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論》卷三:靈魂會死,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在《物性論》的第三卷《靈魂的本性》中,羅馬詩人盧克萊修通過三個命題,闡述了伊壁鳩魯關於靈魂的理論,從中我們可以領略到早期哲學家認知世界和心靈,把控自身命運的智慧。

《物性論》卷三:靈魂會死,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都是從觀察和感受開始的,有了體驗,才會慢慢積累,形成自己的觀念。

但是,人畢竟是有侷限的。這些侷限,會讓人在思維上產生不正確的觀念,從而引起一些錯誤的行為,進而影響人的一生。

智慧,其實就是正確的思維。你的行為,都是你思考演變的結果。

所謂“因果相生”,“因”在你的腦子裡,“果”在你的言行中。

人的一輩子,都在成長。每一次成長,都是一種修行。這種修行,修的不是你表現在外的“行”和“果”,而是你內在的“思”和“因”。

如果人不能正確認識世界,不能明白思維的本質和對行為的影響力,就會出於無知而陷入恐懼,進而做出愚蠢的行為,甚至將自己拋入罪惡的深淵。

《物性論》卷三:靈魂會死,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在《靈魂的本性》這一卷中,盧克萊修是通過三個命題,層層深入,告訴人們該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心靈和靈魂,以達到理性思考的智慧境界的。

01 身心靈是一體的

心靈的本性是什麼?

盧克萊修認為,心靈生來就是身體的一個部分,它不是獨立在身體之外的。

它能夠感受快樂和痛苦,這種感受是通過接觸而產生的。你的憤怒、驚懼、鎮定,都不是毫無來由的,必定是沿著某種路線傳導到你的身體各部位的。

即便你是在睡眠中,身體全然沒有感覺,你的心靈依然在活動。

在你死亡的時候,所謂的心靈和靈魂也就跟著離開了,並不引起任何外表或重量的改變。

因而,身心靈是一體的,並不能單獨存在

《物性論》卷三:靈魂會死,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盧克萊修在這一卷中的講述,其實就是在糾正當時人們的一個錯誤認知:心靈和靈魂是獨立於身體之外的另一種生命狀態。

當然,科學的進步,已經讓我們當代人對自然有了更多認識。盧克萊修的這些觀點,我們現在看來不免有些落後,但在當時卻有著非凡的意義。

在古老的過去,人們因為對自然界的認知不足,在面對沒法解釋的生死關頭,就會顯露出他們對於死亡的莫大恐懼。

於是,他們編造了各種美麗的神話,祭神殺羊,並形成了“靈魂不死”和“輪迴轉世”的宗教神學。怕死的念頭,導致了罪惡的出現。

他們會去殘殺同胞以求平安,會去發動戰爭爭取財富,會去為了所謂的光榮放棄自己的生命,會為避免被神怪罪而出賣祖國和父母。

而要想結束這些罪惡和恐懼,就必須正確認識心靈的本性,讓自己有智慧。

這也正是《靈魂的本性》所強調的道理:有知識,才有力量驅散恐懼。

《物性論》卷三:靈魂會死,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02 靈魂是有死的

“靈魂不死論”在古希臘羅馬時期,是主流思想。要在當時那種環境中建立“靈魂有死論”,沒有強有力的論據,是沒法立足的。

因而,盧克萊修在講完身心靈一體的道理後,一口氣寫了28個論據來證明靈魂是有死的。

就現代科學來看,盧克萊修所說的“心靈”可以看做是“大腦”,“靈魂”可以看做是“神經系統”加上某些“心理狀態”;有時,盧克萊修也會兩者混用,我們可以用現代語言將其理解為“心理”。

這28個論據可以歸結為三點:

《物性論》卷三:靈魂會死,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首先,靈魂是和身體一起誕生、生長和衰亡的。

靈魂是物質的,不能離開身體而在空氣中單獨存在。

當身體腐爛時,它跟著一起消解。當身體感到痛苦時,靈魂也會一樣有痛苦,比如人生病會不舒服,喝醉酒會頭疼,患了癲癇症會發狂等等。

和其他器官一樣,心靈不僅離不開肉體,而且是可以醫療的。正是因為身心靈的共同結合,人才能完整地活著。

肉體的逐步腐爛,恰恰解釋了心靈和靈魂的物質性存在,說明它們是身體的器官之一,是會一點點消亡的。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垂死的人還會感到靈魂慢慢離開的原因。

《物性論》卷三:靈魂會死,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其次,有些現象是靈魂不朽論無法解釋的。

如果靈魂是不朽的,它應該有自己的感官才對,但感官是不能離開身體而存在的。

而且,當身體被分割成一塊一塊時,靈魂也應被分割成一塊一塊,但是可分的東西怎麼會是不朽的呢?就像戰爭中被砍掉的四肢,一條被砍成多段的蛇,不都是有死的嗎?

如果有人反駁說,一個人將死的時候,靈魂是收縮到了別的地方,但就算能夠,它也還是消失了不是?

還有,靈魂若永恆,我們就該記得過去的生命。如果它能轉世輪迴進入到動物的身體,那這些動物就會有雜亂的性格。即便是它只進入人體,一個老年人的靈魂進到一個年輕人的身體,也會有變化,你還怎麼能說它是不朽的呢?

最後,靈魂沒有不朽所需要的條件。

如果靈魂是不朽的,那它就應當“最堅實如原子,最忍讓如虛空,至大無外如宇宙”。

但事實上,靈魂並非如此,不然它不會和肉體一樣會得病,還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比如被折磨,或者被遺忘等等。

《物性論》卷三:靈魂會死,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03 怕死是愚蠢的

靈魂既然是物質的,是隨著我們的身體一起消亡的。那麼死對於我們每個人,就是根本無法感知的,就像我們對生前也沒有任何知覺一樣。

就算是有人還是執迷於“靈魂不死”,認為靈魂是個單獨的存在,靈魂能單獨感覺,那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就算經過歲月流逝,那些形成我們的原子被再次結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個生命,那對我們每個個體又有什麼影響呢?你難道會記得嗎?

但為什麼,人還是會怕死呢?

那是因為,一個相信靈魂有死的人,常常不是真心相信

他並沒有將那個自我拋棄,反而認為還有某一部分會留在後面,親眼見證他如何被火化,如何失去生前的快樂,如何為自己肉體的命運悲傷。

《物性論》卷三:靈魂會死,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如果人們能真正認識到,生前和死後其實是一回事,死亡還有什麼可怕?

那麼,生者也不必為死者進入永遠的安眠而感到憂傷。

在睡眠中,人們不會存在對生命的慾望,更不用說在死中。死後,人們也不會有任何飢渴的感覺。

這就是大自然的規律,花開花落,晨昏交替。

一個垂垂老矣的人,經過歲月衰耗而枯竭時,應當安靜地讓位給未來的時代。

我們死後的未來,正像我們出生之前的過去一樣,對於每個人,都不算什麼。

那些神話傳說中的鬼魅魍魎,冥府地獄的無邊苦海,都不過是人間悲苦的寓言。

那些歷史長河中逝去的王者,被人稱頌的英雄,也都終將隨著生命的死亡而離開。

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清楚地認識自然,弄懂生死的真相,明白他們的憂苦不過是對未知的恐懼,他們就不會整日忙碌不安,或者企圖逃開。

怕死是愚蠢的。

苟活的過長壽命不會增添新的快樂,也不會減少死亡後那無限的時光。

《物性論》卷三:靈魂會死,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04 結語

《靈魂的本性》就是通過這三個命題,為我們論述了一個人該怎麼看待心靈的本質,如何理解靈魂和生命,從而活得更理性、更有智慧。

生命,是一個醒著的夢。怕死,不是明智的選擇。

因為身心靈是一體的,當你的肉體離去時,就自自然然地讓它們走吧!

你要做的,恰恰是今生好好愛護它們每一個。

活好當下,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選擇。

(本文結束)

傾一生之力,讀經典好書,寫有厚度的文字,過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謝您的關注。

作者簡介:杜豆豆,IT從業20餘年,曾先後研修英語、計算機、美學和心理學專業。早年創過業,後就職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現工作於某研究院。書痴一枚,閒時碼碼字。兼任多家平臺簽約作者,簡書會員合夥人,萬卷好書工作室、萬卷好書讀書會創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