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備考:梳理教育學之“地位”

關於教育學部分,出現了繁雜的中西方教育人物和書籍,特別容易混淆,在歷年考試中,這部分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為方便學員記憶,現特別對教育學部分出現的所有“地位”進行整理。

教育的最基本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教育的基本矛盾——受教育者和教育內容

最古老的教育起源學說——神話起源說

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學說——生物起源說

最認可的教育起源學說——勞動起源說

教育和生產勞動第一次結合——原始社會

教育和生產勞動第二次結合——資本主義社會

教育和生產勞動第一次分離——奴隸社會

教育和生產勞動第二次分離——封建社會

第一次明確將美育列入教育方針——蔡元培

第一次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蔡元培

義務教育最早起源於——德國

師範教育最早起源於——法國

中國師範教育最早起源於——南洋公學

教師資格證制度最早起源於——美國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人的現代化

人全面發展的核心因素——智能、體能

首次明確教育工作作為專門的職業——《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

課程一詞最早見於——唐朝

義務教育的特點——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

義務教育課程的特點——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

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的特點——強制性、普及性、基礎性

學校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強制性、普及性、基礎性

課程計劃的首要問題——科目設置

課程標準的核心問題——課程目標

教材的主體——教科書和講義

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

基本而特殊的課程資源——課程標準和教科書

課程資源的核心、主要組成部分——教材

實現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組織教學活動

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的核心——課程內容的改革

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徵——主動性

現代學習方式的核心特徵——獨立性

現代學習方式的重要特徵——獨特性

現代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徵——體驗性

教學的中心環節——領會知識

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上課

德育的永恆主題——愛國主義教育

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道德認識

德育過程的基礎——活動和交往

品德的催化劑、動力——道德情感

品德的精神力量——道德意志

品德的標誌、關鍵——道德行為

德育的基本途徑——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最廣泛流行的德育學說——認知模式

評價學生的基本方法——測驗法

瞭解學生的基本方法——觀察法

班主任的中心工作、中心環節——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班主任的首要任務——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班主任的中心任務——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

班主任最經常性的工作——德育工作

使用廣泛的研究方法——觀察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