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美国著名画家惠斯勒的遭遇

文人相轻,并非吾国之所特有,黄发蓝眼们闹腾起来,一点不比我们差。艺术风格不同,争论不休,江湖习气特浓。惠斯勒,美国十九世纪末著名画家,也许是那会儿的美国并不强大,在巴黎伦敦们的眼中,不过是乡巴佬的角色。惠斯勒拿一幅画到伦敦展出加售卖,结果因要价太高,被人骂得狗血淋头,无奈之下,惠斯勒打起了官司。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美国著名画家惠斯勒的遭遇

惠斯勒,美国画家。1834年7月14日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1903年7月17日卒于英国伦敦。作品有铜版画《法国组画》、肖像画《母亲》及组画《泰晤士河》等。惠斯勒习惯于用人们认为古怪的名称给画命名,他蔑视学院派的准则,走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就引起了其他流派的不满,视其为不入流的另类,暗讽嘲笑什么都有,“那个乡巴佬美国人也来了”。

十九世纪末,艺术家从世界各地来到巴黎跟印象主义接触,然后随身带走新发现,同时带走艺术家作为反对有产阶级的偏见和习俗的造反者所持有的新态度。惠斯勒就是这一信条最有影响的鼓吹者之一。他不是印象主义者,因为他最关心的不是光线和色彩的效果,而是优雅图案的构图。他鄙视公众对富于感情的轶事趣闻所表现的兴趣。他强调的论点是:关乎绘画的不是题材,而是把题材转化为色彩和形状的方式。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美国著名画家惠斯勒的遭遇

惠斯勒的作品《黑色和金色夜曲》,这幅画,夜空中的烟花碎屑发着金光,映在深沉的湖面上,旁边黑青色的树无言漠视,近景中的人们在看着这一切,远处,还有烟火在不停燃放,这不正像一支舒伯特的小夜曲么?音符不断缓缓起落,回旋。落墨洗练简洁,风格明快独特,个性十足。也正是这幅画引发了一场官司。

在英国伦敦展销时,惠斯勒把它定价为200吉尼(美国旧时金币)。哪知,一股污泥浊水式的秽言竟劈头盖脸地泼了过来。攻击得最恶毒的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他认为:“把颜料罐打翻在画布上还要观众付钱,实在是一种欺骗”。于是,拉斯金竟洋洋洒洒地信口开河:“从前我看见过,也听说过许多伦敦人的厚颜无耻,却从来没有想到会听说一个花花公子向观者脸上扔了罐颜料而讨价200吉尼。人们真蠢,还能让惠斯勒的画展出!”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美国著名画家惠斯勒的遭遇

面对约翰·拉斯金这种信口雌黄的人身攻击,惠斯勒很愤慨。一气之下,投诉至伦敦白区法院,控告拉斯金犯有诽谤罪。法庭如期开审,检察长明显看不起美国来的惠斯勒,脸拉得长长的如驴脸,被告的辩护人咧着嘴,替拉斯金百般开脱。他们带着嘲弄的口吻议论惠斯勒完成那画是毫不费力的。

检察长挑衅地问惠斯勒:“你完成那幅《夜曲》需要多长时间,你能告诉我吗?”这话的潜台词极明显而浅薄,检察长想以这幅画的创作时间短为借口,证明它不值钱。对于此类与案件无关的狡辩之词,惠斯勒完全有理由严词拒绝。但惠斯勒偏不,反而一扫画家平日那副清高、孤傲,平淡地答话:“检察长先生,能劳驾您再重复一遍吗?”看惠斯勒那悠闲的神情,检察长马上感到自己的问话确实有些不伦不类,脸部肌肉顿时抽搐了一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美国著名画家惠斯勒的遭遇

检察长这尴尬的表情,让惠斯勒捕捉到了。他心中一喜,故意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一会儿,居然漫不经心地答话:“噢,让我想想,大约一天⋯⋯要是第二天画没有干,就再补几笔。噢,对啦,一共工作了两天。”检察长一阵狂喜,一下子露“馅”了,讥笑着发问:“亲爱的画家,两天的工作,就要价200吉尼吗?”

突然,惠斯勒提高了嗓门:“检察长先生,你搞错了我要的是终生学识价。”检察长那浅薄的笑容一下子凝滞在脸上,支支吾吾地不知说什么好。因为知识和学识成果的价值,是不能以个人投入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这是人所共知的真理。愚蠢的检察长,此时才明白自己中了惠斯勒的圈套。那个红鼻子胖法官见状,忙连连发话打圆场。这场惠斯勒以侮辱名誉的罪名向伦敦白区法院提出的控告,法庭最终判处拉斯金有罪,但只须支付十便士的罚款。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美国著名画家惠斯勒的遭遇

三国曹丕在《典论》中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共存的。文人之间相互瞧不起,互相寻找对方作品中的瑕疵,然后抓着彼此的把柄广而宣扬一番,更有甚者是在这种轻视中获得自己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艺术界约翰·拉斯金式人物多得很,以及那一场官司中的“检察长”、“胖法官”等,“文人相轻”及无耻的帮凶与艺术一样不分国界,密蜂、苍蝇、蚊子、臭虫等等同在。(文/蔡驷 图/网络)(文与图如有侵权,请速联系予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