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對策幫助你度過3階段,養成新習慣,堅持到質變

習慣的培養真的不是件易事,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實操起來,就真的很有難度。

說好要運動鍛鍊健身,買了裝備辦了卡,成功打卡卻寥寥;明明要發奮看書學習,卻坐在桌前三心二意,手機刷得停不下來;第N次說要攢錢,斷舍離,卻還是沒忍住,衝動消費……

諸如此類的情況可能不在少數,我們都對生活懷揣著美好的願望和希冀,但是現實中卻總是止步不前——太難了。我們都知道那些好習慣一定有益處,卻總是難以開始、難以堅持。

古川武士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告訴我們:這也許是因為“習慣引力”,人都傾向抵抗新變化,維持現狀。而這本書正好也能夠幫助我們開始新徵程:培養一個又一個好習慣,並且一直堅持下去,改變我們的人生。

7個對策幫助你度過3階段,養成新習慣,堅持到質變

這本小書很薄,讀起來也很輕鬆,因為有很多具體的案例,一步步教你如何培養和堅持新習慣,非常詳盡,堪稱保姆級習慣培養指南了,這也許就是日本人的細緻,對讀者很友好。

階段一:反抗期(Day1-Day7)

“萬事開頭難”這句話是一點也沒說錯,對於培養一個新習慣尤其如此。

之前,我計劃開始每晚做10分鐘睡前拉伸,雖然有教程,但我不知道自己做需要花費多少時間,而自己又太僵硬,可能做不好,所以有一定的畏懼心理。

而當有一天我終於下定決心,開始第一次跟著教程實操時,因為對動作完全陌生,且身體僵硬,所以花了一些時間,動作可能也不夠標準。第二天,我靠回憶做了些基本動作,時間變短了。但是第三天,我有事耽擱了,就沒有做了,第四天我也因為懶惰而沒有繼續了。

大多數人可能也是這個情況,古川武士將習慣培養的第1天-第7天稱為反抗期,這一啟動階段是最容易勸退的階段,為此我們可以有兩個對策:

對策一:從嬰兒學步開始,換言之把行動的門檻降到最低,每天都積累一小步,這樣行動壓力比較小,也能引發動力。所以我的晚間拉伸應該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慢慢疊加,避免一上來就做全套,壓力大。

7個對策幫助你度過3階段,養成新習慣,堅持到質變

而且在培養習慣的初期,切記“貪多嚼不爛”,我們應該鎖定一項習慣,不要同時培養多項習慣,然後通過細分時間或步驟,設定容易執行的門檻,並且不要太在意結果,先從有效嘗試開始。

對策二:簡單記錄,包括時間、內容、完成度等。這樣能夠客觀地分析並瞭解問題,減少行動的不確定性,提高動力。並且記錄不要過於繁瑣,這樣才能保持每天記錄。

對我來說,在嘗試過晨跑和夜跑之後,我確定自己比較適合夜跑,晨跑既做不到早起,陽光又比較曬,還要洗澡,所以我應該選擇晚間跑步。通過不斷記錄分析,我們可以找到自己適合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從而提高堅持率。

7個對策幫助你度過3階段,養成新習慣,堅持到質變

娛樂圈中的跑步達人張鈞甯曾說過:“在你猶豫的時候,你先穿上跑鞋下樓,這樣當你還沒做好決定的時候,可能已經跑完回來了。”

習慣的培養只要開始了,並熬過了一開始的7天,就有可能打開新世紀的大門——總之就是撐下去。

階段二:不穩定期(Day8-Day21)

度過了習慣培養的反抗期,我們就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來到了不穩定期,這段時間是最長的,這段時期的重點是如何建立習慣機制,持之以恆。

對策三:行為模式化。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其作者查爾斯·杜希格告訴我們:“大腦將一系列行為變成一種自動的慣常行為,而這是習慣形成的基礎,這個過程被稱為組塊化。”

如果想將培養的習慣組塊化為慣常行為的話,我們就需要養成固定的行為模式,包括時間、地點、內容等,並認真執行,培養節奏感。我們要儘量選擇不被打擾的時間和地點,以保證每天持續行動。

7個對策幫助你度過3階段,養成新習慣,堅持到質變

每天做卷腹的習慣我已經培養了兩個月了,雖然我設定了鬧鐘,但還是比較隨意,所以有時候還是會偷懶沒有打卡。為此,根據古川武士的建議,我應該要固定好時間,而且當鬧鐘響起時,不管在做什麼都應該立刻完成,這也就要求我們要提前規劃好時間。

對策四:設定例外規則。在制定習慣培養計劃時,要考慮例外狀況,包括身體、氣候、臨時事項的考慮應對方法,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有彈性地執行計劃,減少壓力。比如像第一階段的“嬰兒學步”對策一樣,降低難度,輕鬆一點完成預定計劃。

去年我試著每週跑步,最終堅持了半年。在這個過程中,有遇到身體不適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就用走路代替了跑步,當時我也會有些心虛,覺得自己是在注水,但是因為APP上的記錄沒有斷,所以就很好地鼓勵我下一次繼續跑步。

人生不必太苛求,我們要放棄完美主義。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生活中總會有例外狀況發生,我們需要一邊嘗試一邊給自己一定的包容度,設定一些例外規則,以便繼續。

對策五:設定持續開關。《習慣的力量》中告訴我們:習慣養成的迴路包括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而在古川武士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則為我們提供了12個持續開關,不僅僅有獎賞,還有處罰:

1. 糖果型開關(快感)

7個對策幫助你度過3階段,養成新習慣,堅持到質變

2. 處罰型開關(危機感)

7個對策幫助你度過3階段,養成新習慣,堅持到質變

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開關,疊加不同的開關。比如學習,就可以設置成遊戲模式,通過沖關而獲得獎勵,以激勵自己;而攢錢的話,就可以設立好稍有難度的目標,並讓家人或朋友監督,否則就罰款等。

其實看到這裡,可以發現習慣的培養其實並不容易,但是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只要我們一步步來,就能夠贏得勝利。

階段三:倦怠期(Day22-Day30)

當堅持度過了不穩定期後,習慣養成就來到了倦怠期。此時的我們容易產生倦怠心理,也可能會功虧一簣,所以這個時候也不能鬆懈。

對策六:加上變化。可以通過稍稍改變一些內容、環境、持續開關等,來打破單調的氣氛,避免心情低落,而是以嶄新的心情接著出發。比如跑步的話,就可以換一條新的跑步路徑,之前我總是在操場跑圈,久了之後就覺得有些無聊。

對策七:計劃下一項習慣。當下的習慣養成已經接近尾聲,此時我們不僅擁有了培養習慣的經歷,培養習慣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了,就可以給自己擬定下一個習慣的養成計劃,包括將大目標拆分為日常小目標、排列優先級等,但是擬定好計劃了也不要急於執行,等到當下的習慣已經完全融入生活時,再開始下一項。

7個對策幫助你度過3階段,養成新習慣,堅持到質變

我們都知道習慣帶來的益處,但我們都太急躁了,渴望立竿見影地看到效果,獲得豐收,可是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只能靠慢慢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就像寫影評、書評這個事,確實急不了,閱片和讀書都需要積累,才會有內容可以輸出。每天看一個小時書,一個星期就是7小時了,積累是可觀的,量變才會帶來質變。每個月存500塊,長期下來,複利也是不可小覷的。

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古川武士還將習慣分為三種:

① 行為習慣(一個月)、如閱讀、寫日記、整理、節約等;

推薦佐藤傳《晨間日記的奇蹟》、奧野宣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山下英子《斷舍離》、博多·舍費爾《財務自由之路》

② 身體習慣(三個月)、如減肥、運動、早起等;

③ 思考習慣(六個月)、如邏輯思考能力、創意能力、正面思考等。

推薦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王可越《創新化生存:如何將不安的焦慮轉化為創造的動力》

河森堡說:“閱讀讓人理解宏大而抽象的概念,進而將人置於清晰的因果背景之中,而這種因果又會給人以根本性的指向,讓我們得以擺脫短視和小利的干擾,在更大尺度上做出明智的選擇,這便是閱讀的價值。”

實際上,習慣的培養也同樣需要長期眼光,不要被當下所幹擾,而要以五年、十年、二十年等宏觀時間為導向,來進行選擇,從而讓那些習慣發揮價值,改變我們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