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森先生其艺其人(一)家传师教

杨宝森先生其艺其人(一)家传师教

在30年代的京剧四大须生中,杨宝森年齿较幼而谢世最早;卒年不足五十,正当壮岁。40年的舞台生涯中,他似乎也没有过轰轰烈烈的黄金时代;那种场外人山人海、场内山崩地裂的气氛,从来与他无缘。有人说他"唱一辈子戏没发过财",不全为谬。然而,他所创立的杨派艺术却余韵绕梁,香烟不断,海内外知音颇众,继者大有人在。正式传人之外,私淑弟子尤多。时光的冲刷未能消磨人们的记忆,历史的积淀反而增添了他艺术的光辉。内行有言:"杨三爷红在死后。"在京剧流派艺术的白花园中,杨派至今如空谷幽兰,一枝独秀,吸引着广大"杨迷"。

这种艺术现象,在京剧史中当称独步。究其原因,答案在杨宝森其艺其人之中。

杨宝森先生其艺其人(一)家传师教

家传师教

杨宝森,字钟秀,祖籍安徽合肥,1909年生于北京。

他的家庭是京剧世家。祖父杨朵仙是晚清著名花旦,伯父杨小朵亦以花旦驰名。清代笔记曾载:某王爷嗜戏成癖,每每粉墨登场。一次府中堂会,坚邀杨小朵合演《翠屏山》,杨饰潘氏,他饰石秀。"吵家"一场,潘撵石秀,杨小朵突然念出:"你就是个王爷,今儿个也得给我滚出去!"当时举座失色,愕不能言。而杨小朵面不改色,王爷恼怒不得,勉强敷衍终场,一时盛传都下。杨小朵当年的舞台声望、机敏泼辣,由此可见一斑。


杨宝森的父亲杨孝方是知名武生。杨宝森与大哥杨宝忠自幼学艺,均工生行。但他的开蒙老师却是花脸前辈裘桂仙。

裘桂仙曾与谭鑫培、杨小楼等同为内廷供奉,入宫为慈禧、光绪应戏差。他嗓败后曾改业为琴师,为铜锤花脸何桂山操琴;中年登台复出,仍宗何派。他虽工以唱为主的黑头大面,武功却也不错。杨宝森从五、六岁就随他学毯子功。

有的文章说:杨宝森与裘子盛戎幼年同随裘桂仙,开蒙戏为生净对儿戏《断密涧》云云。窃以为未必可信。查杨宝森为10岁即搭斌庆社转战京沪,随即小有名声。拜裘桂仙学艺,当在1919年之前,而裘盛戎晚杨6岁,此时不过四龄,岂能整出地学下李密来?或者当在此后,但对杨来说,显然已非开蒙。裘桂仙化雨杨氏,主要是从毯子功上"开范儿"。至于杨宝森为什么不向身为武生的父亲就近学武,则出于梨园界易子而教的传统。

杨宝森真正学老生戏,得益于陈秀华和鲍吉祥。陈得余(叔岩)派神髓,后又应聘于斌庆社,对杨宝森影响尤深。而专习汪(桂芬)派的前辈老生王凤卿,对杨宝森也有相当影响。

搭班斌庆社边学边演,前后大约六年,杨宝森随社或久战北京,或远征沪上,丰富了艺术实践,也引起了观众的注目,"斌庆有个小老生,唱余派,不错!"但是,16岁以后,由于倒仓和其他原因,他从舞台上消失了。谁也不曾料到,这个暂时的消失却是他艺术升华的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