体时,身体的感受。

另一种是在做每件事时,保持对当下这件事的专注。比如,喝茶时专注感受从拿起茶叶泡茶、到喝入口茶的滋味,在这过程中心念始终保持在事情上,不产生妄想。


一行禅师《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如何从烦心的工作中获得滋养


遭遇心情低落或烦躁时,越是抱怨,一直去想,心情就会越糟糕。这时,可以运用正念呼吸,停息所有的思考,不让念头去助长不良的情绪。让呼吸将我们带回到当下,自我的岛屿之中。

除此之外,一行禅师还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帮助我们在不同时刻运用正念。

比如,利用上厕所几分钟的时间,让自己专注于从繁重的工作中抽离,专注于上厕所这件事,感受排空了自己体内的垃圾,就像把压力、负面情绪排除体外一样,是一件愉快又放松的事。

当电话响起时,给自己三秒呼吸的时间后再去接。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正念之玲,是来提醒自己回归当下的。同时不匆忙的接电话,也是给自己一点时间以良好的状态去倾听他人的诉求。

正念让我们理解工作真正的价值

在《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这本书中,一行禅师在阐述工作的意义时提到:

我们的人生几乎一大半时间都投入了职场,工作是我们整个生命存在的一种表达。它可以是我们表达自己最深愿心的极好方式,可以成为我们平和、喜悦、滋养、转化与疗愈的源泉。


一行禅师《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如何从烦心的工作中获得滋养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把它当做一场修行。接受工作中情绪无常的变化,不论当下它是愤怒、恐惧、焦虑或绝望,都允许它的出现,带着觉知去感受,不批判或压抑,而是像母亲给予孩子温暖呵护一样,轻柔地去包容。允许与接纳情绪,是喜乐的来源。

我们并不是独自存在这世界,我们的工作也会影响着他人。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就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态度,

用自己的觉醒与转化,去慧助他人乃至整个世界共同觉醒,用自己的喜乐安详,去唤醒他人心中的光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