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養娃原本是為了治焦慮,這3年多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個祕密

照書養娃?有用嗎?其實是顧不了那麼多了。因為我自己遠嫁,親媽不在身邊,當得知懷孕就把做編輯工作時攢的從懷孕到胎教到嬰兒護理到如何養育嬰幼兒的書都統統都放到了枕邊,這是我的

養娃保護神哦!因為第一次當媽媽,也沒有什麼經驗,生完孩子月嫂快要走的前兩週,開始學著帶孩子。後來,孩子有點什麼事兒吧,也找不著路子,就開始照著書養娃。時至今日,發現娃越來越好帶,突然覺得這3年多的看書養娃真是做對了。

看書養娃原本是為了治焦慮,這3年多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個秘密

孕期就開始了看書養娃之路

|一、初為人母,不知道為何焦慮會有一籮筐?我用看書養娃治焦慮

剛剛生完孩子那陣子,不知道剛剛成為媽媽的你會是怎樣的?我在懷孕期間還算可以吧,至今感覺比較奇怪的是,快要生產了挺著偌大的肚子,我把房間裡的箱子搬過來搬過去,算是把房間安頓好了,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我把牆都擦了一遍,彎著腰!後來看書,說是這是雌性動物產仔前就想去搭窩築巢。呵,總之是很奇怪的行為。

你的孩子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醫生看你整個孕期都沒有問題,也符合順產,會提倡順產。我自己並不知道高齡順產意味著什麼?37週歲順產!還是第一胎。順產前我還是把生產的視頻看了一遍,看別人生和自己生那簡直是天壤之別。要生產頭一天,開始宮縮。宮縮得疼,熱了一身又一身的汗,自然也就睡不好了,後來想為什麼沒有休息好,才知道是宮縮得翻來覆去睡不著。進了醫院,檢查,破水之後,便開始吐,喝口水也吐,準備的提高能量的食物根本就沒有機會吃。然後,開指。開完4指,正好麻醉師下了手術檯,開始打無痛,我打完無痛就休克了。休克醒來之後,便開始呼呼睡。到開完10指,還在呼呼睡。要是不那麼困就好了!雖然順產還算順利,可有那麼一點點耽擱吧,孩子剛生下就被抱到了兒科。

看書養娃原本是為了治焦慮,這3年多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個秘密

初為人母

我一直比較大條,大家說沒啥事兒就真的覺得沒啥事兒,就安心在家當奶牛了。孩子過了1周之後,抱回家的時候,我終於可以見到自己的孩子了!其他的並沒有想太多。當我真正為生產過程感到無比的自責,是在整理住院單的時候,一字一眼,就像刺在我心上的刀,那一刻,真是覺得我們孃兒倆就要命懸一線了

那麼多書?為什麼我沒有都看完?我把書拿出來,書中說啥時候需要做操,我就做操。書中說需要做怎麼樣的翻身練習,我就做翻身練習。小嬰兒一天一個樣,如何餵養?如何調整?遇到拿不準的地方我就去書中找。與此同時,初為人母的焦慮開始氾濫,月嫂太貴了,找育兒嫂,不合適換育兒嫂,孩子大了上學得換學區吧,那就自己帶……唯有孩子睡了之後看書會讓我安心。這種初為人母的焦慮,恨不得什麼都為孩子準備好,生怕有丁點兒沒有照顧好孩子他就會怎麼樣似的,不知道是不是媽媽都是這樣過來的?

看書養娃原本是為了治焦慮,這3年多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個秘密

我的養娃保護神

|二、看書養娃3年多,除了孩子越來越好帶,還有3大驚喜讓我沒有想到

這一路走來,幸好還有書。起初只是把書抱來當佛腳,隨著孩子大一點,爸爸也能夠帶帶孩子了,我那一籮筐的焦慮也隨著體內激素的變化而慢慢淡化了。現在孩子2歲多了,你說什麼他會聽的,讓人頭疼的2歲逆反期也沒有。想想從懷孕生子到帶娃的這3年多,從起初斷斷續續看,到後來當成高考備考來看……就是這樣

為孩子的成長打下了基礎,發現真是生活賜予我的驚喜!

1、孩子陽光積極,親子依戀是安全型依戀。發展心理學家劉希平教授認為安全型依戀的人在生活中,更容易相信周圍的人和事。他們的表現更積極陽光,幸福感更強。在與權威人物打交道的過程中,更坦蕩。不安全型依戀的人,對世界更多懷疑,生活態度常常更消極,常常更多感受到挫折,對周圍的人常常回避或喜怒無常,對權威更多反抗或逆來順受……最重要的是,幸福感不強。安全的依戀如此重要,媽媽們要在嬰兒0~2歲間,無條件滿足他們的需要。嬰兒2歲之後,甚至2歲之前,可以適當提出些要求,但一定要溫柔。在2歲以後,想方設法把兒童對自己的身體依戀轉變成精神依戀,對兒童的茁壯成長有利。我真的是這樣做的,不厭其煩,直到2歲實在是沒有耐心了,開始斷奶,爸爸參與進來。還以為一手帶的孩子離不了媽媽,並不是。斷奶和與媽媽的短暫分離都很順利。據說睡前每天和孩子說:媽媽愛你,也會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我只對孩子說了一次,從此便是他不停地說:愛你媽媽,愛你媽媽。在養育過程中,

他早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媽媽的愛。

看書養娃原本是為了治焦慮,這3年多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個秘密

和兒子一起成長

2、訓練做操,運動使孩子身體素質好。從剛出生的抓握、追視、撫觸,到翻身、爬、坐、走、跑、跳大動作的訓練,看起來微不足道,事實上每次學會的本領,都在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尤其是在嬰兒期的時候,孩子本身“動作”比較少,

日本著名兒科專家松田道雄指出:嬰兒整日躺在床上,由於運動不足而導致發育不良。據研究發現,嬰兒動作的發展會促進神經系統的發展。到了學會翻身、爬、坐、走,跑和跳自己就會了,就是一枚能量滿滿的孩子了,想按暫停鍵讓歇一歇都難。

3、當孩子想去探索時,屋子再亂也會讓,孩子現在自主性比較好。在楊文教授所著《和兒子一起成長》中寫道:“很多大人嫌孩子把房間搞亂了,把東西砸壞了。我在這方面一直很‘縱容’孩子。說實話,夏楊小時候,我們家裡真的很亂,因為夏楊經常在家裡佈滿一個個屬於他的‘戰場’:這裡是‘戰壕’,那裡是‘碉堡’;這裡停著飛機,那裡停著汽車……我也就給他充分的自由,讓他盡情揮灑著他的想象力。”對於這一點,說實話,我是很喜歡整潔的,如果看到房間亂真是要抓狂了。我家寶對生活中有什麼比給他買的玩具感興趣多了,一會兒想摸摸這個,一會兒想看看那個。探索的法子也是好多。有一陣子,我想房間亂就亂點吧。沒想到,孩子到2歲時,啥都要求“我自己來”,自己吃飯,自己刷牙,自己漱口,自己試著穿鞋子,穿衣服,甚至媽媽做家務時,也自己去掃地,拖地……自主性好的孩子,真是讓媽媽省力省心。

看書養娃原本是為了治焦慮,這3年多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個秘密

讓我溫暖和安心的懷孕書

|三、哪些育兒書開啟了我的看書養娃之路?為什麼說它們是養娃保護神?

1、懷孕時期,《希爾斯懷孕百科》讓我感到溫暖,DK系列書讓我感到生命的神奇。《希爾斯懷孕百科》的作者威廉·西爾斯是醫學博士,美國兒科學會會員,全美最知名的兒科醫生之一,從他的個人經歷來看,還是很能讓人信服的。為何讓我感到溫暖呢?是我懷孕之後,並沒有像有的人那樣欣喜萬分,當然我也是很開心的。直到看到書中:剛懷孕的心情除了快樂,之外還寫著矛盾。媽媽出現這樣的情緒,是因為喜悅之外,還感到了因生活發生變化帶來的壓力。

讓人覺得既溫暖又懂你,唯一有點遺憾的是孕期眼睛不能看太久看,沒有看得太細,找個時間要補回來。DK書的科學嚴謹是沒得說的,我收藏了《懷孕聖典》《懷孕百科:從準備懷孕到順利分娩權威指導》《嬰幼兒護理大全》《嬰兒護理百科全書》,其中《懷孕聖典》中從剛剛懷孕到要生產的圖片,真是讓人驚歎不已,伴隨了我的整個孕期

看書養娃原本是為了治焦慮,這3年多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個秘密

讓我踏實和心裡有底的育兒書

2、0~2嬰兒時期,跟著張思萊奶奶的育兒手記養娃,《育兒百科》在手心裡有底。張思萊奶奶不得不說是千萬年輕父母的育兒專家導師。《張思萊育兒手記》是根據孩子成長的時間來寫的,娃養到多大我就看多大的,比如手部精細動作和大動作的練習,嬰兒期練習過之後,用筷子沒有教用筆沒有教,無師自通。走路也沒有大人拉著走,就是表示要走的時候給穿上鞋就滿地走了。《育兒百科》有《張思萊科學育兒全典》《定本·育兒百科》《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其中《定本·育兒百科》是日本著名兒科專家松田道雄先生所著,《育兒百科》初版於1967年出版,其後松田先生每天查閱育兒新知識,堅持與孩子的父母交流育兒經驗,不斷完善、補充新的內容,歷經三次大規模的修訂,最後完成這本《定本·育兒百科》,非常經典。我是餵養過程中,乳腺炎有陣子母乳不足就是根據這本書來給孩子做補充的,寫得很細緻,也非常經典。育兒書崔玉濤、鄭玉巧我也在工作時就存下了。到了寶寶要吃輔食時

《寶寶輔食添加每週計劃》一冊在手就能滿足這個時期的需求了。

看書養娃原本是為了治焦慮,這3年多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個秘密

媽媽的心靈課,讓我越來越放鬆

3、心理健康方面,《媽媽的心靈課——孩子、家庭與外面的世界》讓我對做媽媽越來越放鬆。這本書說起來很珍貴,是明見心理工作室顧紅梅女士贈予我的,還是

影印版!這本書我看了很多遍,尤其是在哺乳期間乳腺炎期間,從我自己內心出發也不想在孩子2個月就斷乳,看這本書更加知道母乳是在嬰兒期間鏈接著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愛,所以無論怎麼樣都堅持了下來,一直都孩子2歲才斷乳,雖然辛苦還受了一次傷,傷口長好後至今傷疤還在。但看到孩子燦爛的笑容,這一切都值得。母愛就是這樣的,在自己當了媽媽之後,也理解了自己的媽媽,媽媽不是萬能的。這本書裡邊有很多經典理論,比如本著自己的天性去實現親子間的互動與溝通,建立美好關係的哺乳……這本書讀起來需要消化,所以我並不是一氣呵成讀完,而是讀一陣子歇一陣子再讀,讀著讀著孩子也逐漸大點了,我對好多事情也做了新的認知與思考,漸漸地焦慮變得越來越少,放鬆變得越來越多了,不愧為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之作。

孩子到了2歲,打算斷奶,斷奶出乎意料的順利。我在中科院心理所的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修班也可以去上了,這樣意味著我的看書養娃之路還在繼續進行著。我越來越覺得科學育兒的重要性。養育一個孩子並不是把他帶大就可以了,一個媽媽的成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科學養育的知識也是在成長才對。

#聰明孩子養成記第七期# #凌晨爸媽成長記#

關注@袋鼠媽媽有愛驛站。您好,我是袋鼠媽媽。10多年圖書編輯和紙媒母嬰教育編輯。現在是和孩子一起長大,一起成長的袋鼠媽媽。在一起成長的路上,成為有愛的媽媽。因為有愛,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時間是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