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死後權利失衡,是導致明朝亡於崇禎之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今天我們聊一聊中國史上最硬氣的皇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皇朝是怎麼滅亡的。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對於這位皇帝,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人說他是一位好皇帝,在位期間除奸黨勤於國事,有人說他在位期間民不聊生天下大亂,是個亡國之君,褒貶不一。

魏忠賢死後權力失衡,是導致明朝亡於崇禎之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明朝的滅亡主要是三個原因,士族竊國、農民起義、外族入侵。那麼明朝到底為什麼會走到積重難返地步,為何偏偏亡於崇禎之手,崇禎到底做了什麼以至如此的?

可以說明朝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於崇禎,崇禎剛剛繼位皇帝,正值年輕氣盛,被東林黨人滿朝公卿蠱惑。把明熹宗留給自己的最大政治遺產,大太監魏忠賢剷除了,喪失了一柄利器,以至於士族勢力無人可制,最終漸漸失去對朝廷的把控。

在古代太監的權利往往來自皇權,魏忠賢一去實則是崇禎自斷一臂,由此天下政權旁落,這一舉措大大加快了士家豪族對土地的搶奪兼併。所以後來在李自成帶兵包圍北京的時候,太監曹化淳就曾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魏忠賢死後權力失衡,是導致明朝亡於崇禎之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土地的兼併,老百姓沒辦法餬口,為求生計只能起義造反。這個時候的崇禎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了個政治上的大錯,他又犯了第二個錯誤,他用士人領兵鎮壓農民起義,結果不但沒有多大起色,反而戰事焦灼軍權旁落。

各軍將士只知道跟朝廷要響銀,沒有響銀就不聽軍令剿匪。而這個時候百姓窮苦國庫空虛,偌大個皇朝竟然沒錢了?這個是崇禎以往沒有想到的,自己有朝一日會陷入如此境地,這個時候才明白為何歷任皇帝要養宦官勢力為己用,所以這個時候崇禎開始亡羊補牢,重新啟用宦官。《春明夢餘錄》記述:“崇禎二年十一月,以司禮監太監沈良住提督九門及皇城門,以司禮監太監李鳳翔總督忠勇營”。

魏忠賢死後權力失衡,是導致明朝亡於崇禎之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時的大明江山已經風雨飄搖,到處都是戰火紛飛。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內有世家豪族割據,外有滿族清軍扣關,政策下達不了,將士調動不易。

明思宗十七年明朝面臨亡國之患,崇禎召集內閣大臣時悲嘆道:“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無一人相從?”

正是由於一錯再錯,以至於政權軍權皆喪,所以才導致大明皇朝毀於崇禎之手。崇禎的失敗是在政治上輕信士人,沒有很好的平衡朝中勢力,加速國內階級矛盾爆發。在軍事上又延續政治上的失誤,以至於無力去解決內憂外患。

魏忠賢死後權力失衡,是導致明朝亡於崇禎之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起碼在亡國那刻,崇禎心裡其實已經想明白了,才會說出:“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無力迴天的崇禎最後在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