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宏圓法師: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何以故,這是佛的自問,為什麼此經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呢?下面是佛加以解釋。若樂小法者,樂就是好樂,小法指的是小乘法,小乘人雖然不執著五蘊假合的色身是我,他不受後有,然而他執著有我空之法,所以小乘人還有法執。既然執著我空,可以說他有法執,也可以說他有我見,因為有法執的是誰?還是有能執的我,只不過凡夫的我執粗一些,而二乘人的我執細,既然有我見,那麼就會有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小乘人四相未空,法執未除,愛樂小果,深戀不捨,對於此經中無住之義,離相無住這個義理,他怎麼能肯聽受呢?聽受尚且不肯,怎麼能夠廣為人說呢?大家能聽明白了吧。因為小乘人雖說不執著五蘊的假合了,但是他還有我空之法,他就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但是都很微細的,不像我們凡夫這麼粗的,所以他不能廣為人說,那又怎麼能夠荷擔如來家業呢?這裡大家一定要明白,不是佛不平等,而是這個樂小法者自己不能聽受此經。

《法華經》中舉過一個比喻,就像大樹和小草,同樣下的雨,一樣大的雨,但是大樹它的根機好,它吸收的養分就多,小草根機淺,它吸收的養分就少,吸收的水分就少,是樂小法者自己不肯聽受。就像佛在講《法華經》的時候,我們經常用《法華經》來作比喻,講《法華經》的時候,佛講《法華經》,佛現瑞,舍利弗三次啟請佛講法華,這個時候五千阿羅漢退席。佛放光現瑞,要開始講《法華經》了,五千阿羅漢退席。他們說我們已經所作已辦,具諸佛法,還有什麼可聽的呢?他們就離席了。所以好樂小法的人對於大乘經典聽都不肯聽,更別說受持讀誦為人解說了,他聽都不肯聽,怎麼能受持為人解說?

摘自宏圓法師《金剛經》講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