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嬌柔可愛的“小女人”到白衣戰袍“女戰士”,她們頂起了“半邊天”……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湖北告急!武漢告急!廣東2488名“白衣天使”飛奔武漢、荊州、宜昌戰“疫”第一線。其中女性將近1500人,已經大過“半邊天”。


她們是父母和愛人面前的“小公主”、嬌柔可愛的“小女人”、操持全家的“主心骨”……疫情來襲,為了亟待救治的患者,毅然決然走向前線,只把白衣作戰袍,瞬間成為“女戰士”“女超人”,燃燒自己,照亮前程。


前線戰正酣,思人情亦切。在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南方日報特派記者採訪了10位在武漢、荊州戰“疫”一線的廣東女醫護人員,聆聽她們的故事,傳遞她們對家人的告白。


丈夫接下特殊任務 讓我安心“上前線”


支援武漢抗“疫”17天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尹海燕每天早上都會收到丈夫發來的照片,照片裡,丈夫在樓下準時給小區裡的流浪貓餵食。


多年來,尹海燕每天早上上班前,都會給小區停車場裡的流浪貓倒好貓糧,這次來武漢,最讓她牽掛的就是這些流浪貓了。


丈夫懂她的心思,主動接下這個“任務”。每天早上收到照片時,尹海燕都覺得暖心:“他知道我擔心什麼,幫我解決後顧之憂。這是最好的支持。”


尹海燕從事重症醫學專業超過20年,2月1日是她從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調動至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第一天,當天,她就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武漢有疫情,我要上前線”。


2月21日,第二十二批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進駐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了一個53張床位的病區。作為所接管病區的主任,尹海燕連續一個星期都“泡”在隔離病房:掌握患者情況、細化診療方案……“全面摸底後做到心中有數,不然連睡覺都不安心。”尹海燕說。


在尹海燕看來,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在診療過程中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尤其重要。“有些患者本身疾病並不嚴重,但精神焦慮,導致恢復很慢。”同隊伍中的兩位心理醫生常進病房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尹海燕查房時也發揮身為女性的優勢,積極開導患者。


除卻巫山不是雲璐 遇到你是最大幸福


“90後”凌雲璐,是廣東省人民醫院呼吸科護士。如果不是這場疫情,她計劃春節期間去男朋友家見家長,3月份領證結婚。但當醫院發出通知,她沒有告訴男朋友,就毫不猶豫報了名。


她說,小時候經歷非典、汶川地震時就想,當自己長大了,肯定也會去支援。除夕夜,她帶著父母和男友的牽掛毅然出征。


接管的武漢市漢口醫院病區條件較差,患者病情很重。從小到大沒有離開過家的凌雲璐,剛開始感覺很無助。想家的時候,她手寫了兩頁紙的“我想媽媽”。


壓力和煩惱不能跟爸媽說,她都跟男朋友聊。每天晚上,她都在男朋友的電話中睡著。


在戰“疫”一線,小女孩變成了女超人。因為要穿防護服,她進病房前幾個小時都不敢喝水。前幾天,天氣比較熱,又一直忙碌著拖氧氣筒,幫病人翻身、抹身,出了很多汗,她突然覺得自己心慌又口渴。


男朋友很理解她,他開玩笑地說:“即便是剛生完孩子,病人需要你,你也會去。”“他真的很懂我,我想我一定會跟他走下去的。”凌雲璐說。


她笑著說,平日裡都是男朋友跟自己說情話比較多,還寫下“除卻巫山不是雲璐”的句子。這次她要隔空對男朋友也說一次情話——“遇到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疫情結束後 最想好好睡個覺


除夕夜出征武漢時,黃林潔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派出的首批醫療隊中唯一的女醫生。本科畢業於北大醫學部的她,又在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讀了碩士和博士,如今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漢口醫院的硬件設施與廣州相比有差距,黃林潔說,大家只能想辦法改善,在現有的條件下儘量做到最好。身形瘦弱的她,如今能快速熟練地為病人更換鋼製氧氣筒“大炮”;碰到患者病情波動時,她衝在前頭,迅速搶救,讓患者平穩度過危險期。


“我們出來不是赤手空拳上的,做的也是自己專業領域的事,只要做好個人防護,沒有問題。”每天近距離接觸患者,黃林潔並沒有恐懼。


她最牽掛的是將近70歲的老爸老媽。大年三十那天下午,黃林潔休假在家,跟爸媽看電視、聊天,等著過年。突然接到醫院電話,她跟爸媽簡單商量了一下,就立即開始收拾行李。吃了爸媽包的餃子,她便出發到醫院集合。


一開始來到武漢,黃林潔很擔心父母沒有人照顧,也擔心他們被感染。但是,隨著廣東大後方對家裡人的照顧,加上平時都與父母有微信電話聯繫,她也漸漸放下心來。


醫生要交替上白班和夜班,這段時間以來,她的生物鐘都紊亂了。黃林潔說,疫情結束後,自己最想要好好地睡個覺。此外,還想喝媽媽親手煲的老火湯。


還不想離開 還有很多工作未完成


“現在感覺有點惆悵。”作為第一批廣東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PICU(兒童重症監護病房)主管護師段孟岐已經在武漢奮戰了43天。她一方面思念家人想回家,一方面又捨不得放下工作,“我們管理的這些病人,無論是醫療還是護理,還有很多未完成的事。”


一個多月的高強度工作,她脖子上長了一個膿包,並迅速發展。前兩天,在中山三院援助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醫療隊駐紮的酒店,段孟岐就躺在紙箱子搭建的“臨時手術檯”上,同事用手機打光的“無影燈”,完成了這一小手術。


她開玩笑地說,自己經歷了“戰地手術”,人生完整了。但當晚,兒子跟她視頻時,知道媽媽做了小手術,心疼得一直哭。段孟岐也忍不住落淚。但欣慰的是,她發現兒子是真的會想自己了。


一說起5歲半的兒子,直爽的“東北大妞”段孟岐就變了畫風,忍不住掉淚。兒子讀幼兒園大班,每次打電話問得最多就是媽媽什麼時候回來,還為媽媽畫畫,照著爸爸寫的字歪歪扭扭地描上“武漢加油”。


段孟岐說,老公照顧一家老小,自己蠻放心,最牽掛的反而是廣州的科室。她管理的兒科重症監護室,是她與科室主任兩個人一手建立,“從來沒試過離開這麼久”。每天在前線繁忙的工作之餘,她都還會特意關注自己科室裡的各種信息。


廣東省疾控中心檢驗員莊雪:

想吃炸雞 想喝奶茶 想念你們


1995年出生的莊雪是廣東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檢驗所檢驗員、中心移動P3檢測隊隊員。2月5日抵達武漢後,她已在武漢江漢、江岸方艙醫院外駐守奮戰了32天。


她所工作的移動P3實驗室可完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任務,這是判斷患者能否出院的重要依據之一。每天,莊雪與同事要在實驗室中做70至100份不等的患者咽拭子樣本檢測,最高峰時單日樣本量達175份。


有天晚上11時,莊雪接到緊急任務要檢測一份樣本,當時她剛完成一整個白天的工作準備休息。接到消息後,莊雪和隊員們馬上趕回到實驗室,樣品一到便進入實驗艙檢測,一直忙碌到第二天清晨5點。


來到武漢,她最牽掛的是媽媽。出發前,媽媽連續兩個晚上都沒能入睡。到達武漢後,莊雪在吃飯、休息時都會準點給媽媽發消息報平安。她想對媽媽說不用擔心,在武漢這邊自己一切都好。


她向記者展示了一張照片,是2016年自己實習時,媽媽看望她一起留下的母女合影。“平時媽媽不喜歡拍照,那天正好在一起吃飯,她靠著我,就拍下了這張照片。”莊雪說,等疫情結束,準備和媽媽一起拍套母女藝術照。


對於三八婦女節有什麼心願,這位“95後”小女生在紙上寫下:“想吃炸雞,想喝奶茶。胖喵已經快忘記我了!想念各位親愛的。”


廣東省人民醫院危重病監護二科護士長陳麗芳:待戰鬥結束 回武漢看媽媽

“等到疫情結束後,我最想做的是回武漢看我媽,陪她聊天,逛街,去戶部巷吃最地道的熱乾麵、豆皮、蛋酒。等到疫情結束後,我們一家人想去三亞旅遊,去海邊看看日出、晚霞,嘆自然風光,過美好生活。”廣東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陳麗芳是地道的武漢姑娘,有很多憧憬。


“從疫情一開始我家先生就說,你是武漢人,又是重症專業,肯定要去支援。所以,有他支持,我毫不猶豫報了名。因為很多親人在武漢,本來很想去武漢,結果被安排來荊州,我想這裡也需要支援,這樣也好。”她說。


作為護士長,陳麗芳支援荊州不僅承擔護理工作,還負責把團隊帶好。“我們醫療隊的隊員來自很多家醫院,以支援荊州市中心醫院的醫療隊隊員為例,共48個護理人員,來自16家醫院,19個專業。大家要一起合作,我負責把班排好,既要保證護理質量,同時要給每個人合理的工作強度。”她介紹,經過了解摸底,將護理人員按照ICU、重症一區、重症二區3個區域分工,相互協作。


“考慮到這次需要的很多儀器當地醫護人員沒有頻繁使用過,我們的醫療隊員還把操作拍成視頻,加強培訓,教大家快速適應,我們和荊州團隊合作得很好。”陳麗芳說。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護士長周瑛:

感謝家人尊重我對工作的熱愛和付出


“我出發時,小女兒還不會走路,前幾天家人跟我視頻,她已經會自己走路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護士長周瑛說,雖然錯過了親眼見證女兒成長的機會,但來荊州是“實現初心”。


“工作方面我很努力,從結婚到現在,我先生從來都很尊重我的選擇,尊重我對工作的熱愛和付出。沒有他的支持,我肯定做不到。”周瑛表示,2月20號早上11點多接到醫院通知,下午2點多就趕到機場。“家人是我堅強的後盾,所以我能迅速反應,毫不猶豫地投入戰場。這次想對他們說謝謝,等我回家燒紅燒肉給他們吃。”


來到荊州後,周瑛印象中最累的一天是給ECMO病人做俯臥位通氣。“因為對危重症病人的每一個護理動作都要非常小心,翻身要五六個人,每個動作都要流暢,最大限度減少折騰病人。平時熟練還好說,我們這邊的團隊是臨時搭建的,要克服不熟悉等問題。所以我們就慢慢細緻地來,確認病人安全才能出隔離病房。”


周瑛最有感觸的是有一位病人握著護士的手說:“謝謝你,你懂我。”“就這三個字,就足以讓人眼泛淚花、聲音哽咽,讓我們感到來荊州是有價值的。因為我們護理團隊一直強調人文關懷。不僅除去病人身體上的病痛,也要消除他們心裡的擔憂。”她說。


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王夏戀:相互扶持 病人也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我很著急。因為我的病人本來情況好轉了,但這幾天有一些反覆,很擔心他。”這兩天,佛山市南海區第四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王夏戀總是提前來到病房。


“病人鼻腔出血了,不過最後發現是由於吸氧太久導致,好在不是身體裡的問題。我的心也算放下來了。”王夏戀說的這個病人前幾天剛因為病情好轉從ICU轉出,這一有情況,她的心情也隨著起起伏伏。


“我一直信奉醫生特魯多的墓誌銘: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我覺得這句話非常適合新冠肺炎,因為這個病沒有什麼特效藥,要靠病人自身的抵抗力。很多病人非常焦慮、恐懼,有的人因為隔離甚至覺得家人不要自己了。這時候他們特別需要心理護理和人文關懷。”


王夏戀說,作為一名護士,除了日常從事治療護理的工作,更多的事是幫助病人建立一種信念,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意志力。“對於比較焦慮的病人,我們就要細心留意他們的需要,關心他們。在他們恐懼的時候我會握住他們的手,一開始沒有回應,後來病人也會握住我的手,有回應了。”


病人的回應也讓王夏戀很感動。“我們和病人其實也是相互扶持、相互安慰的,他們也給我們力量。記得ICU轉出的那個病人,我第一次給他打針,都還沒松止血帶,他就給我豎大拇指。那時候我剛來,也有點緊張,是他給了我很大的力量。”她說。


中山市陳星海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學科帶頭人周紅梅:作為一個老醫生就想盡點綿薄之力


“連續作戰二十多天沒休息過,有點累。”56歲的周紅梅是廣東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醫生,到荊州後隨隊到該市下轄的松滋市負責新冠病人救治。


周紅梅去年已經退休,得知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向單位提出了申請。“我什麼都不圖,作為一個老醫生,就想盡點綿薄之力。”她說。


周紅梅說,剛到松滋的那段時間裡,每天都很忙碌,最累的一天工作了11個小時。“那一天轉運來了16個病人,還新收了兩個病人,一直搶救到晚上8點。”


2月16日是周紅梅的生日,高度緊張的工作讓她顧不上這個。“做醫生的,苦樂都和病人有關。”周紅梅說。


周紅梅說,對待新冠病人,不光要盡力治療,還要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幾天前,幾名醫療隊員和病人一起在病房唱起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在醫護人員的朋友圈裡接連刷屏。


讓她最開心的,是得知病人好轉的消息。“我在這邊參與治療的第一個重症病人剛剛還和我發了微信,知道病人康復了,也是我最開心的時候。”


來一線支援,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人。“家人特別擔心我,丈夫血壓都升高了,在深圳工作的兒子也放心不下。”


為了寬慰家人,周紅梅有空時會在朋友圈發發自己的近況,讓他們知道自己在這一切都好。“等到疫情結束,我就想回家做飯一家人好好吃頓飯。”


珠海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專科護士鄧瓊:

馳援半月 找回初心

2月20日,珠海市婦幼保健院手術室護士鄧瓊奔赴荊州,至今已有半月,她說,在這裡,感觸深,找到了從醫的初心。


大年三十,廣東派遣第一批醫療隊援助湖北,這一消息牽動著她的心。“我沒有什麼顧慮”,她說,疫情面前,醫護人員不應該退縮。


作為一名手術室護士,有時一臺手術需持續5—6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的能力已經被訓練出來,但初抵荊州穿上全身防護設備後,她還是感到呼吸困難。不過很快,她就適應了這裡的節奏。現在,鄧瓊在重症監護室上班,協助醫生管理重症病人,有時為他們治療,護理。


更多時候,她是在跟病人聊天,疏導情緒。“對疾病的恐慌超過了身體承受的疼痛。”鄧瓊說,病房裡,重症病人情緒複雜,他們擔憂外邊的家人,情緒低落。“這時我會安慰他們,還這麼年輕,會挺過去的,有什麼問題隨時叫我。”


面對病人的感謝,她總是回一句:“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直到有一位阿姨回應:“不,這不是應該的。”那一刻,鄧瓊彷彿被什麼擊中了內心。她感覺到了“一種被需要的感覺,這是一種幸福的滋味。”


3月,荊州的廣玉蘭開了,美不勝收。鄧瓊希望,疫情早日過去,那些上ECMO的病人能撤機,重症病人能轉輕症。當他們走出病房時,荊州不是空城,是記憶中熟悉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