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家庭,很难养出懂规矩的孩子

这几天,朋友总在和我吐槽家里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明明让她把玩具收拾好,就是不听。

说好了只看一集动画片就睡觉,答应得好好的,结果要关电视时开始各种耍赖,最后是又哭又闹。

出门前说好不买冰淇淋,结果一到了超市就开始各种放飞自我,一副不买我就不走的架势。


面对孩子怎么说都不听的行为,家长真的会分分钟气得要暴走。

像朋友这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他们立规矩的父母很多。

然而规矩是有,就是不起作用。

结果就变成了父母一边苦恼,一边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其实,孩子的每一面都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

孩子越来越不守规矩,那是因为父母亲手把规矩打破了。

大多不守规矩的孩子,都来自这几种家庭。

这几种家庭,很难养出懂规矩的孩子

父母不遵守规矩的家庭

近日,一个视频让人看了后怕不已。

一个两岁孩子,被父亲抱着,自己操控着方向盘开车上路了。


视频中可以看出,路上车辆不少,就在这辆车的正前方不远就有一辆白色轿车,两车车距十分接近。

然而,这位父亲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有多危险,在车辆行驶歪了的时候,还时不时调整一下车的方向。


车内的母亲更是录下视频发到朋友圈,炫耀称“盐城最小的驾驶员”。


这几种家庭,很难养出懂规矩的孩子

索性,没有酿出大祸。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抱怨遇到的熊孩子,其实都是因为孩子对规则意识的漠视。

世界上总是先有熊父母,才有熊孩子。

像这样一边教孩子守规矩,一边破坏规矩的父母屡见不鲜。

明明知道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一着急赶时间就带着孩子抄近路不肯走斑马线。

公园里写着禁止滑冰,偏偏视若无物,带着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不见得在听父母做什么,但是他们一定会把父母的言行看在眼里。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概念——映射

简单来说,就是人来到这世界时,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是谁,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反应,这就需要父母作为一面镜子映出他自己。

而最终一个孩子呈现出的样子,其实都来自他所看到的父母的一言一行。

如果父母规则意识本身就不强,对孩子来说,是最负面的榜样。

一对不守规则的父母,是养不出一个懂规矩的孩子的。

这几种家庭,很难养出懂规矩的孩子

总是对孩子妥协的家庭

生活里,总是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闹着要玩具。家长拒绝了几次后,孩子就开始哭闹。

结果,为了停止孩子的吵闹,家长往往以妥协就范。

孩子其实很聪明,他们懂得“操控”大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在《超级育儿师》中,有个叫李默睿的8岁男孩让人印象深刻。

小小年纪的他情绪化严重,非常暴躁,甚至会对妈妈暴力相向。

育儿师兰海看到妈妈身上的淤青,询问下才得知是孩子生气时咬伤的。


这几种家庭,很难养出懂规矩的孩子

而李默睿与妈妈平时的相处,经常是这样的场景:


妈妈说:“再玩5分钟!”

李默睿说:“25分钟。”

妈妈说:“25分钟太多了,10分钟!”

李默睿说:“不,25分钟!”

妈妈说:“不行不行!”

这样的拉锯战经常持续半天却毫无意义,最终还是以李妈妈的妥协告终。

父母在孩子面前,虽然总是下定决心绝不迁就孩子。

然而,一碰到孩子哭闹、耍赖,就开始心软、妥协。

坚持的原则都成了浮云。总觉得孩子还小,一次两次没有关系。

然而,如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所说:

“孩子3岁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


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


但当他20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在给孩子立规矩之初,他们的哭闹其实很正常。


如果碰到他们开始耍赖就妥协,那么孩子对你立下的规矩根本没有畏惧感,相反会钻各种空子让父母点头。

长久下去,孩子就会懂了什么是父母的“软肋”。每次想达到什么目的,他们就会继续朝这方面“努力”。

我们都不喜欢动不动就撒泼耍赖的熊孩子,然而,这样的孩子往往也是父母亲手培养出来的。

想要孩子懂规矩,在孩子犯规之初,父母就应该“温和而坚定”地执行规则。

这几种家庭,很难养出懂规矩的孩子

家庭规则不一致的家庭

经常能听到身边的爸妈聊天的时候,问对方:你在家唱“红脸”还是“白脸”?

我们从父母那一代接受到的教育是,家里一定要有一个红脸和一个白脸。

如果都唱红脸,那么孩子会被严厉管教压得透不过气,而父母都唱白脸时,孩子又会被纵容难以管教。

在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里,郭晓东曾说过,妻子程莉莎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很严苛。儿子吃块巧克力,都得先征求妈妈的同意,看到儿子央求的眼神,他感到特心疼。

所以,每次他就背着程晓莎给儿子巧克力,还嘱咐儿子不要告诉妈妈。


这几种家庭,很难养出懂规矩的孩子

然而父母对待规矩执行的立场不一致,就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困惑。听爸爸的?还是听妈妈的?

经过几次下来,他们就会知道在爸爸那里行不通就去找妈妈,或者妈妈那里行不通就去找爸爸。

总之,谁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去找谁。

一面是妈妈辛苦立规矩,一面是爸爸带着孩子坏规矩。

这种爸妈互相拆台式的教育,让家里辛苦订下的规矩形同虚设。

聪明的父母其实懂得“结盟”

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的父母一开始在她打乒乓球初期,也有过争执。

爸爸觉得妈妈的指导方法不正确,妈妈觉得自己打过乒乓球更懂。

夫妻俩争执不下,导致训练方法总是改变,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结果福原爱越打越差。

好在夫妻经过沟通,最终定下来由妈妈主要负责指导,之后,福原爱的乒乓之路才越来越顺畅。

父母总是唱反调,孩子一开始会不知所措,渐渐地,他们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应对方式。在爸爸面前一个样,在妈妈面前又是一个样子。

小小的孩子,就成了一个“两面派”

从小学会表里不一的孩子,会把真正的自己隐藏起来,长大后难以与人建立真实亲密的关系,也不敢自信地表现自己。

这几种家庭,很难养出懂规矩的孩子

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喜欢规则。

2岁以后的孩子,就开始进入秩序敏感期。


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规则让他们感到安全,并会产生一种对他自己环境里的所有事情都能控制的快乐。

因为对孩子来说,规则意味着安全,而不是束缚。

所以,父母没必要担心过分地强调规矩给孩子带来压力,伤害亲子关系。相反,应该确认的是父母对于原则的立场一致。

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

配合默契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也才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几种家庭,很难养出懂规矩的孩子

规矩对于孩子来说,不是约束,而是父母对于他们的一种保护。

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一个从小不守规矩的孩子,如果长大后成为一个不遵守社会规则的大人,到头来为此买单的还是父母自己。

左手是爱,右手是规矩。最怕我们以为这是一道单选题。

无条件爱着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遵守基本的规则,你的孩子将来才能有原则。


这几种家庭,很难养出懂规矩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