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動手打人的小孩,怎麼教呢?

小軒軒9611


小朋友多大呢?孩子喜歡動手打人,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原因。

下面幫您大概分析下。

1、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可能是用動作在探索世界和進行社交,但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肢體,並不是出於本意“打人”。

2、對於2周左右學說話的孩子來說,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而且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時候急了上手就比較快了。——多講繪本做語言輸入,聽多了就能說多。可以選擇一些關於社交的繪本。

3、對於大一些孩子來說,如果會喜歡動手打人,那可以從下面幾點分析。

A、環境發生變化引起的不安,如搬家到陌生城市、第一次進入幼兒園過集體生活、升小學等。——提前溝通,給孩子一定的心理準備。

B、希望得到關注,用“打人”的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多聊天談心,每天抽出固定時間做親子活動。

C、平時較粘大人,自主社交較少,遇到問題時還不太會懂得如果溝通、處理。——多放手讓孩子和小夥伴互動,同時教會孩子正確的社交方式。

D、情緒控制能力較弱,容易發脾氣。這一般是和家庭化境有關,身邊是否有容易生氣的大人呢?——大人要以身作則,控制脾氣。同時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但可用別的方式宣洩,比如去運動、睡覺、在安全的環節扔打枕頭等。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薄荷味的孩子


孩子愛動手打人,不受控制,大多數是因為父母沒有給他們一定界限。春節前和孩子去一間服裝店買衣服,剛進去的時候,服專店老闆孩子突然跑出來打了我一下,然後旁邊的幾個朋友也被他打了,當時真的覺得這個孩子還沒有禮貌,然而他的媽媽並沒有阻止他,只是笑嘻嘻的和我們道歉說孩子不懂事,不要太在意。

根據這件事可以看出,孩子打人不懂事,不能控制自己,完全是家長沒有帶領好。家長沒有讓孩子養成一種遵守規則的習慣,孩子不懂得行為的好與壞。


想要孩子有所改變,首先要給孩子立定界線,告訴他們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做這些事情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壞處?還有一點,當孩子打人時要讓孩子得到適當的懲罰。這樣會讓他們記住自己的過失。


小布點mami


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大人的問題。孩子是大人的鏡子。

當家長髮現孩子喜歡動手打人,自己要反思一下:孩子犯錯,是否動不動就打?

孩子年齡越小,模仿能力越強。不會區別好壞,模仿大人的行為,並且立刻使用。



我們發現,三歲左右的孩子犯錯,或者不聽話,大人說得不耐煩,伸手就打。這個孩子與別人有矛盾,或者需要表達他的願望時,他對別人的表達也是打。

而當我們在孩子不談話時,試試對孩子說,耶?不能打人的。要愛別人。孩子就會跑來,要抱抱你,親親你。



孩子長大了,習慣已經養成。其實也不怕。根據研究,21天可以養成一個新的習慣。不過,需要脫離原來打人的環境。在打人的環境裡,孩子自控力和自我意識不足,效果不明顯。

大人若想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只有先管住自己。孩子怎樣的行為會讓你氣得要打人?不打人,你會怎樣表達你的要求?把方法想想,列舉若干條。然後剋制一下,試試。



不過,只有愛,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一切的控制手段,會讓人逃離。試試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一切就解決了。

愛治癒了打的創傷,孩子也就不會再用打人去表達了。


教育之象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人及事物的影響,自然會產生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而有的孩子生性比較暴躁,如果他爆發憤怒的情緒時,也許會動手打人。這就需要家長以孩子最需要的方式去陪伴他、幫助他。切不可打罵孩子。

孩子一旦打人了,家長應該採取措施馬上終止孩子的打人行為,以讓孩子不再打人為目的,對孩子進行情感上的引導和教育。

  • 抓住孩子的手終止孩子的打人行為。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家長最好陪伴孩子,如果家長不在身邊,這個步驟可以忽略)


  • 問明孩子打人的原因。


  • 告訴孩子,生氣、發怒都可以,可以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憤怒,但不可以打人。


  • 告訴孩子,打人會給別人的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一旦失手,還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所以不可以打人。


  • 告訴孩子,如果他自己解決不了問題,可以找大人幫忙,大人永遠都會幫助他。


  • 告訴孩子,家長知道他是個懂事理的孩子,相信他不會再打人。

通過以上方法引導教育孩子不再打人,會很湊效。極個別的孩子也許還會打人。一旦孩子再次打人,需要家長讓孩子冷靜思考之後,實施以上步驟對孩子進行再教育。


濃洌


孩子愛打人,常見的原因有四種。

第一種是模仿;第二種是憤怒;第三種是用這些行為來解決衝突,自以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贏了對方;第四種原因,是某些孩子和別人互動的方式,因為他們還不懂得這些行為是不對的。所以我們要了解孩子這些行為是出於什麼原因,然後再用不同的方法對應不同的情況。

第一種原因是模仿。孩子打人很多情況下都是模仿,可能是模仿成人或者別的孩子。例如前不久我家樓下住在一樓的一個小女孩不聽話,她外婆抄起一個掃把裝作要打她的樣子,但只是輕輕拍一拍就算了,沒想到旁邊還不到兩歲的小女孩的表弟,見奶奶丟下掃把後,立刻舉起來朝著表姐揮來揮去,還差點舉到餐桌上了,當時大家正準備吃飯。小男孩奶奶立刻搶過掃把,他立刻哇哇大哭。其實我覺得當時小男孩只是覺得這掃把好玩,他甚至再想,為什麼奶奶可以可以用掃把打姐姐,我就不能打。當時奶奶說:好的習慣學不到,壞的行為很快就學會了。其實,是我們很多家長無形中讓孩子見到的都是壞的習慣,所以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子,首先我們家長要做到什麼樣子,要給孩子示範好的榜樣。

第二種原因是孩子感到憤怒。當人感到憤怒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產生想要攻擊他人的衝動,而孩子還沒有學會如何抑制這種衝動。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要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我們可以提前說出孩子的憤怒,從而防止他因為生氣而產生這些行為。例如可以跟孩子說:我看到你非常生氣;我非常理解你現在的感受,很難受對不對?是不是很想打人呀?說出孩子的感受後,他感覺到你理解了他,就會釋放自己的情緒。

第三種原因是孩子用武力來解決問題,通過這種行為讓自己贏得對方。這是因為孩子溝通能力或社交能力有限,無法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衝突。這時候需要大人保持冷靜,不要嚴厲的羞辱或懲罰孩子,也不要說教,因為這時他什麼都聽不進去。這時需要採用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制止孩子的行為,比如孩子打人時,可以抓住他的手,不讓他打就好了。如果對別人有這種行為,家長可以把孩子抱開,換個地方,打破緊張的局面。等孩子情緒好轉後,家長再針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詢問他產生這種原因的行為,並鼓勵他採用說的方式來解決。你可以告訴孩子:下次遇到這種情況時,你可以說出來:我很生氣,我不喜歡你這種行為,我擔心你把我的玩具弄壞了,等等。這樣孩子逐漸就會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

第四種原因是孩子有時打人其實是在跟人打招呼。有些孩子喜歡撞到別人身上,或用手拍拍對方,他以為這樣很友好,卻不知道對方不喜歡這種打招呼的方式。如果你阻止他,他反而更強烈地想要這麼做。這時如果他出現這種行為時,你可以跟他說:媽媽知道,你是想跟XX一起玩;你是在跟XX打招呼對不對?你可以教孩子採用別的方式來代替這種打招呼的方式,比如輕輕地抱一抱,或者說出來等等。


珘鴻


孩子愛動手打人,分很多種情況,大致有這麼幾類:


1、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他或許是想和小朋友玩,但不太會表達,於是會動手打人來表示。
2、可能在玩的過程中,小夥伴違法了遊戲規則,孩子又不知如何表達,直接用打人的方式進行處理。
3、孩子比較調皮好動,習慣了用肢體語言進行動作,打人成為慣性動作。
4、孩子缺乏安全感,一到外面,一感受到自己受到威脅,於是本能用打人的方式保護自己。

從你的問題表述中,孩子可能偏向第四類,即內心缺乏安全感。在兒童心理學中,會把這一類愛打人的孩子統稱為“行為障礙”,換句話說,也就是孩子在煞費苦心地防範想象中的危險。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成長。


對於每一個孩子而言,內心都有一種無法克服的恐懼與焦慮,比如孩子怕黑,怕魔鬼,無論父母怎麼通過繪本、講故事、哪怕做實驗等等各種方式,都無法解除孩子對黑暗的恐懼心理;又比如孩子對愛的焦慮,無論父母在生二胎前,怎麼做足大寶的思想工作,最後總會讓孩子對二胎弟妹充滿敵意。


但是,“每個人生來就有從心理和生理上抵禦危險以及處理自身焦慮的能力。”


如果你看到孩子自言自語進行假想遊戲,比如說去馴服隱形的“老虎”“獅子”(那可能是孩子最害怕的動物),比如說孩子拿著刀槍在假想遊戲中解決令他害怕的老虎獅子,甚至是自己幻化成為老虎,咆哮著去嚇大人,嚇夥伴……這些孩子在假裝與想象遊戲中,戰勝了敵人(老虎),與此同時也控制了自己的恐懼,這是一種非常有益的處理恐懼的方式,能夠促進孩子心理健康。


但是,有一類孩子,當他們在面對恐懼的時候,他接收到更強的關於危險的信號:比如來自大人的恐嚇“再哭,就讓老虎把你吃掉!”或者父母對孩子膽小害怕的性格暴跳如雷,直接以訓斥體罰作為處理手段,比如關進小房間查看到底有沒有魔鬼,比如強行讓孩子去接觸恐懼源等等,這種粗暴的舉動,強化了孩子想象的危險,孩子在經歷過父母的暴怒、恐嚇,甚至體罰之後,就無法再用假裝遊戲來克服自己的恐懼,他的恐懼變得強烈和真實,防範危險成為他人格特質的一部分,由此就有了我們剛才說的“行為障礙”。



那些人們眼中不分青紅皂白攻擊同伴的熊孩子,他們時刻幻覺自己有被攻擊的危險,為了自衛,必須選擇首先出擊。


所以,你的孩子總是動手打人,聽不進道理,控制不了行為,並且怪笑、脾氣暴躁……這大多是心理的因素,他覺得對方的某一個舉動,或者某一句話會威脅到自己,他這麼做是為了保護自己,所以他沒有錯!


我是諾媽,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就請為我點贊關注吧,謝謝!

諾媽家有男寶


孩子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是很多為人父母者在育兒過程中覺得頭疼的一個階段,又特別是男孩子,我的孩子一直都很乖,怎麼也(就)開始動手打人了?這讓很多父母不得其解。

而更糟心的,是面對孩子出現打人問題時,該怎麼管?

我一直提倡,在給出解決方法之前,首先應該要全面瞭解孩子出現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從原因入手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一、攻擊行為的定義與原因

自20世紀以來,攻擊(aggression)一直是心理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它的定義可以被歸納為:意圖傷害其他個體的身體行為或言語行為。

就攻擊頻率而言,學前兒童的攻擊性最高(Cairns.RB,1979),這一階段的孩子由於語言能力的限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會出現更多的攻擊行為。

但值得慶幸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攻擊行為的數量、頻率和每次攻擊行為的平均持續時間應該是呈下降趨勢(Persson,2005: Olson et al.,2011)。也就是說,孩子攻擊行為沒有變少反而變多,且是極端、持續的攻擊行為,家長們則必須要引起注意啦。

那麼,觸發孩子攻擊行為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撇開神經系統和基因的影響不講,前輩們的觀點大致可分為兩種:

1. 本能論 & 進化心理學

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佛洛依德,作為“性惡論”支持者的他一定會說,我們一生都被性與攻擊本能驅使(Freud,1920),所以打人那是本性使然。

認同Freud 觀點的還有位奧地利的動物習性學家 Konrad Lorent,他認為:攻擊同餵食、逃跑、生殖共同構成了動物(包括人類)的四大本能要素(1966)。

進化心理學家Buss & Shackelford的觀點也比較接近本能論的論調,他們1997年曾提出,攻擊行為對於獲得資源、保護領土、抵抗攻擊幹掉情敵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在遠古時代,一名強悍的戰士可以通過攻擊行為提高自己基因在下一代的保留率。

2. 社會習得性攻擊

當然,這樣的結局也讓很多發展心理學家感到不滿,起碼僅由這一理由來判定攻擊完完全全是出於本能,顯然是不全面的。上個世紀60年代初,美國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 做了一個心理學界有名的試驗——波波(不倒翁)玩偶實驗,驗證了兒童可通過觀看成年人攻擊行為,模仿習得。

試驗大概是這樣進行的:

72名來自斯坦福幼兒園的孩子們(3-6歲),大致被Bandura 教授分為了兩個對照組,分別是觀看到成人暴力對待波波的兒童個體,和沒有觀看到成人富餘攻擊性示範的兒童個體。孩子首先被帶到一個房間裡進行繪畫活動,角落裡擺著波波和其他零星的玩具,成人則獨自玩著玩具,一分鐘後,成人走向波波開始對它拳打腳踢並大喊大叫罵著“踢死他”的話。隨後,孩子被帶到充滿玩具的第二個房間,2分鐘後實驗者打斷孩子,並不再允許 Ta 繼續玩下去,將孩子帶到第三個房間,房間裡有小錘子、玩偶波波等其他玩具。

試驗結果大家可能都猜得到,那些觀摩了成年人暴力對待波波的孩子們也都紛紛出現了拳打腳踢波波的行為,如下圖所示。而那些沒有觀察到成人暴力對待波波的孩子們,雖然在被帶離第二個房間時略有些沮喪,但是在第三房間裡也沒有拿波波撒氣。

圖片(第一行)清晰地顯示出成人攻擊行為是如何被目擊的兒童(第二三行)所模仿的

但,生活中會出現的狀況總比書本上要多,也有不少家長抱怨,家人都是溫文爾雅的人,孩子卻出現了愛打人的壞脾氣,也不知道是跟誰學的。那是因為大家不要忘了,人都是社會中的人。

日常生活中,我們受到來自家庭、文化和大眾傳媒的攻擊性榜樣的影響(Bandura,1979)。

也就是說,不光自己表現良好就行,文化與傳媒同樣也在起作用。

  • 2.1 媒體影響:電視

電視上的暴力行為及暴力遊戲也會對孩子有相應影響,導致孩子更輕易做出攻擊行為及欺負行為,且對受害者遭到的傷害不敏感(Slater, Henry & Swaim,2003; Barlett, Harris & Baldassaro,2007)。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下面這幾條消息:

如果上面幾位專家看到了我國因看《熊出沒》、《喜羊羊》出事的孩子們的新聞,定會在他們的論文裡多添加一條論據支撐他們的論點……

  • 2.2 媒體影響:電子遊戲

無需多言,我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國內影視、遊戲分級制度的實行。

二、攻擊行為的解決方案

讓我們回到最實際的話題中來,遇到孩子出現暴力攻擊行為我們該怎麼辦?為此我列出了5條建議,如下:

1. 不能忽略孩子的攻擊行為。

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應正面干預,明確態度,嚴肅處理,並告知 Ta 這是不被家人接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孩子試探你的容忍度。

2. 本身不使用暴力

從上面的試驗我們就可以看出,觀摩暴力便會習得暴力,有樣學樣對孩子來講是最直接的學習方式,如果父母本身不能杜絕暴力,孩子自然也就很難改正。

3. 嚴選電視節目及遊戲

打打殺殺的就不要再看了,已經有很多證據表明,觀看暴力的電視節目會導致兒童攻擊水平上升。若是按照本人的調性,最好電視都少看點,多讀讀繪本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還能培養讀書的習慣。

4. 進行道德推理,善意解析他人行為動機

2歲以上的孩子已能進行最簡單的因果關係推理。運用道德推理,可以告訴他們什麼樣的行為是合適的、受到大家歡迎的。比如“你把玩具拿走了弟弟就沒有玩具可以玩了”完勝“你是哥哥要讓著弟弟”這種邏輯。

其次,兩個孩子發生矛盾還有可能是溝通不當,對對方行為進行了敵意揣測,才會動手。這時父母可以進行善意的引導,告訴他們不要輕易認為別人的行為是具有敵意的。

5. 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感受

我們曾提出要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生氣了的狀態,並掌握控制情緒的方法,來處理即將暴走的自己。然而方法孩子肯定悟不出來,因此家長的指導就成了關鍵。




以上

天才發動機團隊


天才發掘機


孩子發脾氣,愛動手都是有原因的。


是不是之前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孩子和家長逛超市看見喜歡的玩具車很想要,這個時候有的家長直接說,你的玩具已經夠多了不買。這時候孩子需求沒得到滿足就會哭鬧甚至打人。家長呢,如果換一種思路。先給孩子講解為什麼不能買,可以這樣講,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我們不能擁有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沮喪甚至狂躁,學著接受現實。

是不是見過別的小朋友打人或是家長動手打人,孩子學會了並且在模仿。小朋友和小夥伴相處的過程中,難免在一起打打鬧鬧,有的小朋友喜歡推搡或是打人,旁邊的小朋友看到,自然學了去。這時候家長就要及時的教育開導孩子,避免好的沒學會,毛病一大堆。同時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言傳身教是成長的一部分。


家長要充分理解孩子打人發脾氣的理由,有些孩子表達能力不強,只有通過極端的方式,發脾氣打人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家長如果領會不了孩子的意圖,久而久之會形成孩子只有發脾氣了,才能得到滿足這樣的惡性循環。孩子表達不好的時候,家長可以詢問孩子的想法,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解決問題。

溝通同樣也是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法寶。孩子有情緒後,可以不用阻擋。讓孩子先發洩之後,在進行溝通,而這種溝通必須建立在雙方平等的關係上,而不是以家長的身份給孩子壓力,強迫孩子認錯道歉。有效的溝通,只會讓孩子對家長有充分的信任,問題才能得到解決。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是最單純的。上一秒在哭,下一秒就有可能在笑。先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忘記自己正在發生的暴力行為。然後再找原因講道理,解決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小天使,偶爾也是小惡魔,理解和耐心才是家長行之有效的育兒經。


貓你


孩子出現動手打人,或者互相鬥毆其實是很常見的一件事,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往往會遭遇很多的突發事件,而孩子掌握的語言能力是最基本的,他們有時候無法描述自己的一些心理特徵,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就有可能會用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語言。


當然,一方面是由於孩子語言掌握能力不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孩子接受了錯誤的示範,小孩子模仿能力是很強的,當大人產生了相對應的鬥毆畫面之後,孩子會有樣學樣,因為對孩子來說,他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引起其他孩子或者是大人的注意,不過通過語言來喚起他人注意並不容易,然而通過打架鬥毆卻能讓大人們第一時間注意到他們,並且讓自己顯得很有個性,這是他們所樂於看見的。

有一部分孩子的情商發展不夠完善,他們在跟別人溝通互動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錯誤的想法,當別人都有好朋友而自己沒有朋友的時候,他們就特別想要得到朋友,但由於他們無法通過語言跟對方做成好朋友,那麼就只能通過肢體來引起對方注意,而一些推推搡搡可能會引起另一個孩子的反感,從而產生打架鬥毆的後果。



其實對於這樣的孩子,最好的辦法是是給他們灌輸更加正確的三觀,讓他們明白怎樣做是好的,怎樣做是不對的,同時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其實是言傳身教,滿口大道理沒什麼用,生活中你是怎樣做的孩子就更可能會怎樣學。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 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小孩喜歡動手打人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長期以往長大後很管教。以前看過一個案例,7歲的小孩,只要媽媽做得讓他不滿意,就敢用手掐媽媽脖子,當時我都震驚了。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及時制止。當孩子打人時,父母應該立即制止。小孩第一個叛逆期在兩歲左右,這時候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因此父母應該很直白明確的跟孩子說:我不喜歡你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行為是錯的。

第二:做好榜樣。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打罵,小孩是一張白紙很容易模仿周圍人的行為,要教好孩子首先要做好榜樣。營造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

第三:感同身受,舉個例子:孩子搶走別的小孩玩具,這時父母除了拿回玩具還給對方,還可以試試把玩具從孩子手中搶走,讓孩子感覺下被搶東西的滋味,問他東西被搶是什麼就感覺。再告訴孩子這樣的做法是錯的,這樣做只會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小天使,我希望在孩子表現出最初的暴力時就要好好指導,這對他們以後的人生收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