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秦始皇有什么恩怨?为何要刺杀他?

白话历史君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之后,后韩国被秦始皇所灭、家破人亡父母惨死,从贵族之子到亡国之臣。因此张良与秦始皇有不共戴天的灭国之仇、亡族之恨,国仇家恨所以张良想刺杀秦始皇为故国、家族复仇,只是刺杀没能成功。


小龙女5505


  • 张良是韩国人,他的祖父与父亲都做过韩的相国,属于韩国贵族后代。韩国被秦国消灭时,张良还年轻,他变卖了家里的财产,离开了老家,四处结交英雄,一心要为韩国报仇。

    秦始皇喜欢到各地巡游,祭祀名山大川,在那里刻字颂扬自己,以求流传千古。再有就是彰显自己威武,使六国剩余势力惧怕。

    张良一心想报仇,他探听到秦始皇出巡要经过博浪沙,就预先和自己结交的一位大力士,埋伏在树林里。等到秦始皇的车队路过时,大力士用大铁锤砸向秦始皇的车,可惜只打中副车。

    张良刺杀秦始皇失败后,逃亡下邳,后来加入了刘邦的起义大军,最终成为一代名士。

  • 张良的事迹,主要记载于《史记·留侯世家》之中。张良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丞相,所以张良有及其深重的韩国情结。

    韩国被秦国灭亡的时候,张良仅有二十岁,还没来得及为韩国出力,韩国就灭亡了。于是,张良选择了一条艰险的人生路,为韩国复仇。

    张良为何选择复仇?即是为自家复仇,作为韩国公子,韩国的最高贵族,复仇这条道路的选择大可理解。秦国灭六国,六国之后不甘失败而伺机复仇者大有人在,张良不过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而已。


史海闲聊


张良(约前250年—前189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禹州)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

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原是韩国贵族的后代,他的父亲和祖父两代人,曾经辅佐过韩国五代的国君,可见张良家族的显赫非同一般。战国时期,秦国所选择第一个灭掉的国家就是韩国。韩国灭亡时,这时候的张良已经二十多岁了。他由原来的贵族一下沦落成为了平民,这让他很不甘心。对秦朝的仇恨自此也深深的埋在了他的内心。


可爱的小豫


张良与秦始皇国恨家仇,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张良,战国时期韩国人,贵族出身,张良的祖辈连续五代出任韩国宰相。不出意外的话,张良有很大概率继承父亲的位置,也成为宰相。然而公元前230年,秦国大将内史胜率军灭亡韩国,韩王被俘。韩国成为战国七雄里第一个被秦始皇灭亡的国家,张良的人生也随韩国的灭亡进入到了黑暗之中。因此,张良特别痛恨灭亡自己国家,摧毁自己生活的秦始皇,与秦始皇可谓是国恨家仇、不共戴天。

张良(影视作品)

秦始皇灭掉了六国,建立了大秦,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确实可歌可泣。但秦始皇在灭亡六国过程中也破坏了六国原来贵族的利益,很多残存的各国贵族把亡国的仇恨归咎到秦始皇身上。其中不乏挺而走险者——刺杀秦始皇。张良就是那个决心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雪恨的忠义之士。在韩国灭亡后,张良散尽家财,时刻为复仇准备着。

公元前218年,张良获悉秦始皇到东方巡游,车队要经过阳武博浪沙。于是张良打造了一个一百多斤的大铁锤,并与一位大力士提前埋伏在秦始皇必经之路上。当秦始皇车队经过时,张良命大力士将铁锤砸向秦始皇的车子。被击中的车子瞬间车碎人死,但由于秦始皇乘坐了别的车子,所以躲过一劫,张良刺杀计划失败。事后,秦始皇全国搜捕刺客,均无功而返。

《资治通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误中副车。

张良能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仍不忘初心,刺杀秦始皇,确为一义士也。其实在张良刺杀秦始皇前,秦始皇受到过比张良刺杀还要惊险的被刺事件——荆轲刺秦王。(这或许就是后来秦始皇加强防护,而张良难以得逞的一个原因吧。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命卫国人荆轲以向秦国进献城池地图为名,暗中在图里藏匿匕首,以图刺杀秦始皇。结果失败,荆轲也被秦始皇杀死,随后燕国灭亡。荆轲刺秦王比张良刺杀秦始皇早了九年,张良的决定是否受到了荆轲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但荆轲刺秦王虽失败了,却受到历代义士赞扬,因而张良的做法也与荆轲般值得佩服颂扬。

荆轲刺秦王

张良刺杀秦始皇的计划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张良就此放弃了反秦复韩的决心。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暴秦。随后各地诸侯豪杰纷纷响应,各地反对暴秦已成星火燎原之势,张良看到了希望,决定用实际行动参与到反对暴秦的历史潮流中,以报自己的国恨家仇。

公元前208年,张良聚集了一百多人,投靠了沛公刘邦。张良经常向刘邦进献兵策,刘邦都采纳了,张良决定跟随刘邦以图大业。

张良与刘邦(影视作品)

后来,刘邦投靠了项梁。项梁在得知楚王陈胜战死的情况下,采纳范增意见,拥立楚国后裔芈心为楚怀王,以得到天下百姓支持,壮大反秦势力。张良随后建议项梁拥立韩国后裔为韩王,借机树立更多党羽。项梁采纳了张良的意见,张良随后搜寻到了韩国后裔韩成,并拥立他做了韩王。接下来,张良与韩王成带领一千多人回到韩国故地,进行着反秦战争。但由于敌强我弱,始终处于流动作战之中。

公元前207年四月,刘邦与秦军在洛阳东交战,张良深知只有刘邦能灭亡秦国,光复韩国,于是在安顿好韩王后,领兵追随刘邦。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于公元前206年十月抵达霸上,俘虏秦王子婴张良消灭秦国的愿望得以实现,大仇得报。

张良能在韩国灭亡的情况下,仍旧坚持抗争,为灭秦复韩而孜孜不倦的努力着,是谓忠义也。在各路诸侯群起反秦后,能投到刘邦处并成就一番伟业是谓智谋也。秦始皇及他的后代有张良这样的敌人能不败亡吗?


史无眠


了解张良出身的人,大概就能明白张良和秦始皇之间的恩恩怨怨了,称得上是国恨家仇。

张良原本是战国时期韩国贵族,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经辅佐过韩国的五代君王,在韩国政坛颇具影响力,张家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可惜这一切都被秦始皇打破了。

战国时期,秦始皇吞并六国的开始就是韩国,当韩国灭亡的时候,此时的张良已经是20多岁的成年人,这种亡国之恨可以说谈得上是刻骨铭心。

因此,在张良的心里,刺秦是一件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情,这就是后来苏轼在《留侯论》中所谓的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韩国被灭以后,张良从贵族也就变成了普通的平民,于是他散尽家财,结交各地的奇人异士,为反秦复韩做准备。

张良为了行刺秦始皇还做了好一番的部署,当时他在齐国境内找了一位大力士,据说这位大力士可以挥动120斤的铁锤。

张良想趁着秦始皇游历的时候,在路上埋伏秦始皇,用铁锤砸死他。

虽然布置得很好,但是百密终有一疏,张良的行刺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纰漏,遭到秦始皇的全国通缉。


是阿维啊


回答历史问题还是非常得心应手的。如果要是讲起张良和秦始皇之间的豪门恩怨还是应该言简意赅,毕竟打字很累,小伙伴们看着也很疲惫。

张良在韩国属于上层贵族,秦朝灭了韩国导致张良国破家亡,一下从上层跌落下来,摔得够呛能不疼吗,这种疼痛都是拜秦始皇所赐,于是张良怀抱国仇家恨和恢复韩国的目的展开了与秦始皇之间的你死我活

张良找来大力士,趁秦始皇东巡的时候下手,大力士埋伏好之后,发现秦始皇的车队浩浩荡荡向这边驶来,但所有车辇全是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向这辆车出击。120斤的大铁椎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

然而,被大力士击毙命者为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幸免于难,下令在全国大肆搜捕凶手10天不得,后来不了了之。





真真渣


我们看一下张良的家世背景,就一个他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了

张良,原来是韩国的公室贵族,家世显赫,祖上两代人都是韩国宰相,先后辅助了五代韩王,可以说是韩国的顶级功臣,是很受人尊敬的,知道张良二十岁的时候,秦王嬴政开启了他的灭国大战,但是首先灭掉的就是韩国,公元230年,韩王韩安投降,公元234年,韩王韩安被处决,韩国贵族也几乎被赶尽杀绝,包括张良的家人,对于年纪轻轻的张良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本来的国家国泰民安,本来的家庭幸福美满,但是却因为秦始皇一切都毁于一旦,所以他恨秦始皇,毕生的愿望就是反秦。


邸家姑娘


张良与秦始皇之间,既有私仇又有国恨。首先张良出生于韩国世家,其祖辈世代在韩国为相国。在战国时期相权之重,丝毫不亚于君权,因此,这位本来可以舒舒服服继承家族荣耀的长公子,未来韩国国相,一下子成为了通缉犯。

张良从天堂瞬间坠落到了地狱,曾经的家族荣耀付之一炬,取而代之的是精神上羞辱和身份变化带来的落差。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首先经历了父亲的去世,随后便是祖国韩国被秦国所灭,那个时候的张良年少,还没有在韩国担任官职。

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史记·留侯世家》

曾经的张良是衣食无忧,无忧无虑的贵公子,如今却成了颠沛流离、四处游荡的苦命人。作为韩国的没落贵族,张良对于秦,对于秦始皇,心中充满了仇恨。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史记·留侯世家》

当时张良的弟弟死了,但他并不下葬,而是散尽家财,在天下遍寻刺客,要去刺杀秦王嬴政。这个时候的张良想法还很单纯,他认为破坏自己的幸福生活,并造成国家灭亡的人,只有秦王政一人,只要杀了这个十恶不赦之人,自己的大仇就可以可报了。

这个时候的张良,并没有意识到韩国的灭亡除了秦国的强大,同时有他自身的原因。一个国家的灭亡,并不仅仅是因为强兵灭国所致,更是因为其政治腐败到了一定程度,已经到了国家崩溃的边缘,即使无秦强兵灭国韩也会自乱而亡。

因此,张良在刺杀秦始皇失败之后,才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先修天下难学之术,后寻在天下可信之人。企图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推翻秦的同时,为天下谋一个太平盛世,张良的身份从狭隘的复仇者,变成了救世的帝王师,完成了从一个放荡不羁的贵公子,向一名挽救天下苍生的帝王师的身份转变。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家仇国恨,可以这样说。

张良,出生贵族,爷爷和父亲都是战国韩国的相,一直辅佐韩国的,致力于发展和强大韩国。

但无奈韩国处于秦魏楚之间,又盛产铁器,导致人人都想揩油,成为7国中最弱的国家,申不害变法失败后更是每况愈下。秦始皇首先灭了韩国,作为逐鹿中原的跳板。

韩国被灭,张良20岁了,他本来可以在韩国当官的,事业破灭了;没有了国家也就没有了灵魂。年轻人一冲动就把导致这一切的源头指向了秦始皇。于是就开始筹备刺杀秦始皇,失败后被秦始皇全国通缉。

张良一直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复国,自己像先辈那样辅佐韩君,成就一番事业,刺杀秦始皇同样是为了复国。

项羽拥立楚怀王为王,聚义军时,张良就曾推荐韩王子成为王,为韩王成,并一直辅佐韩王成,与秦军抗衡收复失地。

后刘邦入咸阳,与韩王并军,带走了张良。项羽杀韩王成后,张良才决定辅佐刘邦成就一番事业。

刺杀秦始皇一是报仇,而是为了复国。


炽热的小丑


作为与韩信、萧何并称为西汉三杰的张良,在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其为刘邦制定的“暗度陈仓”计策,帮助刘邦取得关中之地,从而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本。

可以说,刘邦能够成功,武将靠得是韩信,文臣很大程度上依赖张良,建朝之后,刘邦曾经评价张良“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然而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张良的印象都是温文尔雅的儒士模样,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张良在跟随刘邦之前,曾经亲自策划一场针对秦始皇的刺杀行动,而且差一点就成功。

原来,张良之所以投身反秦起义大业,是因为他与秦始皇、与秦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张良出身于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世家,其祖父担任三朝宰相,其父也担任两朝宰相,按照这个历史轨迹,不出意外,张良也会是韩国的宰相,比较悲催的是还是出了意外,而且是重大意外。

没等张良当上宰相,秦国的大军就灭了韩国,虽说秦始皇对关东六国贵族还算和善,希望关东六国的贵族不要惹是生非,然而韩国的贵族还是发起了叛乱,秦始皇平定战乱后,将韩国最后一任王韩王安杀死。

可以说,荣华富贵的缺失并非张良仇秦的根本因素,而是国破家亡,尤其是君王的死,更激起他反秦的情绪,所以,张良散尽家财,策划一场针对秦始皇的刺杀行动。

其实历史上刺杀秦始皇的人并不少,早在秦始皇还未统一六国之前,燕国太子丹就曾以献图为借口派遣荆轲刺杀秦王,最后以失败告终。

当初嬴政只是秦王,而到张良要刺杀的时候,嬴政已经是统一六国的皇帝,张良想要像荆轲那样接近嬴政已经不可能了,但是秦始皇有一个毛病,就是迷恋寻仙问道之术,喜欢到处巡游,张良根据秦始皇喜欢巡游的习惯,量身定制了一个刺杀计划。

他打探到,秦始皇在巡游的时候,会由六匹马拉车,而其他人则是四匹马,于是他散尽家财雇佣了一个大力士,为这个大力士打造了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计划就是让这个大力士在很远处抛这个大铁锤击中秦始皇的车辇。

当时张良与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东巡的必经之路,也就是阳武县的波浪沙,等待秦始皇车队的到来,让张良始料未及的是,秦始皇的车队一共三十六辆车,并没有六架的,全部都是四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良当机立断,让大力士瞄准车队中最豪华且居中的一辆,一锤过去,乘车者当即被砸死,张良趁乱逃跑。

再次让张良始料未及的是,砸中的那架并非秦始皇的,而是秦始皇为了迷惑刺杀人故意弄的一辆豪华车辇,在刘邦嘴下运筹帷幄千里之外的张良,在这次刺杀行动上,有着太多的意外,当然,这并不能否定张良的智商,只不过在双方资源匹配差距如此之大,智商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虽然刺杀失败,张良刺杀秦始皇在当时还是引起轩然大波,秦始皇还下令全国缉捕张良,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在后来的反秦起义中,张良积极辅佐韩国王室继承人韩王成,立其为韩王,张良为丞相,从而完成其复国复家的夙愿。

当然,复韩只不过是逆势而为的一件蠢事而已,尽管张良用尽心力,也未能开创局面,直到遇到刘邦,才有了张良开挂的人生。

张良的计谋对刘邦的帮助是巨大的,但是仔细来看,很多计策都是贵在用“奇”,想他人所不能想,而且充满极端,比如在刘邦在入咸阳之前,在攻打峣关的时候,张良让刘邦虚张声势,然后诱降秦军,当时秦国内部一盘散沙,秦将看刘邦也是一号人物,于是同意投降,并且表示愿意跟刘邦一起入咸阳,但是这时张良却让刘邦趁着秦兵懈怠的时候消灭他们,大败秦军。

现在人评价刘邦都认为他是腹黑的鼻祖,其实他身边的谋士就是张良这类人,他想不腹黑都不行。

追根溯源,张良能够有刺杀秦始皇的极端复仇行为,还是根深蒂固的法家思想在作怪,战国时期韩国经过申不害变法最为推崇法家,法家分为三派,韩国的法家思想主要是重“术”, “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其中一个偏门就是搞阴谋诡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当然,韩国能过采取这样的治国方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战国争霸的大环境中,韩国身边的秦楚魏赵等四国相继崛起,都对韩国虎视眈眈,想要生存,除了打铁需要自身硬,诡诈之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