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出口”雙壓力促口罩行業儀器採購

導讀

當面對監管和出口的雙重壓力,很多企業需要嚴把產品質量,進購相應的質檢儀器或選擇長期送檢,這都將促進相關科學儀器的市場擴展。

“這次疫情實際上挽救了一批與做口罩相關的企業。原來這批企業其實已經不行了,這次相當於借了個東風回過神來了。我們這裡跟口罩相關的產業,很大一部分都應該倒閉的,但通過這次全部救活了。”有相關行業人士稱。

疫情期間“一罩難求”

新冠肺炎疫情在新年前夕突然肆虐,口罩作為醫患和大眾最重要的防護用品供應驟然吃緊。而在最為緊張的春節假期,線下實體店鋪“一罩難求”,線上口罩訂單更是無限期延後。

中國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目前的焦點是,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的推進,對防護物資的需求急劇增長,尤其是對口罩的需求,面臨一個比較大的缺口。

內需外求大有可為

目前,疫情已被控制,且隨著天氣轉暖及政府採取的多種措施疫情有望在4月中下旬結束,但國內情況好轉的同時,國外多個國家疫情卻日益嚴峻,口罩需求量不斷上漲。

中國是口罩生產大國,很多國家的口罩依賴於從中國進口,國外的很多口罩企業的工廠都在中國境內,以著名的3M公司為例,進在華就有11家生產基地,口罩的產能幾乎都在中國。

目前口罩企業很有可能在產能足以供給國人需求的情況下轉向對外出口,口罩需求量又將有所增加,且隨著疫情緩解的復工潮,口罩的需求量又將更上一個臺階。

不僅如此,此次疫情卻給大眾重重的一擊,民眾的公共衛生健康意識會有明顯提高,對受到的“教育”有望延續,疫情結束後仍有大批民眾會經常佩戴口罩,令市場對口罩的需求大增,口罩生產鏈上下游及醫療防護類相關企業將“大有可為”。

從裝飾品到“硬通貨”

不少市場人士說:“以前口罩可以說是可有可無,戴的人很多,不戴的人更多,但現在你要是不戴口罩,估計自己也不敢出去。”在他們看來,當前口罩已經成為另類“硬通貨”,即便疫情結束,口罩的市場需求量也跟疫情前不是一個量級。

還有相關人士表示,經過這次疫情,大眾普遍提高了公共衛生健康意識,再加上空氣質量問題,口罩的需求量就更大了。不僅是國內,對國外而言也是如此。他舉例道,疫情爆發初期曾有當地企業向德國廠商下訂單以支援武漢,但德企臨時毀約,因口罩在德國已經脫銷。

雙重壓力儀器需求增加

有相關人士提出,“這次疫情能夠讓口罩等與公共衛生、健康以及環保等領域的企業活下去,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領域的企業肯定有不少都是優質企業。

一般的口罩生產仍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如需要無菌等條件、噴塑工藝、自動生產線、質檢儀器等,不少企業臨時將生產線改為口罩生產,其實達不到這種生產要求,當面對監管和出口的雙重壓力,很多企業要麼被自然淘汰,要麼嚴把產品質量,進購相應的質檢儀器或選擇長期送檢,這都將促進相關科學儀器的市場擴展。

同時,口罩市場的擴大,出口的增加,民眾對口罩質量的重視,市場監管部門的檢測壓力也會隨之增大,需要進購大批相關儀器嚴把口罩及防護用品的品質,對口罩及防護用品的各類性能進行檢測,如環氧乙烷殘留、聚丙烯熔噴無紡布指標、過濾效率等。同時,防護用品的出口也需要相對的檢測報告,這些都需要相關的儀器來完成,無論是送檢還是自檢,都將促進相關儀器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