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花杆,别样的渊源,别样的风彩(上)——陇南社火游艺之九十二

跑花杆,别样的渊源,别样的风彩(上)——陇南社火游艺之九十二

在礼县红河镇一带民间,有一种独特的跑花杆表演艺术,不论在春节社火场上,还是平时节庆活动中,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红河花杆舞源于民间祭祀活动。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任用赵国大王赵嘉为理廉官,其儿子赵公辅才能超群,亦被委以重任。赵公辅治理西戌之地,重教化而轻徭赋,对羌戌采取怀柔之策,受到了民众的拥戴,被尊为“赵王”。同时,他不但是西垂行政长官,而且还是秦先祖西陵墓地的守护官。

秦赵渊源深厚。赵公辅后代人才辈出,其八世裔孙赵壹曾任“汉阳郡计吏”,文才过人。他死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桃条、爆竹等驱邪物制作成花杆,用于歌舞祭祀活动。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逐渐演变成了现在民间社火活动中的一个表演艺术。

跑花杆,别样的渊源,别样的风彩(上)——陇南社火游艺之九十二

早期花杆制作极其简陋,其实质重在于祭祀、祈祝性。花杆一般长约三米,外涂五色或彩纸装饰。根据需要,将一端并拢扎紧,另一端任其分开,五人组合用四根花杆,七人组合用六根花杆,九人组合则用八根花杆。花杆讲求轻便,柔韧度越高越好,开合自如,便于表演。

表演花杆舞,演角有男也有女,服饰紧跟时代在变。起先,男角着紧身武士服,清秀干练;女角服饰鲜艳,美丽动人。如今,几经演变,女演角打扮得花枝招展,如同天女下凡似的,一式的着装,更加亮眼醒目,绚丽多彩。

跑花杆,别样的渊源,别样的风彩(上)——陇南社火游艺之九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